马还在跑

来源 :游遍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jc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枪声一响,闸门大开,骏马奔腾,骑手们扬鞭,成千上万的马迷为之所系,卷乱情迷。
  
  1844年,赛马活动在香港开始,由于没有场地,赛马在临近的澳门举办。
  1846年,位于“快活谷”的跑马场建成,并举办了第一场赛马,几张老照片显示,场内基本都是外国人,而大多数普通的香港人则簇拥在马场对面的山顶遥遥看个热闹。当时的入场券要十元钱,而且场内是用英文来解说的。虽然如此,港人仍然关注赛马,是因为那可以一夜暴富的马票,其最高奖是十万元,每而张马票的价格是两元。
  1884年,香港赛马会成立,管理香港赛马运动,当时规定华人不能当会员,只作为来宾对待。据记载,当时售马票的窗口是严格区分的,每个窗口只能买一种彩池,因此要买多种彩池就要另行排队。
  1909年,作为公共交通工具的电车开通跑马地一站。
  1918年2月26日,快活谷马场举行周年大赛时,发生了火灾,有记载说超过500人丧生。当时的看台都是用竹棚搭建,环境挤迫,因此伤亡严重。
  1923年,港府宣布将跑马地建成高级住宅区。由此开始在此周围形成香港的豪宅集中区域。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一项有关赛马的规定为后来的变化埋下了伏笔。日本人规定所有参赛的马匹取消原英文名改用中文名字,允许中文报章刊登“马经”。赛马活动由此开始了它进入平民化的普及阶段。
  战后,香港赛马会沿用了中文名称的做法。香港赛马进入成熟和全民化阶段。
  1978年10月,沙田马场落成,港铁也为此开通了一站,这里可以提供更佳的养马及赛马环境。
  1980年代,香港出现了禄怡、同德等马王。投注的形式也愈发多样,除了在场内投注外。在场外电话及自助终端机投注,目前大概有100家场外投注站,以及超过100万个电话投注户口。
  1996年10月,香港赛马博物馆落成,有八个展厅,免票参观。
  1996年至1997年度的赛马总投注额达到924亿港元。
  现在,三个香港人当中就有一个参与赛马;赛马成为许多香港人的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由此产生了许多与赛马有关的口头语,如:造马、马主、外围马、马夫、铺草皮等;带“马”字的街道和街区地名也日渐增多,如马师道、跑马地、马头围、马头角、宝马山道、金马伦道……赛马的实况首先是通过广播进行转播,后来是电视的直播,媒体连篇累牍报道和渲染,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反映赌马的电影、电视剧集、小说、散文等开始面世。到黄大仙或天后庙等寺观求神问卜者络绎不绝。所有这些,形成了香港社会特有的“马文化”。
  “马照跑”成为香港生活方式的代名词……
其他文献
基于开埠初期,香港已有不少原住民来自广州,于是香港人最早的饮茶习惯,乃源自广州“三茶两饭一宵夜”的饮食文化。所谓三茶,即早茶、下午茶和夜茶;两饭是正餐的午饭和晚饭;宵夜当然是夜蒲一族的嗜好,正式是一日五餐,由朝食到晚的“食在广州”饮食文化特色,也反映了百多年前由广州传人香港的西关大少、有闲阶级的生活习惯。“一盅两件”中式茶楼  中式茶楼这种源于广州的饮食文化,无论是早茶、下午茶和夜茶,精髓在于点心
期刊
那年冬天,在民间激烈的反对声中,中环的天星码头还是倒下了。听说最后—班船已经开出,很多人依依不舍地跑到码头边上见证这历史的一刻。我没有去“见证”;  其实我们都不需要“见证”什么。因为只要见过,就一定会忘记,在这个城市。  十多年前,我访问过许多香港人,只问一条问题:“你还记得没有太古广场那些现代大楼以前,金钟是什么模样吗?”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描述那曾经存在的绿色小山丘,那条斜曲急弯的电车轨道
期刊
苏丝黄在天星码头遇见她的画家时,穿旗袍的神态像极了杜拉斯笔下湄公河渡船上的少女。    维多利亚女王,香港有许多街道和广场根据她的名字命名,例如香港的皇后大道、维多利亚港、维多利亚公园以及皇后缘广场。1897年女皇登位60周年,英政府把女皇像矗立在皇后像广场,但是今日来到皇后像广场,你看到的却只有后期兴建的和平纪念碑。    谁偷走了“维多利亚女皇”像?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
期刊
香港电影,犹如香港这个城市,也是靠许多人赤手空拳打造而成。    香港神话,白手兴家是主题。今日许多小康大富,当年匍匐在后海湾畔(指今日深圳福田蛇口一带),等着潮水把他们带到香港时,身上可能连条裤头带(广东话说人穷。没裤带,裤子随时掉下来,会很丢人)都没有。  几十年后。城市在他们推动下,或者城市把他们推动,推到今日的繁华境界。他们都喜欢对后人说:看,当年真是赤手空拳的呀!    打出名堂    
期刊
深圳是较早开展登山户外运动的城市之一,敢闯敢干的深圳精神造就了一大批民间登山爱好者,自2003,历年都有深圳人成功登顶珠峰。西藏登山学校校长尼玛曾经这样评价深圳:“连续几年来,有同一个城市的人登顶珠峰,这在中国登山界实属罕见”。    2010年4月,两位山友在新时代的第一春天远赴尼泊尔开始海拨8000米征程:一位是王石先生,他将从南坡再度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以特殊的方式庆贺自己60岁生日;
期刊
祭月之礼    回到家里,拜过祖宗,吃完晚饭,我们就和邻居一起,搬凳摆桌,遥对月亮,在门口搭起一个祭月的案子。案子比乒乓球台略大,前面放上几把交椅,旁插几根竹竿,先用竹竿将买来的一付纸糊官袍窜起来,像晒大衣那样张开晾在案前,并为其戴上官帽,摆下官靴,系上“玉带”,俨然大官上座,赏月受拜。当然,在我辈看来,这一切都是“虚拟”的,但潮人按照圣人“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教导,一切都十分虔诚、毕恭毕敬。 
期刊
1964年到1980年,几百万大军曾汇聚西部,投身中国建设史上可歌可泣的壮举——“大三线建设”。  千里乌江沿线,苗岭侗寨之间,六盘水、凯里、都匀、安顺、贵阳……当时中国最先进最神秘的一座座工厂在大山大川间时隐时现。  今天,“三线建设”已成历史,工业化奠基时代也渐渐远去,但当年粗犷浩大的钢筋水泥、红墙黛瓦的楼房宿舍与瑰丽壮美的乌江山水仍奇妙交叠,向21世纪的人们讲述着那相光荣的年代。
期刊
前几天整理笔记本电脑的硬碟,找出“巴黎一北京欧亚之旅”的文件夹,每次看这批图片,都能找到很开心的回忆,入行以来参加过不计其数的车厂活动,但至今回味的恐怕只有这次旅行。    从巴黎到北京,全程13,635公里,为了能让更多人参与,奔驰公司把整段行程分为5段,由各国的参加者接力进行。我被邀请参加从俄罗斯到哈萨克斯坦的旅程,需要提前抵达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堡与车队汇合。由于国内没有直飞航班,需要先在莫斯科
期刊
表哥出生在朝鲜的一个小村子里。在抗美援朝的年代,大姨和姨父都是军医,在朝鲜度过了几年难忘的岁月。他们给表哥取的名字,就是那个朝鲜村庄的名字:西里。  朝鲜,虽是我们的近邻,却总是透着股神秘的气息,那一年的春天。终于去了朝鲜,也算是了了一个心结。    世界上最大的料尾楼    然而,朝鲜还是如此不同,那些画面,对于欧美人而言是纯粹的新鲜,对我们而言,很多则是历史的重温。  这块土地,朝鲜人自己称作
期刊
唢呐一吹,年的味道就出来了;民间社火——旱船,高跷、推车……也纷纷上了街,深宅大院的门口,贴上了新的春联,旅馆的廊檐下,也挂起了红灯笼;隔着贴满窗花的窗户,可以听到街上的爆竹,热闹的节节高,暗喻着新年的喜气和希望……  晋中市有“中国社火之乡”称号。2008年,“中国(晋中)社火节”曾获得首届全国节庆最高奖。今年“中国(晋中)社火节”喊出“来社火之乡晋中,观社火品年味,看晋剧扭秧歌,赏彩灯放架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