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土课程资源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非常注重的研究领域。如何开展校地合作,开发本土课程资源并进入校园和课堂是广大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是上述问题实践与研究的一些初步认识。
【关键词】本土文化 课程资源 開发 优秀传统文化 研究
【基金项目】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8-0001-01
隆昌现存清代时期的石刻牌坊群堪称中国石牌坊之冠,现存明清代石牌坊17座,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地区重要的文化资源,包含了如文学、廉政、孝道、绘画、雕刻、建筑、美学等多方面的价值。隆昌石牌坊作为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其很高的文化价值。将隆昌石牌坊文化挖掘出来并融入到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实现本土民俗文化与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根植于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高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以此来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虽然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是整体而言效果并不显著,主要存在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不够接地气等问题,如何更好的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开展校地合作,开发隆昌石牌坊文化课程资源
高等学校必须要服务社会,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而校地合作则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笔者所在学校和隆昌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共同组建课题组,投入八万余元研究经费对隆昌本土石牌坊课程资源开发与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进行研究。目前已经开发出了部分课程资源,并进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多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以及日常生活活动中。
3.隆昌本土石牌坊课程资源与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
3.1编写校本教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
隆昌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组织专家对隆昌市16座牌坊的59副楹联进行了搜集和整理,编写出了《隆昌石牌坊楹联解录》,课题组在此基础上编写出校本教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进行整合,并进入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科层次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实践证明学生对于本土隆昌石牌坊文化学习兴趣浓厚,起到了传承历史文化,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3.2与大学语文拓展教育融合
大学语文教师结合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魏明伦先生为隆昌石牌坊撰写的《牌坊赋》。魏明伦先生在《牌坊赋》中写到“精致隆昌小县,雄伟川东大门。青石之城,正当六路要冲;白鹅之邑。长获四方美誉。古因驿道设县,近因牌坊传名。……无名小匠,砌出有名佳品;浅体云纹,配合深体浮雕。榫头衔接,丝丝入扣;檐角伸张,跃跃欲飞。图画镌戏剧,书法衬楹联。善字少挥一点,善无止境;蝠形多添几币,福在眼前,冠顶荒而诞之,寓意加官挂印;猢狲站而溺之,象征立便封侯……。”同学们学习这样的佳作,朗朗上口,记忆犹新,深刻领会到了石牌坊以及文学艺术的魅力。
安排学生利用周末到古牌坊群去体验和感受石牌坊,并通过各种渠道去搜集隆昌石牌坊的资料,每一位同学围绕隆昌石牌坊写一首诗歌或一篇散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优秀作品汇编成诗文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以牌坊故事为原型,创作石牌坊情境剧,让学生身临其景,感受石牌坊作为立体史书的无穷魅力。
3.3与美术、书法拓展教育融合
充分利用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具有美术和书法基础的优势,美术教师安排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石牌坊群写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两个同学一组创作一幅石牌坊的水粉画、国画或剪纸刻纸作品,每一位同学完成一幅石牌坊的手工作品,这样将本土石牌坊文化与美术教育紧密结合,拓展了美术教育内容。活动结束后举办学生石牌坊书画展,优秀作品汇编成集和作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学区域固定悬挂,发挥育人功能。
3.4与音乐、舞蹈教育融合
将《美丽隆昌我的家》、《向往石牌坊》、《石头开花的地方》、《又回石牌坊》、《石牌坊礼赞》等关于隆昌石牌坊的歌曲纳入每月一歌之中,让学生学习。以隆昌石牌坊为主题组织《唱响石牌坊,共筑中国梦》大型文艺演出,将石牌坊歌曲、舞蹈、故事、朗诵、情景剧、特长展示等多种形式汇聚在一起,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4.隆昌本土石牌坊课程资源与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中面临的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面临以下问题:第一,研究者必须要理清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及意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课题研究;第二,必须深入分析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寻找突破口;第三,如何深入挖掘隆昌石牌坊的文化价值以及内涵,如何以多种门类,多种形式,多种媒介来直观呈现隆昌石牌坊的文化价值以及内涵。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在挖掘的过程中,明确以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来选择哪些内容进入到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堂教学之中;第四,进行课程改革,改革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实施路径;第五,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努力推进研究成果的全校性推广运用,最大限度地实现隆昌石牌坊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
总之,通过隆昌本土石牌坊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研究,取得了一些理论性认识和实践成果。研究成果中的《隆昌石牌坊楹联解录》校本教材和其他形式的石牌坊内容已经融入到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同时研究所获得的理论性认识和实践成果也为地域其它学校所借鉴,共同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创造出地域与学校独具特色的文化新品牌。
参考文献:
[1]郑论.《隆昌石牌坊》[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2]刘笑菊.《传统文化与高校党课教学的有效融合》[J].《中共山西省党委学报》,2017(5).
[3]徐小娟.《浅谈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山水画教学的影响》[J].《农付经济与科技》,2017(22).
作者简介:
牟洪贵(1965-),男,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二系主任,教授,教育学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关键词】本土文化 课程资源 開发 优秀传统文化 研究
【基金项目】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8-0001-01
隆昌现存清代时期的石刻牌坊群堪称中国石牌坊之冠,现存明清代石牌坊17座,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地区重要的文化资源,包含了如文学、廉政、孝道、绘画、雕刻、建筑、美学等多方面的价值。隆昌石牌坊作为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其很高的文化价值。将隆昌石牌坊文化挖掘出来并融入到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实现本土民俗文化与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根植于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高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以此来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虽然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是整体而言效果并不显著,主要存在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不够接地气等问题,如何更好的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开展校地合作,开发隆昌石牌坊文化课程资源
高等学校必须要服务社会,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而校地合作则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笔者所在学校和隆昌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共同组建课题组,投入八万余元研究经费对隆昌本土石牌坊课程资源开发与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进行研究。目前已经开发出了部分课程资源,并进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多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以及日常生活活动中。
3.隆昌本土石牌坊课程资源与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
3.1编写校本教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
隆昌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组织专家对隆昌市16座牌坊的59副楹联进行了搜集和整理,编写出了《隆昌石牌坊楹联解录》,课题组在此基础上编写出校本教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进行整合,并进入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科层次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实践证明学生对于本土隆昌石牌坊文化学习兴趣浓厚,起到了传承历史文化,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3.2与大学语文拓展教育融合
大学语文教师结合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魏明伦先生为隆昌石牌坊撰写的《牌坊赋》。魏明伦先生在《牌坊赋》中写到“精致隆昌小县,雄伟川东大门。青石之城,正当六路要冲;白鹅之邑。长获四方美誉。古因驿道设县,近因牌坊传名。……无名小匠,砌出有名佳品;浅体云纹,配合深体浮雕。榫头衔接,丝丝入扣;檐角伸张,跃跃欲飞。图画镌戏剧,书法衬楹联。善字少挥一点,善无止境;蝠形多添几币,福在眼前,冠顶荒而诞之,寓意加官挂印;猢狲站而溺之,象征立便封侯……。”同学们学习这样的佳作,朗朗上口,记忆犹新,深刻领会到了石牌坊以及文学艺术的魅力。
安排学生利用周末到古牌坊群去体验和感受石牌坊,并通过各种渠道去搜集隆昌石牌坊的资料,每一位同学围绕隆昌石牌坊写一首诗歌或一篇散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优秀作品汇编成诗文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以牌坊故事为原型,创作石牌坊情境剧,让学生身临其景,感受石牌坊作为立体史书的无穷魅力。
3.3与美术、书法拓展教育融合
充分利用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具有美术和书法基础的优势,美术教师安排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石牌坊群写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两个同学一组创作一幅石牌坊的水粉画、国画或剪纸刻纸作品,每一位同学完成一幅石牌坊的手工作品,这样将本土石牌坊文化与美术教育紧密结合,拓展了美术教育内容。活动结束后举办学生石牌坊书画展,优秀作品汇编成集和作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学区域固定悬挂,发挥育人功能。
3.4与音乐、舞蹈教育融合
将《美丽隆昌我的家》、《向往石牌坊》、《石头开花的地方》、《又回石牌坊》、《石牌坊礼赞》等关于隆昌石牌坊的歌曲纳入每月一歌之中,让学生学习。以隆昌石牌坊为主题组织《唱响石牌坊,共筑中国梦》大型文艺演出,将石牌坊歌曲、舞蹈、故事、朗诵、情景剧、特长展示等多种形式汇聚在一起,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4.隆昌本土石牌坊课程资源与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中面临的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面临以下问题:第一,研究者必须要理清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及意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课题研究;第二,必须深入分析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寻找突破口;第三,如何深入挖掘隆昌石牌坊的文化价值以及内涵,如何以多种门类,多种形式,多种媒介来直观呈现隆昌石牌坊的文化价值以及内涵。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在挖掘的过程中,明确以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来选择哪些内容进入到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堂教学之中;第四,进行课程改革,改革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实施路径;第五,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努力推进研究成果的全校性推广运用,最大限度地实现隆昌石牌坊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
总之,通过隆昌本土石牌坊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研究,取得了一些理论性认识和实践成果。研究成果中的《隆昌石牌坊楹联解录》校本教材和其他形式的石牌坊内容已经融入到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同时研究所获得的理论性认识和实践成果也为地域其它学校所借鉴,共同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创造出地域与学校独具特色的文化新品牌。
参考文献:
[1]郑论.《隆昌石牌坊》[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2]刘笑菊.《传统文化与高校党课教学的有效融合》[J].《中共山西省党委学报》,2017(5).
[3]徐小娟.《浅谈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山水画教学的影响》[J].《农付经济与科技》,2017(22).
作者简介:
牟洪贵(1965-),男,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二系主任,教授,教育学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