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秘境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_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块从未被开垦过的处女地,这是一片以花海、险峰、幽洞、奇石著称而自成一景的原生态自然村,它孤独而又低调地绽放在大山深处。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它都不曾改变,依然静静地美丽着、轮回着、寂寞着……这片神圣净土就是大海乡二荒箐村。
  沧桑古朴的石头村
  大海乡二荒箐村位于会泽县城东南面,距会泽县城66公里,距大海乡政府37公里,最高海拔4015米,最低海拔2300米,国土面积24.5平方公里。因地理环境所限,2300米以上以马铃薯种植为主,在2800米以上适合种植重楼、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等名贵中药材。村子的房前屋后到处栽着当地特产纯天然绿色植物刺脑包。刺脑包,又名刺老苞、树头菜,在医学专著中被称为“楤木”,落叶灌木,具刺,叶大,形美,夏季开花,果实近似球形。四五月间,采其嫩茎叶作蔬菜食用,不仅清凉微苦,满口生津,十分好吃,而且营养丰富,富含人体需要的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等15种以上氨基酸,16种以上无机营养元素。药用价值也很高,美颜排毒,强身健体,《本草纲目》中亦有记载。
  走进二荒箐,就走进了一个石头的世界,走进了一个悠远而斑斓的梦。因人而景,因景及梦,因梦生情。石屋、石巷、石墙、石桌、石凳、石头路……石石有情,生生不息。轻嗅花香,便是一个春情的故事;绕村而行,就是一个绿色的传说。古老的建筑、古朴的民风、悠远的古树、神奇的地貌、原始的农具无不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使这个原始的村落散发出迷人的清新气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转动皈依的经筒,期许流年的婆娑。厚重的大山养成了二荒箐人们真实自然、纯朴善良、坚强乐观的性格。走进它,就恍似走入了时光隧道,回到了远古时代,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情一景都折射着古老与沧桑,见证着当地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热烈绽放的杜鹃花
  稍事休整,我们便朝开遍杜鹃花的山坡上走去。路并不算远,但山路崎岖不平。我们一边小心翼翼地走着,一边谈笑风生着。山路突然一转,呀!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正泼辣辣地盛放在我們面前,它们开到了极致,如此热烈壮观!如此震撼人心!仿佛要把一生的激情都奉献给这片山坡。它们一枝枝、一丛丛、一簇簇、一团团、一片片,白得冰肌玉骨,白得素净雅致,白得让人忘了今夕是何年;它们娇艳欲滴,风情万种,饱满硕大,亭亭玉立,连绵数里,开在怪石嶙峋间,开在莺飞蝶舞中,开在云天相接处;它们层层叠叠堆放在一起,像亿万卷图书,书写着大自然的神奇。清风掠过,整个花海便沉浸在一片朦朦胧胧的烟水间,宛如一幅清雅的水墨画,人影、树影、花影,浑然一体,虚幻、妙曼。冥冥中仿佛今生只为此刻来到这里,邂逅一个人,遇见一山花,倾情演绎绝世的美丽。这是“庄生晓梦迷蝴蝶”的境界,这是“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心事。
  杜鹃花是自然的女子,她风姿绰约,知性优雅、无拘无束。它在唐诗里田田舞蹈,在宋词里盈盈流芳,在永远属于你的杜鹃花语里,出落一曲千古绝唱。它开遍山野无忧无虑,零落地上真真切切。它的美丽与哀愁,是生命中永不褪色的记忆。它的生命虽短暂,却在世上留下刹那芳华,绽放最绚烂的美丽,展现最独特的魅力。
  怪石嶙峋的小石林
  越过杜鹃花海,便置身于小石林里。身着虎皮豹纹的石头奇形怪状,峥嵘突兀,虽为小家碧玉,却也不失秀外慧中。它们宛如童话,离奇、缥缈、美妙得不可思议!它们一座座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充满着诗情画意,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说这片石林,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莽荒时代,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海中恶龙作怪,危害百姓,人们苦不堪言。天帝为拯救苍生,派遣天兵天将下凡杀死恶龙,抽干海水,让老百姓重新过上了好日子。其中一个天将,因为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凡人女子,没有回去复命,而是和这个女子结成了恩爱夫妻,生儿育女。天帝大怒,罚天将跳下了诛仙台,魂飞魄散;而那个女子因思念丈夫,慢慢化成了望夫石,天长日久,石头越聚越多,成了今天的小石林;痴情的天将不愿忘了女子,他凝聚起最后一丝魂魄,冥冥中悠悠忽忽地飘着,竟然也来到了这个地方,守护着爱人,守护着石林。慢慢地,也变成了很多石峰石柱。今天,我们在石林外围的山上,还可以看到很多形似天兵天将的石峰石柱,仔细看去,的确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而我对那座直指天穹的陡崖更感兴趣,天性里潜藏着冒险因子的我情不自禁地爬到了最高处,伸开双臂,让风舞动我火红的裙袂,感受着林则徐“海到尽头天作岸,山临绝顶我为峰”的豪情;聆听着耳边松涛阵阵,想象着这些神奇的石头,幽幽打开尘封的往事,以自己的肢体语言向世人诉说那亿万年来的爱恨情仇、离合悲欢。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谁都知道,要用钩才能将鱼钓上来,除非是姜太公用直“钩”意在“钓”王侯而心不在鱼。然而,我地的三种民间钓法,却是真正的不用钩能把鱼钓上来。一种是无钩钓虾,另两种是无钩钓大刺鳅和塘鲺鱼。  以前,广东山区十分贫穷,一日三餐都吃粥,清寡得能照见人影,有时断粮还吃野菜。平时能抽上一支烟(商店出售的廉价卷烟),就是莫大的“享受”了,要是能吃上鱼,那简直是过“富人”的日子了。人人都想过这样的“富人”的日子,于
期刊
马镇人的记忆是在槐树道生根发芽的。那棵占地一亩经历了五百多年沧桑的老槐树,用一年一度的繁花记录了焦杨二姓子民百代的兴衰传承,并如黄河水一样滋养着每个游子的思乡梦,在某个不经意的夜晚就会撩拨了那根敏感的心弦……  马镇村的居民依山傍水而建筑呈“丁”字形居住,槐树道就位于“丁”的横竖衔接的咽喉要道,在沿黄公路的毛胚路还没有开通前,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交通要地。东西走向的横依着高高的有猪形石的
期刊
一、老家那弯弯的湖柳  我的老家在干旱少雨的内蒙乌海市,年降水才一百多毫米,下场雨像是给干渴的大地点眼药水。降水少,植被就少,早些年,老家到处是裸露的荒山秃岭和随风尘扬的沙地。  几年前,老家人在流经市区的黄河干流拦腰建起了拦河坝,把汹涌的黄河水拦截了,老家人给老家添了一盆水──“乌海湖”。  母亲在世时,我年年都从我客居地南方归心似箭回老家与母亲过春节。又是一年没见老家人,大年节探亲访友,我乘车
期刊
正值盛夏,苗苗穿着那双白色高跟鞋,拖着沉重的行李来到了陕北。一下火车,骄阳凶猛地炙烤着大地!在南方,在苗苗的家乡,夏天即便是热,但湿度也是有的。然而在陕北,苗苗感觉太阳直直地晒在头皮上,像是快要被烤焦了一样。苗苗的白色高跟鞋也跟着煎熬。  苗苗是南方人,在西安上的大学。她的个子不是很高,所以总喜欢穿高跟鞋。苗苗最爱的,是那双白色的高跟鞋,穿上显得朝气蓬勃,极富青春活力!苗苗上大学的那几年,正值陕北
期刊
说起来,自因王宽余《乡梓情缘》付印前,杨天举为该书写《跋》谦让我予以修改而知其名,到2016年9月23日参加泽州县纪念赵树理诞辰座谈会与其人相识,至今快五年了,虽交往次数屈指可数,但他为人心性活络、心志坦然、心怀博爱、心胸宽广之品性,早已在我心中扎下了深深的友情之根。庚子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有了更多读书的时间。在这样的时候,读《乡梓情缘》而品其味,纳《乡愁悠悠》而思其情,拥《亲情烙印》而怀其深,步《
期刊
山青水秀,林木葱茏,坐落在其中的村子,如诗如画。潇水,在村前俏丽地跳了一个“之”字形舞,悠缓地淌过。村子名曰潇江湾,面朝潇水,背倚后龙山。  潇江湾村位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最北端的沱江镇,与道县毗邻。距离县城只有十八公里,离207国道、洛湛铁路、道贺高速只有六七公里远。是一个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潇江湾,乡土俗名——潇湾。顾名思义,潇水在这里拐了个弯。历史上,潇江湾村除了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八八
期刊
南无阿弥陀佛!我在跨出的那一瞬间,似乎遁入了佛门,脑海里,有的只是一泓湖水般的岑静……  十年前,那群曾作为我嫁妆的健壮的羊群,被我残忍地卖掉。我曾经的男人,他拽着弟弟,给一个化工厂入股,随后成了堂堂正正的正式工。而我,却呆在穷苦的家里,有苦又累地守候着一亩三分地。卖蔬菜、跑零活,为了这个风雨飘扬的家,厮守着生活的煎熬。如是这样,却换不来他的理解。  后来,他嫌工资不够高,上班不自由,一气之下离开
期刊
错过了三月的杜鹃花,错过了夭夭桃花,错过了白满老树的梨花,心中不免有些遗憾,好在我又遇见了五月的杜鹃花。  五月的杜鹃花,迟缓地绽放在僻静的会泽大海乡二荒箐三千四百米海拔之峰。它相信自己是一棵开花的树,春天,百花绚烂过后,它不紧不慢地在少为人知的角落中开放。它洁白清丽,不媚俗,比庭院花开得有气场。它就这样盛大地开满山坡。  五月的天空,湛蓝如洗。迎着太阳的笑靥,我们驶向了离县城约八十公里的二荒箐。
期刊
父爱,流溢在沟壑纵深的黄土高原  每当从书中,或者电视里看到有关父亲的片断,总有一股难言的滋味在心头。  父亲是个精明的农村基层干部。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对子女疼爱有加,记得有一年冬天,天气寒冷,父亲接到公社通知,要他到县城开会。因为有手扶拖拉机坐,我嚷嚷着要去看看县城的花花世界,一向严厉的父亲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竟在母亲的劝说下,答应带上我。没料到的是,手扶拖拉机在半道抛锚,一时难以起程。为了赶
期刊
我对猫咪的喜爱由来已久,追根溯源的话,要从我记事起。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父母都忙于农活,披星戴月的劳作也挣不到几个工分,就靠一些家庭副业来贴补生计。除了养猪鸭鸡,还编制草席,方言“打席”,我们整个乡、村,家家户户都编制草席,以致后来成了很有名的草席之乡。  我有两个哥哥,因家中就我一个女孩儿,又最小,父母哥哥很宠我。妈妈每次去农田干活时,就叮嘱我两个哥哥,不要带妹妹去河边危险的地方玩等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