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正面舆情教育的路径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热点新闻的言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些新闻以及相应的言论给大学生群体特别是高职学生带来了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带给大学生的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因此,在发展如此迅速的新媒体时代,应该重视高校的舆论引导,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正面舆情教育,探索高校舆情教育的路径,对于营造良好的高校舆论环境,控制校园舆情偏向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正面舆情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2.072
  1 新媒体时代舆论的发展与舆情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的移动用户规模和移动数据流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移动用户规模进入快速增长期,移动网络使用率升高(见表1),互联网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从“网络大国”的配角迈向“网络强国”的主角。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亲任组长,完成了国家在互联网层面的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等重要论断,自此之后,网络空间更加清朗,网络正能量更加巨大,中国开始进入互联网“新常态”,各传统行业北是零售、金融、制造、医疗、教育等都在与互联网加速融合,互联网创业成为新亮点。作为互联网世界中承载着巨大信息量的平台,微博、微信、微视频、贴吧等众多新媒体平台正以雨后春笋的速度,在中国大地蔓延开来。何为新媒体?在媒体漫长的发展史中,伴随着技术的革新,媒体经历了5次大的变革,从报纸到无线电,从电视到互联网,每次媒体手段的进步都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当有新的媒体传播手段出现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称他为新媒体。比如今日头条、公众号相对于报纸是新媒体,抖音、b站相对于电视是新媒体。特别是微信和抖音,这两个新媒体平台的用户使用量非常大,可以说已经成为新媒体平台的佼佼者。这些新媒体平台不仅肩负着传播信息的任务,同时还具有传播舆论,制造舆情的作用。舆论和舆情的定义,笔者在这里要进行一个简要的区分。舆论和舆情这两个概念都涉及社会公众的意见,都关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热点问题,但是,他们之间的差别也是很明确的。根据王来华教授在《网络舆情研究——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以及陈力丹教授的《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所述,舆论和舆情分别有其广义和狭义的概念,舆论泛指公众公开表达的意见,也就是相对于微信来说的“所有人可见”,而舆情泛指公众意见所构成的舆论导向,反映了大多数人的意见,直接得说,舆情所反映的是人民对于社会事件的群体性意见,这种意见的持有者占绝大多数,往往会影响舆论的风向。所以我们可以很简单的认为,舆论就是你说他说我说,舆情是很多人说的近似的意见,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来,舆情的风向,与舆论的发表,有着莫大的关系,舆论的发表影响着舆情的发展方向。
  随着网民数量的逐年增长,网络舆情成了相关部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曾有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有87.9%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反面案例和现象的时候,有将近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社会整体上已经进入综合国力高速发展的黄金期,突发事件热点事件频发,其网络舆情也异常高涨,特比是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平台发展如此迅速的情况下,各种平台的助推使得网络舆情显现出了强有力的网络效应,公众通过网络较强的传播力,渗透力以及影响力,充分发挥网络平台自有的互动功能,利用其身份的隐藏性,扩大舆情的影响范围,加剧了热点问题舆情的温度,有时候,一点普通的社会问题往往因为舆论的过渡发酵,导致舆情一边倒,出现了普通问题政治化,简单现象复杂化的趋势,这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种挑战。
  2 高校校园舆论主体、舆论环境及舆论功能的现状分析
  所谓环境,也就是周围所提供的软硬件条件,舆论环境,包括校园舆论环境与网络舆论环境,本文我们重点讨论网络舆论环境。舆论环境尤其是高校的舆论环境,是影响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不仅是因为其可以通过直接得语言刺激学生的感官,更因为网络舆论环境具有直观性等诸多特点,校园舆论的风向以及网络舆论的发酵,往往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造成不同的舆情,因此,要研究正面舆情的教育问题,必然要先了解到底什么样的舆论环境才是高校应该有的舆论环境,高校应该打造或者引导怎么的舆论环境,才能够有利用正面舆情的宣传。在了解正确的舆论环境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当今社会网络社会的主体——青年人。作为新时代的网民,青年人则是网民群体中覆盖面最大的一个群体。根据2020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见图1),2020年,年龄在10-19岁的网民占比为13.5%,年龄在20-29岁的网民占比为17.8%,年龄在30-39岁的网民占比为20.5%,可见,青年人在中国网民群体中是一个重要的群体组成部分,数显示,年龄在20-29岁的网民数量则是所有年龄段网民数量中排第三,且与前两个年龄段相差很小,20-29岁,正是大学生学习的这个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接受着改革开放之后最先进的教育,享受着国家发展带来的先进产品,往往他们所接触的事物,都是最前沿的、最新鲜的,这也就造成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容易接触到更加多元的信息。据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获得校内信息会选择校园网(58.79%)、校园微信圈(53.19%)、校园微博圈(41.01%),而获取校外信息以及校内未公开的信息则不会通过校园网。这些大学生更多选择的是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新媒体媒介,特别是像微信、抖音这样的新媒体平台,颇受学生欢迎。那么通过这些平台,学生会自主发布多元的信息,特别针对一些热点问题,舆论也就随之产生。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独特的群里,有一定的群体特征,他们之中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重视教育但偏于溺爱,很多孩子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往往多数人会产生遇事退缩,不喜欢思考的性格特征,且性格冲动易受影响,这些特点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比如自制力欠缺、抗诱惑力差、渴望认同、又极易把思想外化于行动,他们既是主流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先进文化、落后文化、主流輿论的传播者,舆论环境就此营造。   那舆论环境到底是什么呢?又有什么功能?刚刚笔者简述了校园舆论的主体特征,那这部分舆论主体制造出的舆论,也就形成了校园的舆论环境。这个主体很明显,很大一部分是校园里的大学生,他们是新媒体时代的宠儿,也是造就舆论环境的主要人群。笔者做过这样一份研究对象来源于上海10个高职高专院校的问卷调查,其中一份数据显示(图2),调查对象即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5-8小时的偏多,达到了44.36%,而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只有3.51%,可见,校园主体有很大一部分的在校时间是在网络上渡过,那么他们的社交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利用网络进行,当社会上出现新的热点问题的时候,舆论就此发起,舆论环境就此产生。
  舆论本身是社会公众社会产生的,它的发散具有随意性、主观性等特点,同时舆论还具有反映社会矛盾、调节公众心理、维护社会秩序等功能,例如2018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上海商学院合并”事件,2018年1月底,一则“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要和上海商学院合并,合并成的新学校将命名为”上海经济贸易大学的传言,在上海市众多学生和学生家长以及校友群体里炸开了锅,此番传闻引燃了舆论的高点,上贸大学生、教职工、家长、校友,甚至部分学院领导都纷纷表示震驚,并通过各自的渠道表达了对此的强烈意见。这个案例的舆论发酵迅速,让普通民众感觉到似乎我国大学的等级化更加严重,学生家长对于学校的等级差别更为敏感。同时,这件事还让很多社会公众认为,政府与学校在进行合并决策时,也需要参考学生家长的意见。很多人认为教育局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缺乏公平公正,导致了一段时间内社会公众对政府决策的质疑,这就体现出舆论具有反映社会矛盾的功能,舆论的产生有利于我们挖掘社会问题,帮助政府或者社会解决或者调节社会问题。
  校园主体有很大一部分的在校时间是在网络上渡过,那么他们的社交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利用网络进行,当社会上出现新的热点问题的时候,舆论就此发起,舆论环境就此产生。
  3 新媒体时代高校正面舆情教育的路径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经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还提出“广大师生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指明了高校传播正面、积极文化的目标。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要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体现了正面舆情教育是关系高校文化内涵建设的重要部分。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坚定文化自信这一章节里,还对新闻舆论制度提出了要求:“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这一观点强调了舆论教育的重要性。舆情的导向是以社会舆论为基础的,舆论正则舆情正,舆论哀则舆情哀,因此,在发展如此迅速的新媒体时代,应该重视高校的舆论引导,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正面舆情教育,对于营造良好的高校舆论环境,控制校园舆情偏向有重要的意义。
  3.1 优化校园舆情教育平台,统筹专门队伍建设
  对学生进行正面舆情教育,笔者认为,首先应从体制机制上提供保障,校园舆论环境是一个较为开放的系统,要在这个系统里建设维护相应的舆论平台,对学生进行正面舆论的教育。思政政治教育的生态学理论启示我们,高校舆论环境的优化是一个负责的工程,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控制舆情发展,不是一堂课、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事情,它不仅需要第一课堂的灌输,同时也需要第二课堂的知识供给、第三课堂的文化支持;不仅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的示范引领,更需要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发挥全员全方位育人的作用,同时也需要社会相关机构的密切配合与帮助。因此要营造较好的舆论环境,就要利用新媒体平台,结合各机构之力,对学生进行正面舆情教育,让学生知道正面的舆情有利于事件的解决与平复。同时,校园平台负责人也应该严格把控舆论平台信息的输出,让学生时刻处于正面舆论的环境下,让学生平时就能接触最新最前沿的理论,遇到重要节庆日或者纪念日,能够主动发出或者接收正面舆论,营造正面舆论的环境。例如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就探索将校园舆情教育寓教于研究项目中、落实落细于校园各部门的微信公众号里。作为本市高校10个试点培育网络文化研究室之一,济光学院网络文化研究室以探索创新民办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机制为核心,围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针对“95后”青年所关心的时下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正确的主流舆论引导,弘扬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推进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学院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和信息宣传工作,在各项工作中尤其强调新媒体建设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地位,在宣传阵地中的领军作用。学院目前已网上注有济光学院、济光团委、济光建筑、济光建工、济光机电、济光经管、济光护理、济光微思政、济光后勤、济光学前、济光艺术以及部分社团微信公众平台十余个,大部分已经运营一年半以上,已经基本确定各自“产品”的基本形态和建设队伍。通过此类新媒体平台,建立合理的舆情教育体制机制,扩大正面舆论的宣传途径,将最新理论和资讯传播出去,以文化育人,以环境育人,奏鸣正面舆论教育之曲。
  3.2 线上课堂融合线下课堂,发挥网络舆情教育的作用
  以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从各方面扎实推进线上线下课程建设工作,线上以使用“雨课堂”教学平台为主,以“腾讯会议”“腾讯课堂”等为辅,启动混合式教学新模式。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以下简称思政部)。思政部建有“济光微思政”公众平台,作为线下课堂的补充,该平台具有新媒体特有的特点: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使用方便、互动性强等特点,使用者主要为在校生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传播最新理论前沿,讲授思政理论课内容,同时通过网络平台,结合最新发生的时事热点,设置与课程相关的问答题,引导同学们回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答案,有意识得引导正面舆论。同时,通过第一、二、三课堂联动发挥作用,全方位地探索思政课程的有效性、针对性建设方案,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线上线下课堂相结合,有利于正面舆情教育目的的实现。   3.3 建立正面舆情案例库,打造正能量网络生态
  笔者认为,狭义的网络生态可以理解为网络世界的环境。其实无论我们承认或不承认,我们都已经生活在两个平行世界。一个是哲学上所说的原子所构成的物质世界,另一个则是数字化构建的虚拟世界,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基于现实空间而存在,网络空间不能独立于物质世界单独存在。在这个网络虚拟空间里,一切参与者的形态,发表的舆论,交往关系、舆情色彩等共同形成了网络生态。要在高校实现正面舆情教育,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打造一个正能量的高校网络生态,通过建立正面舆情案例库的形式,把一些新闻热点现象进行剖析,对其分类如图3所示。
  通过建立这样一个正面舆情教育案例分享平台(微信公众账号),定期的分享当前热点新闻、传播正面的主流舆论,开通留言功能,设置讨论模块、针对济光学院的学生开辟一条校园舆论直播通道,及时发现校园舆论新动态,及时发布传播正面舆论,引导学生接受正面舆情教育。同时,正面舆情教育案例库还可供所有老师分享,用于充实课程内容提升教学体验感。这样的平台需要基于一个或多个部门共同的努力创建与维护。新媒体时代,各种新媒体平台快速蔓延,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提升高校正面舆情教育的质量,还需要更多的支持与投入。
  高校正面舆情教育的推进以及舆情案例库的建设,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面对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不断涌现的校园网络舆论热点,正在不断挑战高校的正面舆情教育工作。
  參考文献
  [1]王来华.网络舆情研究一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2]王来华,冯希莹.舆情概念认识中的两个基本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2012,(6).
  [3]程少华,傅丁根.超9成网民看重网络曝光[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2-03/content-10753429.htm.
  [4]邹振东.弱传播 舆论世界的哲学[M].北京: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2018.
  [5]郭全中.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转型战略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9.
  [6]胡杨,徐建军.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优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7]孔清溪,张树庭,张晓丽,等.听舆施政[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9.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晨光计划”项目(17CGB23)。
  作者简介:张静(1989-),女,汉族,江苏南京人,法学硕士,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越来越多的中国疗养院成为酒店和娱乐活动的结合体,这表明,疗养院服务市场巨大,好的服务提供商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目前疗养院提供的住宿度假服务有很多,不仅注重为长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还包括想与朋友见面或度假的游客或旅客。因此,它侧重于酒店和旅游方面。  关键词:疗养院;高龄旅游;度假住宿的潜力;中国酒店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
期刊
〔摘 要〕针对搜索引擎在信息检索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ulti-Agent的Web个性化信息推送系统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结构工作流程以及算法设计该系统采用Multi-Agent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反馈机制,各个Agent分工协作完成信息推送任务,体现了信息服务的智能化与个性化等特点  〔关键词〕Agent;信息检索;信息过滤;信息推送;向量空间模型;相似度;文档聚类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乡村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是乡村公共服务人才振兴计划推进的重要一环,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作为吸引人才就业,激励教师长期从教的力量,既是“三区三州”教育亟待补足的短板,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目前,“三区三州”乡村教师仍存在引不进、留不住、教不好等问题。本文将从“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当地中小学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提升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推动
期刊
摘 要:基层社区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温州社区具体实践,研究基层社区在疫情的防治中的现实困境。研究发现,提高基层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要明确基层社区主体责任,制定科学预案机制;开展专项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成立专门思政工作队伍,加强思想舆论工作;完善基层社区基础设施,全面整合应急资源。  关键词:基层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中图分类号:D9 文獻
期刊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是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次事件会给高职大学生群体造成怎样的心理影响?面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团体辅导法开展研究。研究结果:新冠肺炎疫情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互联网信息是高职大学生重要的应激源;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缓解学生心理问题效果良好。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应激源;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
期刊
摘 要:彩礼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源于西周时期,时至今日仍被十分看重,有时甚至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婚姻的缔结。2003年,《婚姻法解释(二)》的出台填补了婚姻法关于彩礼问题的空缺,但其本身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相关规定不够细致、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使实践中彩礼纠纷案件不能较好地得到解决。本文试图以司法实践中的案例为样本,对实务中的彩礼纠纷案件判决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相关法律规定的完善建议,以便更好
期刊
摘 要:随着伦理学的不断发展,针对道德的评判问题,学者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统一论、效果论以及动机论。本文主要是对动机论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分析此方法应用于道德评判根据上是否可行,并提出其理论的不充分的问题以及对应的现实难题,表明作为具有内在性和私人性的动机,是难以解决作为道德评判根据的时候产生的善意伤人的道德悖论的难题。虽然动机论作为道德评论根据来说尚有难度,但是它对于人们具备
期刊
摘 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给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了极大影响,更在公众的心理层面上形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探讨“社工+志愿者”模式介入社区公共卫生治理的可行性,从当前我国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现状、问题出发,提出社工运用自身专业理念和方法,有效组织志愿者资源介入社区公共卫生治理的建议。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工;志愿者;社区公共卫生  中
期刊
摘 要:主旋律影视弘扬国家意识形态,符合社会前进方向。其表现形式符合大学生的审美需求,是向大学生传达主流意识形态的优选窗口。本文从脱贫攻坚剧《山海情》分析主旋律影视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作用,分析当前社会环境下主旋律影视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主旋律影视;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
期刊
〔摘 要〕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数字图书馆(Dibrary)2009年5月25日正式开放使用。本文首先回顾Dibrary的构思和建设,然后分述Dibrary门户网站和信息广场两项主要的服务,并介绍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创新的宣传方法,最后指出Dibrary是结合虚拟与实体空间的数字图书馆。  〔关键词〕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数字图书馆;Dibrary  DOI:10.3969/j.issn.1008-08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