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李晓霞的教练李隼的时候,距离女单决赛已经了过去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李隼点了支烟,抬头看了看阴雨蒙蒙的天气,打算好好把李晓霞打奥运会的过程,抑或李晓霞在他组里训练十年的故事好好讲一讲。“又是一个十年。”李隼感慨道,从1994年在北京队带张怡宁,到2004年张怡宁获得奥运冠军,是一个十年,如今带李晓霞获得奥运冠军,又是整整一个十年。
做她的教练对她来说压力很大
李隼说,晓霞胆子挺小,在没有场外指导的时候,她在比赛中会显得很弱。“现在回忆起带李晓霞的这十年,最开始是在跟她的身体状况作斗争,以前,李晓霞一有比赛压力就生病。”
“十年前,李晓霞发个高烧能花4万块钱都查不出原因。”李隼说,2003年世乒赛没报李晓霞,主要因为身体原因。一开始,李晓霞动不动就生病的体质着实让李隼担心,发烧没好几天,她又开始牙疼,总之那两年,李晓霞的病就没断过。直到李隼有一次带李晓霞去协和医院,去找他的一个从美国留学回来、在神经内科当医生的亲戚。这个亲戚见到李晓霞后说:“我敢百分之百保证,晓霞的病灶不是出现在她身体里。”
一句话让李隼恍然大悟,李晓霞的病,源于她内心的脆弱,源于她对比赛的恐惧。“后来她发烧我也让她继续训练,有时候过两天还真就病好了。”李隼说,李晓霞后来也总生病,发烧是常有的事,阑尾炎也让他们头疼了好久,“但起码我知道原因了,不会手忙脚乱地带她看病,以前李晓霞真是病得都把我弄懵了。”
拉球就是比别人转
李隼说,虽然从一开始李晓霞对拿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心气儿就不足,但他还是非常看好这个运动员,因为李晓霞刚上一队时,拉的那一板正手就是比其他人转。“这可能是李晓霞天才的地方,刚上来的时候,她反手在我看来都不太会,但正手一拉球,就是转。蔡局也一直很看好晓霞,在我都觉得没底气的时候,他也坚定地用李晓霞。”
李隼说,李晓霞有今天,得益于很多人对她的信任,而这些信任源自于李晓霞的实力。李隼说过很多次,也告诉过李晓霞很多次,她的打法就是隋唐时期的“李元霸”,抡起400斤的大锤,靠的就是实力,明摆着告诉对手这球我就要打在那儿,对方都接不到。
2006年,李晓霞就以第五号选手的身份报名参加不来梅世乒赛团体赛,但只在小组赛里上了场,在李隼眼里,李晓霞当时并没有达到能参赛的程度。“那时候给她机会,她总是欠缺一点,感觉一直在伸手够着这些机会,她累,我也觉得累。”到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女单决赛,李晓霞在3比1领先的时候被逆转,李隼觉得那场球并不是因为李晓霞意志薄弱才输的。“那时候她没意识到自己能打进决赛,一上来领先后,看到奖杯她就懵了,她还真看奖杯了。那种时候,棒的人一下就冲上去了,但晓霞还是嫩了点。”李隼说,真正棒的人,是能从逆境中自己争出来的人。
性格快被磨穿了
李晓霞性格很急,但李隼说,她同时也很有韧劲,被逼到底线的时候,会有个强势反弹。“所以很多时候我必须要逼她。”李隼说,他“设计”一个运动员,起码要有个四年规划,这四年,他们在每个阶段做什么,拿到怎样的成绩,甚至细化到每一节课教练和队员两个人要做什么,都会设定好。“这是我的教学方式,后来我也告诉了李晓霞,只要你能跟上我,肯定能成。”“在直通莫斯科比赛的时候,她发着烧上去打,能连赢16场。”在李隼眼中,那时的李晓霞毅力有,但是“非拿不可”的霸气不够。“现在我回想起来,她之所以会这样,还是跟我给她过大的压力有关。因为压力大,所以她很怕打不好。”
李隼一直认为,他和李晓霞有个共同的终极目标,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李隼给了晓霞太多压力。“晓霞不愿意脚踏实地,她给我的感觉是老想着:还有好几年呢,到时候我肯定拼。”这点跟李隼以前的徒弟王楠和张怡宁都不同,她们两个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都恨不得一个球都不能输。“所以李晓霞在被新人冲击的时候,总是狠不起来,越竞争就觉得她越脆弱,到后来我特别担心她的性格,已经要被竞争磨穿了。”
直到李晓霞对李隼喊出“我不是张怡宁”这句话的时候,李隼发现,这姑娘可能要被逼疯了。李晓霞是个不爱主动找教练沟通的人,李隼就改变工作方法,每天主动找她谈心,在备战2010年亚运会期间,这个方法非常奏效,李晓霞变得积极了起来。
终于做到心手合一
广州亚运会,李晓霞在团体赛中发挥稳定,在单打中又逆转郭跃夺冠,虽然李隼对她的表现依然不太满意——“赢郭跃这场球,不是她自己想到了突破的办法,而是郭跃自己出现问题。”但毕竟拿了冠军,李隼希望李晓霞能“借东风”。
“亚运会后,我找她谈的时候,只说了‘借东风’这三个字,没有说什么具体的,现在回想起来,她肯定理解得也不够透彻,到2011年我想李晓霞应该一直保持这个势头,世乒赛也该拿冠军了,现在看,这种想法是我当时的一厢情愿。”
李隼对自己的执教能力真正产生怀疑,内心里产生了动摇,正是出现在2011年。“我觉得拿冠军就像爬珠穆朗玛蜂,你得先爬到8000米才能一鼓作气往上冲啊,可是李晓霞恨不得刚到半山腰就觉得山顶太远,不想爬了。”
“鹿特丹世乒赛的时候,我知道李晓霞跟丁宁不是很好打,但真正具体的工作没有做得很细。我看了两局比赛就走了,不是因为失望,而是已经知道她赢不了,想去从电视里观察她的表情。看电视的时候,徐主任坐在我旁边,他还跟我说,李晓霞可能能扳回来,他是从实力上分析的。我说她今天一点扳回来的可能性都没有,整个人都闷在那儿,李晓霞打得好的时候,一定是从一开始气势就上来,丁宁和张怡宁属于在比赛里扛着扛着出状态,从防守到相持再转攻,但李晓霞不是,她防多了就对不上点,必须一上来就有大锤子抡起来的感觉。”后来,李隼对付李晓霞采用鼓励的手段。“甚至都鼓励到了忽悠的程度,我说李晓霞,你就适合参加大型综合运动会。因为她亚运会是成功过的,我就利用各种方法,让她觉得到了奥运会的时候,自己能行。”
“这么多年,我认为李晓霞最大的问题是对事业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对球没有真正地用心和用脑,当时我就要求每天找我聊天,每天看录像,要看你最不想看的比赛,每天至少看两到三局。谈完以后,在一个星期一的上午,我印象特别深刻,我站在球馆中间,她在球馆最里面的台子训练,我突然感觉到她是在用脑子在打球了,我一看她抬手,感觉她思想和手上的动作是合力的,那时候我脑子里闪过一念头:奥运会她有戏了。”
在封闭训练的时候,李晓霞自己也知道,到了拼最后这一下子的时候了。“对于李晓霞来说,长时间坚持一种好状态,对她来说是弱项,突然进发一下是强项,这也符合她的性格。到了封闭训练的最后,我的表情,我说话的语气,我表现出来所有的信息都在告诉她:你一定行!”
彭立昭据中国体育在线《乒乓世界》整理
做她的教练对她来说压力很大
李隼说,晓霞胆子挺小,在没有场外指导的时候,她在比赛中会显得很弱。“现在回忆起带李晓霞的这十年,最开始是在跟她的身体状况作斗争,以前,李晓霞一有比赛压力就生病。”
“十年前,李晓霞发个高烧能花4万块钱都查不出原因。”李隼说,2003年世乒赛没报李晓霞,主要因为身体原因。一开始,李晓霞动不动就生病的体质着实让李隼担心,发烧没好几天,她又开始牙疼,总之那两年,李晓霞的病就没断过。直到李隼有一次带李晓霞去协和医院,去找他的一个从美国留学回来、在神经内科当医生的亲戚。这个亲戚见到李晓霞后说:“我敢百分之百保证,晓霞的病灶不是出现在她身体里。”
一句话让李隼恍然大悟,李晓霞的病,源于她内心的脆弱,源于她对比赛的恐惧。“后来她发烧我也让她继续训练,有时候过两天还真就病好了。”李隼说,李晓霞后来也总生病,发烧是常有的事,阑尾炎也让他们头疼了好久,“但起码我知道原因了,不会手忙脚乱地带她看病,以前李晓霞真是病得都把我弄懵了。”
拉球就是比别人转
李隼说,虽然从一开始李晓霞对拿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心气儿就不足,但他还是非常看好这个运动员,因为李晓霞刚上一队时,拉的那一板正手就是比其他人转。“这可能是李晓霞天才的地方,刚上来的时候,她反手在我看来都不太会,但正手一拉球,就是转。蔡局也一直很看好晓霞,在我都觉得没底气的时候,他也坚定地用李晓霞。”
李隼说,李晓霞有今天,得益于很多人对她的信任,而这些信任源自于李晓霞的实力。李隼说过很多次,也告诉过李晓霞很多次,她的打法就是隋唐时期的“李元霸”,抡起400斤的大锤,靠的就是实力,明摆着告诉对手这球我就要打在那儿,对方都接不到。
2006年,李晓霞就以第五号选手的身份报名参加不来梅世乒赛团体赛,但只在小组赛里上了场,在李隼眼里,李晓霞当时并没有达到能参赛的程度。“那时候给她机会,她总是欠缺一点,感觉一直在伸手够着这些机会,她累,我也觉得累。”到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女单决赛,李晓霞在3比1领先的时候被逆转,李隼觉得那场球并不是因为李晓霞意志薄弱才输的。“那时候她没意识到自己能打进决赛,一上来领先后,看到奖杯她就懵了,她还真看奖杯了。那种时候,棒的人一下就冲上去了,但晓霞还是嫩了点。”李隼说,真正棒的人,是能从逆境中自己争出来的人。
性格快被磨穿了
李晓霞性格很急,但李隼说,她同时也很有韧劲,被逼到底线的时候,会有个强势反弹。“所以很多时候我必须要逼她。”李隼说,他“设计”一个运动员,起码要有个四年规划,这四年,他们在每个阶段做什么,拿到怎样的成绩,甚至细化到每一节课教练和队员两个人要做什么,都会设定好。“这是我的教学方式,后来我也告诉了李晓霞,只要你能跟上我,肯定能成。”“在直通莫斯科比赛的时候,她发着烧上去打,能连赢16场。”在李隼眼中,那时的李晓霞毅力有,但是“非拿不可”的霸气不够。“现在我回想起来,她之所以会这样,还是跟我给她过大的压力有关。因为压力大,所以她很怕打不好。”
李隼一直认为,他和李晓霞有个共同的终极目标,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李隼给了晓霞太多压力。“晓霞不愿意脚踏实地,她给我的感觉是老想着:还有好几年呢,到时候我肯定拼。”这点跟李隼以前的徒弟王楠和张怡宁都不同,她们两个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都恨不得一个球都不能输。“所以李晓霞在被新人冲击的时候,总是狠不起来,越竞争就觉得她越脆弱,到后来我特别担心她的性格,已经要被竞争磨穿了。”
直到李晓霞对李隼喊出“我不是张怡宁”这句话的时候,李隼发现,这姑娘可能要被逼疯了。李晓霞是个不爱主动找教练沟通的人,李隼就改变工作方法,每天主动找她谈心,在备战2010年亚运会期间,这个方法非常奏效,李晓霞变得积极了起来。
终于做到心手合一
广州亚运会,李晓霞在团体赛中发挥稳定,在单打中又逆转郭跃夺冠,虽然李隼对她的表现依然不太满意——“赢郭跃这场球,不是她自己想到了突破的办法,而是郭跃自己出现问题。”但毕竟拿了冠军,李隼希望李晓霞能“借东风”。
“亚运会后,我找她谈的时候,只说了‘借东风’这三个字,没有说什么具体的,现在回想起来,她肯定理解得也不够透彻,到2011年我想李晓霞应该一直保持这个势头,世乒赛也该拿冠军了,现在看,这种想法是我当时的一厢情愿。”
李隼对自己的执教能力真正产生怀疑,内心里产生了动摇,正是出现在2011年。“我觉得拿冠军就像爬珠穆朗玛蜂,你得先爬到8000米才能一鼓作气往上冲啊,可是李晓霞恨不得刚到半山腰就觉得山顶太远,不想爬了。”
“鹿特丹世乒赛的时候,我知道李晓霞跟丁宁不是很好打,但真正具体的工作没有做得很细。我看了两局比赛就走了,不是因为失望,而是已经知道她赢不了,想去从电视里观察她的表情。看电视的时候,徐主任坐在我旁边,他还跟我说,李晓霞可能能扳回来,他是从实力上分析的。我说她今天一点扳回来的可能性都没有,整个人都闷在那儿,李晓霞打得好的时候,一定是从一开始气势就上来,丁宁和张怡宁属于在比赛里扛着扛着出状态,从防守到相持再转攻,但李晓霞不是,她防多了就对不上点,必须一上来就有大锤子抡起来的感觉。”后来,李隼对付李晓霞采用鼓励的手段。“甚至都鼓励到了忽悠的程度,我说李晓霞,你就适合参加大型综合运动会。因为她亚运会是成功过的,我就利用各种方法,让她觉得到了奥运会的时候,自己能行。”
“这么多年,我认为李晓霞最大的问题是对事业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对球没有真正地用心和用脑,当时我就要求每天找我聊天,每天看录像,要看你最不想看的比赛,每天至少看两到三局。谈完以后,在一个星期一的上午,我印象特别深刻,我站在球馆中间,她在球馆最里面的台子训练,我突然感觉到她是在用脑子在打球了,我一看她抬手,感觉她思想和手上的动作是合力的,那时候我脑子里闪过一念头:奥运会她有戏了。”
在封闭训练的时候,李晓霞自己也知道,到了拼最后这一下子的时候了。“对于李晓霞来说,长时间坚持一种好状态,对她来说是弱项,突然进发一下是强项,这也符合她的性格。到了封闭训练的最后,我的表情,我说话的语气,我表现出来所有的信息都在告诉她:你一定行!”
彭立昭据中国体育在线《乒乓世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