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是历年高考必考题,对应的能力层级为D,即鉴赏评价。这是一种综合性强、能力层级高的鉴赏活动。它主要从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及观点几方面设题。在历年高考中,考生在这一命题点上失分严重,主要原因是:考生往往只凭语感,分析不具体,结果会因要点不全,表达不规范而失分。这样的话,我们更需要探究读文、读题、析题、解题的规范和技巧。
顾名思义,“赏”为“欣赏”,“析”为“分析”,“欣赏”语言的话,必然语言好、有特点,有可赏之处。“分析”语言的话,不管题干是否说了“结合语句”“结合全文”,我们都必须做到这一点。
一、文章整体语言风格的赏析。
语言风格是由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是作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格调。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典型风格,如: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王维恬淡优美、王昌龄雄壮豪迈;不同的文体有不同风格,如记叙文、散文主要有平实、华丽、清新、自然、明快、含蓄、淡雅等风格,议论文(杂文、随笔)主要有幽默诙谐、辛辣、冷峻、嬉笑怒骂、愤激等风格。《春暮西园》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又如 :2005年福建卷《日历》
请从取材和语言两个方面,对本文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①取材:文章取材于人们生活中使用“日历”这样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出了生命的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②语言:第一作者寓丰富的感情于平实的语言中。本文的语言是平实的,却蕴含着作者对日历、对生命的真挚情感,读后令人感到亲切自然;第二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语言的第一个方面即为整体语言风格的赏析。答好这一点需要我们结合作家、分析清作品,也需要平时积累一些语言风格的词语。
二、词语运用方面
词语运用也是语言赏析的一个主要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考虑。
具有表现力的动词(大量动词连用)、形容词的使用;
多个色彩词的运用(描形状物,增强形象的可视性,使画面显得具有了某种特点,使读者对景物有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认识);
叠词的使用(形象生动地描摹了事物的性质、状态,或含蓄蕴藉地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读起来又琅琅上口,增强了文章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使用文言词语、方言(显示出地方风韵,传达出乡土的情趣),口语、书面语(即语体色彩);
贬义词褒用(妙趣横生,余味无穷),褒义词贬用;
反语的使用(讽刺、幽默、亲昵);
列举数字(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从词语运用方面进行赏析时,我们要注意全面答题的规范:首先要把赏析角度答出来,第二结合文章进行解释,第三答出这样运用的效果(即括号中内容),第四写出运用这些词语想要突出的内容和情感。
三、句式运用方面
句式运用主要涉及点是长句、短句的运用,整句(主要为排比句和对偶句)、散句的运用。大量使用短句,能简明扼要地叙述事实,简洁生动地表现人物、事物的迅速变化,表达作者(人物)紧张、激越的情绪或果断、肯定的语气,使句子显得短小精悍,可以取得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的表达效果。多用整句可以达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语势强烈的效果。
长短相间,整散结合,严整之中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增强了文章的音韵美,增强表现力,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四、修辞运用方面
高考对修辞知识的考查过多地放在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板块中,因此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如2006年江西卷《秋天里的黄金树》(第17小题)、2007年安徽卷《乡村的风》(第17小题)。赏析文章的修辞手法,一般要从四个方面来思考:一是辨析文章或语言片断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写出术语;二是结合原文对此修辞进行解释;三是分析所用修辞的表达效果;四是指出运用此修辞的作用(情感或突出的内容)。如:2011高考福建卷《晓至湖上》第(2)题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答案 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声”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007年福建题《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请指出“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答案:
(1)用了比喻。(指出修辞)
(2)把母亲耗尽生活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显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联系比喻的修辞效果,结合文章解释比喻修辞)
(3)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深深感激。(表达的情感)
不过,我们在答题时不一定要把这几个方面都答出来,要看准分值,根据分值判断答题点。又如:2005年福建卷《日历》
请从取材和语言两个方面,对本文作简要赏析。(6分)(答案见上)
这里语言的第二个方面即为修辞方面的赏析,因为只占到2分,所以没必要四点面面俱到。
其实,作家写作时,总是力求用最优美的语言来表现文章的意蕴。在弄清语境的基础上鉴赏作品的语言,可以让读者更好的领会原文主题。高考题在设题时,有时明确写出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或段落,有时需要我们从语言表达角度全面进行赏析,如:2008年安徽卷《我与地坛》(节选)第16题“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2009年湖北卷《书房的窗子》第17题“本文语言典雅,奇异 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赏析”。不管出题者如何发问,只要我们注意从以上角度去思考作品的语言魅力,按规范、考虑分值把点答全,这样在考试时我们一定不会白白丢分。
顾名思义,“赏”为“欣赏”,“析”为“分析”,“欣赏”语言的话,必然语言好、有特点,有可赏之处。“分析”语言的话,不管题干是否说了“结合语句”“结合全文”,我们都必须做到这一点。
一、文章整体语言风格的赏析。
语言风格是由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是作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格调。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典型风格,如: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王维恬淡优美、王昌龄雄壮豪迈;不同的文体有不同风格,如记叙文、散文主要有平实、华丽、清新、自然、明快、含蓄、淡雅等风格,议论文(杂文、随笔)主要有幽默诙谐、辛辣、冷峻、嬉笑怒骂、愤激等风格。《春暮西园》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又如 :2005年福建卷《日历》
请从取材和语言两个方面,对本文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①取材:文章取材于人们生活中使用“日历”这样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出了生命的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②语言:第一作者寓丰富的感情于平实的语言中。本文的语言是平实的,却蕴含着作者对日历、对生命的真挚情感,读后令人感到亲切自然;第二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语言的第一个方面即为整体语言风格的赏析。答好这一点需要我们结合作家、分析清作品,也需要平时积累一些语言风格的词语。
二、词语运用方面
词语运用也是语言赏析的一个主要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考虑。
具有表现力的动词(大量动词连用)、形容词的使用;
多个色彩词的运用(描形状物,增强形象的可视性,使画面显得具有了某种特点,使读者对景物有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认识);
叠词的使用(形象生动地描摹了事物的性质、状态,或含蓄蕴藉地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读起来又琅琅上口,增强了文章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使用文言词语、方言(显示出地方风韵,传达出乡土的情趣),口语、书面语(即语体色彩);
贬义词褒用(妙趣横生,余味无穷),褒义词贬用;
反语的使用(讽刺、幽默、亲昵);
列举数字(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从词语运用方面进行赏析时,我们要注意全面答题的规范:首先要把赏析角度答出来,第二结合文章进行解释,第三答出这样运用的效果(即括号中内容),第四写出运用这些词语想要突出的内容和情感。
三、句式运用方面
句式运用主要涉及点是长句、短句的运用,整句(主要为排比句和对偶句)、散句的运用。大量使用短句,能简明扼要地叙述事实,简洁生动地表现人物、事物的迅速变化,表达作者(人物)紧张、激越的情绪或果断、肯定的语气,使句子显得短小精悍,可以取得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的表达效果。多用整句可以达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语势强烈的效果。
长短相间,整散结合,严整之中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增强了文章的音韵美,增强表现力,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四、修辞运用方面
高考对修辞知识的考查过多地放在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板块中,因此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如2006年江西卷《秋天里的黄金树》(第17小题)、2007年安徽卷《乡村的风》(第17小题)。赏析文章的修辞手法,一般要从四个方面来思考:一是辨析文章或语言片断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写出术语;二是结合原文对此修辞进行解释;三是分析所用修辞的表达效果;四是指出运用此修辞的作用(情感或突出的内容)。如:2011高考福建卷《晓至湖上》第(2)题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答案 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声”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007年福建题《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请指出“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答案:
(1)用了比喻。(指出修辞)
(2)把母亲耗尽生活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显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联系比喻的修辞效果,结合文章解释比喻修辞)
(3)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深深感激。(表达的情感)
不过,我们在答题时不一定要把这几个方面都答出来,要看准分值,根据分值判断答题点。又如:2005年福建卷《日历》
请从取材和语言两个方面,对本文作简要赏析。(6分)(答案见上)
这里语言的第二个方面即为修辞方面的赏析,因为只占到2分,所以没必要四点面面俱到。
其实,作家写作时,总是力求用最优美的语言来表现文章的意蕴。在弄清语境的基础上鉴赏作品的语言,可以让读者更好的领会原文主题。高考题在设题时,有时明确写出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或段落,有时需要我们从语言表达角度全面进行赏析,如:2008年安徽卷《我与地坛》(节选)第16题“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2009年湖北卷《书房的窗子》第17题“本文语言典雅,奇异 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赏析”。不管出题者如何发问,只要我们注意从以上角度去思考作品的语言魅力,按规范、考虑分值把点答全,这样在考试时我们一定不会白白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