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每所学校里面,在每个班级里面都有着不同的学生,优秀的学生就像那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尽管还未盛开怒放,但我们依旧可以隐隐地嗅到芳香。实际上班级中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后进生,“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使花园中那些高低胖瘦不同的鲜花都绽放它的美丽,那么对后进生的教育则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特征;教育转化
后进生教育已成为普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诸方面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后进生有程度轻重之分,有性质之别,更有心理特征之差。我们只有深刻理解后进生心理教育的基本内涵,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转化教育,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高职院校后进生中真正智力差的只有个别,大部分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欠缺,行为、学习习惯较差等原因造成的,而导致这些原因的症结所在,往往是因为他们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后进生形成的原因诸多,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个体的原因。学生个体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的行为系统出现了角色上的偏差。有些属于家族遗传(如个别弱智儿童偏离特定年龄、学历等);有些属于个体早期教育没有走上正确道路;有些属于缺乏动力、自制力及适应力;有些则属于个体在青春期的心理不平衡、思想偏差等等。
(2)社会的原因。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如拉关系、走后门、弃学经商等社会风气;一些内容不健康的书刊、小报充斥街头;一些青少年不宜观看的影视片流入校园。
(3)家庭的原因。有些后进生家庭教育不佳,父母管教失当,有的家庭以孩子为中心,宠爱出格,使孩子任性、自私。有的家庭突然变故,父母离异,孩子得不到家庭温暖,甚至有的家长酗酒、赌博、偷窃,孩子效而仿之,性格变坏,成绩下降,厌学心理滋长。
(4)学校的原因。学校教育、教学的失当是造成后进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有些教师对后进生嫌弃、挖苦、讽刺,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后进生心理负荷太重;经常调换教师,教材分量偏多,教法不当,使学生失去求知的欲望,失去进取的信心,以至自暴自弃。
二、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属于心理、生理发展的极不成熟阶段,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对他们开展具有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的成长,还能大幅度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能,同时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后进生除了具有一般高职院校学生共有的心理特征之外,还有着其特殊的心理方面的特征和状态,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
(1)具有好奇的心理特征。部分后进生在犯错误时并没有什么特殊目的,只是出于好奇、试探等心理,因而带有情境性。如他们看了比较血腥的英雄影片之后,出于好奇及模仿而导致了“行侠仗义”的不良行为发生。
(2)具有比较明显的自卑心理。后进生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操行分等方面落后于其他同学,就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而导致行为上常常表现出孤独、害羞、封闭。比如有些学生由于连续的考试成绩不好,生活受到挫折以及有些教师、家长的指责和惩罚而感到苦恼、郁闷,不求进取,导致破罐破摔。
(3)具有明显的逆反心理。这是普遍存在于后进生身上的一种心理扭曲。后进生因为收到的批评、训斥、冷暴力、处罚多于其他的同学,所以往往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在行为上则会表现满不在乎的态度,甚至有的时候会故意捣乱,引起同学的嘲笑。加上他们本身较为懒散,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较差,对教师的言语行为会产生逆反的心理。
(4)具有厌学的心理。这个原因是后进生学习成绩较差的主要心理原因。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明显偏低,知识面窄,基础认知较差,使得这些学生形成心理压力,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对学习没兴趣,看到书就反感,甚至逃学,逃课,出走。
(5)具有应付的心理。其实后进生也有着上进心。但是因为老师和家长没有细心地去发现他们心理发展的程度,脱离了后进生的实际水平,一味地提出对他们来说比较高的要求,一旦后进生达不到别人提出的要求时,就会产生应付了事的心理,会出现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谎报成绩来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这种不良的行为会成为求知进步的心理障碍。
(6)具有过分的自尊心。自尊心每个人都有,但是观察发现后进生的自尊心比一般的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内心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如他们在学习成绩、智力技能及思想品德方面不如普通的学生时,则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同情;另外他们的点滴进步,也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客观公正的评价,使自尊得到满足。
三、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方法
爱生是教师必备的情感品质,转化后进生,要“动之以情”,用感情熏陶为媒介,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真诚的情感才能开启学生紧闭的心扉。转化工作中,即使是面对经常反复的后进生,我们仍要尊重、信任他们,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同时,要与任课老师、同学、家庭相互协作,形成教育合力。对后进生的教育应采取多种教育方法,针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耐心细致地进行因人施教。
(1)说理教育法。教师应该以爱护后进生自尊心为前提,首先了解情况,分析主观客观的原因,本着关心、爱护的教育原则,讲清道理。特别是在否定错误时,对他们的进步和优点应加以充分肯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希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以理服人。
(2)表扬鼓励法。教师坚持从正面教育出发,表扬和鼓励后进生的点滴进步,使被教育者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增强信心和荣誉感,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表扬鼓励要使学生感到温暖和信任。不要夸大事实,给人虚假之感。
(3)榜样感召法。教师应该选择形象、生动而且便于模仿的人和事,用这种榜样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从而弃旧图新,奋发向上。
(4)理解尊重法。理解是尊重后进生的前提,尊重是理解的体现。后进生看起来散漫无常,不求上进,这是其自尊心受到挫伤,丧失了进步的信心和勇气的表现。对这些受伤的心灵,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尊重,使其打消自卑,点燃自尊之火,由后进向先进转化。
(5)评价激励法。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经常采用“评价激励法”,对后进生进行学业、操行等方面的评价。如对后进生的学业成绩考核、品德行为等方面的考查评定,都要从“公”字出发,作出实事求是的、公正客观的评价,以达到评价激励的良好效果。
(6)远景教育法。这是使后进生看到美好的未来,努力朝着远景目标奋进,去争取实现目标的教育方法。通过谈心、报告会、演讲会、主题班会等方式,经常向学生进行正面的远景教育,使后进生看到光明的前景,未来的希望,从而激发他们的向上心和内驱力,点燃理想之火,振奋精神,促使他们向着远景目标奋进。
(7)启发诱导法。后进生有自卑感,教师要增强激发后进生的自尊心的情感。对其“闪光点”恰到好处地褒扬,使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对其身上的“闪光点”要善于诱发催化,因势利导,促其发扬光大。
(8)同步教育法。所谓“同步教育法”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协调。有些后进生在家、校表现不一致。教师通过家访,建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等形式,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进行教育,使教育途径整体化、立体化,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教育,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后进生的教育转化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尊重班级中的每个学生,要仔细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促使后进生自我转化内因的产生和形成,要认识到转化是长期的、艰巨的。做好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耐心,细致、艰苦的工作,我们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后进生在不同层次上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文芳.归因理论对后进生转化的意义[J].文教资料,2011(13).
[2]巨同尧.“后进生”教育管理工作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特征;教育转化
后进生教育已成为普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诸方面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后进生有程度轻重之分,有性质之别,更有心理特征之差。我们只有深刻理解后进生心理教育的基本内涵,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转化教育,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高职院校后进生中真正智力差的只有个别,大部分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欠缺,行为、学习习惯较差等原因造成的,而导致这些原因的症结所在,往往是因为他们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后进生形成的原因诸多,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个体的原因。学生个体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的行为系统出现了角色上的偏差。有些属于家族遗传(如个别弱智儿童偏离特定年龄、学历等);有些属于个体早期教育没有走上正确道路;有些属于缺乏动力、自制力及适应力;有些则属于个体在青春期的心理不平衡、思想偏差等等。
(2)社会的原因。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如拉关系、走后门、弃学经商等社会风气;一些内容不健康的书刊、小报充斥街头;一些青少年不宜观看的影视片流入校园。
(3)家庭的原因。有些后进生家庭教育不佳,父母管教失当,有的家庭以孩子为中心,宠爱出格,使孩子任性、自私。有的家庭突然变故,父母离异,孩子得不到家庭温暖,甚至有的家长酗酒、赌博、偷窃,孩子效而仿之,性格变坏,成绩下降,厌学心理滋长。
(4)学校的原因。学校教育、教学的失当是造成后进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有些教师对后进生嫌弃、挖苦、讽刺,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后进生心理负荷太重;经常调换教师,教材分量偏多,教法不当,使学生失去求知的欲望,失去进取的信心,以至自暴自弃。
二、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属于心理、生理发展的极不成熟阶段,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对他们开展具有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的成长,还能大幅度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能,同时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后进生除了具有一般高职院校学生共有的心理特征之外,还有着其特殊的心理方面的特征和状态,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
(1)具有好奇的心理特征。部分后进生在犯错误时并没有什么特殊目的,只是出于好奇、试探等心理,因而带有情境性。如他们看了比较血腥的英雄影片之后,出于好奇及模仿而导致了“行侠仗义”的不良行为发生。
(2)具有比较明显的自卑心理。后进生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操行分等方面落后于其他同学,就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而导致行为上常常表现出孤独、害羞、封闭。比如有些学生由于连续的考试成绩不好,生活受到挫折以及有些教师、家长的指责和惩罚而感到苦恼、郁闷,不求进取,导致破罐破摔。
(3)具有明显的逆反心理。这是普遍存在于后进生身上的一种心理扭曲。后进生因为收到的批评、训斥、冷暴力、处罚多于其他的同学,所以往往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在行为上则会表现满不在乎的态度,甚至有的时候会故意捣乱,引起同学的嘲笑。加上他们本身较为懒散,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较差,对教师的言语行为会产生逆反的心理。
(4)具有厌学的心理。这个原因是后进生学习成绩较差的主要心理原因。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明显偏低,知识面窄,基础认知较差,使得这些学生形成心理压力,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对学习没兴趣,看到书就反感,甚至逃学,逃课,出走。
(5)具有应付的心理。其实后进生也有着上进心。但是因为老师和家长没有细心地去发现他们心理发展的程度,脱离了后进生的实际水平,一味地提出对他们来说比较高的要求,一旦后进生达不到别人提出的要求时,就会产生应付了事的心理,会出现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谎报成绩来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这种不良的行为会成为求知进步的心理障碍。
(6)具有过分的自尊心。自尊心每个人都有,但是观察发现后进生的自尊心比一般的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内心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如他们在学习成绩、智力技能及思想品德方面不如普通的学生时,则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同情;另外他们的点滴进步,也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客观公正的评价,使自尊得到满足。
三、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方法
爱生是教师必备的情感品质,转化后进生,要“动之以情”,用感情熏陶为媒介,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真诚的情感才能开启学生紧闭的心扉。转化工作中,即使是面对经常反复的后进生,我们仍要尊重、信任他们,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同时,要与任课老师、同学、家庭相互协作,形成教育合力。对后进生的教育应采取多种教育方法,针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耐心细致地进行因人施教。
(1)说理教育法。教师应该以爱护后进生自尊心为前提,首先了解情况,分析主观客观的原因,本着关心、爱护的教育原则,讲清道理。特别是在否定错误时,对他们的进步和优点应加以充分肯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希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以理服人。
(2)表扬鼓励法。教师坚持从正面教育出发,表扬和鼓励后进生的点滴进步,使被教育者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增强信心和荣誉感,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表扬鼓励要使学生感到温暖和信任。不要夸大事实,给人虚假之感。
(3)榜样感召法。教师应该选择形象、生动而且便于模仿的人和事,用这种榜样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从而弃旧图新,奋发向上。
(4)理解尊重法。理解是尊重后进生的前提,尊重是理解的体现。后进生看起来散漫无常,不求上进,这是其自尊心受到挫伤,丧失了进步的信心和勇气的表现。对这些受伤的心灵,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尊重,使其打消自卑,点燃自尊之火,由后进向先进转化。
(5)评价激励法。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经常采用“评价激励法”,对后进生进行学业、操行等方面的评价。如对后进生的学业成绩考核、品德行为等方面的考查评定,都要从“公”字出发,作出实事求是的、公正客观的评价,以达到评价激励的良好效果。
(6)远景教育法。这是使后进生看到美好的未来,努力朝着远景目标奋进,去争取实现目标的教育方法。通过谈心、报告会、演讲会、主题班会等方式,经常向学生进行正面的远景教育,使后进生看到光明的前景,未来的希望,从而激发他们的向上心和内驱力,点燃理想之火,振奋精神,促使他们向着远景目标奋进。
(7)启发诱导法。后进生有自卑感,教师要增强激发后进生的自尊心的情感。对其“闪光点”恰到好处地褒扬,使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对其身上的“闪光点”要善于诱发催化,因势利导,促其发扬光大。
(8)同步教育法。所谓“同步教育法”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协调。有些后进生在家、校表现不一致。教师通过家访,建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等形式,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进行教育,使教育途径整体化、立体化,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教育,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后进生的教育转化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尊重班级中的每个学生,要仔细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促使后进生自我转化内因的产生和形成,要认识到转化是长期的、艰巨的。做好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耐心,细致、艰苦的工作,我们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后进生在不同层次上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文芳.归因理论对后进生转化的意义[J].文教资料,2011(13).
[2]巨同尧.“后进生”教育管理工作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