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为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随着国家资助体系的实施与不断完善,我国高校已普遍形成“奖、助、贷、勤、补、免”的资助格局,但目前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提出建立完善的资助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客观而科学的贫困生认定办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融入资助工作之中的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关键词: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贫困生资助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好高校贫困生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和感恩品质。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思政工作者结合时代特点,提升资助育人质量体系,是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目前高等学校资助育人的现状和成效
1.1目前高等学校资助育人的现状
随着我国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断提高,高等学校的资助类型日趋多样化,除了国家奖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形式外,各高等学校还单独设立困难补助这一补充形式,另外还有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如北京市爱心捐款、金诚信奖学金等。与此同时资助金额逐渐增多、受助学生范围也逐渐扩大。经过对近些年关于高等教育资助育人的统计研究,目前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受助率整体提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具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予以确认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开学后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再填写申请表,被认定为贫困生的学生即可以参评当年的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
1.2目前高等学校资助育人的成效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进步,我国高校均已实现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助学金、奖学金为辅的完整资助体系,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了学”的目标。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受到过一次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在同一学期,至少得到过一次资助,学院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覆盖比例达到了100%,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学费、书费、生活费等基本的支出,基本上不存在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等问题。
2.高等学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2.1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分离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了。因此,在这个社会背景下,贫困学生的需求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对于资助工作也衍生出了新的需求。家庭贫困的学生不仅在经济上存在困难,而且因为经济的原因还失去了很多培养自身综合能力的机会。而目前资助工作仅仅关注学生的经济问题,而忽视了由于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给学生带来的物质需求以外的其它需求。资助育人的作用和功能未能得到有效体现从而导致了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分离的问题。
2.2资助对象的确定有失精准性
精准资助是新时代背景下对于高校资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而目前高校在做资助工作时,对于贫困学生的贫困程度认定还简单地停留在主观判断层面上,缺乏准确而客观的参考标准。随着国家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逐渐加大,用于确定学生家庭是否贫困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的审核部门也逐渐增多。拥有调查表的学生数量也急剧上升,这就导致学校资助工作者在审核调查表、确定学生家庭贫困程度时出现诸多的困难,因此,资助对象的确定往往就有失精准性。
3.高校资助育人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探索
3.1建立完善的资助工作质量评价体系
制订科学而完善的资助育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可以为提升资助工作质量提供指导。针对目前资助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资助工作评价体系应该包括资助准备、资助过程、资助效果三个一级指标,再将一级指标进行细化并且赋予权重。资助准备应该包括资助宣传、资助项目公开、申请条件解读、评审小组筹备、预申请学生信息审核五个方面;资助过程应包括资助对象的确定、资助项目与资助对象的匹配、资助信息的公开、受助学生信息的保护、资金的发放五个方面;资助效果包括受助学生的心理成长情况、经济困难缓解程度、综合能力提升水平三个方面。
3.2建立客观而科学的贫困生认定办法
针对贫困生认定不精准的问题,可以引入现代技术,如大数据分析技术,现在已有高校通过对学生在学校食堂的消费记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学生贫困程度。此外,还可以通过向特定的学生群体使用网上问卷调查表,来调查贫困学生平时的消费情况。除了现代技术外,还可以运用传统的家访等方式加强对贫困学生的精准认定。
3.3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融入资助工作之中
针对不同的资助项目,应该有的放矢地开展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享有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应该进行金融知识科普、诚实守信品质培养的教育;针对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应该开展知恩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自强自立等教育活动;针对享受奖学金的学生,应该开展奋勇争先、再接再厉的拼搏奋斗精神的教育活动。让所有受助的学生通过资助工作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自觉地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
关键词: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贫困生资助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好高校贫困生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和感恩品质。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思政工作者结合时代特点,提升资助育人质量体系,是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目前高等学校资助育人的现状和成效
1.1目前高等学校资助育人的现状
随着我国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断提高,高等学校的资助类型日趋多样化,除了国家奖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形式外,各高等学校还单独设立困难补助这一补充形式,另外还有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如北京市爱心捐款、金诚信奖学金等。与此同时资助金额逐渐增多、受助学生范围也逐渐扩大。经过对近些年关于高等教育资助育人的统计研究,目前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受助率整体提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具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予以确认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开学后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再填写申请表,被认定为贫困生的学生即可以参评当年的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
1.2目前高等学校资助育人的成效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进步,我国高校均已实现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助学金、奖学金为辅的完整资助体系,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了学”的目标。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受到过一次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在同一学期,至少得到过一次资助,学院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覆盖比例达到了100%,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学费、书费、生活费等基本的支出,基本上不存在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等问题。
2.高等学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2.1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分离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了。因此,在这个社会背景下,贫困学生的需求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对于资助工作也衍生出了新的需求。家庭贫困的学生不仅在经济上存在困难,而且因为经济的原因还失去了很多培养自身综合能力的机会。而目前资助工作仅仅关注学生的经济问题,而忽视了由于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给学生带来的物质需求以外的其它需求。资助育人的作用和功能未能得到有效体现从而导致了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分离的问题。
2.2资助对象的确定有失精准性
精准资助是新时代背景下对于高校资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而目前高校在做资助工作时,对于贫困学生的贫困程度认定还简单地停留在主观判断层面上,缺乏准确而客观的参考标准。随着国家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逐渐加大,用于确定学生家庭是否贫困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的审核部门也逐渐增多。拥有调查表的学生数量也急剧上升,这就导致学校资助工作者在审核调查表、确定学生家庭贫困程度时出现诸多的困难,因此,资助对象的确定往往就有失精准性。
3.高校资助育人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探索
3.1建立完善的资助工作质量评价体系
制订科学而完善的资助育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可以为提升资助工作质量提供指导。针对目前资助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资助工作评价体系应该包括资助准备、资助过程、资助效果三个一级指标,再将一级指标进行细化并且赋予权重。资助准备应该包括资助宣传、资助项目公开、申请条件解读、评审小组筹备、预申请学生信息审核五个方面;资助过程应包括资助对象的确定、资助项目与资助对象的匹配、资助信息的公开、受助学生信息的保护、资金的发放五个方面;资助效果包括受助学生的心理成长情况、经济困难缓解程度、综合能力提升水平三个方面。
3.2建立客观而科学的贫困生认定办法
针对贫困生认定不精准的问题,可以引入现代技术,如大数据分析技术,现在已有高校通过对学生在学校食堂的消费记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学生贫困程度。此外,还可以通过向特定的学生群体使用网上问卷调查表,来调查贫困学生平时的消费情况。除了现代技术外,还可以运用传统的家访等方式加强对贫困学生的精准认定。
3.3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融入资助工作之中
针对不同的资助项目,应该有的放矢地开展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享有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应该进行金融知识科普、诚实守信品质培养的教育;针对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应该开展知恩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自强自立等教育活动;针对享受奖学金的学生,应该开展奋勇争先、再接再厉的拼搏奋斗精神的教育活动。让所有受助的学生通过资助工作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自觉地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