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献
“下水文”是教师根据作文的命题或要求亲自动笔写成并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文章,也就是教师写的范文。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借助“下水文”开展写作教学。 一、利用“下水文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很久以前,我就明白了,姥爷有一个上帝,姥姥则另有一个上帝。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是韩愈在《调张籍》中对李白和杜甫诗文的称赞,其实,韩愈也是写文章的好手。他的散文摒弃了六朝以来浮华的文风,吸收了先秦以来散文创作的有益经验,形成了气势雄浑、说理精辟的独特文风,成为唐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细读韩愈的文章,我们会发现他非常擅长使用对比的手法。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 一、多重对比,纵横交错 我们来看韩愈的《师说》。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外国文学作品是指除中国文学作品以外的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世界文学源远流长,绚丽多姿。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多多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以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了解各国的历史和文化,感受中外文学作品的差异。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 一、以西方历史为线索,引导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大多都因时而著,记录了某个特定时期发生的事件。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西方历史为线索,阅读
如今,国家倡导对中学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古诗词篇目在语文教材中也有增多的趋势。但是,仍然有很多学生不喜欢阅读古诗词,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对此,教师就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下面,笔者就分享一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经验。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很多学生虽能读懂古诗词的内容,但是他们在读完作品后却无法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感受不到诗词的美。对此,教师
在英格兰西南部的都彻斯特博物馆中,有一个小房间,参观者只能从窗口往里看。因为我们是中国作家代表团,所以破例获准入内。 这是托马斯·哈代(1840-1928)的书房,是照他在麦克斯门的家中的书房复制的。据说一切摆设都尽量还原了他家的原貌。四壁图书,一张书桌,数张圈椅。圈椅上搭着他的大衣,一旁竖着他的手杖。哈代的像挂在墙上,默默地俯视着自己的书房和络绎不绝的来访者。 他在这样一间房间里,就在这张桌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两年后所作,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在讲解该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式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美。 一、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象美 袁行霈先生曾指出:“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鉴赏该词时,应该带领他们充分挖掘作品中的意象,了解其特征及组合
法国哲学家、文学家狄德罗曾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但有些同学心中明明贮满了真挚的情感,却没办法将其表达出来。原因何在?往往是因为没有找到准确表达情感的方法。那么,表达情感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笔者就结合例子详细谈谈。 一、融情于景 《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先生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有着怎样的心情,眼前的客观景物便带上了什么样的色彩。比如,一
如何提高作文评讲课的效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一、讲什么:确定评讲的内容 1.以生为本,找到评讲的切入点 在评讲课上,教师一定要围绕学生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来讲,才能真正提高评讲课的效率。因此,第一步就是要以生为本,找到评讲的切入点。 江苏省的高考作文大多以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综观近两年的作文题,从2017年的“车”到20
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在高考中,圆锥曲线问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算能力,本文介绍了圆锥曲线的常见题型,對弦长和面积问题、定点与定值问题、最值问题及其解法进行了探讨,希望给大家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