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选拔甄别,而是通过教师恰当的评价激励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品质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课堂参与 注重过程 多元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也成为我们一线教师重点思考的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评价的目的不在于选拔和甄别,更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以鼓励学生参与,强化学生参与积极性,唤醒并激发创新欲望,从而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为目的。
一、课堂参与,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的评价能把学生已有的学习内在潜力和需求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使学生呈现出一种乐观、积极的学习状态。这种评价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对学生优秀答案的鼓励,当学生的回答比较精彩或有一定的独创性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意。学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在课堂上将会有更加突出的表现,长期努力对他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巨大的帮助。
其次,对于一些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教师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该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常常处于“边缘”状态,不主动参与、不愿动脑筋,更羞于开口。那么教师就要努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不仅是创设好的课堂气氛,鼓励他们多读多说,更应该寻找他们课堂表现中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丁点,我们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认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被老师忽视的对象,同时也能看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扬起自信的风帆。
二、注重过程,让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地给学生以结果作为终结性评价,而更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评价。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语文“说”的能力培养,我根据年级的不同逐渐提高口语训练的难度,例如四年级是朗读,着重从朗读的声音、表情进行评价。五年级是在朗读的基础上加简短的评论,着重看叙事的完整性和语言的表达。六年级是完整的评论,从语言简洁精练,观点鲜明进行评价。每次都先让同学评价,再由老师汇总,对于观点新颖,表达完整严谨的同学还可以适当加分,并且帮助其恰当地分析口语交际训练中的得失,多次训练以后大部分同学朗读说话就显得落落大方了。
其次,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完成后,教师往往是一个“阅”就把学生的文章给打发了。而实际上,作文的批改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的延续,是学生习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在批改作文时,采用书面、口头、学生互评、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一是可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二是可以通过多角度、多途径的评价使学生自我比较、分析,从而明确自己不足之处,在草稿、修改、誊稿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三、多元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教育家布卢姆曾说“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人获得发展”,在教学评价中教师不能单一的以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学生的等级,我们常说“物各有所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挥其长处、特点,更要学会取长补短,完善、提高自己。所以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维度应不局限于日常考试,还应该囊括情感、态度、行为等因素,从不同的视角、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
教育的意义不是在于评价出谁高谁低,而是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相信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变成一个有着健康心态、精神丰富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多维度进行教学评价,在平时的练习中采用分层评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标准,各层次的学生只要达到自己所在层次的要求就是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在不断进步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劳动成果和才华的机会或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总的说来,新教材的使用为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而恰当的教学评价是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只要学生有动力、肯投入,他们的后续学习与发展的前景就是光明的,这也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参考文献:
[1]王燕.简化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1.
[2]朱光潜.谈美感教育[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陈露,新建县竞晖学校,邮编:330100
【关键词】课堂参与 注重过程 多元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也成为我们一线教师重点思考的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评价的目的不在于选拔和甄别,更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以鼓励学生参与,强化学生参与积极性,唤醒并激发创新欲望,从而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为目的。
一、课堂参与,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的评价能把学生已有的学习内在潜力和需求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使学生呈现出一种乐观、积极的学习状态。这种评价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对学生优秀答案的鼓励,当学生的回答比较精彩或有一定的独创性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意。学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在课堂上将会有更加突出的表现,长期努力对他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巨大的帮助。
其次,对于一些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教师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该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常常处于“边缘”状态,不主动参与、不愿动脑筋,更羞于开口。那么教师就要努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不仅是创设好的课堂气氛,鼓励他们多读多说,更应该寻找他们课堂表现中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丁点,我们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认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被老师忽视的对象,同时也能看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扬起自信的风帆。
二、注重过程,让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地给学生以结果作为终结性评价,而更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评价。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语文“说”的能力培养,我根据年级的不同逐渐提高口语训练的难度,例如四年级是朗读,着重从朗读的声音、表情进行评价。五年级是在朗读的基础上加简短的评论,着重看叙事的完整性和语言的表达。六年级是完整的评论,从语言简洁精练,观点鲜明进行评价。每次都先让同学评价,再由老师汇总,对于观点新颖,表达完整严谨的同学还可以适当加分,并且帮助其恰当地分析口语交际训练中的得失,多次训练以后大部分同学朗读说话就显得落落大方了。
其次,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完成后,教师往往是一个“阅”就把学生的文章给打发了。而实际上,作文的批改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的延续,是学生习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在批改作文时,采用书面、口头、学生互评、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一是可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二是可以通过多角度、多途径的评价使学生自我比较、分析,从而明确自己不足之处,在草稿、修改、誊稿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三、多元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教育家布卢姆曾说“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人获得发展”,在教学评价中教师不能单一的以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学生的等级,我们常说“物各有所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挥其长处、特点,更要学会取长补短,完善、提高自己。所以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维度应不局限于日常考试,还应该囊括情感、态度、行为等因素,从不同的视角、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
教育的意义不是在于评价出谁高谁低,而是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相信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变成一个有着健康心态、精神丰富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多维度进行教学评价,在平时的练习中采用分层评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标准,各层次的学生只要达到自己所在层次的要求就是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在不断进步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劳动成果和才华的机会或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总的说来,新教材的使用为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而恰当的教学评价是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只要学生有动力、肯投入,他们的后续学习与发展的前景就是光明的,这也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参考文献:
[1]王燕.简化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1.
[2]朱光潜.谈美感教育[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陈露,新建县竞晖学校,邮编:3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