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设计科学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对于化学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并设计出更加精良的教学设计中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教学目标
本文主要分析教学目标的概述以及教学目标的构成,还有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其在课堂中的开展过程,并对具体的教学目标作出适当地评价。在课下的时候,教师还要进行反思,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以不断提升化学教学效率。
一、教学目标的概述
1.教学目标的定义
教学目标,即开展教学活动之后取得的教学结果,教学目标主要包含:教学活动与教学结果。所以,教师要将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分开,并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构成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方法与过程、技能与知识、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其传达的主要精神与情感,制定相关的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以“溶液的酸碱性”这一内容为例,阐述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的完成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实验等科学探究,提高学生实验基本操作、观察、对比、整理和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结写作的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自觉用科学知识科学生活。
在制定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笔者展开了教学活动。
2.教学过程
首先,进行课堂导入,给学生呈现“波义耳”这个科学家,然后告诉学生本节课我们要与波义耳同行,去领略知识的博大精深。
接下来,带领学生一起做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第一,向白醋、汽水中滴入紫罗兰花瓣的浸取液;第二,向盐酸中滴入紫罗兰、玫瑰花花瓣、紫红萝卜浸泡液;第三,向食盐溶液、糖水、肥皂水中滴入紫罗兰花瓣的浸取液。然后,观察不同的花瓣浸取液在不同的溶液中显示出了不同的颜色。
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波义耳发现了最早的石蕊试液,那么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在不同的液体中滴入石蕊试液,哪些会变成什么样的颜色呢?
学生分组实验:向稀盐酸、稀硫酸、白醋、石灰水、食盐水等液体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记录现象。
在记录的过程中,再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像是白醋这些有酸味的物质会让紫色石蕊变红,表现出了酸性;而石灰水这种溶液会让紫色石蕊变成蓝色,这些溶液呈现了碱性;食盐水等溶液不能让石蕊变色,呈现出了中性。但是在实验中,我们不仅会用石蕊来测试酸碱性,还会用无色酚酞试液。所以,接下来我们再进行实验:
向稀盐酸等滴入酚酞试液、向石灰水等滴入酚酞试液、向食盐水等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并观察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呈现为酸性溶液不能让酚酞变色,而碱性溶液则会让酚酞变红色。
再进行实验,让稀盐酸、稀硫酸与蓝色石蕊试纸进行反应;石灰水和氢氧化钠与红色石蕊试纸进行反应,观察记录结果如下:稀盐酸等会让蓝色石蕊变红;石灰水等会让红色石蕊变蓝。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溶液的酸碱性以及其测试方法有了比较明确地了解,如此便达到了基本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实验操作的能力,也让学生真正了解了不同溶液的酸碱性。
而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不法分子会用这些现象去行骗,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学生,要善于利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去揭秘这些迷信活动。这样便达到了情感与态度教学目标。
在新课结束之后,再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自己的收获,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去进行总结,学生则能够有非常大的收获。
3.评价
综合评价教学目标的制定,本节课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教材内容,对溶液的酸碱性有不同的了解,那么,将其作为知识与能力目标则显得水到渠成;化学往往与实验相关,而本节课的内容则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做各种实验去证实不同的猜想,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其对不同化学试剂与溶液也有了全面地认知,这样便促进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在目标的设定上以及教学过程中,皆体现了这一教学诉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利用这一知识去招摇撞骗的人变少了,但并不是没有,且学生在日常学习与活动中可能还会遇见类似事情,为了避免学生上当受骗,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将其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这一骗术也有了较好的理解,这样便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科普给家人,从而科学地进行生活。
总的来说,设计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执行这个教学目标,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的时效性。所以,在教学之前,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并设计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学活动皆与教学目标相关,这样也能够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獻
[1]邹净洁: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目标设计[J].新智慧,上旬刊,2017.
[2]蒋丽娜: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7(39)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教学目标
本文主要分析教学目标的概述以及教学目标的构成,还有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其在课堂中的开展过程,并对具体的教学目标作出适当地评价。在课下的时候,教师还要进行反思,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以不断提升化学教学效率。
一、教学目标的概述
1.教学目标的定义
教学目标,即开展教学活动之后取得的教学结果,教学目标主要包含:教学活动与教学结果。所以,教师要将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分开,并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构成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方法与过程、技能与知识、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其传达的主要精神与情感,制定相关的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以“溶液的酸碱性”这一内容为例,阐述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的完成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实验等科学探究,提高学生实验基本操作、观察、对比、整理和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结写作的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自觉用科学知识科学生活。
在制定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笔者展开了教学活动。
2.教学过程
首先,进行课堂导入,给学生呈现“波义耳”这个科学家,然后告诉学生本节课我们要与波义耳同行,去领略知识的博大精深。
接下来,带领学生一起做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第一,向白醋、汽水中滴入紫罗兰花瓣的浸取液;第二,向盐酸中滴入紫罗兰、玫瑰花花瓣、紫红萝卜浸泡液;第三,向食盐溶液、糖水、肥皂水中滴入紫罗兰花瓣的浸取液。然后,观察不同的花瓣浸取液在不同的溶液中显示出了不同的颜色。
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波义耳发现了最早的石蕊试液,那么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在不同的液体中滴入石蕊试液,哪些会变成什么样的颜色呢?
学生分组实验:向稀盐酸、稀硫酸、白醋、石灰水、食盐水等液体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记录现象。
在记录的过程中,再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像是白醋这些有酸味的物质会让紫色石蕊变红,表现出了酸性;而石灰水这种溶液会让紫色石蕊变成蓝色,这些溶液呈现了碱性;食盐水等溶液不能让石蕊变色,呈现出了中性。但是在实验中,我们不仅会用石蕊来测试酸碱性,还会用无色酚酞试液。所以,接下来我们再进行实验:
向稀盐酸等滴入酚酞试液、向石灰水等滴入酚酞试液、向食盐水等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并观察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呈现为酸性溶液不能让酚酞变色,而碱性溶液则会让酚酞变红色。
再进行实验,让稀盐酸、稀硫酸与蓝色石蕊试纸进行反应;石灰水和氢氧化钠与红色石蕊试纸进行反应,观察记录结果如下:稀盐酸等会让蓝色石蕊变红;石灰水等会让红色石蕊变蓝。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溶液的酸碱性以及其测试方法有了比较明确地了解,如此便达到了基本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实验操作的能力,也让学生真正了解了不同溶液的酸碱性。
而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不法分子会用这些现象去行骗,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学生,要善于利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去揭秘这些迷信活动。这样便达到了情感与态度教学目标。
在新课结束之后,再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自己的收获,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去进行总结,学生则能够有非常大的收获。
3.评价
综合评价教学目标的制定,本节课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教材内容,对溶液的酸碱性有不同的了解,那么,将其作为知识与能力目标则显得水到渠成;化学往往与实验相关,而本节课的内容则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做各种实验去证实不同的猜想,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其对不同化学试剂与溶液也有了全面地认知,这样便促进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在目标的设定上以及教学过程中,皆体现了这一教学诉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利用这一知识去招摇撞骗的人变少了,但并不是没有,且学生在日常学习与活动中可能还会遇见类似事情,为了避免学生上当受骗,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将其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这一骗术也有了较好的理解,这样便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科普给家人,从而科学地进行生活。
总的来说,设计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执行这个教学目标,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的时效性。所以,在教学之前,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并设计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学活动皆与教学目标相关,这样也能够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獻
[1]邹净洁: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目标设计[J].新智慧,上旬刊,2017.
[2]蒋丽娜: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