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03-0034-02
河北华龙面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股份制民营企业,位于全国优质小麦基地河北省隆尧县。从1994年3月创建以来,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华龙集团现已发展成为产销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集方便面、面粉、调味品、饼业、包装、彩印、运输于一体的功能齐备、设施先进、管理现代化的大型食品企业集团。在华龙的辐射带动下,当地小麦加工业迅速发展,以小麦加工为主业的华龙镇应运而起。这种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小城镇的互动发展,我们称之为“华龙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对于解决粮食主产区“三农”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素集聚效应孕育了小城镇的兴起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集中性、连续性和产品的商品性,它的发展导致经济过程在空间上集聚。这种集聚要求,促成了资本、人力、资源和技术等生产要求在有限空间上的高度组合,从而促成了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华龙镇的形成和发展正是这一规律的验证。
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华龙面业集团的发祥地隆尧县华龙镇地处优质小麦丰富的冀南平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逐渐被打破,为农业产业化经营营造了社会环境。1994年投资方便面生产的华龙充分利用自己地处小麦主产区,农村劳动力价格低廉等优势,实施面向农村错位竞争的营销战略,迅速实现了小麦生产区的产品、技术、资源、劳动力、市场的优化组合,企业当年投产当年赢利,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企业规模与综合实力扩张了1000多倍,产销量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华龙的巨大成功,使当地农民看到了小麦加工业的巨大获利空间,纷纷投资兴办方便面厂,华龙镇各类食品加工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以华龙、中旺两大集团为龙头,以方便面为主,饼干、雪饼、食品色素、糖果等系列食品产业群,食品工业成为当地乃至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农业产业化的带动辐射效应拉动了当地产业调整升级和农民就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纵深发展,可以加快农业内部的分工,实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其横向辐射作用,则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华龙等龙头企业带动下,隆尧及其附近几个县的小麦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尤其是优质小麦品种得到了迅速推广;隆尧县的肉牛存栏达到了2万头,以辣椒、大葱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2万亩,并建成10万亩辣椒生产基地;辣椒深加工企业年转化辣椒干1万多吨,生产辣椒色素150吨;为之配套的彩印厂和纸箱厂目前已达到33万卷的生产能力,周边商业、餐饮、宾馆等各类服务企业摊点230多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目前直接或间接为华龙提供各种服务人员达5万多人,全国10多万人。
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小麦加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兴起发展,吸引着当地农民投身其中,也使他们经受了现代文明的洗礼。那些当年投资入股企业的农民现在大都成了百万富翁,企业的迅速发展,也吸纳了大部分村民进厂工作,在华龙中旺两大集团就业的当地村民就有1.4万人。有文化的年轻人都走上了管理岗位或者成为遍布全国的代理商,普通村民年收入也在5000元以上。走在华龙镇的大街上,那一群群身着工作服上下班的青年男女,那一排排蓝顶白墙的现代化厂房,靓丽的街道,华美的霓虹灯,都使我们感觉到华龙镇人的生活已经城市化了。
二、小城镇建设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小城镇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和交汇点,因而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小城镇作为县域经济壮大、乡镇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移民搬迁的载体和依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农村人口转移、农村市场扩展的集聚点,小城镇发展要与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
以两大集团建成区为主体、集合四个自然村落的现代化精品小城镇应运而起。华龙镇原名莲子镇,78平方公里,23个行政村,79500亩耕地,39000人口。随着食品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兴起发展,2003年邢台市和隆尧县正式把华龙经济带命名为“东方食品城”,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完成了镇区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一个以两大集团建成区为主体、集合四个自然村落的现代化精品小城镇应运而起。这标志着华龙经济进入了以城镇化拉动产业化互动发展的新阶段。
城镇功能的完善,进一步放大了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和生产要素聚集效应。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完善,为加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吸引大量劳动力和资金的集聚,促进了加工业和城镇的发展。仅2004年上半年,华龙镇就引进外埠企业投资大型项目5个,投资额设计5.5亿。2004年4月,日本日清公司出资15.54亿元人民币与华龙集团组建“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的协议在人民大会堂成功签约,这是迄今为止世界方便面行业最大的一次项目合资,由此华龙镇将诞生世界上最大的制面企业。目前,华龙镇是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随着日清、康师傅两大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入住,在未来1—2年时间里,华龙镇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
三、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互动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
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的互动发展从集聚经济理论来看,表现为生产要素的流动,经济活动的集聚,技术、社会与制度创新,这三个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强化了企业与人口的集聚、创新、流动,表现为企业、产业规模的扩大,技术进步与生产能力的增强,新产业的产生,人口集聚规模的扩大。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社会创新、制度创新,不仅仅是企业创新,还有政府管理创新。
企业创新。经济学把一种新产品的引进看作创新,产品创新一旦发生,将为本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并借助于制度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个增长点就会凭借技术溢出等报酬递增优势逐步发展壮大,并借助规模报酬递增优势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华龙集团得益于方便面这一产品的引进,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技术创新、营销方式创新和企业制度创新保证了企业的持续迅速发展。
政府创新。从自发(华龙镇位于三县交界之地,政府约束力弱)到政府与企业合力打造华龙品牌再到小城镇规划建设,华龙现象表明了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阶段性。在起步期,隆尧县政府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扶持龙头企业上,以名牌战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华龙的成功得益于政府和企业合力打造华龙品牌。正是华龙巨大的品牌效应,吸引了大量资金、人才流入华龙镇,促进了食品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2003年,隆尧县政府正式把华龙经济带命名为“东方食品城”,适时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城镇规划建设上,以优良的城市环境来吸引生产要素的集聚,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从而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的良性互动发展。
土地制度创新。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的发展,华龙集团和隆尧县政府积极探索土地制度创新,促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集聚。2000年,莲子村、东范、西范等四村实行二次土地承包,在镇政府的统一规划下,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把路边的耕地集中起来收归村集体,可租赁、招标或大户承包,企业随用随给。这部分耕地群众不再承担任何税费,按照每年一亩地1300斤小麦600元现金的价格实行租赁,企业也可把小麦折为面本,村民可以随时到企业取面,也可取现钱,这样既保障方便了农民生活,又减轻了企业负担。“股田制”是华龙集团探索土地集中连片开发的重要形式。具体讲,就是农户以土地入股,出让土地归华龙统一管理,作为华龙优种繁育基地,种植华龙无偿提供的优种小麦;小麦由集团回收,再推广给更多农户种植。农户种植优种小麦,集团以每吨高出普通小麦200元的价格回收,可使农户种植小麦每亩直接增收120多元。股田制的推行不仅进一步拉紧了“企业+农户”的产业链条,而且使农民种粮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双赢。
结语: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的互动发展是粮食主产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由农业文明迈向现代文明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其突出表现就是城镇化要与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城镇化”与“产业化”互动发展,共同构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石。
(执笔人:逯小平杨建平刘孟山孙英辉霍会军)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03-0034-02
河北华龙面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股份制民营企业,位于全国优质小麦基地河北省隆尧县。从1994年3月创建以来,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华龙集团现已发展成为产销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集方便面、面粉、调味品、饼业、包装、彩印、运输于一体的功能齐备、设施先进、管理现代化的大型食品企业集团。在华龙的辐射带动下,当地小麦加工业迅速发展,以小麦加工为主业的华龙镇应运而起。这种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小城镇的互动发展,我们称之为“华龙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对于解决粮食主产区“三农”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素集聚效应孕育了小城镇的兴起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集中性、连续性和产品的商品性,它的发展导致经济过程在空间上集聚。这种集聚要求,促成了资本、人力、资源和技术等生产要求在有限空间上的高度组合,从而促成了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华龙镇的形成和发展正是这一规律的验证。
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华龙面业集团的发祥地隆尧县华龙镇地处优质小麦丰富的冀南平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逐渐被打破,为农业产业化经营营造了社会环境。1994年投资方便面生产的华龙充分利用自己地处小麦主产区,农村劳动力价格低廉等优势,实施面向农村错位竞争的营销战略,迅速实现了小麦生产区的产品、技术、资源、劳动力、市场的优化组合,企业当年投产当年赢利,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企业规模与综合实力扩张了1000多倍,产销量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华龙的巨大成功,使当地农民看到了小麦加工业的巨大获利空间,纷纷投资兴办方便面厂,华龙镇各类食品加工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以华龙、中旺两大集团为龙头,以方便面为主,饼干、雪饼、食品色素、糖果等系列食品产业群,食品工业成为当地乃至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农业产业化的带动辐射效应拉动了当地产业调整升级和农民就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纵深发展,可以加快农业内部的分工,实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其横向辐射作用,则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华龙等龙头企业带动下,隆尧及其附近几个县的小麦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尤其是优质小麦品种得到了迅速推广;隆尧县的肉牛存栏达到了2万头,以辣椒、大葱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2万亩,并建成10万亩辣椒生产基地;辣椒深加工企业年转化辣椒干1万多吨,生产辣椒色素150吨;为之配套的彩印厂和纸箱厂目前已达到33万卷的生产能力,周边商业、餐饮、宾馆等各类服务企业摊点230多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目前直接或间接为华龙提供各种服务人员达5万多人,全国10多万人。
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小麦加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兴起发展,吸引着当地农民投身其中,也使他们经受了现代文明的洗礼。那些当年投资入股企业的农民现在大都成了百万富翁,企业的迅速发展,也吸纳了大部分村民进厂工作,在华龙中旺两大集团就业的当地村民就有1.4万人。有文化的年轻人都走上了管理岗位或者成为遍布全国的代理商,普通村民年收入也在5000元以上。走在华龙镇的大街上,那一群群身着工作服上下班的青年男女,那一排排蓝顶白墙的现代化厂房,靓丽的街道,华美的霓虹灯,都使我们感觉到华龙镇人的生活已经城市化了。
二、小城镇建设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小城镇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和交汇点,因而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小城镇作为县域经济壮大、乡镇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移民搬迁的载体和依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农村人口转移、农村市场扩展的集聚点,小城镇发展要与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
以两大集团建成区为主体、集合四个自然村落的现代化精品小城镇应运而起。华龙镇原名莲子镇,78平方公里,23个行政村,79500亩耕地,39000人口。随着食品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兴起发展,2003年邢台市和隆尧县正式把华龙经济带命名为“东方食品城”,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完成了镇区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一个以两大集团建成区为主体、集合四个自然村落的现代化精品小城镇应运而起。这标志着华龙经济进入了以城镇化拉动产业化互动发展的新阶段。
城镇功能的完善,进一步放大了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和生产要素聚集效应。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完善,为加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吸引大量劳动力和资金的集聚,促进了加工业和城镇的发展。仅2004年上半年,华龙镇就引进外埠企业投资大型项目5个,投资额设计5.5亿。2004年4月,日本日清公司出资15.54亿元人民币与华龙集团组建“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的协议在人民大会堂成功签约,这是迄今为止世界方便面行业最大的一次项目合资,由此华龙镇将诞生世界上最大的制面企业。目前,华龙镇是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随着日清、康师傅两大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入住,在未来1—2年时间里,华龙镇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
三、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互动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
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的互动发展从集聚经济理论来看,表现为生产要素的流动,经济活动的集聚,技术、社会与制度创新,这三个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强化了企业与人口的集聚、创新、流动,表现为企业、产业规模的扩大,技术进步与生产能力的增强,新产业的产生,人口集聚规模的扩大。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社会创新、制度创新,不仅仅是企业创新,还有政府管理创新。
企业创新。经济学把一种新产品的引进看作创新,产品创新一旦发生,将为本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并借助于制度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个增长点就会凭借技术溢出等报酬递增优势逐步发展壮大,并借助规模报酬递增优势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华龙集团得益于方便面这一产品的引进,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技术创新、营销方式创新和企业制度创新保证了企业的持续迅速发展。
政府创新。从自发(华龙镇位于三县交界之地,政府约束力弱)到政府与企业合力打造华龙品牌再到小城镇规划建设,华龙现象表明了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阶段性。在起步期,隆尧县政府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扶持龙头企业上,以名牌战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华龙的成功得益于政府和企业合力打造华龙品牌。正是华龙巨大的品牌效应,吸引了大量资金、人才流入华龙镇,促进了食品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2003年,隆尧县政府正式把华龙经济带命名为“东方食品城”,适时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城镇规划建设上,以优良的城市环境来吸引生产要素的集聚,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从而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的良性互动发展。
土地制度创新。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的发展,华龙集团和隆尧县政府积极探索土地制度创新,促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集聚。2000年,莲子村、东范、西范等四村实行二次土地承包,在镇政府的统一规划下,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把路边的耕地集中起来收归村集体,可租赁、招标或大户承包,企业随用随给。这部分耕地群众不再承担任何税费,按照每年一亩地1300斤小麦600元现金的价格实行租赁,企业也可把小麦折为面本,村民可以随时到企业取面,也可取现钱,这样既保障方便了农民生活,又减轻了企业负担。“股田制”是华龙集团探索土地集中连片开发的重要形式。具体讲,就是农户以土地入股,出让土地归华龙统一管理,作为华龙优种繁育基地,种植华龙无偿提供的优种小麦;小麦由集团回收,再推广给更多农户种植。农户种植优种小麦,集团以每吨高出普通小麦200元的价格回收,可使农户种植小麦每亩直接增收120多元。股田制的推行不仅进一步拉紧了“企业+农户”的产业链条,而且使农民种粮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双赢。
结语: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的互动发展是粮食主产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由农业文明迈向现代文明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其突出表现就是城镇化要与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城镇化”与“产业化”互动发展,共同构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石。
(执笔人:逯小平杨建平刘孟山孙英辉霍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