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的教学大纲中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组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简单地说作文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自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从小培养和锻炼这种能力,以适应将来走向社会或继续学习的需要。
关键词:作文;教学;评语;提高
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现代化的基本素质。那么,如何培养这种基本素质呢?以下是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发表的几点体会:
一、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渗透
培养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过程,也就是对他们进行爱国教育,情感教育的过程。但在作文教学中更具有其特殊功能。文章是作者思想的倾向,文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写出什么样的文章。课堂上老师充满情感的循循善诱,无疑给幼小心灵注入诸如爱国、兴趣、意志、习惯、耐性与勤奋等情感因素,针对学生的思想薄弱点进行教育,学生心领神会,认识水平提高,思想素质也就提高。
二、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学生写作文普遍觉得无材料可写,不知道写什么,老师布置作文时学生们就会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冥思苦想,最终写出来的文章显得苍白无力,空洞无物。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解决学生作文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的问题,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犹如万花筒!色彩缤纷,无所不有,写作材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积累、分析、应用,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写好观察日记,做好储备,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怕无米之炊了。
三、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叶圣陶曾指出: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于养成学生两种习惯:①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即口头表示能力);②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前者是基础,是有声语言,后者是升华,是无声语言。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有话可想、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再将头脑所获得的知识、情感转化为书面语言。从生适积累过渡到能用适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促进说写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在作文教学中努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小学生的经历少,看过的东西也很少,写作基础差,功底薄,写出的作文也就词汇不丰富,内容单调,犹如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奇。因此,为了让学生多积累一些写作素材,充实文章内容,更多地了解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五千年中国文化。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向学生讲故事,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了解我国的文化历史,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为此,我们号召全班同学,办好一个班级图书角,课余时间多阅读;另外开展读报写体会的活动,形成一种乐学向上的风气。同时,开展各种课余活动,组织学生游戏、爬山、参观乡土文化和帮助敬老院打扫卫生等活动。让学生广泛而又深入地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多接受一些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这样双管齐下,学生的写作素材多了,文章的内容也充实丰富了,更重要的是文化素养也提高了。
总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提供了广阔天地,在作文教学中应该运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那么,学生作文写完交上来之后就该轮到老师批改作文了。好的批语能使学生读了受到启发,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哪怕从作文中找到一点点的闪光点为的是加以肯定,而不是扼杀,对学生的影响(鼓励)将是巨大的。犹如上面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下面略谈我的一些感想。
一、批语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的批语应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不足给予具体的指正,并明确提出今后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切忌那种空洞模糊,言之无物的批语,例如“语言不够生动”“用词欠准确”“语句不太通顺”这类批语,不但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缺乏针对性。哪些语句不太通顺,还是通篇都是这样,教师在批语中要明确指出来,学生才能明白老师的意图,从而按老师要求进行修改。这样,学生就明白错在哪里,经过修改后,内容具体了,条理也清楚了。
二、批语要激发兴趣,具有启发性
写批语的目的使学生从中受益,促使学生去思考,去修改,并在思考和修改中领悟作文的规律和方法。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批语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语的形式也不一定全用判断的语句,不妨改写成启发式的问句。如某句不通,不要写“不通顺,自己修改”,可写成“你再读读,这句是否通顺?能不能再改得通顺一些。”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一看到这样的批语,便知道哪里不通顺了。
三、批语要以表扬为主,具有鼓励性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与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潜力的80%~90%,可见,激励是每一个人心理上的需求。孩子天真单纯,好胜心强,更离不开表扬激励。所以教师的批语必须富有情感魅力,缘情设批,语溢激励。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对学生习作的点滴优点、进步都加以肯定、褒扬。如有的作文尽管安排顺序不恰当,但个别段落写得很有特色;遣词用句不准确,但有些文句很有新意;中心不很明确,但有独特见解,等等。教师都应在批语中指出这些独到的地方,予以鼓励。要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用心写的地方老师都看到了,从而体会到进步的喜悦,也看到自己的不足盼望下次作文更有进步。一个闪光点都难以找到。后来,我在总批上写上这么一段话:“今天我看到你的作文虽然可说是一篇不像样的作文,缺点很多,但你能写出来,看得出你已经尽了力,光是这一点就应该肯定你。但作为一个毕业班的学生,如果毕业不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你如何能毕业升入初中呢?你将来又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所以,我殷切地希望你再努力些,相信你的下一篇作文,一定会比这一篇更好,是吗?”这段热情洋溢的话是这位学困生意想不到的,他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使他自卑的心有了触动。果然,第二篇作文交上来时,书写认真多了,文章也长了些,有了明显的进步,一段批语竟有这样的效果,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
四、批语要因人而异,具有科学性
作文教学最能体现出学生的具体差异性。学生写出的文章各具特点,而且学生的语文能力,写作基础不相同。因此在写批语时就要因人而异,要针对不同学生,不同作文反映出来的问题中写出对学生个体具有指导性的评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创造精神,正确引导学生写出新颖的富有创造性的文章。如我对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就采用这一种,鼓励其冒尖。我给这位同学批了这么一段:“好好的练习写作吧!从你这篇习作来看,你很有写作的天赋,老师非常喜欢你!千万别骄傲,努力磨练自己。力争每篇都是佳作,还要争取投稿。希望将来有位大作家在我们班里冒出来!”送段充满期待的评语,使这位学生大受鼓舞。
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作文水平大大提高,多人次参加学区举行作文比赛都获得大奖,另有两名同学的作文被《星星火炬》录用刊发。
关键词:作文;教学;评语;提高
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现代化的基本素质。那么,如何培养这种基本素质呢?以下是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发表的几点体会:
一、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渗透
培养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过程,也就是对他们进行爱国教育,情感教育的过程。但在作文教学中更具有其特殊功能。文章是作者思想的倾向,文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写出什么样的文章。课堂上老师充满情感的循循善诱,无疑给幼小心灵注入诸如爱国、兴趣、意志、习惯、耐性与勤奋等情感因素,针对学生的思想薄弱点进行教育,学生心领神会,认识水平提高,思想素质也就提高。
二、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学生写作文普遍觉得无材料可写,不知道写什么,老师布置作文时学生们就会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冥思苦想,最终写出来的文章显得苍白无力,空洞无物。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解决学生作文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的问题,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犹如万花筒!色彩缤纷,无所不有,写作材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积累、分析、应用,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写好观察日记,做好储备,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怕无米之炊了。
三、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叶圣陶曾指出: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于养成学生两种习惯:①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即口头表示能力);②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前者是基础,是有声语言,后者是升华,是无声语言。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有话可想、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再将头脑所获得的知识、情感转化为书面语言。从生适积累过渡到能用适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促进说写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在作文教学中努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小学生的经历少,看过的东西也很少,写作基础差,功底薄,写出的作文也就词汇不丰富,内容单调,犹如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奇。因此,为了让学生多积累一些写作素材,充实文章内容,更多地了解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五千年中国文化。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向学生讲故事,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了解我国的文化历史,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为此,我们号召全班同学,办好一个班级图书角,课余时间多阅读;另外开展读报写体会的活动,形成一种乐学向上的风气。同时,开展各种课余活动,组织学生游戏、爬山、参观乡土文化和帮助敬老院打扫卫生等活动。让学生广泛而又深入地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多接受一些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这样双管齐下,学生的写作素材多了,文章的内容也充实丰富了,更重要的是文化素养也提高了。
总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提供了广阔天地,在作文教学中应该运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那么,学生作文写完交上来之后就该轮到老师批改作文了。好的批语能使学生读了受到启发,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哪怕从作文中找到一点点的闪光点为的是加以肯定,而不是扼杀,对学生的影响(鼓励)将是巨大的。犹如上面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下面略谈我的一些感想。
一、批语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的批语应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不足给予具体的指正,并明确提出今后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切忌那种空洞模糊,言之无物的批语,例如“语言不够生动”“用词欠准确”“语句不太通顺”这类批语,不但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缺乏针对性。哪些语句不太通顺,还是通篇都是这样,教师在批语中要明确指出来,学生才能明白老师的意图,从而按老师要求进行修改。这样,学生就明白错在哪里,经过修改后,内容具体了,条理也清楚了。
二、批语要激发兴趣,具有启发性
写批语的目的使学生从中受益,促使学生去思考,去修改,并在思考和修改中领悟作文的规律和方法。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批语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语的形式也不一定全用判断的语句,不妨改写成启发式的问句。如某句不通,不要写“不通顺,自己修改”,可写成“你再读读,这句是否通顺?能不能再改得通顺一些。”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一看到这样的批语,便知道哪里不通顺了。
三、批语要以表扬为主,具有鼓励性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与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潜力的80%~90%,可见,激励是每一个人心理上的需求。孩子天真单纯,好胜心强,更离不开表扬激励。所以教师的批语必须富有情感魅力,缘情设批,语溢激励。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对学生习作的点滴优点、进步都加以肯定、褒扬。如有的作文尽管安排顺序不恰当,但个别段落写得很有特色;遣词用句不准确,但有些文句很有新意;中心不很明确,但有独特见解,等等。教师都应在批语中指出这些独到的地方,予以鼓励。要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用心写的地方老师都看到了,从而体会到进步的喜悦,也看到自己的不足盼望下次作文更有进步。一个闪光点都难以找到。后来,我在总批上写上这么一段话:“今天我看到你的作文虽然可说是一篇不像样的作文,缺点很多,但你能写出来,看得出你已经尽了力,光是这一点就应该肯定你。但作为一个毕业班的学生,如果毕业不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你如何能毕业升入初中呢?你将来又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所以,我殷切地希望你再努力些,相信你的下一篇作文,一定会比这一篇更好,是吗?”这段热情洋溢的话是这位学困生意想不到的,他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使他自卑的心有了触动。果然,第二篇作文交上来时,书写认真多了,文章也长了些,有了明显的进步,一段批语竟有这样的效果,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
四、批语要因人而异,具有科学性
作文教学最能体现出学生的具体差异性。学生写出的文章各具特点,而且学生的语文能力,写作基础不相同。因此在写批语时就要因人而异,要针对不同学生,不同作文反映出来的问题中写出对学生个体具有指导性的评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创造精神,正确引导学生写出新颖的富有创造性的文章。如我对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就采用这一种,鼓励其冒尖。我给这位同学批了这么一段:“好好的练习写作吧!从你这篇习作来看,你很有写作的天赋,老师非常喜欢你!千万别骄傲,努力磨练自己。力争每篇都是佳作,还要争取投稿。希望将来有位大作家在我们班里冒出来!”送段充满期待的评语,使这位学生大受鼓舞。
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作文水平大大提高,多人次参加学区举行作文比赛都获得大奖,另有两名同学的作文被《星星火炬》录用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