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科技迅猛发展并日益渗透于教育又改变着教育的今天,怎样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容回避的探索课题。笔者就此作些研究与探索,望各位专家与同行不吝赐教。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感受性、新颖性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我们知道,主动性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首要特征。主动性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在开展创新思维的时候,必须首先具有一种强烈的内部动力。正是这种内部的推动力,才会有刻苦地学习,才会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进而才会有创新思维的萌芽与培育。对儿童来说,主动性表现出一系列特征:强烈地好奇心、求知欲、浓厚的兴趣等等。而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新颖性和感受性。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化——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等,形象逼真,生动新颖,从而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强烈的外部刺激,使学生处于一种强烈的感受之中。正是这种新颖性和感受性,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一种求知欲望,转化成一种进入创造学习的主动性。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可整合性、可扩充性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扩散性
扩散性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创新思维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限于只找到一种,它愿意找到多种多样的办法,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这就是思维的扩散性。扩散性又称发散性,是一种充分发挥想象力,突破原有知识圈,从多方推测、假设和构想中,寻求新设想的思维方法。它不像一般的思维形式那样,试图在起点(问题的提出)和终点(问题的解决)之间只画一条直线,而是从起点出发,向四面八方画射线。用艺术的语言来讲,就是“智慧的光芒四射”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发散性思维就是创新思维,从而把创新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划上等号。甚至有的心理学者编制出发散性思维的測验来測试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扩散性的确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重要的成分。”而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广阔空间,尤其是它可组合性、可扩充性的特点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一拍即合,也正是在各种组合、扩充、整合的过程中,学生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独创性,是创新思维的本质特点。从创新性思维的结构上看,要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制出新产品,这个新,就是独创,是别人不曾想过的,或者是自己不曾知道的东西,独具一格。科学技术人员发明创造、文学家的创作、理论家提出的创见,都是通过独创性来实现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又一明显特点是教学过程的交互性,计算机可以进行人机交互,而且具有丰富的交互界面,充分利用这种交互特性,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进程,独立地解决计算机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思维的独创性。
四、现代信息技术的超文本和网络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
探索性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说,没有探索,也就没有创新思维的产生。如前所述,在认识过程中,创新思维不依赖于固定的思维程序、思维工具和思维途径。它是在多种可能性中探索、试验,并在多次反复与游移中,将事物各方面的特征和现象加以考察,从而找出事物的差异性,进而去伪存真。在这个过程中,它往往要发挥换元机智,随时准备改变认识的角度和手段,这种探索性的价值,就在于能打破旧框框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使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产生认识的飞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务必创设这样一种情境,即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发现知识,获取真理,在探索中增长才干,发展创新思维能力。而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超文本性与网络特性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北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曾有过专门论述:“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就告诉我们: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了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句话: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超文本和网络特性有利于学生探索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笔者这样结论并不是说只要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其中,必须有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作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必须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创新教育的观念,必须掌握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否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是一句空话!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感受性、新颖性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我们知道,主动性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首要特征。主动性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在开展创新思维的时候,必须首先具有一种强烈的内部动力。正是这种内部的推动力,才会有刻苦地学习,才会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进而才会有创新思维的萌芽与培育。对儿童来说,主动性表现出一系列特征:强烈地好奇心、求知欲、浓厚的兴趣等等。而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新颖性和感受性。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化——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等,形象逼真,生动新颖,从而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强烈的外部刺激,使学生处于一种强烈的感受之中。正是这种新颖性和感受性,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一种求知欲望,转化成一种进入创造学习的主动性。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可整合性、可扩充性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扩散性
扩散性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创新思维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限于只找到一种,它愿意找到多种多样的办法,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这就是思维的扩散性。扩散性又称发散性,是一种充分发挥想象力,突破原有知识圈,从多方推测、假设和构想中,寻求新设想的思维方法。它不像一般的思维形式那样,试图在起点(问题的提出)和终点(问题的解决)之间只画一条直线,而是从起点出发,向四面八方画射线。用艺术的语言来讲,就是“智慧的光芒四射”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发散性思维就是创新思维,从而把创新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划上等号。甚至有的心理学者编制出发散性思维的測验来測试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扩散性的确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重要的成分。”而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广阔空间,尤其是它可组合性、可扩充性的特点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一拍即合,也正是在各种组合、扩充、整合的过程中,学生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独创性,是创新思维的本质特点。从创新性思维的结构上看,要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制出新产品,这个新,就是独创,是别人不曾想过的,或者是自己不曾知道的东西,独具一格。科学技术人员发明创造、文学家的创作、理论家提出的创见,都是通过独创性来实现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又一明显特点是教学过程的交互性,计算机可以进行人机交互,而且具有丰富的交互界面,充分利用这种交互特性,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进程,独立地解决计算机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思维的独创性。
四、现代信息技术的超文本和网络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
探索性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说,没有探索,也就没有创新思维的产生。如前所述,在认识过程中,创新思维不依赖于固定的思维程序、思维工具和思维途径。它是在多种可能性中探索、试验,并在多次反复与游移中,将事物各方面的特征和现象加以考察,从而找出事物的差异性,进而去伪存真。在这个过程中,它往往要发挥换元机智,随时准备改变认识的角度和手段,这种探索性的价值,就在于能打破旧框框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使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产生认识的飞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务必创设这样一种情境,即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发现知识,获取真理,在探索中增长才干,发展创新思维能力。而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超文本性与网络特性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北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曾有过专门论述:“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就告诉我们: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了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句话: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超文本和网络特性有利于学生探索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笔者这样结论并不是说只要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其中,必须有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作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必须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创新教育的观念,必须掌握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否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