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蠡县王庄唐代墓群发掘简报

来源 :文物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52576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河北;蠡县;王庄;唐代;墓葬;发掘简报
  【摘 要】2014年7月至8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保定市文物管理所、蠡县文物保管所组成考古队,对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保沧干渠工程蠡县王庄段发现的8座唐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虽早期被盗,但形制多样,随葬品类型丰富,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丧葬习俗、墓葬形制等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
  2014年4月,在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保沧干渠工程蠡县王庄段施工中发现古墓葬,施工单位报告了当地文物部门。保定市文物管理所随即对该区域进行了勘探,共发现古墓葬20座。墓葬相对集中地分布在东西两个区域,东部区域为Ⅰ区,墓葬7座;西部区域为Ⅱ区,墓葬13座。2014年7月至8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保定市文物管理所、蠡县文物保管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保存相对较好的8 座墓葬实施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王庄墓群位于蠡县蠡吾镇王庄村西南908米处,北距省道382线185米,南距朔黄铁路190米,东临蠡吾南大街南延线90米(图一)。该地为华北平原区,地势平坦,现为农田,保沧干渠东西向穿越墓群。
  此次发掘仅限于南水北调工程所涉范围内,Ⅰ区发掘6座墓葬,编号为2015LWM1—M6(简称M1—M6),Ⅱ区发掘2座墓葬,编号为2015LWM17、M18(简称M17、M18),均为单室砖墓。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此次发掘的8座墓葬,可分椭圆形砖室墓、马蹄形砖室墓、方形砖室墓、船形砖室墓和类船形砖室墓。
  1.椭圆形砖室墓 2座。
  M3 位于Ⅰ区东北部,东距M2为 15米,西距M4为 11米。方向南偏西15°。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图二)。墓道位于墓葬南部,因南端伸入渠线内无法清理,结构不清,长度不详,残存部分宽1.08~1.14米。墓门为砖砌拱券式,两侧有翼墙。墓门宽0.7米,高0.88米,以半砖平砌人字形封堵。甬道券顶,顶部坍塌,两壁以顺砖错缝平砌,无铺地砖,甬道长0.76米,宽0.7米,残高0.87米。墓室平面呈椭圆形,顶部坍塌。墓壁以顺砖错缝平砌向上斜收成穹隆形。墓室南北径1.73米、东西径2.36米、残高1.16米。墓室底部为“凹”字形棺床,凹缺处以三层砖垒砌,长0.69米,宽0.2米,高0.18米。棺床以顺丁砖错缝平铺。棺床中部置二具人骨,仰身直肢,头西脚东,南北并排放置,北侧为女性,南侧为男性,年龄均在20岁左右,人骨保存较差,未发现葬具痕迹。
  女性墓主头部上方放置铜钗、黄釉碗、骨梳、蚌壳、铁剪各1件;男性墓主腰部有铜带扣1件,方形带2件,椭圆形带2件,铊尾1件;甬道北端放置红陶钵1件,陶盘1件;甬道东南角放置红陶钵1件。
  2.马蹄形砖室墓 1座。
  M1 位于Ⅰ区东南角,北距M2为 40米。方向南偏西10°。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图三)。墓道位于墓室的南部,呈不规则台阶式,共二级,宽度、高度均不等,总长2.02米。墓门为砖砌拱券式,门上有额墙,东西两侧有翼墙,翼墙直接砌筑在墓门两侧的生土二层台上,略向南外张。墓门以断裂的整砖、半砖平砌人字形封堵,宽0.87米,高1.13米。甬道券顶,顺砖错缝砌筑0.9米后陡砖起券,底部无铺地砖,甬道两端外张,长1.12米,宽0.54~0.87米,高1.1~1.13米;北口连通墓室处,以半砖、砖块、红胶土块淤塞,杂乱无序,应是墓葬早期被盗后淤土所致。墓室平面呈马蹄形,顶部坍塌。墓壁以顺砖错缝叠涩起券向上斜收,顶部应为穹隆式。墓室南北宽1.89米,东西最大径2.64米,残高约1.28米。墓室用砖大小、厚薄不匀,有的烧制变形。墓室底部有砖砌的“凹”字形棺床,凹缺处以6层砖垒砌,长0.66~0.89米,宽0.48米,高0.35米。棺床主体以丁砖对缝平砌,部分顺砖错缝平砌,其上叠压人骨二具,仰身直肢,上层为男性,45岁左右,下层为女性,40岁左右,保存较差。未发现葬具痕迹。
  在墓门南部发现双系陶罐1件,甬道北端发现陶罐1件、双系罐1件,棺床凹缺发现铁剪1件及漆器残片,棺床东南角放置铁斗1件,棺床东端放置陶罐1件,棺床西南部放置白釉小碗1件、陶净瓶1件、黄釉双耳罐1件,墓主腰部放置白釉大碗1件、铜饰件1件。
  3.方形砖室墓 1座。
  M18 位于Ⅱ区西南部,东北距M17为25米。方向南偏西10°。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早期破坏严重,仅在墓室棺床南沿、东壁、南壁内剩余一至三层砖。平面略呈“凸”字形,直壁较规整,南北通长6米。墓道位于墓圹南部正中,斜坡式,宽约1.22米,长度不详。墓门、甬道形制不详。墓室平面呈圆角方形,南北长约2.7米,东西宽约3.4米,墓室四壁及顶部形制不详。墓室底部有砖砌的长方形棺床,东西长3.4米,南北宽约1.5米,残高0.06米。人骨扰动较为严重,埋葬人数不详,葬式不详,未发现葬具痕迹。
  在墓道填土中出土陶罐1件,在墓室内扰动的填土中发现三彩碎片,拼合成三彩三足炉1件,还出土有蚌壳2件、双系瓷罐1件、砖雕构件4件。
  4.船形砖室墓 1座。
  M5 位于Ⅰ区西北部,东距M4 为18米,西距M6 为7米。方向南偏西10°。墓室以顺砖错缝平砌向上斜收起券,东西壁外鼓,南北端呈燕尾状,船形特征明显。顶部中间塌陷,南端以整砖、半砖、砖块杂乱堆砌,北端尚残留部分顶角相交砌筑的顶砖。墓底以丁砖对缝平铺,只铺设中间部分(图四)。墓室南端略宽于北端,南北长2.36米,中部宽0.94米,南端宽0.58米,北端宽0.48米,残高0.36米。墓室置人骨一具,男性,40~50岁,仰身直肢,保存极差。早期被盗,未发现随葬品。
  5.类船形墓 3座。可分A、B两型。   A型带墓道船形砖室墓 2座。
  M2 位于Ⅰ区东北角,南距M1为40米,西距M3为15米。方向南偏西5°。墓道通长1.23米,为台阶式,共两级,南窄北宽,第一级台阶长0.62~0.7米,宽0.38米,高0.28米,第二级台阶长0.67~0.78米,宽0.34米,高0.2米。墓门顶部坍塌,丁砖人字形叠砌封堵。短甬道,长0.34米,宽0.66米,残高0.64米。墓室平面呈船形,顶部南段坍塌,北部留存有顺砖并排平铺的盖顶砖。东西墓壁砌法相同,均为二块陡砖间以半丁砖陡砌相隔,砌筑两层,其上以丁砖错缝平铺叠涩起券(图五)。墓室南北长2.3米,南端宽0.8米,北端宽0.45米,高0.64米。墓底中部有一层顺砖平铺的地砖,宽0.34米,残长1.58米,其上置人骨一具,女性,50岁左右,头向南,仰身直肢,未发现葬具痕迹。
  随葬品有双系陶罐1件,白釉花口碗1件,白釉罐1件,单柄带流壶1件及漆器残片(单柄带流壶被漆器残片叠压),均放置于墓室南端。“开元通宝”钱1枚,放置于墓主喉部。
  M17与M2形制相同,早期破坏严重,未发现随葬品。
  B型无墓道类船形墓 1座。
  M4 位于Ⅰ区北部,东距M3为11米,西距M5为18米。方向南偏西10°。墓室南端宽于北端,墓壁以丁砖错缝平砌向上斜收起券,顶部南北向以一道陡砖并排垒砌封盖。底部以顺砖对缝平铺(图六)。墓室底部长2.15米,南端宽0.64米,北端宽0.38米,高0.3~0.52米。墓室内发现人骨一具,女性,40~50岁,头向南,仰身直肢,保存较差。随葬品有三彩三足炉1件、铜镜1件、蚌壳1件及漆器残片(未提取),放置于墓主头部上方;铜钗1件,放置于墓主腰部右侧。
  二、随葬品
  1.陶器 13件。
  双系罐 3件,按照口沿、腹部形状及纹饰,分为两型。
  Ⅰ型 2件。M1∶10,泥质红陶。直口,圆唇,矮领,束颈,溜肩,弧腹,平底,素面。肩部有对称的泥条状桥形耳。口径17.4厘米,底径11.2厘米,通高26.8厘米(图七,1)。
  Ⅱ型 1件。M2∶1,泥质红陶。敛口,圆唇,平沿,矮领,溜肩,斜直腹,平底。肩部有对称的泥条状桥形耳。肩部饰纵向细绳纹,印痕较浅,局部被磨平。口径18.6厘米,底径12.9厘米,通高29.1厘米(图七,2)。
  罐 5件。按颈、底的不同,分为两型。
  Ⅰ型 3件,可分为两式。
  Ⅰ式 2件。M6∶2,泥质红陶。口微侈,圆唇,沿微卷,溜肩,鼓腹,平底略内凹,素面。口径7.8厘米,最大腹径13.2厘米,底径7.8厘米,通高12.9厘米(图七,3)。
  Ⅱ式 1件。M1∶2,泥质红陶。侈口,圆唇,卷沿,束颈,圆肩,鼓腹,平底略内凹,素面。口径18.9厘米,最大腹径27厘米,底径12.9厘米,通高21.2厘米(图七,4)。
  Ⅱ型 2件,可分为两式。
  Ⅰ式 1件。M1∶9,泥质红陶。侈口,圆唇,卷沿,矮领,圆肩,鼓腹,平底,素面。口径15.9厘米,最大腹径27厘米,底径14.4厘米,通高21.5厘米(图七,5)。
  Ⅱ式 1件。M18∶2,泥质红陶。侈口,圆唇,沿微卷,矮领,溜肩,弧腹,平底,素面。口径15.9厘米,最大腹径28.2厘米,底径14.1厘米,通高30厘米(图七,6)。
  红陶钵 2件。M3∶6,泥质红陶。敛口,圆唇,圆肩,弧腹,平底略内凹,素面。口径8.9厘米,肩径18.9厘米,底径10.2厘米,通高12厘米(图八,4)。
  盘 1件。M3∶9,泥质红陶。直口,圆唇,浅直腹,大平底,素面。口径35.7厘米,底径27厘米,通高4.2厘米(图八,5)。
  净瓶 1件。M1∶4,泥质灰陶。带盖,盖钮为柱形,器盖与器身一体烧制。侈口,长束颈,溜肩,肩部有管状短流;弧腹,外撇式假圈足,底略内凹,素面。口径5.2厘米,肩径14.7厘米,底径9.6厘米,通高30厘米(图八,1)。
  单柄带流壶 1件。M2∶6,泥质灰陶。盖缺失,子母口,微敛;溜肩,肩部一侧有管状短流,一侧有上翘式凸棱细柱状柄;弧腹,平底,素面。口径8.4厘米,腹径11.4厘米,底径5.1厘米,柄长3.9,通高11.1厘米(图八,2)。
  2.釉陶 2件。
  三彩三足炉 2件。M4∶1,侈口,圆唇,唇沿略外卷,束颈,圆肩,圆鼓腹,下腹近底部附三个兽蹄形足,皆残留根部。口沿、颈部、下腹部及兽足施褐彩,肩部及上腹部施白、绿二彩,中间饰一周凹弦纹,有流釉现象。口径12.2厘米,底径5.4厘米,最大腹径17.7厘米,残高11厘米(图九,1)。M18∶1,侈口,圆唇,唇沿略外卷,束颈,圆肩,圆鼓腹,近底部附三个兽蹄形足。口沿、颈部及兽足施褐彩,肩部及腹部施褐、白、墨绿三彩,中间饰一周凸弦纹,部分釉彩剥落,下腹部有流釉现象。口径13.2厘米,底径8.1厘米,最大腹径20.4厘米,高14.3厘米(图九,2;封二,1)。
  3.瓷器 7件。
  黄釉碗 1件。M3∶1,残。敞口,尖圆唇,弧腹,饼状足,足底略内凹。内底有9个支钉痕迹。内壁施满釉,上部为黄釉,底部为黄绿釉,口沿釉剥落,露出化妆土;外壁施黄釉不到底,有流釉现象。口径11.4厘米,底径5.7厘米,残高3.9厘米(图九,6)。
  白釉大碗 1件。M1∶1,敞口,尖圆唇,沿微卷,弧腹,窄圈足,足略外撇。器身满施白釉,白中闪青,圈足未施釉。口径18.3厘米,底径7.5厘米,通高6.9厘米(图九,8)。
  白釉小碗 1件。M1∶3,敞口,尖圆唇,沿微卷,弧腹,窄圈足,足略外撇。器身满施白釉,圈足未施釉。口径11.4厘米,底径4.8厘米,通高3.9厘米(图九,7)。
  白釉花口碗 1件。M2∶3,敞口,圆唇,沿微卷,口沿处有5个等距的花口,斜直腹,圜底近平,窄圈足,足略外撇。满施白釉。口径12厘米,底径5.3厘米,通高4.4厘米(图九,9;封二,3)。   黄釉罐 2件。依据腹部及底部的不同,可分为两型。
  Ⅰ型 1件。M1∶5,口微侈,圆唇,溜肩,球腹,饼状足,平底,肩部有对称的泥条状桥形耳。内壁施满釉,外壁施半釉,多处剥落,有流釉现象。口径8.1厘米,最大腹径15.9厘米,底径9.5厘米,残高12.9厘米(图九,3)。
  Ⅱ型 1件。M18∶5,口部残缺。溜肩,鼓腹,腹部残,饼状足,足底略内凹,肩部有对称的泥条状桥形耳。内壁施满釉,外壁半釉,有流釉现象。最大腹径13.2厘米,底径7.2厘米,残高11.7厘米(图九,4)。
  白釉罐 1件。M2∶4,直口微侈,尖圆唇,高领,折肩,上腹较直,下腹内收,窄圈足。内壁施满釉,外壁施半釉,有流釉现象。口径7.5厘米,最大腹径11.1厘米,底径6.3厘米,通高8.4厘米(图九,5;封二,2)。
  4.铜器 11件。
  铜镜 2件。M6∶1,桥形钮,镜背边缘凸起,一周凸棱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四只瑞兽环钮分布,相互追逐状,间以葡萄,葡萄枝蔓沿着中间的分割圈伸入外区,外区以葡萄蔓枝为主,间以飞禽走兽,形态各异,边缘有三瓣花卉装饰。直径11厘米(封二,4)。
  铜钗 2件。M3∶5,整体呈“U”字形,钗头为拱形,略扁;钗身为圆柱状,至端部趋尖细,锋圆钝,右股残断。通长8.7厘米,股径0.3厘米(图一○,2)。M4∶4,整体呈“U”形,钗头中间隆起,横断面呈“凸”字形,钗身为圆柱状,至端部趋尖细,锋圆钝,右股残断。通长6.8厘米,股径0.2厘米(图一○,3)。
  带扣 1件。M3∶8,由椭圆形铜环和圆首形铜片铆合而成,铜片对折后,铆钉铆合加固,一端以圆形轴孔和椭圆形环相接,圆锥形扣针。通长5.1厘米,环长径3.5厘米,厚0.4厘米(图一○,5)。
  方形带 2件。M3∶10,由上下两片铜片铆合而成,周缘抹斜,四角以铆钉相接,一端有矩形穿孔。边长2.7厘米,厚0.6厘米(图一○,6)。
  圆拱形带 2件。M3∶12,用两片圆拱形铜片铆合而成,周缘抹斜,上下铜片以铆钉相接,一端有矩形穿孔,最大径2.7厘米,厚0.6厘米(图一○,7)。
  铊尾 1件。M3∶14,单片,另一片缺失,周缘抹斜,平面呈圆首形,一端平齐,一端为半圆形,最长为3.5厘米,宽2.9厘米,厚0.4厘米(图一○,8)。
  铜饰件 1件。M1∶7,圆角长方形,两铜片上下铆合,略有变形,长3.1厘米,宽0.7厘米,厚0.4厘米。
  5.铁器 3件。
  铁剪 2件。M3∶4,交股式,通体严重锈蚀,柄部残断,扁平直刃,锋圆钝,残长30.6厘米(图一○,1)。
  铁斗 1件。M1∶6,通体锈蚀,足、柄皆断裂。圆口微侈,浅直腹,平底,口部一侧有短流,一侧有凫首形曲柄,柄与短流成直角,与柄相对的一侧有三角形短尾,下腹部附三扁平条形足。口径15.3厘米,底径9厘米,通高17.1厘米(图一○,4)。
  6.“开元通宝”钱 1枚。M2∶5,圆廓,方孔,钱文较清晰,钱径2.4厘米,穿径0.7厘米。
  7.漆盘 1件。M2∶2,木胎,内外表均髹黑红漆,口部、腹部、底部有残缺,无彩绘纹饰,底部有朱漆铭文字样。口径22厘米,底径16厘米,厚0.2厘米,残高2.4厘米。
  8.骨梳 1件。M3∶3,扁平圆角长方形,齿密集,多残断。残长10.6厘米,残宽6厘米,厚0.4厘米(图八,3)。
  9.蚌壳 4件。M3∶2,扇形,表面光滑,有自然纹理,边缘锐利,最大径8.3厘米。M18∶4,扇形,外壁有自然的凹凸,内壁光滑,边缘不齐整,最大径4.9厘米。
  三、结 语
  此次发掘的8座墓葬,形制不尽相同,分布没有一定规律,也没有出土纪年资料,但从墓葬形制、出土器物、葬俗等方面与以往发现的墓葬资料对比分析,可对其时代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M3、M6两座椭圆形墓葬,延续了北朝椭圆形墓葬形制,墓门两侧有翼墙,门上有额墙[1]的构筑特点与河北徐水沿公村M3[2],辽宁朝阳纺织厂M2[3]、朝阳黄河路M1[4]等唐墓的墓葬形制相似,椭圆形、圆形砖室墓在墓门两侧建翼墙应为当时较流行的样式。M3出土的黄釉碗为唐代早中期流行的器物,铜带扣、带等与河北临城补要村M10[5]出土的同类器物相似,年代也应相近,因此推断M3年代应为唐代中期偏早。M6出土的海兽葡萄镜为武周时期流行的器物,齐东方先生认为该镜最流行是武则天时期,唐玄宗以后虽有发现,已经不是盛期[6],因此推断M6年代应以武周至唐玄宗时期为宜。
  M1马蹄形墓室是椭圆形墓室的变种,两侧翼墙向南外张,有别于M3、M6。出土的白釉大碗与河北临城中羊泉晚唐墓(78LXM1)出土的Ⅱ式白釉碗[7]形制相同,王春斌将该型瓷碗分类为邢窑C型碗[8]。因此推断M1年代应晚于M3,为唐代晚期。
  M18为方形墓室,出土了仿木结构砖雕及望柱,均外饰白底红彩,彩饰剥落严重。该墓葬是本次发掘的规模最大的墓葬,虽然早期破坏严重,但仍出土了三彩三足炉、黄釉双系罐等器物。据齐东方先生考证,三彩器在8世纪以后,北到辽宁,西到甘肃,南到南京、武汉、长沙都有烧造,在随葬品中大量取代陶瓷器[9]。因此,推断M18年代应为唐代中期。
  M4、M2、M17、M5为类船形墓和船形墓,张晓辉曾对2004年以前所发表的资料进行过统计,指出棺形墓(类船形墓)在河北北部地区数量仅为总数的5%,舟形墓(船形墓)仅1座[10],在保定地区,也只在定州市区发现过,可见其数量较少。结合出土器物看,M4出土了三彩三足炉和海兽葡萄镜,其年代应以唐代中期为宜。M2出土了白釉五出花口碗,为唐代晚期定窑烧制的典型器物,其年代也应为唐代晚期。M17未出土随葬品,但与M2墓葬形制相同,年代也应相近。M5亦未出土随葬品,其墓葬形制与定州市中兴路北侧天成花园发现的M1[11]相同,应为唐代中期偏晚。从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看,上述墓葬均属平民墓葬。
  在墓葬形制方面,正像齐东方先生指出的,位于唐河北道的保定地区,由于特殊的环境和历史背景,“在墓葬上显示出传统的延续和特殊性,与西安、洛阳有相同之处,也具有一定的滞后现象。而北方各地唐墓也有区别”[12]。蠡县地区椭圆形墓葬与辽宁朝阳地区椭圆形唐墓形制相似,方形墓葬与西安、洛阳地区常见的墓葬形制相似,此外,船形墓葬为保定周边地区多见而其它地区少见的墓葬形制。这一现象的出现,应与其处于两京中原地区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交融地带密不可分。
  此次清理的唐墓数量虽然不多,但墓葬形制多样,随葬品类型较多,对于研究唐代北方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丧葬习俗等具有重要意义。
  领队:徐海峰
  发掘:马力、李宗强、刘涛、张永和
  绘图:李树伟
  执笔:马力、孙亚玲
  [1]齐东方:《隋唐考古》,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90页。
  [2]保定市文物管理所,徐水县文物管理所:《河北徐水沿公村晚唐墓发掘简报》,《文物春秋》2001年4期。
  [3]朝阳市博物馆:《朝阳纺织厂唐墓发掘简报》,载《边疆考古研究》第8辑,科学出版社,2009年。
  [4]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市博物馆:《辽宁朝阳市黄河路唐墓的清理》,《考古》2001年8期。
  [5]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河北省文物局, 邢台市文物管理处:《河北临城补要唐墓发掘简报》,《文物》2012年1期。
  [6]同[1],第191页。
  [7]李振奇,史云征,李兰珂:《河北临城七座唐墓》,《文物》1990年5期。
  [8]王春斌:《京津冀地区隋唐五代墓葬出土瓷器初步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9]同[1],第148页。
  [10]张晓辉:《北方地区隋唐墓葬的分区和分期》,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11]定州市文物保管所:《定州首次发现唐代船形墓葬》,《文物春秋》2008年4期。
  [12]同[1],第84页。
  〔责任编辑:张金栋〕
其他文献
【关键词】“周恩来班”;青少年教育;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摘 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教育业已成为博物馆教育的重要内容。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不断创新思路和理念,通过创建“周恩来班”,探索出了一条开展青少年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新途径。文章对30年来“周恩来班”的创建及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结合具体工作实践,总结了开展这一活动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博物馆不仅是
期刊
【关键词】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新所遗址;御路遗址;发掘简报  【摘 要】 2010年,为实施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对避暑山庄内新所遗址、御路(榛子峪沟口—芳渚临流段)遗址进行了发掘。通过发掘可知,避暑山庄湖区一带清代地面低于现地面约0.7米,新所中殿前、后带廊,面阔七间,进深一间,如意湖西岸连接宫殿区与苑景区的御路为一条近南北向、宽约2.3米的石板路。文章简报了此次发掘情况。  
期刊
【关键词】河北;井陉县;天长古城 ;东门城楼 ;东南角楼 ;发掘报告  【摘 要】天长古城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西部天长镇城内村、绵河北岸的高台地上。2012年8月—9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天长古城东门城楼、东南角楼基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了房址、回廊、台基等遗迹,根据2组基址的平面结构和出土遗物,推测其年代为明清时期;门楼、角楼基址的发掘,对于河北西部山区历史文化名镇建筑考古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期刊
【关键词】河北;三河市;元代;墓群;发掘简报  【摘 要】2015年5月,廊坊市文物管理处、三河市文物管理所对三河市通用机场建设工程中发现的11座元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随葬器物29件、铜钱29枚,对于了解三河市元代丧葬习俗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三河市通用机场建设项目位于高楼镇东北6公里,南距燕灵公路200米,西距鲍邱河400米(图一)。2015年3月,廊坊市文物管理处与三河市文物管理所对该
期刊
【关键词】河北;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调查简报  【摘 要】2007年,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的专业人员在对邯郸段大运河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遭到人为破坏,大量的建筑构件、瓷器残片随处可见,遂对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进行了细致的文物调查,采集了大量北齐至明代的文物标本,为揭示深淤于地下600余年的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的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贵资料。  2007年4月,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受河北省文物
期刊
【关键词】《山海经》;泽;星宿海;不周山;博卡雷克山;东昆南断裂  【摘 要】在古往今来的《山海经》研究中,出现过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观点,以“泽”为“罗布泊”即其中之一。本文利用《青海省志·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志》提供的“河源”走向,结合有关地质学理论,以“河出昆仑”为支点,断“泽”为星宿海,“敦薨之水”为黄河北源,“不周山”即今布喀达坂峰东北侧的博卡雷克山,为重新破译《山海经》做出了重要铺垫。  引
期刊
【关键词】东莞市博物馆;中小型博物馆;生存与发展  【摘 要】在博物馆数量迅速增长的今天,地方博物馆特别是中小型博物馆的质量却不容乐观。中小型博物馆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近年来已经成为博物馆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笔者所在的东莞市博物馆为例,阐述了中小型博物馆走出活力之路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在中国的博物馆发展历程中也曾被称为地志类博物馆,具体而言,它是一类综合展示特定区域自然生态、历史文化
期刊
近期唐山博物馆征集到一件伪满时期的老支票,通过查阅它的历史,发现它不仅见证了唐山乐亭一个家族的兴衰,更是当年日本侵略者通过伪满洲国掠夺东三省资源的见证。  支票为纸质,保存完好,长14.9厘米,宽10.6 厘米(图一)。票面正中及左侧骑缝处隐约可见“益发银行”四字篆书行标。支票文字竖排,从左至右为:  支 票  国币壹仟伍佰圆整」  右开金额务希与此支票交换」支付与持到人是荷」  康德11年1月9
期刊
【关键词】河南禹州;杨庄;汉墓;发掘简报  【摘 要】2010年,许昌市文物工作队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对禹州市杨庄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本文对其中的M101东汉墓进行了报道。这座墓葬出土有陶器、铜器以及铜钱,且出土的陶器种类较多,为研究该地区生活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杨庄墓地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南部的张得乡杨庄村东北处,东北距离禹州市区约5.4公里,东南距省道231线0.34公里,
期刊
【关键词】河北井陉;尹家湾李氏墓;五代前期;井陉窑;注壶  【摘 要】井陉尹家湾五代纪年墓(918)出土的白瓷注壶,为注子向执壶的形态过渡形式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可靠标本。由此,为充盈着民族特色、琳琅满目的各色中国古代珍贵瓷质执壶,发现了雏形的准确产生时间和难得初始形态,揭示了器物演进的主要动力是生产与生活功能提高的需要,美观则是第二动力。  1978年,河北井陉县尹家湾五代李氏墓出土了17件瓷器与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