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EK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我们的
  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
  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
  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
  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
  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
  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
  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
  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
  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
  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
  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
  ,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
  ,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
  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
  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不兴安岭》、《火烧云》、《草原》等,都用优
  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
  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
  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
  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
  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
  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
  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
  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
  ,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
  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
  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又如《小珊迪》,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
  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如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他
  的火柴的语言,再从事情的结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学生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
  的赞美,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
  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
  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
  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
  。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
  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
  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其他文献
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非一日之功。只有从一开始就注意指导学生掌  握写作方法,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  的书面表达能力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兴趣、点石成金  "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这句话告诉我们,英语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从一开始,我们就要激发学生由  听到说,由说到写的兴趣。  连词成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给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语文思维能力,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其良好的学  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生素质的一个主  要渠道。为了更好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从而逐步实现素质  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世界上不能只有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多媒  体教学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正如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一样,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  学中的使用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语文教师要把  握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殊性,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出发,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让多媒体技术真正  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学。 
期刊
学生到了初中以后,会因为学习任务的加重而对学习语文减少精力,成绩下落;而语文学习后进的现象  又很多容易被隐藏。这不仅应该引进学校的注意,更是语文教师应负的重要责任。如何转化语文后进生  ?教学中我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找准"后进"的原因  学生出现了学习障碍必定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学习的态度、习惯、兴  趣、爱好、原有基础等,还要了解前任和现任教师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不足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  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  的局面,让作文成为学生乐于表达生活及体验生活的一部分。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
激发并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倾听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倾听是激活思维因  子的基础。  一、倾听可变心不在焉地听为专心理解地听。  心不在焉听课的学生,他们的表现又是不一的。有的学生几乎没有注意老师和同学所说的话,心里考虑  着其他毫无关联的事情或者是在做自己的事;有的学生则只注意教师讲的话,内心只是一味地想着和课  本的内容是不是一模一样。只注意老师话的学生最感兴趣的不是听,
期刊
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  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那么,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很多学生却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留心生活、不善  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表达所致。  教孩子观察,首先要教会孩子们如何积极启动耳、目、鼻、舌等感官去感知事物的声、形、色、味等表  象,而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符合实际。我们的眼睛就要  像摄影机,耳朵要像录音机,记下周围的事物,积累写作的素材。"一滴水里能见到太阳",
期刊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年段的阅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而随着新课  程的实施,大量的课外阅读已作为了一种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新课  标"对低年级阅读教学也提出了要求。因此对于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聚焦于"喜欢"和"能读"上。因  此在指导低年级阅读时应该注意到: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另一方面教师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