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应用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了优质条件。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对这些优质技术资源的利用率与利用途径,直接影响实际教学的输出成果。在这一方面,目前存在着利用率低、机械利用、利用不深入、利用片面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对具体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代信息技术;巧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的现代科技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优质、高效开展创造了良好基础,教师应根据目前信息技术课堂应用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探索创新高效的应用策略,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切实推进初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全面发展。
一、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前预习效果
课前预习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提前熟悉和把握数学基础知识内容,以便在课堂中可以高效吸收重难点知识有重要铺垫作用。而因为初中生学习的两极分化,学习与行为习惯各不相同,不少初中生都缺少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根本是因为对预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从这一点出发,教师就可以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逐渐养成主动进行课前预习并提高预习效果的目的。例如在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加减”的教学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视频、思维导图软件、PPT动画示范等丰富多样的媒体形式,将整式的定义、范围、加减计算的规则等直观地呈现出来。学生能够自由安排预习时间段,自主完成资料的学习与观看过程。而且也能借助这些资料的动态演示,让抽象的思维过程变得可视化,更简单、明了、逻辑清晰地理解数学知识和内在原理。教师也可根据教学视频等资源的核心内容,制作导学案通过网络发布给学生。导学案內容也应酌情考量融入文字、图表、图片等多种形式,并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用趣味简明的符号标注,让学生能一边学习一边借助导学案逐渐梳理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并借助导学案和相应的测试题,对自学效果进行自主检测。这样可以极大增强学生预习时的自由度、自主性与灵活性。而且教师也可在上课前或导入阶段,灵活设计一个互动分享预习成果、讨论预习疑问的环节,让学生分享预习经验,讨论预习疑问,满足表现欲和沟通欲望,同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并让他们主动探讨疑问,培养探究、合作、反思、质疑等学习品质。
二、善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品质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就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对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具体可理解为学生在进行数学活动时,需要克服传统学习模式下,思维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弥补欠缺的思维品质,如:克服固化的定向思维习惯,培养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部分与整体、分析与总结、创新与迁移等思维能力,也包括灵活运用思维利用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1]。思维是重要的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根本力量,更对学生今后数学学习和个人终身能力与习惯的养成都有深远影响,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达成上述思维培养目标。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的“一次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数形结合思想最基础应用的局限。比如不仅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展示一次函数变化图像,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做题时,将题目与一次函数变化规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函数图像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根据给出的图示条件推导一次函数公式,或者根据给出的一次函数公式判断具体的函数图像变化规律等。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向观察、思考和总结规律,自然就能对一次函数的有关知识充分掌握。
三、结合信息技术助力综合能力发展
由于考试制度仍旧存在,学生之间的竞争、家长的教育焦虑(尤其在当前双减背景下)仍旧十分激烈,所以许多初中生目前对于数学学习的目的和作用的认知还十分局限。这就导致了不少初中生在学习知识时,只以记住知识内容为目的,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只以得出答案为目的[2]。就忽视了高效方法的掌握,灵活解题思维的培养,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应当跳出只使用信息技术的局限视野,要基于具体的教学目标,灵活将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模式结合,比如混合教学、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第二课堂等,促使学生转变错误认知,亲自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与社会中的多样化应用方式和多元价值,进而促进自身综合实力的全面发展。如学习“相似三角形”时,若要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感受数学魅力,就可以从数学几何发展史、楔形文字、民间剪纸艺术、布料印染技艺等各类文化知识中提取相似三角形的内容进行渗透,用多媒体展示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见识。若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就可以用3D画图软件,展示一些带有相似三角形的立体图示的绘制过程、透视图,以及这些立体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配合学生利用材料和工具尝试制作三棱锥、用三棱镜感受光学彩虹的手工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看、听、触、感、思等多种感官的学习作用,就能让学生将信息技术展示的理论与之间经验充分结合,加深认识,发展综合能力。
结语
显然,要构架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文中提及的教学建议只是冰山一角。要探索更多有效的应用途径,帮助提升现有的初中数学教学水平,教师就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立足本地区、本校、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与策略上虚心求教,潜心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合理范围旁征博引,才能让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焦美霞.巧用多媒体课件 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科普童话,2019(31):99.
[2]赵席年.初探数学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的益处[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04.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代信息技术;巧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的现代科技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优质、高效开展创造了良好基础,教师应根据目前信息技术课堂应用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探索创新高效的应用策略,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切实推进初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全面发展。
一、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前预习效果
课前预习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提前熟悉和把握数学基础知识内容,以便在课堂中可以高效吸收重难点知识有重要铺垫作用。而因为初中生学习的两极分化,学习与行为习惯各不相同,不少初中生都缺少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根本是因为对预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从这一点出发,教师就可以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逐渐养成主动进行课前预习并提高预习效果的目的。例如在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加减”的教学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视频、思维导图软件、PPT动画示范等丰富多样的媒体形式,将整式的定义、范围、加减计算的规则等直观地呈现出来。学生能够自由安排预习时间段,自主完成资料的学习与观看过程。而且也能借助这些资料的动态演示,让抽象的思维过程变得可视化,更简单、明了、逻辑清晰地理解数学知识和内在原理。教师也可根据教学视频等资源的核心内容,制作导学案通过网络发布给学生。导学案內容也应酌情考量融入文字、图表、图片等多种形式,并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用趣味简明的符号标注,让学生能一边学习一边借助导学案逐渐梳理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并借助导学案和相应的测试题,对自学效果进行自主检测。这样可以极大增强学生预习时的自由度、自主性与灵活性。而且教师也可在上课前或导入阶段,灵活设计一个互动分享预习成果、讨论预习疑问的环节,让学生分享预习经验,讨论预习疑问,满足表现欲和沟通欲望,同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并让他们主动探讨疑问,培养探究、合作、反思、质疑等学习品质。
二、善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品质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就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对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具体可理解为学生在进行数学活动时,需要克服传统学习模式下,思维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弥补欠缺的思维品质,如:克服固化的定向思维习惯,培养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部分与整体、分析与总结、创新与迁移等思维能力,也包括灵活运用思维利用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1]。思维是重要的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根本力量,更对学生今后数学学习和个人终身能力与习惯的养成都有深远影响,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达成上述思维培养目标。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的“一次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数形结合思想最基础应用的局限。比如不仅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展示一次函数变化图像,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做题时,将题目与一次函数变化规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函数图像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根据给出的图示条件推导一次函数公式,或者根据给出的一次函数公式判断具体的函数图像变化规律等。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向观察、思考和总结规律,自然就能对一次函数的有关知识充分掌握。
三、结合信息技术助力综合能力发展
由于考试制度仍旧存在,学生之间的竞争、家长的教育焦虑(尤其在当前双减背景下)仍旧十分激烈,所以许多初中生目前对于数学学习的目的和作用的认知还十分局限。这就导致了不少初中生在学习知识时,只以记住知识内容为目的,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只以得出答案为目的[2]。就忽视了高效方法的掌握,灵活解题思维的培养,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应当跳出只使用信息技术的局限视野,要基于具体的教学目标,灵活将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模式结合,比如混合教学、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第二课堂等,促使学生转变错误认知,亲自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与社会中的多样化应用方式和多元价值,进而促进自身综合实力的全面发展。如学习“相似三角形”时,若要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感受数学魅力,就可以从数学几何发展史、楔形文字、民间剪纸艺术、布料印染技艺等各类文化知识中提取相似三角形的内容进行渗透,用多媒体展示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见识。若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就可以用3D画图软件,展示一些带有相似三角形的立体图示的绘制过程、透视图,以及这些立体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配合学生利用材料和工具尝试制作三棱锥、用三棱镜感受光学彩虹的手工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看、听、触、感、思等多种感官的学习作用,就能让学生将信息技术展示的理论与之间经验充分结合,加深认识,发展综合能力。
结语
显然,要构架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文中提及的教学建议只是冰山一角。要探索更多有效的应用途径,帮助提升现有的初中数学教学水平,教师就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立足本地区、本校、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与策略上虚心求教,潜心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合理范围旁征博引,才能让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焦美霞.巧用多媒体课件 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科普童话,2019(31):99.
[2]赵席年.初探数学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的益处[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