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7年社会融资数据显示,2017年社会融资增量共178023亿元,隶属于银行业融资增量包括现金贷款124371亿元、外币贷款-5639亿元、和未承兑的银行承兑汇票-19533亿元,三者累计99199亿元,占全年社会融资增量的55.72%,通过此数据商业银行在社会融资体系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商业银行创造的流动性依旧是我国最主要的流动性来源,银行提供的流动性在整个社会金融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不可替代。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银行资本层面、宏观层面对银行流动性创造进行研究,对公司治理的关注度相对较少。而公司治理是企业经营的关键因素,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有着最直接、最关键的影响。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异质性 流动性创造 所有权结构
1公司治理定义及影响因素
1.1公司治理相关定义
公司治理又称法人治理,它是指公司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所使用的所有组织架构及其相互关系的统称,公司治理发展至今根本特征是实现了公司所有权与实际经营过程中控制权的分离。公司需要建立积极有效的制衡机制用以约束各机构的行为,最大程度降低代理风险,实现低代理成本和高公司治理效率的最优组合,提高公司经营效率,更好地保障出资人的利益。
1.2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
Cochran和Wartick(1988)指出,公司治理问题涉及公司高管,中小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当实际受益人与应该受益人之间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公司治理问题。Blair(1995)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定义了公司治理。他认为,狭隘的公司治理是解决控股股东与和经理层之间委托代理的制度安排。广义公司治理是如何合理有效的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公司权力的分配。
林毅夫和钱颖一(1995)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管理着公司背后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使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公司治理能力强的公司会利用各种制度的互补性质,并选择一种治理结构来实现最低代理成本和公司利益最大化。”
张维迎(1996)强调,公司治理应规范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和控制方法以及收益后或者发生风险后责任分配等系列问题的制度安排。其中一点要确保的是,最后确定拥有收益分配权或者风险承担责任的人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要拥有决策权。从国内外学者的角度来看,公司治理首先规范与经理层委托代理制度安排;第二,公司治理的功能主要通过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理安排公司控制权来实现的; 最后,公司治理的最终目的是公司利益最大化,这对经理层和公司股东来说是一种双赢,有效的公司治理应该可以动员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共同为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各尽其职。
2 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因素
关于流动性创造影响因素的研究,在银行资本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方面,主要有两个理论。一个是“金融脆弱性-挤压”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资本比率越高,其流动性创造水平越低; 另一个是“风险吸收”理论:大型银行实力雄厚,资金更多,而且国家控股,出现问题的概率比较小,而且就算出现问题,国家也不会袖手旁观,因此金融脆弱性问题很小,大型银行规模较大,规模效应明显,信用度好,它可以创造大量的流动性,这就是“风险吸收效应”。根据“风险吸收”理论,商业银行持有越高的资本比率,其流动性创造能力越强。何青青(2015)分析,当中国商业银行资本水平较高时,其流动性创造规模将下降。此外,银行的外部因素也对其流动性创造产生影响。李明辉等(2014)研究得出:紧缩型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起抑制作用。
巴曙松、何雅婷等(2016)为了研究货币政策、银行竞争力和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关系,选用2006~2014年112家商业银行样本数据,货币政策综合得分和银行综合竞争力作为解释变量,以外部经济GDP增长率、资产收益率、资本充足率、收入多元化综合得分、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多元化综合得分作为控制变量,通过逐步加入控制变量发现随着资本充足率和资产收益率等控制变量的加入,显著降低了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程度。
3.公司治理与异质性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关系
大型银行实力雄厚,资金更多。金融脆弱性问题很小,加上存在“大而不倒”的问题。它可以创造大量的流动性,此为上文说到的大型银行的“风险吸收效应”。目前,随着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大型银行资本的监管,对国内大型银行的资本要求比一般中小银行高。增加大型银行的运营成本降低了大型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这导致大型银行的“风险吸收效应”无法显现出来,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挤压流动性”所需要的资本。相比大型银行很多小银行都是地方性银行,客户比较集中,而且营业网店比较少,小银行业务结构单一,风险承受能力远远不及大银行,如果个别客户发生违约风險,会对整个银行产生剧烈影响,小银行具有很强的“金融脆弱效应”。
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相比五大国有银行而言,两者都是相对强大而不属于国家系统性金融结构的银行,因此与国有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有更灵活的机制来创造流动性。此外,外国研究表明,公司治理能力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显著正相关。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中属于治理相对较好的群体,其资本管理水平也更高。这体现了两者的“风险吸收效应”可能更强。中国A股其他上市银行与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它们实力相对较弱。管理水平可能较低,创造的流动性也较少。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公司治理对不同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不一致,五大行因为内部治理效率低,股权分布过于集中,所以公司治理差,当五大行公司治理得到提高,其流动性创造会显著提高,而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普遍比五大行好,公司治理的提高对其流动性创造影响微弱。
4.建议与对策
4.1进一步优化国有银行股权结构 五大国有银行的综合治理效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类商业银行,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国有商业银行股权过于集中而且还是国家控股,导致国有商业银行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国有银行体制不灵活,决策效率低。商业银行只有合理分配股权中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和最大股东的比例,商业银行的监督机制才能发挥作用,银行内部决策才能变得高效,业绩才会节节高。
4.2充分发挥董事会及经理层职能
我们需要提高商业银行董事会质量,提高股东参与董事选举的门槛,间歇性考核董事工作表现实行末尾淘汰制,另外董事會成员任期不能过长以免出现内部腐败现象。
商业银行经理层是银行战略目标的执行者,但是银行经理层与股东利益不是完全一致,股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银行经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由于信息不对称,经理层不仅仅是战略的执行者,还是战略的制定参与者,很多具体的实施措施会是由经理层自己制定的,可能出现经理层只追逐自身利益而损害股东利益的现象。为了尽量减少经理层的机会主义倾向,股东大会需要针对经理层制定制度化的激励制度。调动经理层的工作积极性,对经理层进行有效的激励措施,并且需要进行必要的监督。
4.3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
商业银行应努力实现独立董事利益和工作等方面的完全独立性,避免股东和独立董事暗箱操作做出对商业银行不利的决策,增强独立董事选举的透明度和加大独立董事的准入门槛,增强中小股东在选举和罢免独立董事时的话语权,制定独立董事任期制,为独立董事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该健全监事会制度,标准化和规范监事会的工作内容和相关职责,细化监事会的工作范围和流程,建立有效的监督手段。由于监事会成员也隶属于公司,很容易受到董事会控制,因此商业银行还需进一步完善外部监事制度,保证监事会工作的独立性。
4.4允许管理层持股
五大国有银行的管理层激励制度应该着重考虑管理层持股, 目前,由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规定商业银行不允许向个人投资者募款,所以商业银行经理层不能大比例持有商业银行的股票,只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银行的流通股,流通股的比例一般比较低,无法对经理层进行股权激励。因此,建议监管部门根据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允许管理层持股,鼓励上市银行实施长期激励计划。建立有效的银行机构激励约束机制,营造良好的监管环境。
【参考文献】
[1] 徐蓉.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测量及影响因素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经济学院,2010.
[2] 李晓东.商业银行竞争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2016
[3] 李赞宏,李云雁.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3(9):10-16.
[4] 孙国峰,蔡春春.货币市场利率、流动性供求与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一一对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的新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14(12):33-44.
[5] 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与委托—代理关系[J].经济研究,1996,(09)
[6] 孙君阳.中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与综合绩效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异质性 流动性创造 所有权结构
1公司治理定义及影响因素
1.1公司治理相关定义
公司治理又称法人治理,它是指公司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所使用的所有组织架构及其相互关系的统称,公司治理发展至今根本特征是实现了公司所有权与实际经营过程中控制权的分离。公司需要建立积极有效的制衡机制用以约束各机构的行为,最大程度降低代理风险,实现低代理成本和高公司治理效率的最优组合,提高公司经营效率,更好地保障出资人的利益。
1.2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
Cochran和Wartick(1988)指出,公司治理问题涉及公司高管,中小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当实际受益人与应该受益人之间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公司治理问题。Blair(1995)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定义了公司治理。他认为,狭隘的公司治理是解决控股股东与和经理层之间委托代理的制度安排。广义公司治理是如何合理有效的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公司权力的分配。
林毅夫和钱颖一(1995)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管理着公司背后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使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公司治理能力强的公司会利用各种制度的互补性质,并选择一种治理结构来实现最低代理成本和公司利益最大化。”
张维迎(1996)强调,公司治理应规范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和控制方法以及收益后或者发生风险后责任分配等系列问题的制度安排。其中一点要确保的是,最后确定拥有收益分配权或者风险承担责任的人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要拥有决策权。从国内外学者的角度来看,公司治理首先规范与经理层委托代理制度安排;第二,公司治理的功能主要通过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理安排公司控制权来实现的; 最后,公司治理的最终目的是公司利益最大化,这对经理层和公司股东来说是一种双赢,有效的公司治理应该可以动员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共同为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各尽其职。
2 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因素
关于流动性创造影响因素的研究,在银行资本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方面,主要有两个理论。一个是“金融脆弱性-挤压”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资本比率越高,其流动性创造水平越低; 另一个是“风险吸收”理论:大型银行实力雄厚,资金更多,而且国家控股,出现问题的概率比较小,而且就算出现问题,国家也不会袖手旁观,因此金融脆弱性问题很小,大型银行规模较大,规模效应明显,信用度好,它可以创造大量的流动性,这就是“风险吸收效应”。根据“风险吸收”理论,商业银行持有越高的资本比率,其流动性创造能力越强。何青青(2015)分析,当中国商业银行资本水平较高时,其流动性创造规模将下降。此外,银行的外部因素也对其流动性创造产生影响。李明辉等(2014)研究得出:紧缩型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起抑制作用。
巴曙松、何雅婷等(2016)为了研究货币政策、银行竞争力和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关系,选用2006~2014年112家商业银行样本数据,货币政策综合得分和银行综合竞争力作为解释变量,以外部经济GDP增长率、资产收益率、资本充足率、收入多元化综合得分、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多元化综合得分作为控制变量,通过逐步加入控制变量发现随着资本充足率和资产收益率等控制变量的加入,显著降低了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程度。
3.公司治理与异质性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关系
大型银行实力雄厚,资金更多。金融脆弱性问题很小,加上存在“大而不倒”的问题。它可以创造大量的流动性,此为上文说到的大型银行的“风险吸收效应”。目前,随着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大型银行资本的监管,对国内大型银行的资本要求比一般中小银行高。增加大型银行的运营成本降低了大型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这导致大型银行的“风险吸收效应”无法显现出来,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挤压流动性”所需要的资本。相比大型银行很多小银行都是地方性银行,客户比较集中,而且营业网店比较少,小银行业务结构单一,风险承受能力远远不及大银行,如果个别客户发生违约风險,会对整个银行产生剧烈影响,小银行具有很强的“金融脆弱效应”。
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相比五大国有银行而言,两者都是相对强大而不属于国家系统性金融结构的银行,因此与国有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有更灵活的机制来创造流动性。此外,外国研究表明,公司治理能力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显著正相关。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中属于治理相对较好的群体,其资本管理水平也更高。这体现了两者的“风险吸收效应”可能更强。中国A股其他上市银行与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它们实力相对较弱。管理水平可能较低,创造的流动性也较少。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公司治理对不同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不一致,五大行因为内部治理效率低,股权分布过于集中,所以公司治理差,当五大行公司治理得到提高,其流动性创造会显著提高,而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普遍比五大行好,公司治理的提高对其流动性创造影响微弱。
4.建议与对策
4.1进一步优化国有银行股权结构 五大国有银行的综合治理效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类商业银行,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国有商业银行股权过于集中而且还是国家控股,导致国有商业银行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国有银行体制不灵活,决策效率低。商业银行只有合理分配股权中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和最大股东的比例,商业银行的监督机制才能发挥作用,银行内部决策才能变得高效,业绩才会节节高。
4.2充分发挥董事会及经理层职能
我们需要提高商业银行董事会质量,提高股东参与董事选举的门槛,间歇性考核董事工作表现实行末尾淘汰制,另外董事會成员任期不能过长以免出现内部腐败现象。
商业银行经理层是银行战略目标的执行者,但是银行经理层与股东利益不是完全一致,股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银行经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由于信息不对称,经理层不仅仅是战略的执行者,还是战略的制定参与者,很多具体的实施措施会是由经理层自己制定的,可能出现经理层只追逐自身利益而损害股东利益的现象。为了尽量减少经理层的机会主义倾向,股东大会需要针对经理层制定制度化的激励制度。调动经理层的工作积极性,对经理层进行有效的激励措施,并且需要进行必要的监督。
4.3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
商业银行应努力实现独立董事利益和工作等方面的完全独立性,避免股东和独立董事暗箱操作做出对商业银行不利的决策,增强独立董事选举的透明度和加大独立董事的准入门槛,增强中小股东在选举和罢免独立董事时的话语权,制定独立董事任期制,为独立董事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该健全监事会制度,标准化和规范监事会的工作内容和相关职责,细化监事会的工作范围和流程,建立有效的监督手段。由于监事会成员也隶属于公司,很容易受到董事会控制,因此商业银行还需进一步完善外部监事制度,保证监事会工作的独立性。
4.4允许管理层持股
五大国有银行的管理层激励制度应该着重考虑管理层持股, 目前,由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规定商业银行不允许向个人投资者募款,所以商业银行经理层不能大比例持有商业银行的股票,只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银行的流通股,流通股的比例一般比较低,无法对经理层进行股权激励。因此,建议监管部门根据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允许管理层持股,鼓励上市银行实施长期激励计划。建立有效的银行机构激励约束机制,营造良好的监管环境。
【参考文献】
[1] 徐蓉.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测量及影响因素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经济学院,2010.
[2] 李晓东.商业银行竞争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2016
[3] 李赞宏,李云雁.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3(9):10-16.
[4] 孙国峰,蔡春春.货币市场利率、流动性供求与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一一对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的新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14(12):33-44.
[5] 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与委托—代理关系[J].经济研究,1996,(09)
[6] 孙君阳.中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与综合绩效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