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623.2
“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是孩子的良师益友”,一本鼓舞人心的书,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孩子要成为有用之才,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更好地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因为孩子不爱读书而烦恼,更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而绞尽脑汁。 人们常说“强扭的瓜不甜”,一味地强迫孩子读书,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反感读书,畏惧读书。那么要想孩子爱上读书,让读书成为乐趣,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将会受益终身。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必须先让孩子有阅读的兴趣,爱上阅读,才能成为一种习惯。孩子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兴趣是孩子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孩子才会将家长和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如何让孩子慢慢爱上阅读呢?
一、帮助孩子确定阅读的书籍。首先,老师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从孩子感兴趣的方面来搜集图书,引导阅读,逐渐扩大读书的广度。其次,可以带孩子到图书馆,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阅读的书籍。一般来讲,低段的孩子喜欢童话以及带有情节的故事画报,中段的孩子喜欢情节丰富的故事,高段的孩子喜欢幻想、探险、神话故事等。
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目前很多家庭,很多学校,老师家长很少读书看报,家里找不到一本藏书,教室没有图书角,而是生硬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多看书,这样一点都不现实。怎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呢?可以在孩子的卧室里,客厅等一些孩子常玩的地方放一些儿童读物,让孩子随手拿来阅读;在教室的一角设立图书角,专门选定图书管理员,规定时间借阅课外书。
三、 家长老师做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平时在家,不要整天对着电脑手机,这样孩子也学着家长爱玩手机电脑等,家长平时应多读书看报,周末可以带上孩子一起去书店或者图书馆呆上一天,各自选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老师可以利用早读和中午拖管的时间和孩子们一同看书,孩子经过不断的耳濡目染,自然也会慢慢喜欢阅读。
四、 老师家长提前阅读。孩子阅读前,老师家长先进行阅读,并在孩子阅读前给孩子讲个引子,然后引导孩子自己找答案。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启发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慢慢爱上阅读。
一、 培养孩子阅读文本的习惯
语文课本是无声的老师,它能让孩子从中获得系统的知识。因此,老师和家长要要求孩子认真阅读文本。让孩子做到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为了使孩子阅读达到更好的效果,要求孩子做到“三到”和“四到”。读书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只有用心去读,才会使孩子不至于读书的时候有口无心。四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要达到“四到”就必须在读的时候边思考边圈圈、点点、划划。这样可以使孩子读、思相结合,做到口、眼、心手的统一,帮助孩子正确理解课文,深入地领会课文的内涵。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预习时要求孩子做到五读,一读课文时自学生字、新词,在文中划出新词,通过工具书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二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并把课文中难读的句子认真反复多读几遍,做到读通读顺。三读要求让孩子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四读让孩子细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中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并圈划出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批注。阅读能力强的的孩子,在预习的时候,就能理解文中不少内容。而阅读能力欠缺的孩子,在这方面更多的会写一些自己的疑问,以便上课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听讲,理解课文。在课堂教学中,要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孩子阅读,通过引导、阅读、交流、释疑,让孩子真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良好的习惯就是靠反复的训练形成的教师的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必然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培养孩子读思结合的阅读习惯
1. 试读法。即学习一篇新文章,引导孩子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按照自学提纲的要求,潜心研读,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思路,试分析段落层次,研究文章中心和写作方法。
2. 導读法。即带领孩子读,为了帮助孩子解开试读分阶段产生的疑惑,可结合文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有目标地读书。老师家长给予辅导和帮助,引导孩子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 交流法。当孩子在交流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家长不是简单告诉答案,而是鼓励孩子主动结伴研讨,让不同层次的孩子畅所欲言,然后归纳观点评议,这样充分调动了他们读书、思考、运用的积极性,使优等生思路拓展,学困生有启发,达到以好促差,共同提高的阅读效果。
三、 培养孩子查阅工具书的阅读习惯
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养成查阅工具书的阅读习惯是孩子学习语文乃至今后学习发展的必要保证。在学习实际中,老师和家长首先启发孩子认识工具书的重要性,明白工具书是知识渊博、不开口的老师。其次培养孩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孩子课外阅读遇到有生字时,不能简单敷衍放过,而是,要查明字意,老师利用晨读时间,组织孩子读课外书,查听有无读错音的情况。家长可利用晚上亲子共读时间检查生字的读音。这样既检验了孩子阅读课外书的效果,也提高了孩子使用工具书的质量,孩子的读书便如虎添翼,对阅读能力的形成会产生积极地影响。
四、 培养孩子广泛阅读课外书的良好习惯
1. 要激发孩子对书的热爱。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什么就能学到什么,爱得多深学得就有多好!”高尔基见了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最终成为世界的 大文豪;著名作家秦牧爱“书籍的唤醒,知识的挽救,而由一名顽童成为一代著名作家;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博览群书不仅在战略战术上力克劲敌,更以气势磅礴的文采令蒋家王朝自愧不如……诸如此例,举不胜举,家长和老师可将这些名人爱书的事迹适时讲给孩子听,以此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
2. 结合课本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如学习了《祖父的园子》一课,向孩子介绍萧红,并推荐她的作品,让孩子选读。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向孩子介绍林海音,向孩子推荐《城南旧事》一书。让孩子在课外阅读,使孩子进一步了解这些作家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及他们的作品。
3. 结合纪念日,节日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如“国庆节”到来之际可以向孩子推荐介绍祖国悠久历史,优秀文化科学遗产,壮丽山河等方面的书籍,进一步的了解祖国,热爱祖国。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我们老师和家长带孩子到不了的地方,书能带他们到达。
“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是孩子的良师益友”,一本鼓舞人心的书,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孩子要成为有用之才,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更好地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因为孩子不爱读书而烦恼,更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而绞尽脑汁。 人们常说“强扭的瓜不甜”,一味地强迫孩子读书,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反感读书,畏惧读书。那么要想孩子爱上读书,让读书成为乐趣,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将会受益终身。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必须先让孩子有阅读的兴趣,爱上阅读,才能成为一种习惯。孩子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兴趣是孩子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孩子才会将家长和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如何让孩子慢慢爱上阅读呢?
一、帮助孩子确定阅读的书籍。首先,老师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从孩子感兴趣的方面来搜集图书,引导阅读,逐渐扩大读书的广度。其次,可以带孩子到图书馆,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阅读的书籍。一般来讲,低段的孩子喜欢童话以及带有情节的故事画报,中段的孩子喜欢情节丰富的故事,高段的孩子喜欢幻想、探险、神话故事等。
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目前很多家庭,很多学校,老师家长很少读书看报,家里找不到一本藏书,教室没有图书角,而是生硬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多看书,这样一点都不现实。怎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呢?可以在孩子的卧室里,客厅等一些孩子常玩的地方放一些儿童读物,让孩子随手拿来阅读;在教室的一角设立图书角,专门选定图书管理员,规定时间借阅课外书。
三、 家长老师做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平时在家,不要整天对着电脑手机,这样孩子也学着家长爱玩手机电脑等,家长平时应多读书看报,周末可以带上孩子一起去书店或者图书馆呆上一天,各自选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老师可以利用早读和中午拖管的时间和孩子们一同看书,孩子经过不断的耳濡目染,自然也会慢慢喜欢阅读。
四、 老师家长提前阅读。孩子阅读前,老师家长先进行阅读,并在孩子阅读前给孩子讲个引子,然后引导孩子自己找答案。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启发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慢慢爱上阅读。
一、 培养孩子阅读文本的习惯
语文课本是无声的老师,它能让孩子从中获得系统的知识。因此,老师和家长要要求孩子认真阅读文本。让孩子做到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为了使孩子阅读达到更好的效果,要求孩子做到“三到”和“四到”。读书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只有用心去读,才会使孩子不至于读书的时候有口无心。四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要达到“四到”就必须在读的时候边思考边圈圈、点点、划划。这样可以使孩子读、思相结合,做到口、眼、心手的统一,帮助孩子正确理解课文,深入地领会课文的内涵。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预习时要求孩子做到五读,一读课文时自学生字、新词,在文中划出新词,通过工具书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二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并把课文中难读的句子认真反复多读几遍,做到读通读顺。三读要求让孩子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四读让孩子细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中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并圈划出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批注。阅读能力强的的孩子,在预习的时候,就能理解文中不少内容。而阅读能力欠缺的孩子,在这方面更多的会写一些自己的疑问,以便上课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听讲,理解课文。在课堂教学中,要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孩子阅读,通过引导、阅读、交流、释疑,让孩子真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良好的习惯就是靠反复的训练形成的教师的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必然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培养孩子读思结合的阅读习惯
1. 试读法。即学习一篇新文章,引导孩子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按照自学提纲的要求,潜心研读,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思路,试分析段落层次,研究文章中心和写作方法。
2. 導读法。即带领孩子读,为了帮助孩子解开试读分阶段产生的疑惑,可结合文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有目标地读书。老师家长给予辅导和帮助,引导孩子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 交流法。当孩子在交流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家长不是简单告诉答案,而是鼓励孩子主动结伴研讨,让不同层次的孩子畅所欲言,然后归纳观点评议,这样充分调动了他们读书、思考、运用的积极性,使优等生思路拓展,学困生有启发,达到以好促差,共同提高的阅读效果。
三、 培养孩子查阅工具书的阅读习惯
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养成查阅工具书的阅读习惯是孩子学习语文乃至今后学习发展的必要保证。在学习实际中,老师和家长首先启发孩子认识工具书的重要性,明白工具书是知识渊博、不开口的老师。其次培养孩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孩子课外阅读遇到有生字时,不能简单敷衍放过,而是,要查明字意,老师利用晨读时间,组织孩子读课外书,查听有无读错音的情况。家长可利用晚上亲子共读时间检查生字的读音。这样既检验了孩子阅读课外书的效果,也提高了孩子使用工具书的质量,孩子的读书便如虎添翼,对阅读能力的形成会产生积极地影响。
四、 培养孩子广泛阅读课外书的良好习惯
1. 要激发孩子对书的热爱。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什么就能学到什么,爱得多深学得就有多好!”高尔基见了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最终成为世界的 大文豪;著名作家秦牧爱“书籍的唤醒,知识的挽救,而由一名顽童成为一代著名作家;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博览群书不仅在战略战术上力克劲敌,更以气势磅礴的文采令蒋家王朝自愧不如……诸如此例,举不胜举,家长和老师可将这些名人爱书的事迹适时讲给孩子听,以此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
2. 结合课本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如学习了《祖父的园子》一课,向孩子介绍萧红,并推荐她的作品,让孩子选读。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向孩子介绍林海音,向孩子推荐《城南旧事》一书。让孩子在课外阅读,使孩子进一步了解这些作家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及他们的作品。
3. 结合纪念日,节日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如“国庆节”到来之际可以向孩子推荐介绍祖国悠久历史,优秀文化科学遗产,壮丽山河等方面的书籍,进一步的了解祖国,热爱祖国。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我们老师和家长带孩子到不了的地方,书能带他们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