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爸爸别缺席

来源 :优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wgp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语云“子不教,父之过。”而现在一说到家庭教育,大家自然想到的就是母亲。父亲,却一直处在后援的位置,为家庭孩子在外打拼,只要做到这些,似乎这个父亲就合格了。如果空余时间再接送下孩子,周末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转转,那简直就是最好的父亲形象。可教育孩子,是父亲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敷衍,不容忽视。
  家庭教育爸爸印象大家谈
  5月的一个下午4点多,记者来到了红黄蓝天安高尔夫珑园幼儿园采访小朋友对爸爸的评价。那时正是家长们接小朋友下课的时候,来接孩子的家长中,老人和妈妈占了多数,偶尔也能看到两三个爸爸来接孩子,而孩子一看到爸爸,欢呼雀跃:“爸爸今天你来接我了?太好了!”
  童言童语
  01 郑慧怡 6岁半 不听话的爸爸
  爸爸很不听话,不陪我玩,经常用吸尘器吸我的玩具,每次我都要从吸尘器里找我的玩具。
  02 陈立昊 6岁 伟大的爸爸
  我的爸爸很伟大。他带我去巴厘岛、新加坡玩。还经常跟我玩大富翁和地产大亨的游戏,哈哈,我经常赢爸爸。而且他经常给我讲《三国演义》的故事,我特别喜欢听。看电影有恐怖的地方他不让我看。
  03 李玟仪 4岁 很忙的爸爸
  爸爸很忙,不跟我玩,我都是跟妈妈玩的。
  点评另一半
  ●郑慧怡妈妈
  “她爸爸经常出差,很忙。所以孩子一般是我带的。不过只要有时间的话,还是会陪着小怡,玩过家家的游戏、去书城、动物园。她爸爸比较注重细节,比如小怡坐车的时候要把裙子放好,吃东西不能发出太大的声音。爸爸的英语比我的好,所以一般她看书,不认识的汉字问我,英文问她爸爸。她比较怕我,爸爸会哄着她。”
  自我鉴定
  张祖政爸爸
  平时工作挺忙的,不过有时间会尽量跟孩子在一起。我很喜欢锻炼,儿子在我的影响下也很喜欢,我们一般是周末带着他骑单车去深圳湾。孩子犯错时会加以引导,但是有时候生气了也会打他。我觉得父亲能给孩子正面积极的东西,碰到一个事情我会让孩子尝试,我在一边不做结论,也不批判。而且我会教他为人处世的态度,比如对待身边的人要一视同仁,不要有高低贵贱之分。
  李玟仪爸爸
  她妈妈做全职妈妈,家里就靠我挣钱,所以我工作都很忙,平时也没时间跟她在一起。一般就给她买玩具、带她去游乐场。因为公司就在附近,我每天4点多来接玟仪去公司,孩子有时候闹腾,我就批评她,感觉她不喜欢我,太严格了吧,呵呵。
  爸爸,似乎离家庭教育越来越远
  看来,大部分的爸爸,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也并不多,繁忙的工作,似乎让爸爸们离家庭教育越来越远。《中国教育报》刊登过一份调查显示,在家庭中承担家庭教育主要职责的父亲仅占30.6%,在平常负责与学校联系的角色中,父亲仅占了27.1%,而主要承担家庭教育职责的母亲占到了62.4%,平常主要负责与学校联系的母亲占到了63%。尤其在孩子的小学起始段,父亲的投入最少,仅仅有23.2%的父亲,在家庭中承担家庭教育的主要职责。
  可见与母亲相比,父亲的亲子参与度明显较低。造成这种现象,除了“男主外、女主内”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竞争激烈、父亲工作繁忙也是原因之一。在调查中,只有47%的爸爸表示,自己每周都能保证双休日,有18%的爸爸表示平均每天跟孩子在一起的活动时间,连半小时都不到;86%的爸爸认为,没空管孩子的重要原因是工作太忙。
  爸爸缺席,后果严重
  A.缺乏父亲约束,孩子犯错几率大
  据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60%的强奸犯,72%的少年凶杀犯,70%的长期服役犯,90%离家出走的孩子以及75%的吸毒孩子来自无父亲的家庭。父亲能给孩子权威感、约束感和纪律感,没有父亲的孩子缺乏纪律教育和监督机会,所以犯错的几率就比较大。
  B.“第三性”的形成与父亲缺席教育有关
  父亲的缺失让孩子缺少了性别模板,心理学家认为,这也是当前社会上越来越多出现“第三性”的一大原因。所谓“第三性”是对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的一种“戏说”。母亲养育的是“男孩”,父亲培养的才是“男人”。男孩如果没了父亲的榜样,在女性环境下长大,容易胆小、缺乏担当、娘娘腔,举手投足、衣着装扮都带有浓厚的女性色彩。正常家庭结构需要一个男性化的人,父亲教育的缺失会影响女孩成长,慢慢地,女孩会在无形中承担起一部分男性角色。
  爸爸,家庭教育不能没有你
  家庭教育中,如果把父亲比作一棵大树,母亲则是一片绿草地,母亲更多地提供给孩子温情,舒适感,父亲则提供力量,支持和依靠。父亲象征一种雄性力量,具有雄壮、威武、勇敢、进取、独立、果断的个性品质。父亲这些个性品质与特点,是妈妈无法模仿的,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是妈妈无法替代的。
  1.爸爸是孩子重要的游戏玩伴。一位幼儿园的老师向记者描述了一次幼儿园组织亲子“沙雕比赛”,妈妈们都带了花花绿绿的塑料玩沙工具——小耙,小铲,几位爸爸们却带上了“真家伙”一一泥铲,刮刀,水桶。活动开始后,妈妈们不断地提醒着孩子不要弄湿裤子,当心泥沙弄进衣服,爸爸却带着孩子一起抬水,挖泥,筑坝。相对母子组作品小巧精致的“葡萄”,“海龟”,“花朵”……父子组的作品更大气而有创意:“奥运场馆”,“古城堡”,“坦克”,“足球”……比赛结束了,妈妈们忙着帮孩子收拾衣服,洗手,而和爸爸在一起的那几个孩子卷着潮湿的裤腿,跟着父亲在沙场拍照评论,说得眉飞色舞。
  爸爸可以和孩子玩一些相对更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爸爸的幽默、粗犷和力量会给孩子的游戏生活带来无限乐趣。另外,男性活动范围大、内容多,可以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外部环境,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社会生活。
  2.爸爸有助于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爸爸通常具独立、自信、热情、幽默、勇敢等个性特征,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爸爸在与孩子接触中将会于无形和有形中向孩子传授或渗透社会秩序、规范、准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实施人生观教育。   3.爸爸有助于孩子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爸爸参与教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行为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对男孩来说,父亲是男性的典范。对女孩来说,父亲是教给她们男性生活方式及男性与女性有什么不同等知识的人,这些影响主要反映在青春期与异性交往的问题上。
  4.爸爸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孩子常从妈妈那学到语言、生活知识或物品用途等知识,而爸爸常通过运动操作,诸如修理车辆、机械、使用工具、修整园林等活动,使孩子对动手操作更感兴趣,这就激起儿童的探索精神、想象力、创造性及求知欲,从而有利于智力发展。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向爸爸请教问题,很少有爸爸像妈妈那样详细地把结果告诉孩子。可能稍讲几句就有些不耐烦,把问题扔给孩子,看起来爸爸是粗糙的,但这样能推动孩子动脑筋,发展孩子的智力。
  5.爸爸在家庭教育中能起到平衡作用。妈妈带孩子的比较多,母子、母女之间有许多的矛盾,爸爸就是一个平衡器。在妈妈过分地关注孩子成绩的家庭里,爸爸的平衡作用非常关键。孩子因为一次考试不理想而受到妈妈的指责后,爸爸的一个微笑、—次拍抚或一句宽慰的话,都能迅速使孩子从与妈妈的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通过引导,使孩子受挫的羞愧转化为奋起的决心。
  家庭教育,爸爸怎样入席?
  ◆从小开始——出生后前几个月至关重要,特别是第5个月的时候,这时是宝宝熟悉面孔识别力发展的阶段,爸爸一定要经常在宝宝的身边,这样成为宝宝的熟悉面孔,就建立了以后能跟宝宝很好互动的基础。
  ◆多和孩子的互动——宝宝渐渐长大后,如开始学走路了、会跑会跳了的时候,爸爸要多跟宝宝做些互动,一般来说,这是父亲的强项,不妨多和孩子进行跑、跳、爬、攀等活动性游戏以及智能游戏。如果爸爸能多参与孩子猜谜语、讲故事、走迷宫、搭积木等启智性活动,那么孩子的收获就更多。还有竞争性活动也不错,如赛跑、捉迷藏等,孩子可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重视和孩子相处的“质”——爸爸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不但要有“量”(时间、机会),更要注重“质”(能促进父子间更深层次的感情,积累快乐的回忆)。爸爸应该刻意安排一些时间,精心设计如何与孩子一起度过。
  ◆和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爸爸与孩子的关系不应该只是父亲的带领,而是两个人互相扶持。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爸爸是互相依赖互相合作的关系。爸爸应该学着放下身段,站在和孩子平视的角度,把孩子当自己的朋友来相处,如此才能看见孩子内心的想法,与孩子也会有更真诚的关系,更利于建立牢固而亲密的亲子情感。
  忙,不是爸爸缺席的借口
  很多爸爸说,虽然知道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很重要,但是因工作繁忙,无法履行教育职责。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英国首相卡梅伦和副首相克莱格两人因为都想送孩子去上学,于是便推迟了每天内阁例会的开始时间。各位忙碌的爸爸,只要你有心,一样可以挤出时间来参与家庭教育。
  支招
  同处一地的夫妻
  如果爸爸有时间,最好尽量多花些时间带孩子游戏。如果爸爸太忙,就利用上班前,下班之后的时间抱抱孩子,无论妈妈是全职还是在职,都要给予爸爸养育宝贝的机会,不要因为爸爸做事“笨手笨脚”就剥夺他照顾孩子的权利。对爸爸的养育方式不要动辄指手画脚,而要鼓励他多以男子汉的方式来养育孩子。
  两地分居的夫妻
  爸爸可以利用假期多带孩子玩耍,多拍一些孩子和爸爸玩耍的照片,爸爸不在的时候给孩子看。
  平时爸爸可以找机会多拍一些工作照生活照,寄回来给孩子看看。
  打电话的时候,跟孩子说上几句话,让孩子感觉到爸爸虽然不在身边,但是他有一个真实的非常爱他的爸爸。爸爸的情况,妈妈可以经常跟孩子说说,让他了解爸爸在干些什么。这样会给孩子一种感觉:爸爸在做一些很了不起的事情。孩子会在内心深处把爸爸当个英雄一样崇拜。
  妈妈可以想办法多提供机会让孩子接触家族的男性长辈或者其他男性,给孩子寻找一个可以模仿的男性楷模,这也是一种补救措施。
其他文献
在我们还青春年华时,正值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那时听到有关青春最多的句子是“青春无悔”。记得大学第一天,班主任宣布校规,其中现在还能记住的唯一一条就是:大学期间不准谈恋爱!并语重心长地教育大家要珍惜青春,无愧于青春,最后一句话:希望大家青春无悔。  可前年大学毕业30年同学聚会,我发现,绝大多数人还是对自己那段青春悔青了肠子,后悔的原因林林总总,归纳起来,主要还是后悔当时太遵守校规,没在大学
期刊
小缇  摩羯女,B型血,曾媒体从业10年有余。写字时间是其加长版。文字是验证码,验证我和自己的关系,验证我和外界的关系:文字是助力器,建设我和自己的关系,建设我和外界的关系。  晚育的女友对我说,好羡慕你,你还不老,孩子都那么大了。我说,你也有值得羡慕的,孩子小,意味着你都没机会老,他的成长带给你的欢欣也好、挫败也好、安慰也好、愤怒也好,都是你焕发新能量的节点。  我说的是肺腑之言。孩子在我生命中
期刊
有个词叫“左右逢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左右逢源的人一定是社交高手,但未必是“联系人”最多的人,也未必是每天都在交际场中混的人。因为他的社交系统中有不断净化的环节,而很多人却没有,只停留在多认识人的交际表层。就如一个不会整理家务的人,住再大的房子,也永远享受不到舒适;相反,一个善于整理的人,在小空间里也能有大享受。  我认识一个人,每次见他都行色匆匆,每次都迟
期刊
本期关键词:钩沉历史思考现实前瞻未来依次翻开本期入选图书,你会觉得如同趟过了一条时间之河。《古拉格:一部历史》是了解前苏联劳改营的一本必读书;《国会现场:1911-1928》真实再现了1911-1928年间中国民主转型的历史。《共同的底线》是对中国当代“问题”的再认识;《打工女孩》讲述中国东莞工厂中打工女孩的故事;《贫穷的本质》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国家的常识》引导读者建构自己的国家常识;《民主与
期刊
“我的妈妈是生产孩子的(妇产科医生),我的爸爸是修理孩子的(儿科医生)。”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在被问起爸爸妈妈的工作时如此回答,让人忍俊不禁。其实,做父母的会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渗入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那么职业在家庭教育中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怎样将自己的职业技能融入家庭教育?本期《家有儿女》栏目一起探讨。  通过对三个家庭的采访可以看出,不同的职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所营造的家庭氛
期刊
总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不是营养少了,而是营养过剩。这话也许没错。但实际上,过犹不及。不管孩子营养多还是少,只有科学正确地提供营养,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是永不颠覆的真理。本期我们特邀营养师对此进行详细讲解。  按图索骥了解关系  ●只有清晰营养素在儿童健康成长中所起的作用,家长才会知道在给孩子做的美味中,哪些是一定要注意的:  结合特点科学选择  蛋白质合成抗体,是免疫的物质基础。那么孩子该如
期刊
一提“孕傻”这个问题,男人还不太明白,但凡有过怀孕经历的女性大都会点头赞同:没错,咱一怀上就开始变傻,记忆力下降、数字算不清……这些都有过。  “孕傻”真的存在?还是有其他原因?  齐玉珠  自由职业者  生孩子后,似乎智商下降了。前段时间我们这搞了个奇石展销会,很多大型石头都是从外地运过来的。我出门看到了问老公:“这么多石头运过来运费不低吧?”老公说:“肯定很高。”我接着说:“就是,这得多少叉车
期刊
沟通是件很奇妙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情侣和夫妻,很多看似匪夷所思的方式,却是他们最合宜的沟通方式,在这种方式制造的规则之下,两人找到彼此的相处模式中最合宜的位置。  他(她)们是普通的夫妻,但却有着不寻  他(她)们是普通的夫妻,但却有着不寻常的沟通方式  01 电话夫妻(讲述者:阿春)  我曾在舅舅家住过3个月。这3个月中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舅舅和舅妈回家不怎么说话,总在一方不在家时打电话商量家里的
期刊
性爱是夫妻间最神圣的事情,性爱交流也同样是夫妻间最高贵的交流。  许多人认为性爱是“默契”,不需要沟通。然而夫妻“性”的和谐与默契是经由沟通建立的。许多处于性生活困境中的读者,其实是因为缺少沟通而造成的。如果说日常生活中的沟通比较容易做到,那么,像性生活这种完全私密行为的沟通便难一些了。可能是基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也可能是基于方式方法的欠缺,夫妻在性爱上缺少良性沟通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以下引用一些求助
期刊
“一户人家有三个儿子,他们从小生活在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当中,他们的妈妈经常遍体麟伤。老大想:妈妈太可怜了!我以后要对老婆好点。老二想:结婚太没有意思,我长大了一定不结婚!老三想:原来,老公是可以这样打老婆的啊!”  亲,您会是哪种想法?  即使所处环境相同,思维方式不同也会决定不同人生。同理,在面对婚姻与孩子的问题时,也许我们要找到的,不过是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  离异孩子问题是个伪命题?  主持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