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教师如何实现角色的转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1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是当前所有执教者很关注的一个热点,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诸多发展的机遇。我们可以看到新课改不单单是教材上的变化,更多的是教法和学法上的变化,而教法和学法上的变化最终会落实到教师教学角色的转换上。那么,教师如何在新课改中实现角色的转换呢?笔者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有些粗浅体会与诸位教友商榷。
  一、新课改需要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做积极的旁观者
  学生在进行自主的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不应该是清闲的,而应该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一个好的旁观者应该是积极地旁观,而不是直接参与所观察的事件之中,因为直接参与就意味着干涉,而积极的旁观者应该遵守“不干涉”的原则。
  2.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不干涉”原则并不是禁止教师对学生进行控制,而是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课堂更加生气盎然。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在学生做实验失败或讨论出错时,教师要做到的不是责备,或任由同学取笑他们,而是理解和鼓励。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从以上几点来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是很多的。但是,当教师以一个促进者的角色出现时,并不是一味在给学生放任自由(这样会变成一个散漫的课堂),而是同时注重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这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课改需要教师由课堂的管理者成为引导者
  新教材的使用会给传统的教法以根本的冲击,新的教科书向我们正式宣布:不要让滔滔不绝的讲授淹没了学生创新的萌芽;勿使黑板上高速移动的粉笔压制了学生探索的冲动。新课改的要求告诉我们: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教”,而是“导”。 “教”最终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根本。笔者认为,教师要在课堂上成为一名成功的学习引导者,应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足工夫。
  首先,备课要重点“备”好学生。由于现在网络技术的发达,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各类知识和问题点,可以说,现在学生的知识视野是很开阔、很广泛的。再加上现在的新教材也都有众多的配套资料,给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学生通过自学也可以了解到很多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问题点,这都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而是要求教师“备”课精力的重点是要先“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然后结合学生的这些“实际”,再“备”教材。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想办法把教材的知识内容与学生之前自己掌握的、感兴趣的知识和问题点连接起来,以教材的知识去迎合学生感兴趣的“野外知识”,找到知识间的“共鸣”。
  其次,结合班级各层次学生知识水平的实际,设计好恰当的知识问题或提问。有效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成为课堂的良好引导者,必须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疑提问。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提问,特别是难点问题,要懂得如何通过步步引导提问得到分解,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把学生的兴趣、需要与教材的各类知识点融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如何设疑提问,笔者通过自身的新课改实践和摸索,认为设疑提问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避免一问即“发”的浅问题和问而不“发”的难问题。②不能为问而问,总是毫无启发性的、短平快的问题。③问与答之间要有间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④问题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兴趣、需要。同时笔者认为教师提问应遵循的一般程序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兴趣和求知欲——(为解决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回忆以前自己的知识——产生疑问——学生讨论——教师再课堂引导提问——学生解答——得出结论——教师给予评价和确认。
  这样,教师通过用教材的知识去迎合学生感兴趣的“野外知识”,找到两者间的“共鸣”,再通过教师科学、合理设疑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问答,实现不是教师讲给学生“听”,而是通过教师大量引导式的提问。让学生不断地“给”教师答疑,以达到把教材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野外知识”从“共鸣”到融合、到掌握的目的,从而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也就实现了角色的转换。
  总之,新课改的关键,是教师观念的改变和教师角色的转换。观念变了,角色转换了,我们自然会自觉地去找到更适应新环境、新对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才能实现新课程的使命,提高学生的素质,新课改才能成功。
  (责任编辑黄晓)
其他文献
引言:运动素质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柔韧素质是整个运动组成中不可忽略的有机部分,它的强弱直接制约着运动水平的高低,又关系到人体在运动协调配合时各运动肌肉组织能否快速传递力量,是运动员适应现代训练与比赛需求的重要保障。但在训练过程中由于我们认识模糊,对柔韧素质训练粗糙,不能认真细致深入地严格要求,使柔韧训练流于形式,影响了柔韧素质的协调发展,导致各关节部位肌肉的伸缩性、弹性和协调性
从学科学习价值来看,生物学习重在为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知识与技能支撑。选择生物教学向生活化迁移作为研究课题,主要是出于对生物学科教育实效化的考量。从初中生物学科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以往只认分数不重发展、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教学弊端得到有效改善。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以高中生物课题为切入点,采用有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模块以A Job Worth Doing为话题,旨在通过模块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中的各种工作及其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并让学生设想未来的工作类型,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他们奉献社会、回报社会的精神,使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改造社会,未来社会才会变得更美好。写作部分要求学生就某一项工作写一封求职信,咨询有关此项工作的情况,并介绍自己的简历。本模块由五课时完成,本节课是
一、什么是课堂争论  法国哲学家巴什拉(1940年)将“争论”定义为当两个人观点抵触时,两者期望理解对方,把寻求真相作为争论的最终目的,而非产生共鸣。  因此,可以认为,课堂争论,是建立在稳定认知结构基础上的观点交锋,是学习过程中自我表达和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与讨论、辩论一样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要求学生倾听、思辨的活动。课堂教学讨论、辩论的问题往往是由教师提出的,争论则常常是学生自发产生的,是一种
体育课教学伊始,进行必要的准备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必备步骤,既可以帮助学生在准备活动中放松身心,舒展肌肉,避免不必要的身体伤害,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准备活动中为即将进行的新授要领打基础。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新授前的准备活动,常常以枯燥而乏味的跑步贯穿整个教学,使得学生怨声载道,从而降低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笔者认为在课堂的一开始,就应该以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准备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
全国著名中青年书法家卢德龙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硬笔书法研究会副会长、重庆书画艺术院秘书长、重庆文联专业书法家、二级美术师。卢德龙先生书法作品多次参加
提问是师生双边交流互动的重要方式,每一位教师都有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达到课堂学习目标”的愿望。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获得理想的效果,例如我们的考试,实质上就是一组“提问”,但它只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考核与评价,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师,如果仅知道要在教学中提问学生,而不考虑如何有效提问,那么他的课堂教学必定是僵化和低效的。教师课前应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导问题,并根据
一个好的初中政治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政治功底,而一个有深厚功底的初中政治教师会把握教学节奏并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那么教师怎么才能提高初中生的政治
目前对COMTRADE文件的分析主要是绘制图形展示和进行谐波分析等。本文提出了使用计算机程序对COMTRADE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提取分析,结合输电线路测距原理及算法,计算出故障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