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视觉艺术角度出发,对安顺屯堡地傩面具的特殊艺术格调、浪漫雕刻技法及古朴造型特征做出了一定美学意义上的探索。提出了“神秘之惑、狞厉之美”的艺术定位观点。
关键词:艺术格调 雕刻技法 古朴造型 神秘之惑 狞厉之美
中图分类号:J52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2-041-01
安顺屯堡地傩面具的特殊艺术格调、浪漫雕刻技法、古朴造型特征是一种历史积淀的必然结果。也正因如此,其跨越时间长河、空间局限,所展现出的“神秘之惑、狞厉之美”,在信息迅猛发展,人们彼此沟通交流频繁,情感、意识、习俗、认知逐渐缩小和趋同的当今社会,更加显得难能可贵。就以情感为纽带、审美为目的的艺术领域和感知世界内部体系而言,这一独特原生文化形态下的物质载体,也充分体现了我国民间美术中写意造型的独特魅力。
一、地傩面具的特殊艺术格调和浪漫雕刻技法
地傩面具的特殊艺术格调是民间艺人的“直觉体悟”。是经过漫长历史的洗练,在封闭的地缘性、多样的民族性环境下,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相传,逐步演变而成。是屯堡文化记忆的一脉相承,是屯堡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中,向往生活、感受自然的真情表露。由此反映出的艺术格调不仅浑然天成还显简洁凝练,既有浪漫夸张却不失传神达意。留给观者的不禁是那无限遥远的遐想和神秘莫测的感受。其浪漫的雕刻技法,无疑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表现中“写意造型”手段的最好栓释。这种采用把不同时间的动象和不同空间的状态进行有机的夸张组合,在传达了事物某一瞬间状态的同时,更是突出了一个动作的过程,借以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形成了立体的动感效果和全面视境,“意在形中”并且“气韵生动”。最终所展示的古朴而狞厉造型特征终究是格调和技法的定格,是中原文化的滥觞——傩文化的审美趣味在局部地域的遗存与流变。
二、地傩面具的古朴造型特征
地戏从傩戏遗存与流变而来,傩神面具大多已被《三国》、《说唐》的英雄人物形象所替代和演变,驱鬼逐疫的简单鼓噪欢唱已被有严格情节,特定台词唱腔和场次顺序的戏剧表演所交换。地戏傩戏面具所表现的“狞厉之美”除代表特定的人物个性外,还成为让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与观者沟通的桥梁,成为一种表现凶猛刚毅、强悍骁勇的艺术之美,成为歌颂英雄忠诚、正直、勇敢的量化手段。地傩面具保留了傩神的鼓眼、獠牙、青面等狰狞形态。面具中人物的眼珠,夸张常至凡人的两三倍,犹如蟹眼般并列突出,使得凶光毕露,杀气腾腾。由于观众的“移情效应”而体现给人以所向无敌的力量。在线条的应用上也是极力突出狞厉美,雕刻艺人们在突出狞厉时还不忘追求形式美感,面具人物颧骨上的木纹圆点就是起到协调面部均匀,以期达到和谐悦目的美感作用。头盔的变化,缀饰图案的象征意义都更使狞厉之美增光添色,那龙的弯曲盘蜒,凤的展翅昂首,耳羽的金属质感,都令观者感到一种勇武、高贵和力量。
三、地傩面具的“神秘之惑、狞厉之美”
地傩面具的“狞厉之美”产生了较强的艺术冲击力,追寻其足迹,便可窥视出中国远古巫术文化、傩文化和传统神话的影响力。狰狞是凶恶的表征。狞厉美则是在人类发展的实践基础上,由人自身想象创造出的,具有粗犷线条、肃杀色彩的形象,在令人感到凶恶恐怖的同时,却使内心获得安全与慰藉的独特艺术美感。远古时代,在人类同大自然的斗争中,由于弱者的地位,在古人眼里,大自然千奇百怪,难以捉摸和战胜。受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古人便主观的想象出了一个有鬼神力量在操控的自然世界,并加入了人为思想感情,产生了巫术、傩艺和神话。通常也认为狰狞总是同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因而他们追求狞厉美,希望获得狰狞面孔下,那一方神明和怪兽的庇佑。安顺地傩面具则是数千年“神秘主义”观念的聚象与浓缩,是以饕餮“狞厉之美”为诉求的“青铜时代”,在跨越时空后的另类共形。
分析其成因和流变。首先,人们对狞厉美的追求是出于自卫的需要。其次,是为了驱邪逐疫、迎福纳吉的祈望。除了看得见的毒虫猛兽之外,古人也认为有看不见摸不着的鬼疫会来残害自己。他们认定这种鬼疫也害怕面目狰狞的怪兽形象,至今民间还有“鬼怕恶人”的俗谚。再次,是崇拜英雄和感召祖先的信仰寄托。古人崇拜有非凡神力的英雄和祖先,而且大都理想化的去塑造形象。地戏傩戏也逐渐演变成一种仪式和另类的艺术表演,为了驱邪逐疫、迎福纳吉、享祭祖先仪式的需要,傩神还保留着狰狞的外表,但这种形象的体现已被艺术的夸张和新的审美所取代,人们也发觉那“狞厉之美”的傩神面具原来是如此的耐人寻味。古朴狞厉的造型、浪漫夸张的表现手法、独有特殊的艺术格调,让人们的遐想无限遥远,感受神秘变幻,进而领悟了别样的愉悦。
地傩面具的文化形象在其创造者和崇拜者的心中永远是充满着灵性,倾诉着人们的渴望与追求,它们象征着天上地下、大大小小的鬼神、精灵,担负着拯救维护人类,满足百姓方方面面需求的责任,是众多百姓在相近的愿望下共同“营构”的“心象”。更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通过分析,希望能够透过面具文化的表象从更深层次去汲取民族文化的源头活水,研究其在造型上的观念与思路,进而从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这些矛盾统一中去探求在造型语义方面的共同特性,能动的理解传统文化本质的、深刻的内涵,对其精华部分作有效的等同确认,并在“认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总而言之,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包括面具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是新文化的起点,不同地域的文化只有在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之中才能促进全人类的文明进程。
参考文献:
[1]向云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M].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2]俞宗尧,帅学剑,刘涛志.屯堡文化研究与开发[M].贵州民族出版社
[3]庹修明.傩文化与艺术[M].贵州人民出版社
关键词:艺术格调 雕刻技法 古朴造型 神秘之惑 狞厉之美
中图分类号:J52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2-041-01
安顺屯堡地傩面具的特殊艺术格调、浪漫雕刻技法、古朴造型特征是一种历史积淀的必然结果。也正因如此,其跨越时间长河、空间局限,所展现出的“神秘之惑、狞厉之美”,在信息迅猛发展,人们彼此沟通交流频繁,情感、意识、习俗、认知逐渐缩小和趋同的当今社会,更加显得难能可贵。就以情感为纽带、审美为目的的艺术领域和感知世界内部体系而言,这一独特原生文化形态下的物质载体,也充分体现了我国民间美术中写意造型的独特魅力。
一、地傩面具的特殊艺术格调和浪漫雕刻技法
地傩面具的特殊艺术格调是民间艺人的“直觉体悟”。是经过漫长历史的洗练,在封闭的地缘性、多样的民族性环境下,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相传,逐步演变而成。是屯堡文化记忆的一脉相承,是屯堡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中,向往生活、感受自然的真情表露。由此反映出的艺术格调不仅浑然天成还显简洁凝练,既有浪漫夸张却不失传神达意。留给观者的不禁是那无限遥远的遐想和神秘莫测的感受。其浪漫的雕刻技法,无疑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表现中“写意造型”手段的最好栓释。这种采用把不同时间的动象和不同空间的状态进行有机的夸张组合,在传达了事物某一瞬间状态的同时,更是突出了一个动作的过程,借以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形成了立体的动感效果和全面视境,“意在形中”并且“气韵生动”。最终所展示的古朴而狞厉造型特征终究是格调和技法的定格,是中原文化的滥觞——傩文化的审美趣味在局部地域的遗存与流变。
二、地傩面具的古朴造型特征
地戏从傩戏遗存与流变而来,傩神面具大多已被《三国》、《说唐》的英雄人物形象所替代和演变,驱鬼逐疫的简单鼓噪欢唱已被有严格情节,特定台词唱腔和场次顺序的戏剧表演所交换。地戏傩戏面具所表现的“狞厉之美”除代表特定的人物个性外,还成为让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与观者沟通的桥梁,成为一种表现凶猛刚毅、强悍骁勇的艺术之美,成为歌颂英雄忠诚、正直、勇敢的量化手段。地傩面具保留了傩神的鼓眼、獠牙、青面等狰狞形态。面具中人物的眼珠,夸张常至凡人的两三倍,犹如蟹眼般并列突出,使得凶光毕露,杀气腾腾。由于观众的“移情效应”而体现给人以所向无敌的力量。在线条的应用上也是极力突出狞厉美,雕刻艺人们在突出狞厉时还不忘追求形式美感,面具人物颧骨上的木纹圆点就是起到协调面部均匀,以期达到和谐悦目的美感作用。头盔的变化,缀饰图案的象征意义都更使狞厉之美增光添色,那龙的弯曲盘蜒,凤的展翅昂首,耳羽的金属质感,都令观者感到一种勇武、高贵和力量。
三、地傩面具的“神秘之惑、狞厉之美”
地傩面具的“狞厉之美”产生了较强的艺术冲击力,追寻其足迹,便可窥视出中国远古巫术文化、傩文化和传统神话的影响力。狰狞是凶恶的表征。狞厉美则是在人类发展的实践基础上,由人自身想象创造出的,具有粗犷线条、肃杀色彩的形象,在令人感到凶恶恐怖的同时,却使内心获得安全与慰藉的独特艺术美感。远古时代,在人类同大自然的斗争中,由于弱者的地位,在古人眼里,大自然千奇百怪,难以捉摸和战胜。受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古人便主观的想象出了一个有鬼神力量在操控的自然世界,并加入了人为思想感情,产生了巫术、傩艺和神话。通常也认为狰狞总是同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因而他们追求狞厉美,希望获得狰狞面孔下,那一方神明和怪兽的庇佑。安顺地傩面具则是数千年“神秘主义”观念的聚象与浓缩,是以饕餮“狞厉之美”为诉求的“青铜时代”,在跨越时空后的另类共形。
分析其成因和流变。首先,人们对狞厉美的追求是出于自卫的需要。其次,是为了驱邪逐疫、迎福纳吉的祈望。除了看得见的毒虫猛兽之外,古人也认为有看不见摸不着的鬼疫会来残害自己。他们认定这种鬼疫也害怕面目狰狞的怪兽形象,至今民间还有“鬼怕恶人”的俗谚。再次,是崇拜英雄和感召祖先的信仰寄托。古人崇拜有非凡神力的英雄和祖先,而且大都理想化的去塑造形象。地戏傩戏也逐渐演变成一种仪式和另类的艺术表演,为了驱邪逐疫、迎福纳吉、享祭祖先仪式的需要,傩神还保留着狰狞的外表,但这种形象的体现已被艺术的夸张和新的审美所取代,人们也发觉那“狞厉之美”的傩神面具原来是如此的耐人寻味。古朴狞厉的造型、浪漫夸张的表现手法、独有特殊的艺术格调,让人们的遐想无限遥远,感受神秘变幻,进而领悟了别样的愉悦。
地傩面具的文化形象在其创造者和崇拜者的心中永远是充满着灵性,倾诉着人们的渴望与追求,它们象征着天上地下、大大小小的鬼神、精灵,担负着拯救维护人类,满足百姓方方面面需求的责任,是众多百姓在相近的愿望下共同“营构”的“心象”。更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通过分析,希望能够透过面具文化的表象从更深层次去汲取民族文化的源头活水,研究其在造型上的观念与思路,进而从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这些矛盾统一中去探求在造型语义方面的共同特性,能动的理解传统文化本质的、深刻的内涵,对其精华部分作有效的等同确认,并在“认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总而言之,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包括面具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是新文化的起点,不同地域的文化只有在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之中才能促进全人类的文明进程。
参考文献:
[1]向云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M].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2]俞宗尧,帅学剑,刘涛志.屯堡文化研究与开发[M].贵州民族出版社
[3]庹修明.傩文化与艺术[M].贵州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