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分析听障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揭示了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在听障学生学习沟通与交往课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听障学生在提高语言能力、提升认知水平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由此阐述了如何在沟通与交往课程中进行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应用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沟通与交往;听障学生;策略;方法
一、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在沟通与交往课程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1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口语为主导”的意义为使语言接收与表达的顺序沿着主流社会的语序进行,在以口语为主导的过程中不排斥可协助理解与表达的手势语。“全沟通”的意义为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运用,在全沟通的过程中听音与看话并重。广州市聋人学校在各项科目和生活教学中都贯彻实施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其意义在于:一、为聋童(聋生)的书面语阅读和表达打好基础。二、 促进外部语言内化,形成第二信号系统。三、发展抽象思维,提高理解能力。因此,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在聋校的教学中显现得尤为重要,各科教师应先让聋生发展语言,才能引导聋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发展聋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让聋生更好地回归到主流社会。
1.2发展聋童语言能力的意义
张宁生指出:聋哑教学的实践表明,加强口语训练是提高聋哑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聋哑儿童掌握口语则主要是为了指向自己,即通过口语的长期训练,使外部口头言语逐步转化为内部言语,然后在内部言语中进行思维。如果聋哑儿童缺乏必要的口语训练,就决不可能形成内部言语,那么,聋哑儿童的思维就不可能在言语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要改造聋哑儿童的直觉形象思维,就要对他们进行口语训练。[1]根据教育部出台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有关规定,聋校义务教育将在聋校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增设沟通与交往课程。这是一门比较新的课程,增设的沟通与交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感觉训练、书面语训练及其他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的学习与训练。[2]沟通与交往课结合聋生的特点,既听不清、说不出,重在让聋生发展有声语言——让聋生听懂别人说的话,让聋生说出别人听懂的话。
因此,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在沟通与交往课程中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使聋生更好地进行言语训练,增强听障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听障学生更畅通得与正常的非听障人士交往。
二、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在溝通与交往课程中应用的策略
2.1根据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理念和听障学生的学习语言的特点制定沟通与交往校本主题教材
2.1.1帮助听障者习得有声语言只是阶段性的目的。长远的目标是使他们从直觉形象思维向语言逻辑思维发展,顺畅地运用主流社会的语言。解决聋人‘写不通’、‘看不懂’的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提高他的口语水平。事实证明,口头语言水平高的聋人,书面语言能力和内部语言的成熟度也相应地比较高。从听障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来说,大多数聋生的沟通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很差,读不懂文章,写的语句、文章语法错乱,他们主要是靠自我观察他人的形体动作、表情、或利用残余听力,在反复磨合中完成与外界的沟通与交往。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结合新课标理念,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其心理健康(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2.1.2在选择沟通与交往教材中,教师要选择适合聋童的能力和听力损失程度的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达到言语指导的目标;要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符合聋童心理阶段的的特点和兴趣,从而能唤起其学习意欲;能诱导聋童积极思考,有发展性;加入地方特色和元素,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生活真实性。根据我校听障学生的学习语言的特点,广州市聋人学校沟通与交往科自2005年起,制定了一至三年级沟通与交往校本主题教材,一本教材有上下两册,十四个主题左右,教材主题均来源于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近几年,教材内容还在逐步得改进和完善中。而在这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主题教学上,很多都可以融入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模式的教学理念。如小学沟通与交往校本主题教材三年级下学期的其中一个主题为《购物》,教师可通过设置某种情境,让听障儿童进行角色扮演互换练习,从中进行言语训练。教师拿出一些与主题教学相关的物品作为商品,扮演售货员,学生扮演顾客。在这种角色扮演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口语水平,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运用,听音与看话并重,在看话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表情、利用语境抓住话题,进行主题式会话教学,不仅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也让学生了解了整个购物过程。有了课堂上模拟购物的经验以后,教师还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带该学生到商店实际去购物,真正形成实际的生活能力,并加强其语言表达能力。
2.2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对听障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
1994年国际特殊教育大会上发表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指出:每一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与需要的广泛差异。听障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聋生的个体差异比普校的学生要显著。每个聋生的兴趣、个性、情感等心理素质都不一样;有的聋生还伴有多重残疾。这些差异致使聋生群体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认知速度等方面差异显著。所以,作为特殊教育学校,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就要针对其特点,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2005年,广州市聋人学校沟通与交往科根据聋生的认知能力、听力补偿情况、学习能力、学前语言康复等方面将学生进行个别化分层教学,一般是两个学生一组进行个别化教学辅导,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学到更多的东西。与此同时,教师可对这些个训的学生采用更深一层次的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如2009学年广州市聋人学校三(2)班学生陈慧敏和庾晓怡是两个组别训练的学生,和班里的其他学生相比,她们无论从听、说、写各方面都比别的学生要突出,而且学习能力很强,语言理解能力强;对沟通与交往课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有自主学习能力,可以给她们在原基础上增加学习难度。在组别训练的教学过程中,陈慧敏和庾晓怡仍然是以沟通与交往校本主题教材为蓝本,在此基础上适度增加听力训练和言语训练的难度,并且组别训练可以得到更高的关注,对学习语言更有帮助。经过两到三年的组别训练之后,她们的沟通技能变得纯熟很多,词汇量大大增加,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有了明显得提高。可见对于一些听辨能力和潜质较好的聋生来说个别化沟通与交往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使之语言训练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在沟通与交往课程中应用的方法
3.1在生活中和各種活动中渗透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
聋生学习的特点常常是以耳代目,偏重形象思维。如果教学内容选择抽象的、难懂的,讲大道理的方式往往行不通。沟通与交往的课程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在饭堂、在放学路上、看电视时都可以采用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沟通与交往课的主题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因此沟通与交往教学无处不在。如果在情景中进行沟通与交往教学,更能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主动愿意开口去说,从而达到提高句子能力,培养其说写段落能力的目的。但学习语言都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他需要比健全儿童更多的时间去巩固和消化。在广州市聋人学校的沟通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将贯彻学校“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除了规定的几个主题之外,老师也经常会根据实际情况加一些机动主题,在各种活动中都渗透语言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根据实际情况及对象补充教学材料,加深学生对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了解与认识。通过了解感悟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事物,让学生有感而发。平时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学语言的机会,通过不断纠正和巩固,从而加强听障学生的学语能力。
3.2注重书面语的应用
聋生与聋生之间主要通过手语进行沟通,但由于手语带有较大的局限性,许多心理活动无法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书面语是丰富的,它可以帮助聋生沟通心灵、交流感情,比到达丰富的内心世界。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聋生积极正确地去应用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书面语言的能力,更有助于聋生回归主流社会。在沟通与交往课程中,每一次说的练习完了之后最终都要落实到书面语上,往往很多口语表达很通顺的聋生真正落实到书面语中语言又不通顺了。所以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沟通才能让听障学生的语言接收与表达的顺序都能沿着主流社会的语序进行。除了在沟通与交往课程中通过书面对聋生进行语言训练之外,课后还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例如写日记、周记,聋生通过这些方式描绘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也是对自己内心思想的完整梳理。而沟通与交往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在于教聋生通畅地运用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正确的阅读技能,巩固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发展聋童的思维能力。教师注重书面语,不仅让师生之间沟通更顺畅,更容易让听障学生发展语言。
3.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容易对聋生产生枯燥、厌烦的心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容易激发聋生的兴趣,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可增强听障学生理解语言和应用语言:1、情景表演法。它通过设置某种情境,让听障学生进行角色练习和互换角色练习。此方法在本文《购物》等主题已经提到过。2、游戏训练法。它将游戏运用于矫正听障学生的语言中。游戏是各类儿童都喜欢的一种方法,也是儿童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活动。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让他们通过游戏自由地进行口语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也不会让聋生学语言变得枯燥。根据听觉障碍儿童自己选择的游戏活动,对他人和对玩具的态度,教师可游戏活动观察聋童的行为,并通过游戏对其进行言语矫治。在游戏中,教师可利用游戏,启发儿童领悟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游戏的类型很多,如模仿、编写童话故事、进行集体竞赛,欣赏他人作品等等。运用哪种活动来进行言语训练,需要根据主题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来确定。3、参与集体活动:每年“元旦”或“六一”节,我校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春游、学雷锋、扫墓、文艺汇演等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并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心态。在春游、秋游时,教师让学生们在游玩中体验快乐,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在参观科学馆纪念馆时,教师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以及杰出的科学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在文艺汇演时,让学生互相学习长处,看到其他同学的多才多艺,在快乐中感受大家庭的氛围。
3.4加强听障学生的交往能力
聋生大部分时间吃住都在学校,加强其交往能力是非常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广州市聋人学校四至六年级的沟通与交往课则以“口语交际”为主,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让学生有情可依的主题。短文写作主要选取与“口语交际”内容相关以及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进行写作。说写方面的训练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难,从句到段。沟通与交往教师可挖掘交际话题,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其训练内容贴近儿童生活题。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的语言水平,也可以加强听障学生的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在沟通与交往课程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它既能提高听障学生的学语能力,也能培养聋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失去先天学语途径,语言贫乏的听障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全方位的,但是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使聋生的语言得到健全的发展,我们就要付出更多的爱心来呵护他们和帮助他们。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要继续坚持贯彻“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的教学模式,使听障学生能回归主流社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注释:
[1] 张宁生《对聋哑儿童进行口语训练的心理学意义》(特殊教育文件、经验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育部
参考文献:
[1]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育部
[2] 张宁生《对聋哑儿童进行口语训练的心理学意义》(特殊教育文件、经验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季佩玉.简栋梁.程益基《聋教育教师培训教材》 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
【关键词】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沟通与交往;听障学生;策略;方法
一、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在沟通与交往课程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1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口语为主导”的意义为使语言接收与表达的顺序沿着主流社会的语序进行,在以口语为主导的过程中不排斥可协助理解与表达的手势语。“全沟通”的意义为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运用,在全沟通的过程中听音与看话并重。广州市聋人学校在各项科目和生活教学中都贯彻实施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其意义在于:一、为聋童(聋生)的书面语阅读和表达打好基础。二、 促进外部语言内化,形成第二信号系统。三、发展抽象思维,提高理解能力。因此,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在聋校的教学中显现得尤为重要,各科教师应先让聋生发展语言,才能引导聋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发展聋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让聋生更好地回归到主流社会。
1.2发展聋童语言能力的意义
张宁生指出:聋哑教学的实践表明,加强口语训练是提高聋哑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聋哑儿童掌握口语则主要是为了指向自己,即通过口语的长期训练,使外部口头言语逐步转化为内部言语,然后在内部言语中进行思维。如果聋哑儿童缺乏必要的口语训练,就决不可能形成内部言语,那么,聋哑儿童的思维就不可能在言语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要改造聋哑儿童的直觉形象思维,就要对他们进行口语训练。[1]根据教育部出台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有关规定,聋校义务教育将在聋校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增设沟通与交往课程。这是一门比较新的课程,增设的沟通与交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感觉训练、书面语训练及其他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的学习与训练。[2]沟通与交往课结合聋生的特点,既听不清、说不出,重在让聋生发展有声语言——让聋生听懂别人说的话,让聋生说出别人听懂的话。
因此,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在沟通与交往课程中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使聋生更好地进行言语训练,增强听障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听障学生更畅通得与正常的非听障人士交往。
二、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在溝通与交往课程中应用的策略
2.1根据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理念和听障学生的学习语言的特点制定沟通与交往校本主题教材
2.1.1帮助听障者习得有声语言只是阶段性的目的。长远的目标是使他们从直觉形象思维向语言逻辑思维发展,顺畅地运用主流社会的语言。解决聋人‘写不通’、‘看不懂’的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提高他的口语水平。事实证明,口头语言水平高的聋人,书面语言能力和内部语言的成熟度也相应地比较高。从听障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来说,大多数聋生的沟通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很差,读不懂文章,写的语句、文章语法错乱,他们主要是靠自我观察他人的形体动作、表情、或利用残余听力,在反复磨合中完成与外界的沟通与交往。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结合新课标理念,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其心理健康(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2.1.2在选择沟通与交往教材中,教师要选择适合聋童的能力和听力损失程度的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达到言语指导的目标;要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符合聋童心理阶段的的特点和兴趣,从而能唤起其学习意欲;能诱导聋童积极思考,有发展性;加入地方特色和元素,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生活真实性。根据我校听障学生的学习语言的特点,广州市聋人学校沟通与交往科自2005年起,制定了一至三年级沟通与交往校本主题教材,一本教材有上下两册,十四个主题左右,教材主题均来源于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近几年,教材内容还在逐步得改进和完善中。而在这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主题教学上,很多都可以融入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模式的教学理念。如小学沟通与交往校本主题教材三年级下学期的其中一个主题为《购物》,教师可通过设置某种情境,让听障儿童进行角色扮演互换练习,从中进行言语训练。教师拿出一些与主题教学相关的物品作为商品,扮演售货员,学生扮演顾客。在这种角色扮演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口语水平,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运用,听音与看话并重,在看话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表情、利用语境抓住话题,进行主题式会话教学,不仅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也让学生了解了整个购物过程。有了课堂上模拟购物的经验以后,教师还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带该学生到商店实际去购物,真正形成实际的生活能力,并加强其语言表达能力。
2.2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对听障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
1994年国际特殊教育大会上发表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指出:每一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与需要的广泛差异。听障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聋生的个体差异比普校的学生要显著。每个聋生的兴趣、个性、情感等心理素质都不一样;有的聋生还伴有多重残疾。这些差异致使聋生群体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认知速度等方面差异显著。所以,作为特殊教育学校,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就要针对其特点,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2005年,广州市聋人学校沟通与交往科根据聋生的认知能力、听力补偿情况、学习能力、学前语言康复等方面将学生进行个别化分层教学,一般是两个学生一组进行个别化教学辅导,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学到更多的东西。与此同时,教师可对这些个训的学生采用更深一层次的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如2009学年广州市聋人学校三(2)班学生陈慧敏和庾晓怡是两个组别训练的学生,和班里的其他学生相比,她们无论从听、说、写各方面都比别的学生要突出,而且学习能力很强,语言理解能力强;对沟通与交往课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有自主学习能力,可以给她们在原基础上增加学习难度。在组别训练的教学过程中,陈慧敏和庾晓怡仍然是以沟通与交往校本主题教材为蓝本,在此基础上适度增加听力训练和言语训练的难度,并且组别训练可以得到更高的关注,对学习语言更有帮助。经过两到三年的组别训练之后,她们的沟通技能变得纯熟很多,词汇量大大增加,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有了明显得提高。可见对于一些听辨能力和潜质较好的聋生来说个别化沟通与交往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使之语言训练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在沟通与交往课程中应用的方法
3.1在生活中和各種活动中渗透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
聋生学习的特点常常是以耳代目,偏重形象思维。如果教学内容选择抽象的、难懂的,讲大道理的方式往往行不通。沟通与交往的课程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在饭堂、在放学路上、看电视时都可以采用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沟通与交往课的主题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因此沟通与交往教学无处不在。如果在情景中进行沟通与交往教学,更能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主动愿意开口去说,从而达到提高句子能力,培养其说写段落能力的目的。但学习语言都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他需要比健全儿童更多的时间去巩固和消化。在广州市聋人学校的沟通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将贯彻学校“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除了规定的几个主题之外,老师也经常会根据实际情况加一些机动主题,在各种活动中都渗透语言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根据实际情况及对象补充教学材料,加深学生对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了解与认识。通过了解感悟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事物,让学生有感而发。平时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学语言的机会,通过不断纠正和巩固,从而加强听障学生的学语能力。
3.2注重书面语的应用
聋生与聋生之间主要通过手语进行沟通,但由于手语带有较大的局限性,许多心理活动无法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书面语是丰富的,它可以帮助聋生沟通心灵、交流感情,比到达丰富的内心世界。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聋生积极正确地去应用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书面语言的能力,更有助于聋生回归主流社会。在沟通与交往课程中,每一次说的练习完了之后最终都要落实到书面语上,往往很多口语表达很通顺的聋生真正落实到书面语中语言又不通顺了。所以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沟通才能让听障学生的语言接收与表达的顺序都能沿着主流社会的语序进行。除了在沟通与交往课程中通过书面对聋生进行语言训练之外,课后还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例如写日记、周记,聋生通过这些方式描绘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也是对自己内心思想的完整梳理。而沟通与交往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在于教聋生通畅地运用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正确的阅读技能,巩固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发展聋童的思维能力。教师注重书面语,不仅让师生之间沟通更顺畅,更容易让听障学生发展语言。
3.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容易对聋生产生枯燥、厌烦的心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容易激发聋生的兴趣,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可增强听障学生理解语言和应用语言:1、情景表演法。它通过设置某种情境,让听障学生进行角色练习和互换角色练习。此方法在本文《购物》等主题已经提到过。2、游戏训练法。它将游戏运用于矫正听障学生的语言中。游戏是各类儿童都喜欢的一种方法,也是儿童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活动。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让他们通过游戏自由地进行口语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也不会让聋生学语言变得枯燥。根据听觉障碍儿童自己选择的游戏活动,对他人和对玩具的态度,教师可游戏活动观察聋童的行为,并通过游戏对其进行言语矫治。在游戏中,教师可利用游戏,启发儿童领悟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游戏的类型很多,如模仿、编写童话故事、进行集体竞赛,欣赏他人作品等等。运用哪种活动来进行言语训练,需要根据主题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来确定。3、参与集体活动:每年“元旦”或“六一”节,我校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春游、学雷锋、扫墓、文艺汇演等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并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心态。在春游、秋游时,教师让学生们在游玩中体验快乐,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在参观科学馆纪念馆时,教师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以及杰出的科学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在文艺汇演时,让学生互相学习长处,看到其他同学的多才多艺,在快乐中感受大家庭的氛围。
3.4加强听障学生的交往能力
聋生大部分时间吃住都在学校,加强其交往能力是非常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广州市聋人学校四至六年级的沟通与交往课则以“口语交际”为主,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让学生有情可依的主题。短文写作主要选取与“口语交际”内容相关以及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进行写作。说写方面的训练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难,从句到段。沟通与交往教师可挖掘交际话题,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其训练内容贴近儿童生活题。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的语言水平,也可以加强听障学生的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模式在沟通与交往课程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它既能提高听障学生的学语能力,也能培养聋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失去先天学语途径,语言贫乏的听障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全方位的,但是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使聋生的语言得到健全的发展,我们就要付出更多的爱心来呵护他们和帮助他们。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要继续坚持贯彻“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的教学模式,使听障学生能回归主流社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注释:
[1] 张宁生《对聋哑儿童进行口语训练的心理学意义》(特殊教育文件、经验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育部
参考文献:
[1]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育部
[2] 张宁生《对聋哑儿童进行口语训练的心理学意义》(特殊教育文件、经验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季佩玉.简栋梁.程益基《聋教育教师培训教材》 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