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过程相比,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它学科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思维活动,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科学知识与技术,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科学知识外,更主要的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并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和技能,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之目的。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是:
(1)有机体(学生的身体)直接参与教学活动;(2)思维活动和机体活动相结合,(3)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正因为体育教学具有这些不同于其它教学活动的特点,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遵循认识规律外,更主要的是还要遵循人体机能活动的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其主要过程是在运动中完成的。
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将会出现一系列的机能活动变化,这些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比较明显的规律性表现;同时,动作技能的形成也由规律性比较明显的3 个阶段来组成。因此,遵循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把它们运用到教学实践并贯穿于每一节课,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增强学生体质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人体机能活动的规律
人体机能活动规律,一般是在活动开始时逐渐上升,然后达到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水平,最后逐渐下降,恢复到原有水平。这3个阶段(即上升—稳定—下降)是相对的。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不同,身体健康水平、体育技术水平不同,以及教材性质、教学组织和条件等不同,因此身体机能上升所需要的时间、上升的波度、较高水平的高度和保持时间,以及承担急剧变化负担量的能力也就会有所不同。
如中专学校低年级学生(初中中专,平均年龄基本上在 16 岁左右)机能活动的总体特点是:上升时间短而快,较高水平保持时间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担量的能力较低。在体育教学中,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反应快,而做长时间的练习时都显得耐久性差,原因就在这里。
高年级学生(平均年龄基本上在20 岁左右)的机能活动能力处于最旺盛时期,特点是身体机能活动能力上升的时间短而快,较高水平保持的时间较长,承担急剧变化负担量的能力也较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活动能力又逐渐降低,这一现象在教师队伍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有严格地、科学地遵循人体机能活动规律,针对不同现象,合理地安排和采用教材内容、教学手法和训练手段,才能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二、动作机能形成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是通过掌握一定的体育技术和技能,在反复练习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因此,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对于指导体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大致包括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动作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这 3个阶段既反映了学生认识事物、掌握动作技能的逐步深化过程,也反映了学生体质和机能不断变化和提高的过程。
1.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在体育教学的开始阶段,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做练习、体会动作的过程和要领,初步建立动作的概念,从而粗略地掌握动作。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学生大脑皮层的条件联系处于泛化阶段,学生动作表现得紧张、不协调、缺乏控制能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的动作。
为了消除这些现象,笔者的经验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讲解、示范并指出缺点,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作的能力,并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如徒手或用各种教具给予保护、助力、阻力以及固定,限制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速度等帮助学生迅速地掌握动作。
2.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通过反复练习和深入细致地帮助和指导,逐步消除学生紧张、牵强和多余的动作,从而不断地提高动作的质量。这一阶段是学生大脑皮层的条件联系处于分化阶段,因而动作逐步变得协调、准确和轻松起来,但是还不熟练,不能运用自如。
为了使学生的动作逐步趋于完美,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动作的内在联系,要求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动作与动作、局部与整体、动作的每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抓住动作要领,反复练习,以改进和提高动作。
3.动作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通过反复练习,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动作的质量,使动作趋于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大脑皮层已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因而能高度准确、熟练和省力地完成动作,并能随机应变、灵活和轻松自如地加以运用。动作到了自动化阶段,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并没有完结,还应不断地改进提高,使之更完善。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认为学生动作到了自动化阶段,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应加以改进。在使学生提高与完善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了解和掌握这样一个规律,就是学生对动作的提高与完善程度,取决于每个学生的健康状况、训练水平以及教学的质量等条件,绝对不能牵强附会、弄巧成拙。
另外,长期中断练习,也会使学生自动化的动作逐渐消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反复练习,以不断提高学生动作自动化和机体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懂得,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是有机联系的,此外,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三个阶段的具体特点和所需的时间也就有所不同。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并灵活运用这些规律,以使学生迅速地掌握、改进、提高和巩固运动技术,达到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之目的。
(河北省武安市磁山机械厂学校)
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科学知识外,更主要的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并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和技能,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之目的。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是:
(1)有机体(学生的身体)直接参与教学活动;(2)思维活动和机体活动相结合,(3)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正因为体育教学具有这些不同于其它教学活动的特点,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遵循认识规律外,更主要的是还要遵循人体机能活动的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其主要过程是在运动中完成的。
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将会出现一系列的机能活动变化,这些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比较明显的规律性表现;同时,动作技能的形成也由规律性比较明显的3 个阶段来组成。因此,遵循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把它们运用到教学实践并贯穿于每一节课,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增强学生体质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人体机能活动的规律
人体机能活动规律,一般是在活动开始时逐渐上升,然后达到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水平,最后逐渐下降,恢复到原有水平。这3个阶段(即上升—稳定—下降)是相对的。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不同,身体健康水平、体育技术水平不同,以及教材性质、教学组织和条件等不同,因此身体机能上升所需要的时间、上升的波度、较高水平的高度和保持时间,以及承担急剧变化负担量的能力也就会有所不同。
如中专学校低年级学生(初中中专,平均年龄基本上在 16 岁左右)机能活动的总体特点是:上升时间短而快,较高水平保持时间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担量的能力较低。在体育教学中,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反应快,而做长时间的练习时都显得耐久性差,原因就在这里。
高年级学生(平均年龄基本上在20 岁左右)的机能活动能力处于最旺盛时期,特点是身体机能活动能力上升的时间短而快,较高水平保持的时间较长,承担急剧变化负担量的能力也较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活动能力又逐渐降低,这一现象在教师队伍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有严格地、科学地遵循人体机能活动规律,针对不同现象,合理地安排和采用教材内容、教学手法和训练手段,才能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二、动作机能形成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是通过掌握一定的体育技术和技能,在反复练习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因此,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对于指导体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大致包括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动作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这 3个阶段既反映了学生认识事物、掌握动作技能的逐步深化过程,也反映了学生体质和机能不断变化和提高的过程。
1.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在体育教学的开始阶段,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做练习、体会动作的过程和要领,初步建立动作的概念,从而粗略地掌握动作。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学生大脑皮层的条件联系处于泛化阶段,学生动作表现得紧张、不协调、缺乏控制能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的动作。
为了消除这些现象,笔者的经验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讲解、示范并指出缺点,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作的能力,并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如徒手或用各种教具给予保护、助力、阻力以及固定,限制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速度等帮助学生迅速地掌握动作。
2.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通过反复练习和深入细致地帮助和指导,逐步消除学生紧张、牵强和多余的动作,从而不断地提高动作的质量。这一阶段是学生大脑皮层的条件联系处于分化阶段,因而动作逐步变得协调、准确和轻松起来,但是还不熟练,不能运用自如。
为了使学生的动作逐步趋于完美,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动作的内在联系,要求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动作与动作、局部与整体、动作的每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抓住动作要领,反复练习,以改进和提高动作。
3.动作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通过反复练习,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动作的质量,使动作趋于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大脑皮层已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因而能高度准确、熟练和省力地完成动作,并能随机应变、灵活和轻松自如地加以运用。动作到了自动化阶段,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并没有完结,还应不断地改进提高,使之更完善。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认为学生动作到了自动化阶段,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应加以改进。在使学生提高与完善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了解和掌握这样一个规律,就是学生对动作的提高与完善程度,取决于每个学生的健康状况、训练水平以及教学的质量等条件,绝对不能牵强附会、弄巧成拙。
另外,长期中断练习,也会使学生自动化的动作逐渐消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反复练习,以不断提高学生动作自动化和机体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懂得,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是有机联系的,此外,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三个阶段的具体特点和所需的时间也就有所不同。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并灵活运用这些规律,以使学生迅速地掌握、改进、提高和巩固运动技术,达到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之目的。
(河北省武安市磁山机械厂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