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探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n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自己对大中专生的数学教学经验,浅谈了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两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做了客观的阐述和说明,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出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创造潜能; 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051-00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实质的核心是创新。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广大教师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它有着多方面的功能,但其核心功能最终必须定位在促进学生创新,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奠定基础,这是时代对我们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
  一、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创新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纵观古今中外人类历史的发展,飞机上天、潜艇入海、飞船登月、现代仿生学的产生……所有这些发明创造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也就是科技创新不断进行的过程。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改革,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上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要更新。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相信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它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而教师必须转变妨碍学生创新潜能开发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树立“创新型”人才观。然而,纵观目前的数学教学,相当多的课堂教学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有的教师依旧照本宣科、一言堂、满堂灌、包办代替学生学习,磨灭了学生的个性,削弱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看到或不相信学生的创新潜能。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课堂教育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解放思想,把课堂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能动的掌握课堂的时间与空间,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在问题提出、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出发点,是思维的起点,有问题才会去思考解决的办法,数学教学正是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反复的过程中提高能力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善疑多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问题,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给学生造疑,使学生欲答不能,欲罢不能,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第一,让学生参与探求概念的形成过程。有些数学概念,教材往往以结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的只是思维的结果,而看不到思维的过程,我们要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概念被概括的过程。第二,让学生参与定理、公式等的证明、推导、归纳过程。著名数学大师华罗庚先生曾说过:“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么去找出公式来。”所以说:定理、法则、公式的归纳、猜想、发现的过程比证明更为重要。第三,让学生参与解题中的思维过程。在解题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解题思路形成、发展的过程,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产生共鸣,培养他们的推理、解决问题和用数学交流思想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某个问题有多个答案,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维向外辐射,它具有流畅、变通和独特的特点。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导成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采用一些方法来鼓励学生以问题为出发点,去寻求尽可能多的解答方法和答案,使数学课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新意,也就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巧解妙算”等都是发散思维的典型应用。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利用数学课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为学生的求异思维创设必要的情境,提供思维“开窍”的机遇,使学生逐渐养成多方位、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
  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以假设和猜想为最优选择。如在几何的证明中,经常采用假设和猜想,从而使问题得到化复杂为简洁,变抽象为具体,转深奥为浅显的作用。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三條中线交于一点”前,可让学生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然后分别画出它们的三条中线,多数学生可能会产生“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的猜想;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让学生通过剪纸拼图法,得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猜想等。其实,数学上的许多重大突破,往往通过“猜测”实现。所以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接触问题时允许学生大胆猜测,如猜选择题答案,猜证明题结果,猜学科发展趋势等等,然后按问题的要求进行分析、推理、确定猜想的正确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见解,能思善论的良好习惯。
  总之,我们的数学课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课堂,应该充满活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能够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只要我们的教师相信学生有创造的潜质,不断地在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国家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冬华,例秀文主编.《数学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广西教育,2004(7,8),36
  [2]陈稚琳主编.《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数学课堂教学》,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2期,177
  [3]吴刚主编.《浅议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0期,189
  [4]于莉萍主编.《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5]戴再平主编.《开放题数学教学的新模式》,上海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较多的词汇。本文依据英语教学规律,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就如何让每个学生在英语教学中都能背熟背会单词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031-001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无论是初中、高中还是大学,英语词汇量的大小直
摘要:中学哲学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但相当多的学生对这个本该大放异彩的哲学不感兴趣,怎样在哲学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后又真正把哲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呢?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反思,以期找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把握哲学原理,课后能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这就完成了学哲学的目的。关键词:哲学;作用;三部曲;运用中图分类号:G63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本文作者就美术教育对情感的促进作用作了一些探讨。关键词:美术教育;情感促进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037-001在我们现行教育中,各种科目的学习以及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过程中,多注重的是学生的理性训练的教育,而忽视了情感因素的培养。殊不知,情感的健康发展对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理性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人的完整性是教育的永恒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