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之德育渗透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ldf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08-02
  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是思想教育和学科学习的辩证统一,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德育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故而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人的培养在于教育,而德育则是教育的首位。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四有”新人。以上充分說明了,必须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基础,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心理学家罗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合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在数学课堂中实施民主教学,创造宽松、和谐的参与环境,才能够提供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激发他们产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拿数学教学来说,我们经常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必须共享一个观念: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的一致性。古人云,学学半。意思就是教会别人也是提高自己的一种方法。这样的话,学生们一起学习,既教会了别人,又提高了自己,从而产生合作共赢的目的。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另外,在合作过程中,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巧妙地对待学困生,如何对待同学的不同意见等等,这些,都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尊重他人和谦让宽容的品质。
  三、努力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审美素质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数学是一门既美又真的科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在教学中,只要认真挖掘,就可以发现相当可观的美育资源。如许多几何图行就闪烁着美的风采;有些数学内容则蕴藏着更深层的美: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和谐美、对称美、形式美、奇异美等等。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教材内容,抓住其中的美学因素,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的培养。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展示一些由基本图形翻转得到的轴对称平面图案,让学生欣赏其中的动态美及对称美,由此引人新课。学习完后,再让学生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并加入平移与旋转,体会对称与参差的和谐美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通过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升华美的过程,提高了审美素质,也发展了审美能力。
  四、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我在教有理数乘方时,要求同学们计算:(+1)2008和(-1)2008的值。并提示学生思考2008这个数字,很多学生就回答2008是个吉祥的数字,也有相当一部份同学说2008年,在我国北京召开过奥运会。我就顺势讲了我知道的当年我国在2000年争办奥运会主办权的失败原因,要求我们学生要为中华掘起而努力读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再例如,《抛物线》知识与飞船运行轨迹有关,我列举嫦娥三号成功登月的实例。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都可以使学生受到教育。
  五、通过学习老一辈数学家的光辉历程,培养学生勤劳勇敢、追求上进的作风及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杨辉三角》、《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二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每一位教师应该在进行德育渗透的同时,做到与时俱进、文遂结合,使数学学科诸因素与德育内容和谐而统一。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暇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须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是其他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在教学中点点滴滴,有机渗透,一定能够达到德育、智育双丰收的目的。
其他文献
“亲其师信其道”是孔子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强调了师生构建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的意义,这一理论在现在仍具有一定的价值,近年来,中职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无论是学校的规模还是数量
简要介绍了虚拟制造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摘要】小学六年级在有关圆的计算中,圆周率与其他数量相乘属于较复杂的小数乘法,数学教师要教会学生记住最基本的π值,还要先计算3.14以外的乘积,较复杂的含有π的多步计算,要运用运算定律简算,就是尽量避免3.14与其他数字相乘的机会;充分利用圆的对称性和重叠问题的解法对有关圆的复杂的组合图形进行旋转、平移,使其转化成较规范的简单的图形,从而使计算更加简便.  【关键词】 记住π值;运用定律;尽量口算
【目的】利用乙肝核心蛋白(Hepatitis B virus core protein,HBc)自我组装的能力将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非结构蛋白2C的抗原表位插入到HBc的主要免疫优
【摘要】在思想品德课中创设情境,能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小品,创设情境激兴趣;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利用辩论,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利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氛围,渗透德育;利用演讲活动,创设情境活跃课堂;帮助老师们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情境 兴趣 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是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事件的载体,如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网络空间等网络社区。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早已深入和普及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下如何构建智慧课堂,提升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希望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与智慧课堂的科学衔接,能够推动教育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智慧课堂 效率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6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20-01  意志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的现象。其过程包括决定阶段和执行阶段。决定阶段选择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动机作为行动的目的;并且确定达到该项目的方法,执行阶段是克服困難把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小学体育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很重要的。那么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锻炼和培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信息的传递越来越畅通,伴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病毒也呈现层出不穷的趋势,这也导致企业使用网络传输信息的安全所受到严重的威胁。基于此,本
介绍了一种保障方法—综合保障工程,该工程在装备系统中日益得到应用,是装备能够达到完好性要求的重要保障方法。
【摘要】略读课文能帮助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有效过渡,略读课文教学应给学生创造更多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加强学生速度、搜索、感悟、积累等阅读技能地训练,从而开启学生课外独立阅读的大门。  【关键词】略读课文 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96-02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强调博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