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入园总是伴随着孩子的哭声、家长的紧张和担忧而开始的。孩子们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适应障碍,哭闹和逃避是最普遍、最典型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也有的孩子,在分离过程中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出现过分的焦虑情绪,这种现象在儿童心理学中,被称为“分离性焦虑”。
一、分离性焦虑的表现
分离性焦虑情绪是因人而异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轻度焦虑性情绪:幼儿表现为胆小、怕生、拉着父母的手不让离开。这些孩子只要家长配合坚持每天来园,过几天,情绪就会慢慢的稳定;中度分离性焦虑情绪:幼儿表现为恐惧、不吃不睡甚至不喝、不解小便,总担心亲人会离开自己,害怕被亲人抛弃;重度分离性焦虑情绪:幼儿表现为极度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有的甚至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疼、梦哭等现象。这些孩子的焦虑情绪较严重,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可考虑使用抗焦虑性药物进行治疗,但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儿童心理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二、分离性焦虑产生的原因
1.入园前家庭抚养方式及居住环境的影响
很多孩子入托前由隔代人抚养,他们对孩子往往是百依百顺,事事包办,易造成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单门独户的居住状况,使孩子较少接触同龄伙伴,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孩子想和同伴玩,想做自己的事情,却不知怎么玩,怎么做。同伴间出现了矛盾,又不知如何去处理,从而使孩子产生焦虑性情绪。
2.家与园生活的差异性
幼儿在家的生活通常是宽松随便的,想吃就吃,想玩就玩,并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惯。既没有内容的规定,又没有时间的限制。而幼儿园的生活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其间还必须遵守相应的常规要求,家与园生活的差异导致幼儿不适应集体生活。
3.突发事件的影响
入托前,幼儿遇到突发事件,如父母离异或发生意外事故等,幼儿心理承受不了,整天担心灾难会再次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有些常闹纠纷的家庭,长辈把孩子当成倾诉自己心中不满的对象,孩子在这种矛盾重重的环境中成长,易产生焦虑性情绪。
三、分离性焦虑的预防
新生入园,孩子焦虑,家长也焦虑。他们焦虑的表情,忧心忡忡的样子,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帮助家长确立正确的入园观。
入园前,教师应通过家访,向家长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爱好、乳名、饮食起居、生活习惯等,并认真做好幼儿的个人档案。同时,教师不妨和孩子做做游戏、聊聊天,或即兴制作手工小礼物送给孩子,给孩子留下“老师真能干”的印象。教师掌握了这些信息,不仅能有的放矢地扫除孩子的适应障碍,实现平稳过渡,还能较快赢得孩子的信任。
入园后,家长要坚持天天送孩子入园,不能舍不得,停停送送反而会增加孩子重新适应的负担。在每次离开孩子之前,和他们玩一些最喜欢的玩具或游戏,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中说再见,并告诉孩子何时回来,给孩子一个期待,而且要说到做到,以后父母离开了他们就会相信大人所说的话。每次孩子顺利回家后,父母都要给孩子一个亲切的拥抱,称赞他们的大胆和独立性,并给他们以肯定和鼓励。同时,家长要注意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教师的不满情绪,不随便议论老师,以免影响师生关系;千万不要在孩子犯错时威吓:“再不听话,明天就送你去幼儿园,让老师管你”,以致幼儿对幼儿园产生畏惧敌对情绪。
四、消除幼儿分离性焦虑的方法
1.为幼儿创设愉快、宽松、富有童趣的环境和良好的情感氛围
如布置一个充满温馨的娃娃家,松软的坐垫、彩色的地毯、毛茸茸的娃娃,定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幼儿入园的第一天,教师要亲切、热情的接待他们,要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及时了解孩子的情感状况。教师对待孩子不仅要去接近、去拥抱,更需要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才能尽快摆脱焦虑,加入快乐的行列。
2.教师与家长应商量,让孩子分批入园,采取晚送早接的形式
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全面照顾,以避免幼儿情绪的互相干扰。入园头几天,除了班内老师要全力以赴外,还要安排班外的老师有计划的进班帮忙。
3.由于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必须做适当的调整
可以先不忙着组织各科教育活动,而是采用游戏的方式。在游戏中,幼儿的身心得到了放松,紧张焦虑的情绪得以释放。对仍然要哭闹的孩子须重点关注,允许他们暂时保留一些原有的生活习惯,如抱着玩具睡觉等,以减轻幼儿的心理恐惧,避免操之过急。
4.树立榜样,坚持正面教育
当孩子们哭泣时,教师可轻轻的拥抱他们;给一颗甜甜的糖果;贴一颗小亮片;送一个微笑或一句悄悄话。把浓浓的爱意传递给孩子,渐渐地,他们会愉悦的接受你,依恋你。同时,教师应多肯定孩子的优点,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孩子体验失败,产生消极情绪。尽量使他们较快的掌握生活技能,结交新朋友,从而喜欢幼儿园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陈帼眉 《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梁雅珠 《奏好托班新生入园“四步曲”》[J].学前教育。
[3]焦引芳 《缓解托班幼儿入园焦虑的策略》。
一、分离性焦虑的表现
分离性焦虑情绪是因人而异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轻度焦虑性情绪:幼儿表现为胆小、怕生、拉着父母的手不让离开。这些孩子只要家长配合坚持每天来园,过几天,情绪就会慢慢的稳定;中度分离性焦虑情绪:幼儿表现为恐惧、不吃不睡甚至不喝、不解小便,总担心亲人会离开自己,害怕被亲人抛弃;重度分离性焦虑情绪:幼儿表现为极度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有的甚至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疼、梦哭等现象。这些孩子的焦虑情绪较严重,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可考虑使用抗焦虑性药物进行治疗,但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儿童心理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二、分离性焦虑产生的原因
1.入园前家庭抚养方式及居住环境的影响
很多孩子入托前由隔代人抚养,他们对孩子往往是百依百顺,事事包办,易造成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单门独户的居住状况,使孩子较少接触同龄伙伴,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孩子想和同伴玩,想做自己的事情,却不知怎么玩,怎么做。同伴间出现了矛盾,又不知如何去处理,从而使孩子产生焦虑性情绪。
2.家与园生活的差异性
幼儿在家的生活通常是宽松随便的,想吃就吃,想玩就玩,并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惯。既没有内容的规定,又没有时间的限制。而幼儿园的生活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其间还必须遵守相应的常规要求,家与园生活的差异导致幼儿不适应集体生活。
3.突发事件的影响
入托前,幼儿遇到突发事件,如父母离异或发生意外事故等,幼儿心理承受不了,整天担心灾难会再次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有些常闹纠纷的家庭,长辈把孩子当成倾诉自己心中不满的对象,孩子在这种矛盾重重的环境中成长,易产生焦虑性情绪。
三、分离性焦虑的预防
新生入园,孩子焦虑,家长也焦虑。他们焦虑的表情,忧心忡忡的样子,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帮助家长确立正确的入园观。
入园前,教师应通过家访,向家长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爱好、乳名、饮食起居、生活习惯等,并认真做好幼儿的个人档案。同时,教师不妨和孩子做做游戏、聊聊天,或即兴制作手工小礼物送给孩子,给孩子留下“老师真能干”的印象。教师掌握了这些信息,不仅能有的放矢地扫除孩子的适应障碍,实现平稳过渡,还能较快赢得孩子的信任。
入园后,家长要坚持天天送孩子入园,不能舍不得,停停送送反而会增加孩子重新适应的负担。在每次离开孩子之前,和他们玩一些最喜欢的玩具或游戏,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中说再见,并告诉孩子何时回来,给孩子一个期待,而且要说到做到,以后父母离开了他们就会相信大人所说的话。每次孩子顺利回家后,父母都要给孩子一个亲切的拥抱,称赞他们的大胆和独立性,并给他们以肯定和鼓励。同时,家长要注意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教师的不满情绪,不随便议论老师,以免影响师生关系;千万不要在孩子犯错时威吓:“再不听话,明天就送你去幼儿园,让老师管你”,以致幼儿对幼儿园产生畏惧敌对情绪。
四、消除幼儿分离性焦虑的方法
1.为幼儿创设愉快、宽松、富有童趣的环境和良好的情感氛围
如布置一个充满温馨的娃娃家,松软的坐垫、彩色的地毯、毛茸茸的娃娃,定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幼儿入园的第一天,教师要亲切、热情的接待他们,要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及时了解孩子的情感状况。教师对待孩子不仅要去接近、去拥抱,更需要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才能尽快摆脱焦虑,加入快乐的行列。
2.教师与家长应商量,让孩子分批入园,采取晚送早接的形式
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全面照顾,以避免幼儿情绪的互相干扰。入园头几天,除了班内老师要全力以赴外,还要安排班外的老师有计划的进班帮忙。
3.由于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必须做适当的调整
可以先不忙着组织各科教育活动,而是采用游戏的方式。在游戏中,幼儿的身心得到了放松,紧张焦虑的情绪得以释放。对仍然要哭闹的孩子须重点关注,允许他们暂时保留一些原有的生活习惯,如抱着玩具睡觉等,以减轻幼儿的心理恐惧,避免操之过急。
4.树立榜样,坚持正面教育
当孩子们哭泣时,教师可轻轻的拥抱他们;给一颗甜甜的糖果;贴一颗小亮片;送一个微笑或一句悄悄话。把浓浓的爱意传递给孩子,渐渐地,他们会愉悦的接受你,依恋你。同时,教师应多肯定孩子的优点,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孩子体验失败,产生消极情绪。尽量使他们较快的掌握生活技能,结交新朋友,从而喜欢幼儿园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陈帼眉 《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梁雅珠 《奏好托班新生入园“四步曲”》[J].学前教育。
[3]焦引芳 《缓解托班幼儿入园焦虑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