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进入21世纪,我国对新课程改革大力地建设和推行,初中数学教师开始学习新课程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进行了不断地尝试和摸索,改进了学习方法,创新了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效率和教学水平逐渐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多元化
数学发展至今,不论在学术上还是生活上都有着广泛应用,可谓是无处不在,虽然它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背景下初中数学的发展没有进步多少. 随着社会进入了21世纪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教师积极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敢于实践,还虚心去学习和探索,慢慢地改变了以前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数学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本文以此为背景,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及综合评价.
一、初中数学教师对新课改的执行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是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实施新课改的标准和要求,然后制订教学计划和方案,多元化、有计划性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准确认知及执行新课改的理念,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水平,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 这样才能走好新课改发展方向,推进新课程改革进度,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建立多元化创新教学模式
对初中生来说,数学是一门学科,是一门考试,是一个难关,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那么,作为数学老师应该怎么改变这些呢?就如何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可制订一套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计划. 如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探究性、挑战性的趣味题. 例如苏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的2.1课时“正数与负数”.老师问学生,自己手里有10块钱,走在路上口渴了买瓶饮料喝,饮料价值4元,那么还剩多少钱?学生回答还剩6元. 老师继续提问说,自己要搭地铁去某某站,地铁票价5元,由于自己没带公交卡只能买临时票,那么老师买完地铁票后还剩多少钱?学生回答剩1元. 老师继续问,自己到站后发现已经是中午了,决定找一家餐馆吃饭,看到一家餐馆里最便宜的一份食物售价为10元. 说到这里,老师先沉默一下,这时可能有学生会说:“老师您钱不够了.”老师微笑点头,然后继续说,自己和餐馆老板很熟,可以先欠着,于是向老板要了一份价值18元的炒菜,然后将自己仅剩的1元钱给老板,请问老师现在的总资产是多少钱?当有学生回答“0元”或者“没了”时,老师强调,那自己还欠着餐馆老板17块钱呢,难道不算进去吗?说完之后,就可以开始这一课时的内容,给学生们讲解关于负数的知识. 还有,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插入一些数学历史故事. 例如“曹冲称象”,曹冲把不能直接称量的大象体重转换成能直接称量的石头重量,就是用了转化策略. 在数学里,有的应用题,可以将数量关系进行适当转化. 还可以编一些数学游戏,例如苏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的4.2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 老师选6名体型相近的学生将他们分成两组,A组4人,B组2人. 分完组后老师要求他们进行拔河比赛,玩3局,并暂时无视学生提出不公平的抗议. 3局后,A组全胜,这时老师说A组人数比B组多,当然会赢,我现在给你们总共增加4个和刚才选出来的人体型相近的人,你们自己分配,但这次要保证两边人数相等. 这时学生们就会开始想办法分配,经过分析和计算,学生们终于把A、B两组的人数都控制在5个人. 游戏结束后,老师问学生大家怎么分的人数,有学生会回答:原来总共有6人,加了4个人进来,总共10人,那么就要保证每组5人. 听完后老师说,这是简单的情况,如果遇到复杂的情况你们怎么算呢?然后就可以开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课程,设A组增加x人,4 x = 2 (4 - x),x = 1时等式成立.
三、教学要因材施教
(一)教学目标和过程层次化
所谓层次化,言外之意就是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学. 比如:针对脑子反应快、灵活性强的学生,可以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对于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问题就可以稍微具有一些难度,而基本能力和学习基础较低的学生,问题就要浅显易懂. 在教学课堂中,把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优等生、稍微有难度的问题让给中等生、易懂的问题就出给后进生. 只有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都被公平对待,课堂才能活泛.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对每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差异进行分析,再开展个性教学,实现多元化教学模式,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逐步实现后进生向中等生、中等生向尖子生的递进.
(二)数学学习的交流与活动
人们都喜欢谈论、探索自己身边的事物,就学生个体对数学理解而言,他们认为数学学习就是循环于背公式、做考卷,他们的学习就是用自己掌握透彻的知识去完成大大小小的作业和考试. 因此,为了使数学的学习活动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的每一个观点进行真诚的交流,就该让学生在课堂上组成小组或自由探讨、交流. 例如学习苏教版初三数学上册2.2课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老师问学生,自己亲戚养了30只兔子,要用笼子把兔子们装起来,但亲戚有个奇怪的要求:1.每只笼子里的兔子数量要一样;2.笼子的数量必须比单个笼子里兔子的数量多一个,请问应该怎么装?然后让学生讨论. 学生们在讨论中也许会用到很多千奇百怪的方法,不过最终都能得出用6个笼子每个笼子装5只的答案. 然后老师告诉学生,如果设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来解这道题,就会变得非常简单,而且即使遇到比这还复杂的问题也能轻松解决:设每只笼子装x只兔子,得到等式x(x 1) = 30,于是得到x2 x = 30,x = 5.
四、有效提问技巧的实施策略
(一)课堂提问适度性和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这里的适度性和有效性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是指提问次数要适度,不能过多;二是指老师的提问一定要在正确的时间,教学效果的好坏与课堂提问的时间有直接联系. 还有,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的次数也不能太频繁,应该在什么时候提问什么样的问题,这对于学生以及课堂效率是很重要的,老师一定要慎重思考,对于课堂问题的设计要具有适度性和有效性. (二)提问技巧
1. 趣味提问法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提问法经常被使用,而提问的技巧也有很多种. 比如:趣味提问法、发散问答法和悬念提问法,等等. 其中趣味提问法比较有趣,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可以说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或者比较贴近生活的内容. 例如:当我们学习三角形或者正方形时,老师就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哪些东西运用到了三角形呢?”然后,有的人就回答“窗户”,有的人回答“自行车”,还有人回答“屋顶”,等等. 简单的小问题,能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得轻松愉快.
2. 发散问答法
发散问答就是让学生发散思维,老师在问答时,要让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就是要帮助学生去联想,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转换角度思考、变式引申. 例如:我们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那么请问它的斜边长是多少厘米?我们可以这样去想,先用直角三角形的每一条边长都画出一个正方形,然后思考一下,每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和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然后,通过计算,最后可以推导出勾股定理的公式:a2 b2 = c2,而得出答案. 采用这样的提问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主动寻找解题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发散.
3. 悬念提问法
悬念提问法,顾名思义,就是老师在课堂教学时或提出问题以后,不说出答案.用所学内容去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把它作为一个悬念留给学生. 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老师可以给出一点小提示,循循善诱. 通过这样一个提问方法,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思维是学生考虑问题的中心,而提问则是教学模式中重要的部分. 在课堂提问中,老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提问小技巧和提问方式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去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对数学开始感兴趣,自己主动举手问答,积极的课堂气氛才能使数学不再枯燥乏味,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自由、创新. 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它结合了数学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把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趣味化和层次化. 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再单调传统,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被动,成了课堂的主体. 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考虑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土生. 浅析初中数学图形趣味化教学策略[J]. 神州旬刊,2013(30):180.
[2]张文军. 新课改下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J]. 考试周刊,2013(97):67-68.
[3]米荣.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对策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4(07):140-141.
[4]陈晓岚. 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4):53-54.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多元化
数学发展至今,不论在学术上还是生活上都有着广泛应用,可谓是无处不在,虽然它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背景下初中数学的发展没有进步多少. 随着社会进入了21世纪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教师积极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敢于实践,还虚心去学习和探索,慢慢地改变了以前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数学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本文以此为背景,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及综合评价.
一、初中数学教师对新课改的执行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是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实施新课改的标准和要求,然后制订教学计划和方案,多元化、有计划性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准确认知及执行新课改的理念,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水平,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 这样才能走好新课改发展方向,推进新课程改革进度,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建立多元化创新教学模式
对初中生来说,数学是一门学科,是一门考试,是一个难关,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那么,作为数学老师应该怎么改变这些呢?就如何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可制订一套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计划. 如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探究性、挑战性的趣味题. 例如苏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的2.1课时“正数与负数”.老师问学生,自己手里有10块钱,走在路上口渴了买瓶饮料喝,饮料价值4元,那么还剩多少钱?学生回答还剩6元. 老师继续提问说,自己要搭地铁去某某站,地铁票价5元,由于自己没带公交卡只能买临时票,那么老师买完地铁票后还剩多少钱?学生回答剩1元. 老师继续问,自己到站后发现已经是中午了,决定找一家餐馆吃饭,看到一家餐馆里最便宜的一份食物售价为10元. 说到这里,老师先沉默一下,这时可能有学生会说:“老师您钱不够了.”老师微笑点头,然后继续说,自己和餐馆老板很熟,可以先欠着,于是向老板要了一份价值18元的炒菜,然后将自己仅剩的1元钱给老板,请问老师现在的总资产是多少钱?当有学生回答“0元”或者“没了”时,老师强调,那自己还欠着餐馆老板17块钱呢,难道不算进去吗?说完之后,就可以开始这一课时的内容,给学生们讲解关于负数的知识. 还有,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插入一些数学历史故事. 例如“曹冲称象”,曹冲把不能直接称量的大象体重转换成能直接称量的石头重量,就是用了转化策略. 在数学里,有的应用题,可以将数量关系进行适当转化. 还可以编一些数学游戏,例如苏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的4.2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 老师选6名体型相近的学生将他们分成两组,A组4人,B组2人. 分完组后老师要求他们进行拔河比赛,玩3局,并暂时无视学生提出不公平的抗议. 3局后,A组全胜,这时老师说A组人数比B组多,当然会赢,我现在给你们总共增加4个和刚才选出来的人体型相近的人,你们自己分配,但这次要保证两边人数相等. 这时学生们就会开始想办法分配,经过分析和计算,学生们终于把A、B两组的人数都控制在5个人. 游戏结束后,老师问学生大家怎么分的人数,有学生会回答:原来总共有6人,加了4个人进来,总共10人,那么就要保证每组5人. 听完后老师说,这是简单的情况,如果遇到复杂的情况你们怎么算呢?然后就可以开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课程,设A组增加x人,4 x = 2 (4 - x),x = 1时等式成立.
三、教学要因材施教
(一)教学目标和过程层次化
所谓层次化,言外之意就是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学. 比如:针对脑子反应快、灵活性强的学生,可以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对于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问题就可以稍微具有一些难度,而基本能力和学习基础较低的学生,问题就要浅显易懂. 在教学课堂中,把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优等生、稍微有难度的问题让给中等生、易懂的问题就出给后进生. 只有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都被公平对待,课堂才能活泛.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对每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差异进行分析,再开展个性教学,实现多元化教学模式,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逐步实现后进生向中等生、中等生向尖子生的递进.
(二)数学学习的交流与活动
人们都喜欢谈论、探索自己身边的事物,就学生个体对数学理解而言,他们认为数学学习就是循环于背公式、做考卷,他们的学习就是用自己掌握透彻的知识去完成大大小小的作业和考试. 因此,为了使数学的学习活动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的每一个观点进行真诚的交流,就该让学生在课堂上组成小组或自由探讨、交流. 例如学习苏教版初三数学上册2.2课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老师问学生,自己亲戚养了30只兔子,要用笼子把兔子们装起来,但亲戚有个奇怪的要求:1.每只笼子里的兔子数量要一样;2.笼子的数量必须比单个笼子里兔子的数量多一个,请问应该怎么装?然后让学生讨论. 学生们在讨论中也许会用到很多千奇百怪的方法,不过最终都能得出用6个笼子每个笼子装5只的答案. 然后老师告诉学生,如果设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来解这道题,就会变得非常简单,而且即使遇到比这还复杂的问题也能轻松解决:设每只笼子装x只兔子,得到等式x(x 1) = 30,于是得到x2 x = 30,x = 5.
四、有效提问技巧的实施策略
(一)课堂提问适度性和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这里的适度性和有效性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是指提问次数要适度,不能过多;二是指老师的提问一定要在正确的时间,教学效果的好坏与课堂提问的时间有直接联系. 还有,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的次数也不能太频繁,应该在什么时候提问什么样的问题,这对于学生以及课堂效率是很重要的,老师一定要慎重思考,对于课堂问题的设计要具有适度性和有效性. (二)提问技巧
1. 趣味提问法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提问法经常被使用,而提问的技巧也有很多种. 比如:趣味提问法、发散问答法和悬念提问法,等等. 其中趣味提问法比较有趣,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可以说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或者比较贴近生活的内容. 例如:当我们学习三角形或者正方形时,老师就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哪些东西运用到了三角形呢?”然后,有的人就回答“窗户”,有的人回答“自行车”,还有人回答“屋顶”,等等. 简单的小问题,能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得轻松愉快.
2. 发散问答法
发散问答就是让学生发散思维,老师在问答时,要让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就是要帮助学生去联想,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转换角度思考、变式引申. 例如:我们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那么请问它的斜边长是多少厘米?我们可以这样去想,先用直角三角形的每一条边长都画出一个正方形,然后思考一下,每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和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然后,通过计算,最后可以推导出勾股定理的公式:a2 b2 = c2,而得出答案. 采用这样的提问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主动寻找解题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发散.
3. 悬念提问法
悬念提问法,顾名思义,就是老师在课堂教学时或提出问题以后,不说出答案.用所学内容去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把它作为一个悬念留给学生. 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老师可以给出一点小提示,循循善诱. 通过这样一个提问方法,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思维是学生考虑问题的中心,而提问则是教学模式中重要的部分. 在课堂提问中,老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提问小技巧和提问方式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去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对数学开始感兴趣,自己主动举手问答,积极的课堂气氛才能使数学不再枯燥乏味,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自由、创新. 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它结合了数学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把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趣味化和层次化. 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再单调传统,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被动,成了课堂的主体. 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考虑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土生. 浅析初中数学图形趣味化教学策略[J]. 神州旬刊,2013(30):180.
[2]张文军. 新课改下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J]. 考试周刊,2013(97):67-68.
[3]米荣.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对策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4(07):140-141.
[4]陈晓岚. 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