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言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ang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论焦大
  □黄 裳
  焦大可以算得是贾府的屈原。焦大不过为了看不惯贾门不肖子孙的行径,酒后发了几句牢骚,就被捆了起来扔在马圈里;又为了防止他讲出更不好听的话来,给他塞了满嘴的马粪。其实焦大的原意是要贾府好,不忍看它陷入破败的境地,动机原是可嘉的,但结果如此,因此他演出的应是一出悲剧。这些意思记得都是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
  归结起来就是,焦大不去为贾府歌功颂德,反而借发酒疯,暴露了贾府的缺点,实属缺德,理应得到如此这般的处分。
  这是谁人的观点呢?自然是爬灰、养小叔子的那些老爷、太太、少爷、少奶奶们。下令捆起焦大来的就是凤姐。至于坐在祠堂里的太爷,怕是站在焦大一边的,但对发酒疯,可能也不大赞成。宝玉的态度不大清楚,因为他不懂“爬灰”……这些字眼的奥义,还不识相地向凤姐打听。这也是戴不凡所主张的有大小两个宝玉的一条根据吧?岂有在“初试云雨情”之后很久,还听不懂这些话的道理呢?不过也很难说,封建时代的贵公子有时确实是有些古怪的生物,很难以常理论。不是做了多年皇帝的溥仪连穿衣、吃饭还不大熟练么?这不是造谣,是他自己说得明明白白的。我想如果宝玉真的懂得焦大说的其实是什么,他也不会主张捆人,呆若木鸡,甚至发起呆病来,都有可能。当然他也不会痛哭流涕,当众检讨,或到祠堂里去请罪。总之,宝玉和凤姐是不同的。
  凤姐向盘根问底的宝玉进行恫吓:“不许再提了,不然连你也要打死。”曹雪芹写得实在深刻,使我们懂得为什么有些人一听见“写真实”就要吓得灵魂出窍。老爷、太太、少爷、少奶奶们就全靠这层朦胧的、柔情脉脉的纱幕保护作戏,雾里看花,一切荒淫无耻看来似乎都是高贵文雅的。谁来动一动他们这命根子,可了不得,他们必然站出来誓死保护,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行为。
  凤姐下令原不过是“捆起来”,塞上满嘴马粪可就是站在一旁的小厮们的发明创造了。这一创造也实在不能不说是天才的。不过无论怎样天才横溢,小厮们还想不到要切断焦大的喉管,看来这只有归因于“时代的局限”了。
  (选自《中华杂文百年精华》)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解析:黄裳先生借助《红楼梦》中“焦大”这一人物形象来说理,寓意深刻,发人深省。作品一开篇,作者就拿“焦大”跟“屈原”对比。下人“焦大”和士大夫“屈原”,差别巨大,实无可比性。但是,作者却抓住二者的悲剧性遭遇作比,眼光犀利,遣词造句巧妙而幽默。继而逐一解读“狂言”当前,老爷、太太、少爷、小厮们的不同反应,实在是一幅生动的世相图。作者的生发解读句句关涉现实,蕴涵深意。“为什么有些人一听见‘写真实’就要吓得灵魂出窍”“无论怎样天才横溢,小厮们还想不到要切断焦大的喉管,看来这只有归因于‘时代的局限’了”,娓娓道来的话语,读来却令人不免一震,深具“绵里藏针”之效。
  答案:本文的语言具有幽默和讽刺的特点。如“焦大可以算得是贾府的屈原”,作者一开篇就将“焦大”和“屈原”对比,跳脱、幽默,让人不禁会心一笑:大约焦大也跟屈原一样是个“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的特殊环境的悲剧人物。如“不过无论怎样天才横溢,小厮们还想不到要切断焦大的喉管,看来这只有归因于‘时代的局限’了”,话语看似娓娓道来,其实“绵里藏针”,意在讽刺:时代的局限性让焦大保全了喉管,可与时俱进的现代“小厮们”,却残酷地切断了敢于说真话、敢于揭露历史真相的“焦大”们的喉管!
  【技法指津】
  杂文以抒情与政论相结合,不拘一格,它以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主要内容,一般以对假恶丑的揭露和批判来肯定和赞美真善美;杂文格式、笔法丰富多样,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艺术上要求议论和批评的理趣性、抒情性和形象性,有较鲜明的讽刺和幽默的喜剧色彩。它以迅速反映生活事变和人们思想感情为特点,融逻辑力量与战斗激情于一体,把精辟论述寓于形象之中,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尖锐的战斗性和充分的艺术说服力。
  杂文的语言是最典型的富含情感的语言之一。“言外之意”或“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对其语言特色的形象概括。“意”当如何解?还得从“言”出发。品味杂文的语言,当从“把握词语的多义性”“把握语言的论辩性与形象性”“把握语言的幽默性与讽刺性”几方面入手。
  1.把握词语的多义性。
  杂文虽被喻为“投枪和匕首”,但其攻法倒不是赤裸裸“刺刀见血”式的,从词语的层面来说,是含蓄而多义的。杂文里的某些词语,除了具备辞典里正常的义项外,还具有特殊语境中的临时意义。也就是说,作者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这就要求读者必须充分利用语境,揣摩作者的真意所在。通俗地说,杂文的某些词语,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如“塞上满嘴马粪可就是站在一旁的小厮们的发明创造了”中的“发明创造”,就由辞典里的褒义词,而临时演变成了贬义词,变成“为讨主子欢心而主动残害他人的卑劣行径”的意思了。
  2.把握语言的论辩性与形象性。
  杂文被喻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文体,它的本质是论辩性的,它有“论”的色彩。它以逻辑力量制服论敌,作者的最终目的是论是非,辨正误,揭示真理。然而,杂文的论辩是形象的论辩。从语言的层面来说,杂文的论辩性和形象性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而这有机结合,一是体现在“砭痼弊常取类型”上,二是体现在“借助修辞手法,巧饰语言”上。由于语言高度形象化,写的虽是“一鼻,一嘴,一毛”,但其“形象”却是可知可感的。《论焦大》中,作者对“凤姐”“宝玉”“小厮们”的着墨并不多,但我们把它们拢合起来,就可以从中看出“时代的眉目”和“论辩的高效”。
  3.把握语言的幽默性与讽刺性。
  杂文的语言,当具有“杂文味”,所谓的“杂文味”,集中体现为语言的幽默性与讽刺性。高明的杂文作者,其语言一定是高度幽默、讽刺的——或影射,或讽喻,或夸张,或双关,或善意的揶揄,或金刚怒目式的棒喝,旨在揭露生活中乖戾和不合情理之处或者赞美现实中的真、善、美。《论焦大》中的语言就是高度幽默、讽刺的。如“不过也很难说,封建时代的贵公子有时确实是有些古怪的生物,很难以常理论。不是做了多年皇帝的溥仪连穿衣、吃饭还不大熟练么”,作者把“贵公子”说成是“古怪的生物”,说“溥仪”“连穿衣、吃饭还不大熟练”,不仅具有幽默的色彩,而且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希特勒与雍正帝
  □徐懋庸
  大家都说希特勒是个摧残文化的暴君,但据他自己说来,却又是个风雅的人物。在某次宴会上,他对艺术界及电影界的名士脱尼·瓦耐克说:“在某种意味上,我是艺术家,倘若我不涉足政界,那么一定会成为一个纯粹的艺术家。”
  这话有几分是不骗人的。读他的传记,知道他的幼年,实曾充满了做一个画家的热望,直到他在维也纳的美术学校的入学试验中落第,才把心力用到别方面去了。
  然而,这回提起这样的话,是有别的用意的,再看后文就可明白:
  “我主张用电影和无线电来宣传主义,使全国国民及各国人民充分了解国社党(纳粹党)的精神。可是我不赞成把政治宣传藏在艺术的外衣下的那种办法。政治是政治,艺术是艺术,应该各自生长发展的。然而,真正的艺术家是一定会奔赴到我们的旗帜下面来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建设的,而真正的艺术家,也完全是建设的。所以纯粹的艺术家,惟在我们所抱有的思想中,能够发现真正的力量。”
  引为同志,曲曲折折、委委婉婉地说来,到底只是一句话:“你们投降我罢。”但多么为艺术留地步,为艺术家留身份,真有礼贤下士之风。单是这样地看看,希特勒是并不怎样横暴的。
  其实这是希特勒一班人的传统的手段之一:“硬功”以外的“软功”。不过希特勒是暴君中之彻底者,他曾宣言“微温主义”是他的不共戴天之敌,我们总以为他是一味硬做的,可是这回也使用起微温主义的软功来了,足见软功确乎是少不得的。
  清朝的雍正帝,也不是一位仁君,在上海滩上流行着的剑侠小说里,他的性格表现得尤其阴险残酷,单是那件“维民所止”的文字狱,就足以证明他的不讲道理了。然而,他曾做过比希特勒更其仁明的事情,就是对于曾静事件的处置。曾静受吕晚村的学说的影响,发起恢复汉族的运动,怂恿岳钟麒谋反,不成,被捕。雍正帝知吕晚村一派的学说盛行,甚为惊骇,因急加辩疏,冀以杀反清思想之势力。于是将自己之辩疏与曾静供词,合而为一,名曰《大义觉迷录》。他说:“朕今若焚毁彼等之书,使将来不见此书,转滋疑惑误会,以为得圣贤之真传,此固非朕之本意也。”曾静,则不加诛戮,只是下令放逐了事。
  对于一个落第书生的供词和一个已死的遗民的著作,也加以辩疏和批评,比起杀和烧来,实在麻烦得多了。然而倘非必要,雍正帝是一定不肯用这种麻烦的软功的罢。
  (选自《经典杂文读本》)
  1.文章第六自然段中所说的“软功”的含义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2.作者为什么认为雍正帝比希特勒“更其仁明”?
  答:
其他文献
引子:  网络文学的基本现状是,自身很活跃、很热闹,但人们对它的关注和评价却很肤浅。由于缺少实实在在的阅读,社会整体对网络文学的关注还仅停留在“量”和“体”的外部和浅层。将“量”作为网络文学巨大成就的重要标志,暴露出了论者对文学的无知和对显性指标的崇拜。对于网络文学,我们既不能将其简单地归入传统文学中,也不能将其粗暴地拒于文学之外,网络文学自身的价值、特色、写作规律,还应该植根于对网络文学作品阅读
期刊
奶奶住在小温泉巷4号。  我一直惊讶于这条小巷的生命力。在城市化、现代化的今天,它仍然保留着几十年前的样子,青色的砖墙上长满绿绿的苔藓,脚下石板缝里的小花轻轻摇曳。  不知什么原因,我总想住奶奶家。  大概是因为住奶奶家舒适吧,时光似乎在这里流得慢些。推开挂着铜环的木门,我总能看见忙忙碌碌的奶奶,有时是打理花草,有时是整理房间,见我来了,奶奶总是微微一笑。  小时候在奶奶身边长大,奶奶身上总是有一
期刊
最近,一款最初出现在国内各大旅游景点的豆芽花发卡,日渐在大街小巷风靡起来,尤其是客流量较大的地铁站周边,随处可见男女老少“头上长草”,甚至“长”出树叶、豆芽、蘑菇、苹果、樱桃来。  超萌神器“头上长草”,一夜之间星火燎原,刮起流行旋风。确实,这种塑料发卡戴在头上显得超级可爱,质软色艳的幼苗在乌黑的头发上摇曳生姿,确是别有一种风情。  但有不少网友对其含义表示怀疑,他们认为这种一夜流行起来的发饰,多
期刊
一  看多了鲜绿的双眼,在经过近二十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之后,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大漠与戈壁。  对于自出生以来一直在江南水乡成长的我来说,河西走廊便是极西之地,是太阳的故乡与摇篮。  行走在河西走廊之上,三千年前洒在那些行来过往的僧人旅客身上的阳光,也同样慷慨地照在我身上,裸露在外的皮肤感受着这份烧灼的热情,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所在何处。  二  我顺着那条丝绸铺成的路,走到了敦煌。  敦煌这两个词一
期刊
点击  冯沅君是个女中豪杰,早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科读书时,就以豪放无畏而闻名。其文也如其人,沈从文曾赞其文风“雄强泼辣”。这篇散文大写意、远视角的写法无不与她的个性有关,因而显得大气。  一  十时改乘正太车西行,雨益大,雾益厚。凭窗望去,只见远山近村都隐入虚无的境界,依稀古代神话中所说的阆苑蓬岛。  这种迷离的景物,在自然的美中最称蕴藉,较之天朗气清时所见者,格外美妙。沿道多植杨柳,长条
期刊
在风中,白纸飘摇逝去,无力挣扎;蝴蝶抓紧枝桠,夹紧双翼,微弱地、渺小地、又不懈地抗争。在恶劣的环境中,这种微弱得不值一提的抗争却是生命存在、生命尊严的最高表现。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思考使人类区别于万物。那些有思想的人,在蒙昧的时代里凭一己之力抗争,带着蒙昧的人类走向了光明,他们就像风中的蝴蝶,暴力、压迫、白色恐怖与铁腕政治都不能使他们屈服。他们与落后斗争、与权贵斗争,即使一袭
期刊
提起罗玉凤这个名字,或许大家都不熟悉。但是一说凤姐,大家都耳熟能详。  凤姐原是一名收银员,就因“我要嫁给白马王子”而出名。她随口说出的一句话,都能被大家吐槽为“雷语”。网络上迅速骂声一片,同为网络红人的芙蓉姐姐也向凤姐道谢,说因为她所以大家不再骂自己了,两人也因此“掐架”。  但是我眼中的凤姐,那个被人骂得狗血淋头的罗玉凤,就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般精明能干,字字珠玑。唯一不同的,只是长相罢了。
期刊
“甜甜,快点起床吃饭,每天早上不起,再不吃饭身体成什么了?我们每天在外面干活,你们在屋里能睡着啊?听到没有,快起!”  唉,又是一天。  每天早上都要被妈妈从被窝里唠叨起来。“起来没有!饭都凉了,什么时候你才能听话了……”这不,又开始了,无奈……起床吧!  吃过早饭,感觉好多了,我便对妈妈说出去玩会儿。没想到——“玩什么玩,有那时间还不如在家看会儿书,家里那么多对学习有益的课外书,你都看完了吗?你
期刊
引用就是写文章时,作者有意引用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的修辞手法。常见的引用有如下几种:  第一,较为常见的是引用诗句。  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美化语言、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例:《引得春风度玉关》中首段就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所写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期刊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的專业基础扎实吗?我的功底够深厚吗?我常常这么问自己,得出的答案则永远是否定的。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接触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可不读的一些文学书籍的呢?  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位语文教师。父亲是中学教师,每到周末,他从城里的学校回到农村的家,带给我们的礼物就是五颜六色的粉笔,这已经足够让我们兄妹在小伙伴面前得意了。父亲教的是数学,他大概也从没意识到要培养我们阅读的兴趣,只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