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辞海》中对“乖”的解释是:孩子懂得道理而不淘气。所谓乖孩子,就是顺从、听话的孩子,他们懂得家长或老师讲解的道理,并能以此作为自己的价值观或行动指南。但纵观现今社会,调皮捣蛋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亦或被父母长辈宠坏,亦或无人管理教育……他们都被冠上一个名词——“不乖”。到了幼儿园,这些孩子就被列为班级的另一类,他们常常不服管束;他们常常扰乱课堂秩序;他们常常状况百出……一系列的表现让老师、家长们伤透脑筋。其实这群孩子身上也不全是负面影响,他们也有着自己的优点,需要老师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激发他们的正能量!
一、不善言语的“行动派”
“不乖”描述:非非,双胞胎哥哥,平时不善表达。如果茶杯倒了,图画不会画了,他常常只会用“尖叫声”提醒我们,他遇到事儿了。
有一次,我们在户外玩攀爬游戏的时候,根据场地大小,我们把一些攀爬架移了位置,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进行了新的场地布置。活动快要结束时,非非拿了一块木板,一会儿在上面的洞口试试,一会儿又在下面的洞口试试,不知道在干嘛。我就在不远处停了下来观察他。不一会儿,当非非把木板放在下面的洞口时,他的木板成功地架起了整个攀爬架,他高兴地跳了起来,还拉来了其他小朋友来看他演示。其他小朋友也纷纷效仿,把木板放在下面的洞口,在大家的合作下,刚才需要很多人抬的几个攀爬架被几个人轻松地搬回了原来的地方。
初中物理课上学过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非非虽然没有学过这个“杠杆原理”,他却用一块木板橇起了整个攀爬架,要知道那个攀爬架以前是我们好多小朋友一起才抬得动,真的非常了不起!在那以后,我们在玩攀爬架布置场地和收拾场地时,孩子们都会用上非非的这个方法,需要的人少还省力。我觉得非非还真有小小科学家的潜质,或许长大后真能在科学领域做出杰出的贡献!
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以活动特别是探究式活动为中介的。我们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探究机会,使他们能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真正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自主地获取科学知识,增长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二、情绪内敛的“绘画派”
“不乖”描述:鑫鑫,性格内向,暗地里调皮捣蛋数第一。
一次绘画课上,作画的内容是“手影变变变”。走到鑫鑫旁边,一眼便看到了他的图画中大块的黑色。某老师刚走过来一看,就一阵厉评:“你这画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黑不溜秋的一堆。别的小朋友画得多好,五颜六色的多漂亮!”我看到他眼睛里一闪而过的黯然……等到他完成图画后我问他画的是什么?他拿着图画兴奋地说道:“陈老师,我这个画的是蝙蝠,这个是猎豹。”“为什么都用了黑色呢?”我不禁问。他毫不犹豫地说:“因为影子是黑色的,这个蝙蝠又是晚上出现的;这个豹子它躲在草丛的背后,出现了他黑色的影子。”
威廉·詹姆斯曾说:有太多这样的人,在他们自认为思考的时候,只不过是重复自己的偏见!老师不能在不了解任何情况下就一棒子打掉孩子的积极性。涂色用黑色就一定不好看吗?所有的图画都一定要用彩色来画吗?是彩色的模仿画好还是黑色的创新画好呢?在我看来,这个黑色的影子作品在颜色和动态方面,都是全班最有特色的。我给他批了2颗五角星以示奖励,鑫鑫看到后高兴地跳了起来,拿着图画纸给同伴看,小伙伴们都投来了羡慕的眼光。鑫鑫刚才的黯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自豪!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自觉运用评价手段,了解教育的适宜性,调整、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在评价之前,要先了解前因后果,了解具体的情境,倾听孩子自己的心声后再理性评价。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保护孩子的创造力,不要把刚刚萌发的创新意识扼杀在摇篮中。我庆幸,我保护了孩子小小的创造力!
三、思维亢奋的“表达派”
“不乖”描述:涵涵,不善倾听。课堂上喜欢插话,性子急,当别人还没表达完自己的意思,就急不可待地抢着发表自己的观点,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完才肯停止。
还记得在一次科学活动“牦牛和羚牛”中,我说:“羚牛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珍稀……”涵涵马上举手说:“老师,我还知道许多其他的珍稀动物呢!”然后他一一列举:“有丹顶鹤、中华鲟、东北虎、扬子鳄、大熊猫,还有金丝猴。”他还自豪地说:“我是从电脑上查百度知道的!”
他精彩的发言,赢得了老师和小朋友们的一片掌声。如果在当时,我一开始就否定他,认为他不应该打断我的话而阻止他继续发言,我想小朋友们是不会听到那么多的答案了。我可能也不会在此进行拓展,因为其中有些珍惜动物我也要通过查找资料才能确定下来。在此之后,当我们在课堂上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小朋友都会说:“让我们晚上去查百度吧,明天再来交流!”我告诉他们除了查百度,还可以通过看书、做实验等途径获得想要的答案。
我们现在的教育提倡一种互动式的,在活动中幼儿可以畅所欲言,不应该有老师和学生之分。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让幼儿真正身临其境,真正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平时,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向幼儿提问时,耐心等待和倾听幼儿的回答,不论孩子的话题是多么简单,都应以目光、手势、语言来传递听到的感受,表达内心的想法,引导孩子在注意倾听的基础上大胆、积极地回答问题。
四、自闭倾向的“独立派”
“不乖”描述:昊昊,自闭症倾向幼儿,长得又黑又瘦,他的脸上总是有许多自己抓挠的伤疤。开学后,他经常无缘无故地对其他小朋友又是掐又是咬,常常要教师一次次地提醒才放手。他似乎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言自语,游离在集体之外。
班级里开设了“小小管理员”,傍晚请管理员当接待员,收接送卡报名字。因为昊昊对待同伴行为暴力,不是很合群,大家也不是很喜欢他,但我发现他早上对家长很有礼貌,逢人都能正确地打招呼:“佳佳妈妈早上好、萱萱奶奶好、炎炎爸爸早上好……”一天傍晚,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要请昊昊来试试报名字!”大家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私底下还窃窃私语:“他也会吗?”还有孩子公然指出:“老师,他肯定不行的!”我向昊昊投去鼓励的目光,昊昊接过家长们的卡,一个接一个,声音响亮,准确无误。在第二天晨谈环节,大家对昊昊昨天傍晚的表现热烈鼓掌,还竖起大拇指对他说:“昊昊,你真棒,你太厉害了!”昊昊笑了,很灿烂地笑!
我对管理员的要求是首先要学会管好自己,才能去管别人。类似这样的活动,因为昊昊平时表现不太好,语言也很匮乏,是不太有机会参加的。所以,当我邀请昊昊时,孩子都是不信任他的。但我发现了昊昊的这一优点后,给了他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也有了长处,不再全是缺点。
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我们都能切身地感受到孩子与孩子的不同。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孩子有自己独特的个体发展水平。《指南》中指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自己的发展水平。我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不挖苦别人的短处。老师组织的活动,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加,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教师要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其自身的优点、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瑞典的“童话外婆”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写的那个著名的童话形象“长袜子皮皮”,一个典型的“不乖的孩子”,她的理想就是做一个海盗,不在乎自己满脸雀斑、胡萝卜色的头发、小土豆般的鼻子……她虽然聪明、善良、勇敢,但太不严肃,缺乏教养,甚至没有规矩;她古灵精怪,特立独行,不爱上学,敢和警察开玩笑,甚至为了拯救男生去打架,和蟒蛇搏斗。
教育不应该把一个个本来独特的孩子变得千篇一律。林格伦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老师的形象:不用古板的教育体制、规则去干涉孩子们的生活,而是打破常规,解放儿童,宽容地对待孩子们的“出格”,让孩子们拥有自由的天性。我们要放弃自己心目中理想孩子的幻影,让每个孩子都发现自己的“好”,找到自己认知世界最有效的途径,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来学习;使孩子从小到大都拥有自信和勇气,不断地去选择、尝试、应对和改变,并且由此发展出属于他的智慧,最终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一、不善言语的“行动派”
“不乖”描述:非非,双胞胎哥哥,平时不善表达。如果茶杯倒了,图画不会画了,他常常只会用“尖叫声”提醒我们,他遇到事儿了。
有一次,我们在户外玩攀爬游戏的时候,根据场地大小,我们把一些攀爬架移了位置,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进行了新的场地布置。活动快要结束时,非非拿了一块木板,一会儿在上面的洞口试试,一会儿又在下面的洞口试试,不知道在干嘛。我就在不远处停了下来观察他。不一会儿,当非非把木板放在下面的洞口时,他的木板成功地架起了整个攀爬架,他高兴地跳了起来,还拉来了其他小朋友来看他演示。其他小朋友也纷纷效仿,把木板放在下面的洞口,在大家的合作下,刚才需要很多人抬的几个攀爬架被几个人轻松地搬回了原来的地方。
初中物理课上学过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非非虽然没有学过这个“杠杆原理”,他却用一块木板橇起了整个攀爬架,要知道那个攀爬架以前是我们好多小朋友一起才抬得动,真的非常了不起!在那以后,我们在玩攀爬架布置场地和收拾场地时,孩子们都会用上非非的这个方法,需要的人少还省力。我觉得非非还真有小小科学家的潜质,或许长大后真能在科学领域做出杰出的贡献!
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以活动特别是探究式活动为中介的。我们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探究机会,使他们能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真正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自主地获取科学知识,增长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二、情绪内敛的“绘画派”
“不乖”描述:鑫鑫,性格内向,暗地里调皮捣蛋数第一。
一次绘画课上,作画的内容是“手影变变变”。走到鑫鑫旁边,一眼便看到了他的图画中大块的黑色。某老师刚走过来一看,就一阵厉评:“你这画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黑不溜秋的一堆。别的小朋友画得多好,五颜六色的多漂亮!”我看到他眼睛里一闪而过的黯然……等到他完成图画后我问他画的是什么?他拿着图画兴奋地说道:“陈老师,我这个画的是蝙蝠,这个是猎豹。”“为什么都用了黑色呢?”我不禁问。他毫不犹豫地说:“因为影子是黑色的,这个蝙蝠又是晚上出现的;这个豹子它躲在草丛的背后,出现了他黑色的影子。”
威廉·詹姆斯曾说:有太多这样的人,在他们自认为思考的时候,只不过是重复自己的偏见!老师不能在不了解任何情况下就一棒子打掉孩子的积极性。涂色用黑色就一定不好看吗?所有的图画都一定要用彩色来画吗?是彩色的模仿画好还是黑色的创新画好呢?在我看来,这个黑色的影子作品在颜色和动态方面,都是全班最有特色的。我给他批了2颗五角星以示奖励,鑫鑫看到后高兴地跳了起来,拿着图画纸给同伴看,小伙伴们都投来了羡慕的眼光。鑫鑫刚才的黯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自豪!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自觉运用评价手段,了解教育的适宜性,调整、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在评价之前,要先了解前因后果,了解具体的情境,倾听孩子自己的心声后再理性评价。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保护孩子的创造力,不要把刚刚萌发的创新意识扼杀在摇篮中。我庆幸,我保护了孩子小小的创造力!
三、思维亢奋的“表达派”
“不乖”描述:涵涵,不善倾听。课堂上喜欢插话,性子急,当别人还没表达完自己的意思,就急不可待地抢着发表自己的观点,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完才肯停止。
还记得在一次科学活动“牦牛和羚牛”中,我说:“羚牛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珍稀……”涵涵马上举手说:“老师,我还知道许多其他的珍稀动物呢!”然后他一一列举:“有丹顶鹤、中华鲟、东北虎、扬子鳄、大熊猫,还有金丝猴。”他还自豪地说:“我是从电脑上查百度知道的!”
他精彩的发言,赢得了老师和小朋友们的一片掌声。如果在当时,我一开始就否定他,认为他不应该打断我的话而阻止他继续发言,我想小朋友们是不会听到那么多的答案了。我可能也不会在此进行拓展,因为其中有些珍惜动物我也要通过查找资料才能确定下来。在此之后,当我们在课堂上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小朋友都会说:“让我们晚上去查百度吧,明天再来交流!”我告诉他们除了查百度,还可以通过看书、做实验等途径获得想要的答案。
我们现在的教育提倡一种互动式的,在活动中幼儿可以畅所欲言,不应该有老师和学生之分。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让幼儿真正身临其境,真正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平时,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向幼儿提问时,耐心等待和倾听幼儿的回答,不论孩子的话题是多么简单,都应以目光、手势、语言来传递听到的感受,表达内心的想法,引导孩子在注意倾听的基础上大胆、积极地回答问题。
四、自闭倾向的“独立派”
“不乖”描述:昊昊,自闭症倾向幼儿,长得又黑又瘦,他的脸上总是有许多自己抓挠的伤疤。开学后,他经常无缘无故地对其他小朋友又是掐又是咬,常常要教师一次次地提醒才放手。他似乎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言自语,游离在集体之外。
班级里开设了“小小管理员”,傍晚请管理员当接待员,收接送卡报名字。因为昊昊对待同伴行为暴力,不是很合群,大家也不是很喜欢他,但我发现他早上对家长很有礼貌,逢人都能正确地打招呼:“佳佳妈妈早上好、萱萱奶奶好、炎炎爸爸早上好……”一天傍晚,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要请昊昊来试试报名字!”大家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私底下还窃窃私语:“他也会吗?”还有孩子公然指出:“老师,他肯定不行的!”我向昊昊投去鼓励的目光,昊昊接过家长们的卡,一个接一个,声音响亮,准确无误。在第二天晨谈环节,大家对昊昊昨天傍晚的表现热烈鼓掌,还竖起大拇指对他说:“昊昊,你真棒,你太厉害了!”昊昊笑了,很灿烂地笑!
我对管理员的要求是首先要学会管好自己,才能去管别人。类似这样的活动,因为昊昊平时表现不太好,语言也很匮乏,是不太有机会参加的。所以,当我邀请昊昊时,孩子都是不信任他的。但我发现了昊昊的这一优点后,给了他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也有了长处,不再全是缺点。
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我们都能切身地感受到孩子与孩子的不同。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孩子有自己独特的个体发展水平。《指南》中指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自己的发展水平。我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不挖苦别人的短处。老师组织的活动,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加,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教师要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其自身的优点、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瑞典的“童话外婆”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写的那个著名的童话形象“长袜子皮皮”,一个典型的“不乖的孩子”,她的理想就是做一个海盗,不在乎自己满脸雀斑、胡萝卜色的头发、小土豆般的鼻子……她虽然聪明、善良、勇敢,但太不严肃,缺乏教养,甚至没有规矩;她古灵精怪,特立独行,不爱上学,敢和警察开玩笑,甚至为了拯救男生去打架,和蟒蛇搏斗。
教育不应该把一个个本来独特的孩子变得千篇一律。林格伦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老师的形象:不用古板的教育体制、规则去干涉孩子们的生活,而是打破常规,解放儿童,宽容地对待孩子们的“出格”,让孩子们拥有自由的天性。我们要放弃自己心目中理想孩子的幻影,让每个孩子都发现自己的“好”,找到自己认知世界最有效的途径,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来学习;使孩子从小到大都拥有自信和勇气,不断地去选择、尝试、应对和改变,并且由此发展出属于他的智慧,最终做自己命运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