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思维是学生在创新学习活动中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其核心就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育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语文教学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其核心就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谓创新思维,是学生在创新学习活动中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包括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敏锐性等。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语文教育被公認为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的乐趣,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火烧云》一课教学中,针对文中火烧云动感性极强的特点,我设计了启发学生用动作表现火烧云升上天空的情境。同学们十分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同桌之间互相演示,然后纷纷到前面表演。最后大家一致赞扬一名同学用双手滚动的办法来演示火烧云升上天空最为贴切。再有像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针对宋诗说理性强的特点,我仍启发学生运用形体语言形象地表现古诗句。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运用五个手指表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将五指聚拢,掌心成窝状,形成山峰环绕,人处山中的感觉。一看便马上联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这样一来,既理解了诗句又帮助了背诵。还有的同学几个人排列一起,先横后竖,然后围成一圈,再让一名矮个儿同学站在中间,很形象地向全班同学表达了诗句的意思。这种办法对于学生来讲就具有创造性,它使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紧密相联,为今后学习古诗,形象地理解文章、语言提供了办法。
二、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学生问:“课题为什么以狐狸和乌鸦为题?”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课文写的是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与爱听好话有什么联系?”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揭示课题后,学生问:“课题中的‘我’是谁?‘我’想去看什么?……他们正用问事情来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再如我在教四年级《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我班骆吉祥同学提出:“老师,课题中的‘借’用得不恰当,我认为应该用‘骗’。因为借按一般理解该是在征得别人同意的情况下拿别人东西再归还。可课文中诸葛亮借的箭并没有经过曹操的同意,也没有归还。”说得真好,我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我灵机一动,何不来个辩论赛,分正方反方,正方说出“借箭”的理由,反方说出“骗箭”的理由。学生共分两组进行辩论赛,双方讨论激烈,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是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学生正是在广泛的阅读中汲取知识、认识社会、感悟生活,在写作训练中抒发情怀、感悟人生、萌发创见。因此,语文课堂应给学生以无限的空间,让畅想的思维自由飞翔,每节课都应有真情的交融、高峰的体验、心潮的激荡、灵感的爆发。如在教学《掌声》一课时,我首先提出:“课文为什么用“掌声”为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会听到掌声,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求知的欲望也非常的强烈。带着这样的问题,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然后再让学生弄清:本课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写作?其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学生就能够间接地理解作者的创新思维及创造性的活动,从中得到创新的启迪。再次是让学生精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发表看法,解释文中的难句:“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欣赏佳句:“后来,小英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这样学生就能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探求文章中所阐明的道理,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学生在对创新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到恰到好处的解答后,受到我的高度评价,如“棒”、“你真聪明”、“分析得太好了”等,在我的鼓励、唤醒和鼓舞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了创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感受到了这些创新活动的艰辛。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这正是创新精神的本质体现。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灵感,在阅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他们对课文的认识更深刻了,掌声的含义也就真正地理解了,即掌声是指给予别人的关心、爱护、理解和支持。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其核心就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谓创新思维,是学生在创新学习活动中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包括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敏锐性等。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语文教育被公認为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的乐趣,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火烧云》一课教学中,针对文中火烧云动感性极强的特点,我设计了启发学生用动作表现火烧云升上天空的情境。同学们十分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同桌之间互相演示,然后纷纷到前面表演。最后大家一致赞扬一名同学用双手滚动的办法来演示火烧云升上天空最为贴切。再有像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针对宋诗说理性强的特点,我仍启发学生运用形体语言形象地表现古诗句。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运用五个手指表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将五指聚拢,掌心成窝状,形成山峰环绕,人处山中的感觉。一看便马上联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这样一来,既理解了诗句又帮助了背诵。还有的同学几个人排列一起,先横后竖,然后围成一圈,再让一名矮个儿同学站在中间,很形象地向全班同学表达了诗句的意思。这种办法对于学生来讲就具有创造性,它使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紧密相联,为今后学习古诗,形象地理解文章、语言提供了办法。
二、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学生问:“课题为什么以狐狸和乌鸦为题?”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课文写的是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与爱听好话有什么联系?”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揭示课题后,学生问:“课题中的‘我’是谁?‘我’想去看什么?……他们正用问事情来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再如我在教四年级《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我班骆吉祥同学提出:“老师,课题中的‘借’用得不恰当,我认为应该用‘骗’。因为借按一般理解该是在征得别人同意的情况下拿别人东西再归还。可课文中诸葛亮借的箭并没有经过曹操的同意,也没有归还。”说得真好,我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我灵机一动,何不来个辩论赛,分正方反方,正方说出“借箭”的理由,反方说出“骗箭”的理由。学生共分两组进行辩论赛,双方讨论激烈,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是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学生正是在广泛的阅读中汲取知识、认识社会、感悟生活,在写作训练中抒发情怀、感悟人生、萌发创见。因此,语文课堂应给学生以无限的空间,让畅想的思维自由飞翔,每节课都应有真情的交融、高峰的体验、心潮的激荡、灵感的爆发。如在教学《掌声》一课时,我首先提出:“课文为什么用“掌声”为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会听到掌声,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求知的欲望也非常的强烈。带着这样的问题,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然后再让学生弄清:本课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写作?其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学生就能够间接地理解作者的创新思维及创造性的活动,从中得到创新的启迪。再次是让学生精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发表看法,解释文中的难句:“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欣赏佳句:“后来,小英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这样学生就能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探求文章中所阐明的道理,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学生在对创新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到恰到好处的解答后,受到我的高度评价,如“棒”、“你真聪明”、“分析得太好了”等,在我的鼓励、唤醒和鼓舞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了创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感受到了这些创新活动的艰辛。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这正是创新精神的本质体现。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灵感,在阅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他们对课文的认识更深刻了,掌声的含义也就真正地理解了,即掌声是指给予别人的关心、爱护、理解和支持。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