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对教育事业关注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创新性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开始渗透到各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部分家长、教师会采用严厉训斥学生的教育方式。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和家长应采取更加民主、更加理性的教育手段,对学生实施教育指导。赏识教育应运而生。然而,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夸奖,教师和家长需要把控好赏识的尺度。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赏识教育
客观来说,赏识教育绝不是毫无底线的夸奖吹捧,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其闪光点,并对闪光点加以强调。在赏识教育中,教师需要提高对学生的关注度,要肯定学生身上的优点,也要适当指出学生身上的不足。归根结底,赏识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以赏识教育为主要途径对学生实施教育指导,是班主任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方式。文章立足这一前提,对如何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实施赏识教育进行了探讨。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一)明确赏识教育的地位
赏识教育又被称为激励教育。在赏识教育过程中,班主任绝不能毫无底线地夸奖学生、表扬学生,而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本,以学生的具体需求为前提,通过表示肯定的方式,使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主意识,从而充分锻炼其自主能力及自我管理意识。将这一思想有效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以辅助班主任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成效,同时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提升。另外,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赏识教育具有较强的应用意义。班主任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及了解,要尊重学生之间的思想差异、能力差异及认知差异,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1]。总之,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赏识教育手段。
首先,在赏识教育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与学生形成了“上下级”关系,即便会在班级内设立班干部团体,但班主任依旧独断专行,学生只是规章制度的执行者,较少有机会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所以,在赏识教育思想的驱动下,班主任需要调整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要时,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的优势,合理地为其推荐一些岗位,打造一支符合民意的班干部团体。这既有助于提高班干部在班级中的威信,也有助于班干部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从而潜移默化地发挥赏识教育的价值。
其次,赏识教育理念的有效应用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在积极心理的支撑下,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在传统的小学教育工作中,很多班主任在发现班级学生存在学习问题或者纪律问题时,采取的处理方法比较强硬,如写检讨、罚站、扣分。很多时候,这种方法只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会让学生越来越惧怕班主任,越来越抵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其实,班主任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以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在心理学领域,有一个专业术语叫作赞赏效应,指的就是,当一个人的价值被肯定,其会有更高的动力去满足对方更高的期待。而这种效应对应的便是赏识教育,也就是说,当学生接收到班主任的赞赏与肯定,那么,他们就会有更大的动力朝着班主任的期望而努力。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关系,适当地赞扬学生,从而激发其内在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将赏识教育融入班级管理过程
赏识教育的根本在于,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优势。那么对于班主任来说,提高对学生的关注度,做好前期的準备工作就十分重要[2]。在与学生交流,以及在日常生活和上课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有意识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挖掘学生的一些闪光点,并适当地将其与教育工作相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展现自己优势的机会。比如,班级中有些学生的成绩并不优异,但是他们具有较高的组织力,很多同学愿意响应其号召。那么,在举办一些班级活动和校园活动时,班主任就可以将组织的工作交给这些学生,让他们通过帮助班级同学做一些事情,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在活动结束后,班主任要在班级中点名表扬这些学生,使其有动力进步,这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带动其他学生。
在实施赏识教育时,班主任要注意提高实效性。赏识教育并不是指随时随地表扬学生,而是要在发现学生的优点后,及时表示自己的肯定与赞赏,让学生快速接收到这个反馈,并能够在反馈的推动下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增强发展动力。作为学生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班主任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是其他任何教师无法比拟的。所以,班主任需要发挥自己在整个班级中的管理作用,将赏识教育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中。比如,如果学生能够连续一个月或半学期不迟到、不早退,班主任就可以对其表示赏识。班主任也可以采取更加直观的方式,如在班级的墙壁上悬挂一张表格,每天教学活动结束后,根据学生当天的表现在表格上盖章。当章的数量达到一定标准时,班主任便可对学生进行赏识,并给予一定的奖励。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全面渗透赏识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而使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遵循赏识教育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赏识教育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对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状态的学生,班主任要采取不同的赏识方式。比如,对班级中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班主任要多激励他们,以激发他们的潜在动力,培养其自信心;而对班级中一些性格比较外向或者比较调皮的学生,班主任则需要适当地控制赏识的力度,防止过多的赏识让这些学生产生骄傲心理。必要时,班主任可将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相结合,在肯定一些优势的同时提出一些要求或者建议,提升赏识教育的针对性。
现代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网络的影响,自身的个性越来越明显,潜力也越来越大。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一定要给予学生真正的尊重,不能把他们看作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而是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给予学生尊重,真诚地对待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对教育方法进行适当的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体现赏识教育的针对性。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班主任要及时赏识;在学生遇到挫折时,班主任要及时激励。除此以外,班主任要尽量细化赏识的内容,不能过于简单笼统,不能只是说学生表现得好,而要说哪里表现得好,希望学生以后怎么样,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从而坚定努力的信心[3]。 (二)互补性原则
赏识教育不只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艺术手段。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让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面对挑战,面对挫折。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保持真诚,要尽量以一种平和的语气传递信息;而对学生出现的一些小错误、小过失,班主任不能过于着急。
在实施赏识教育时,班主任要遵循互补性原则,不能一味地赏识,而要将其与挫折教育相整合,让两者在既对立又统一的环境中,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引导。比如,当学生犯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错误时,班主任要先指出学生的错误,要明确地告知学生,这种行为是不对的,然后适当地表扬学生的优点,抚慰学生的心灵。除此以外,在赏识教育的驱动下,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适度,可以一种相对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失望或者不满,但绝对不能打骂学生[4]。这种委婉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赏识引导下自发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从而促使学生逐步进步。
(三)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的是面对班级中的学生时,班主任不能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要以全面的赏识教育,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人无完人,在赏识教育工作中,班主任一定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进步。
对班级中的每位学生,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爱,要以同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并且要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受到赏识教育的机会。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后进生,班主任可适当放低教育和管理標准,以低标准对其提出要求。当他们能够正确回答一些问题,表现出很小的进步时,班主任可以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形成学习自信心,从而将学习的压力转变为进步的动力。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低,自身的心理素质也相对较弱。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管理时,班主任不能一味地严厉训斥,而是要尊重学生个体,保护学生的心灵。赏识教育,恰好能够满足现代教育的这一诉求,教师需要坚持赏识教育的理念,遵循相关的教学原则,如针对性原则、互补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针对班级中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赏识教育方式,以完善教育体系,以爱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豆玉燕.谈赏识教育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运用[J].汉字文化,2019(24):168-169.
张伟.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及实施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9,21(16):210.
刘淑媛.如何利用“赏识教育”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147.
杨子玉.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9(05):196.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赏识教育
客观来说,赏识教育绝不是毫无底线的夸奖吹捧,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其闪光点,并对闪光点加以强调。在赏识教育中,教师需要提高对学生的关注度,要肯定学生身上的优点,也要适当指出学生身上的不足。归根结底,赏识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以赏识教育为主要途径对学生实施教育指导,是班主任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方式。文章立足这一前提,对如何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实施赏识教育进行了探讨。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一)明确赏识教育的地位
赏识教育又被称为激励教育。在赏识教育过程中,班主任绝不能毫无底线地夸奖学生、表扬学生,而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本,以学生的具体需求为前提,通过表示肯定的方式,使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主意识,从而充分锻炼其自主能力及自我管理意识。将这一思想有效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以辅助班主任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成效,同时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提升。另外,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赏识教育具有较强的应用意义。班主任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及了解,要尊重学生之间的思想差异、能力差异及认知差异,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1]。总之,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赏识教育手段。
首先,在赏识教育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与学生形成了“上下级”关系,即便会在班级内设立班干部团体,但班主任依旧独断专行,学生只是规章制度的执行者,较少有机会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所以,在赏识教育思想的驱动下,班主任需要调整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要时,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的优势,合理地为其推荐一些岗位,打造一支符合民意的班干部团体。这既有助于提高班干部在班级中的威信,也有助于班干部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从而潜移默化地发挥赏识教育的价值。
其次,赏识教育理念的有效应用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在积极心理的支撑下,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在传统的小学教育工作中,很多班主任在发现班级学生存在学习问题或者纪律问题时,采取的处理方法比较强硬,如写检讨、罚站、扣分。很多时候,这种方法只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会让学生越来越惧怕班主任,越来越抵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其实,班主任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以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在心理学领域,有一个专业术语叫作赞赏效应,指的就是,当一个人的价值被肯定,其会有更高的动力去满足对方更高的期待。而这种效应对应的便是赏识教育,也就是说,当学生接收到班主任的赞赏与肯定,那么,他们就会有更大的动力朝着班主任的期望而努力。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关系,适当地赞扬学生,从而激发其内在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将赏识教育融入班级管理过程
赏识教育的根本在于,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优势。那么对于班主任来说,提高对学生的关注度,做好前期的準备工作就十分重要[2]。在与学生交流,以及在日常生活和上课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有意识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挖掘学生的一些闪光点,并适当地将其与教育工作相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展现自己优势的机会。比如,班级中有些学生的成绩并不优异,但是他们具有较高的组织力,很多同学愿意响应其号召。那么,在举办一些班级活动和校园活动时,班主任就可以将组织的工作交给这些学生,让他们通过帮助班级同学做一些事情,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在活动结束后,班主任要在班级中点名表扬这些学生,使其有动力进步,这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带动其他学生。
在实施赏识教育时,班主任要注意提高实效性。赏识教育并不是指随时随地表扬学生,而是要在发现学生的优点后,及时表示自己的肯定与赞赏,让学生快速接收到这个反馈,并能够在反馈的推动下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增强发展动力。作为学生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班主任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是其他任何教师无法比拟的。所以,班主任需要发挥自己在整个班级中的管理作用,将赏识教育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中。比如,如果学生能够连续一个月或半学期不迟到、不早退,班主任就可以对其表示赏识。班主任也可以采取更加直观的方式,如在班级的墙壁上悬挂一张表格,每天教学活动结束后,根据学生当天的表现在表格上盖章。当章的数量达到一定标准时,班主任便可对学生进行赏识,并给予一定的奖励。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全面渗透赏识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而使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遵循赏识教育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赏识教育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对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状态的学生,班主任要采取不同的赏识方式。比如,对班级中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班主任要多激励他们,以激发他们的潜在动力,培养其自信心;而对班级中一些性格比较外向或者比较调皮的学生,班主任则需要适当地控制赏识的力度,防止过多的赏识让这些学生产生骄傲心理。必要时,班主任可将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相结合,在肯定一些优势的同时提出一些要求或者建议,提升赏识教育的针对性。
现代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网络的影响,自身的个性越来越明显,潜力也越来越大。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一定要给予学生真正的尊重,不能把他们看作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而是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给予学生尊重,真诚地对待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对教育方法进行适当的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体现赏识教育的针对性。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班主任要及时赏识;在学生遇到挫折时,班主任要及时激励。除此以外,班主任要尽量细化赏识的内容,不能过于简单笼统,不能只是说学生表现得好,而要说哪里表现得好,希望学生以后怎么样,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从而坚定努力的信心[3]。 (二)互补性原则
赏识教育不只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艺术手段。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让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面对挑战,面对挫折。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保持真诚,要尽量以一种平和的语气传递信息;而对学生出现的一些小错误、小过失,班主任不能过于着急。
在实施赏识教育时,班主任要遵循互补性原则,不能一味地赏识,而要将其与挫折教育相整合,让两者在既对立又统一的环境中,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引导。比如,当学生犯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错误时,班主任要先指出学生的错误,要明确地告知学生,这种行为是不对的,然后适当地表扬学生的优点,抚慰学生的心灵。除此以外,在赏识教育的驱动下,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适度,可以一种相对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失望或者不满,但绝对不能打骂学生[4]。这种委婉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赏识引导下自发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从而促使学生逐步进步。
(三)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的是面对班级中的学生时,班主任不能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要以全面的赏识教育,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人无完人,在赏识教育工作中,班主任一定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进步。
对班级中的每位学生,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爱,要以同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并且要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受到赏识教育的机会。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后进生,班主任可适当放低教育和管理標准,以低标准对其提出要求。当他们能够正确回答一些问题,表现出很小的进步时,班主任可以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形成学习自信心,从而将学习的压力转变为进步的动力。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低,自身的心理素质也相对较弱。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管理时,班主任不能一味地严厉训斥,而是要尊重学生个体,保护学生的心灵。赏识教育,恰好能够满足现代教育的这一诉求,教师需要坚持赏识教育的理念,遵循相关的教学原则,如针对性原则、互补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针对班级中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赏识教育方式,以完善教育体系,以爱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豆玉燕.谈赏识教育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运用[J].汉字文化,2019(24):168-169.
张伟.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及实施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9,21(16):210.
刘淑媛.如何利用“赏识教育”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147.
杨子玉.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9(0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