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家乡是高雄县的旗山镇。离镇外不远的内门乡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曾经出了一位“皇帝”。他叫朱一贵,自称是明室后裔而称帝。但当时为什么有人会相信他有“天命”的能力而加以推崇呢?根据我们当地乡野传奇的叙述,朱一贵有一个令人惊服的能耐:他能指挥成群鸡鸭,和他共进共出。他的徒众说:“他若不是有天子之相,为什么连这些没有灵性的鸡鸭都会敬之如神呢?”
朱一贵称帝只有很短的时光,很快就被清军打败了。但朱一贵“呼鸡唤鸭”的能力使我们联想到了近代生物科学的一个大发现,即有些动物在生下不久的时段里会产生“铭铸”(imprinting)的行为。诺贝尔奖得主Lorenz当年在他乡村的家园里也养了很多鸡鸭。他和朱一贵一样,都能指挥鸡鸭排成一列纵队,随着他在园里园外游走。和朱一贵不一样的是,Lorenz并没有因此自认“天命不凡”而称帝;相反的是,他观察到鸡鸭只有在孵出24小时后的一小时段里(称之为关键期),才可能建立起对族群的外形面貌认同的行为。而且在那一特定的时段里,任何会发出声音与动作的“东西”都能被初生的鸡鸭错认为“母亲”!Lorenz非常细腻的观察与实验,导出动物行为的重要理论。在科学知识上,建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最近,又有一组研究人员由Lorenz的“铭铸”理论得到灵感。他们认为在关键期,应该是学习与记忆非常活跃的时期。因此,他们针对初生鸡鸭的脑神经作生化的分析,果然发现在关键期里,它们脑内充满了促进学习与记忆的蛋白质(Protein Kinase C,PKC)。尤其在左脑一个叫做IMHV的部位,更发现了PKC含量的多寡与学习和记忆成正比。由于这些发现,研究者就能更精细地去分析在学习的过程中PKC的形成与分布。这使我们对人类与动物长期记忆中的生化基础,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如果传说属实,则朱一贵在几百年前就可能观察到了动物行为一项很有趣的特性。但这个观察却使他自命不凡而有帝王的思想。然而同样的观察在西方的科学领域却导致一系列重要的发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文化差异呢?关心科学教育的学者应该要仔细地想一想吧?
[文自《月亮的幻觉》]
朱一贵称帝只有很短的时光,很快就被清军打败了。但朱一贵“呼鸡唤鸭”的能力使我们联想到了近代生物科学的一个大发现,即有些动物在生下不久的时段里会产生“铭铸”(imprinting)的行为。诺贝尔奖得主Lorenz当年在他乡村的家园里也养了很多鸡鸭。他和朱一贵一样,都能指挥鸡鸭排成一列纵队,随着他在园里园外游走。和朱一贵不一样的是,Lorenz并没有因此自认“天命不凡”而称帝;相反的是,他观察到鸡鸭只有在孵出24小时后的一小时段里(称之为关键期),才可能建立起对族群的外形面貌认同的行为。而且在那一特定的时段里,任何会发出声音与动作的“东西”都能被初生的鸡鸭错认为“母亲”!Lorenz非常细腻的观察与实验,导出动物行为的重要理论。在科学知识上,建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最近,又有一组研究人员由Lorenz的“铭铸”理论得到灵感。他们认为在关键期,应该是学习与记忆非常活跃的时期。因此,他们针对初生鸡鸭的脑神经作生化的分析,果然发现在关键期里,它们脑内充满了促进学习与记忆的蛋白质(Protein Kinase C,PKC)。尤其在左脑一个叫做IMHV的部位,更发现了PKC含量的多寡与学习和记忆成正比。由于这些发现,研究者就能更精细地去分析在学习的过程中PKC的形成与分布。这使我们对人类与动物长期记忆中的生化基础,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如果传说属实,则朱一贵在几百年前就可能观察到了动物行为一项很有趣的特性。但这个观察却使他自命不凡而有帝王的思想。然而同样的观察在西方的科学领域却导致一系列重要的发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文化差异呢?关心科学教育的学者应该要仔细地想一想吧?
[文自《月亮的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