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bxgb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的德育要放在核心和首要地位,而音乐教育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因此,音乐教育应着眼于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注重音乐知识的普及外,更应该注重音乐能力培养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能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道德和情操。笔者就如何在音乐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抓住课堂这一环节,树立牢固的德育意识,充分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教材中,有些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指向,目的明确,含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性,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去挖掘和发现。教师在教唱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作品的思想教育意义。例如,在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时,教师应首先介绍歌词的意义,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然后再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强调“前进”和后半拍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胜利而不怕牺牲的精神。再如,《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到:“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歌词描绘了一幅隽永的画面,它淋淋尽致地呈现在学生脑海之中,让学生如同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大自然风景画,尽情享受它的妩媚婀娜,学生在演唱时就会情感真挚、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自然而然的在生动的感情体验中得到良好的教育。
  注重音乐课堂中爱国主义歌曲的教育
  时代在进步,音乐作品也与时俱进。不同的音乐风格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风格和影响力。在这里,笔者着重强调爱国主义歌曲在音乐课堂中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红色歌曲是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材和音乐教育资源。是中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新的时期,对这一宝贵资源进行积极地发掘、整理以及对其育人价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红色歌曲中包含的爱国主义情操,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为理想、为事业勇于斗争,不怕艰辛、不怕牺牲、大公无私、团结奋进、热爱同志等音乐内涵能够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曲《黄河大合唱》激起了多少革命志士的斗志,唤起了多少中国人的抗战热情。而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更是极大地激发了人民大众革命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在新中国成立之时,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至今仍伴随着中华民族奋进不息。
  第二,有助于学生学习中国历史和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当代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文化思想传播的影响,忽视了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学习和了解,进而忽视了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从而导致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的产生,这使得青少年在心理上出现了过分追求自由、叛逆、自私、固执等特征。在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缺乏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等现象。红色爱国歌曲的学习,有助于学习革命历史,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第三,重要的德育的手段。红色爱国歌曲通过优美动人的音乐语言和歌词来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才开始它起作用的领域。那些无法用言语告诉人的东西,可以用音乐的旋律来诉说,因为音乐是直接表现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在这方面应当注意到,音乐是对年轻的心灵起作用的不可替代的手段”。这些歌曲是一种情感艺术的代表,他们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浸入人们的心灵。使人在情感的体验中得到感染。
  通过音乐,使学生充分感受情感美
  单纯为了思想品德教育而进行的音乐教育是死搬教条的教育。教师不应该在音乐课堂上过于强调或者过于刻板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否则,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失去了对音乐课的兴趣。并且达不到潜移默化感染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秉着“感受音乐之美、懂得音乐之美”这一原则,间接地使学生学会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去创造美。例如,江苏民歌《茉莉花》,一首典型的江南小曲,歌曲柔和、流畅、婉转,具有江南水乡细腻、优美的旋律特点:“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歌曲充满了对茉莉花赞赏和爱戴之情。通过教师的语言介绍和范唱,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产生兴趣,从思想上和情感上易于接受,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演唱。获得美的享受。再如,内蒙民歌《牧歌》里唱到的:“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宽广抒情的旋律一下子把你带到一望无际的美丽大草原。另外,笔者建议,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情感的陶冶中,使他们获得健康的心理与体魄,这样,让学生在获得心理愉悦的同时增进健康。
  总之,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德与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因此,把音乐与德育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教师不要追求形式,生硬地说教,而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将德育与音乐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很少对教材加以合理的处理加工,导致教师的思路受制于教材,学生学习的思路受
原因探究    1.德育的机制缺陷。高中学生一般在16~19岁,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其接受新的道德规范的难度较大。此时,如果我们的德育不力,其积累的反面生活经验占了优势,就会发展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如果我们的德育生动有效,就会使其自觉剔除积累的反面经验,弘扬积累的正面经验和接受新的更高层次的道德规范要求,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然而国家对高中生的德育看起来主要是放在各学科的渗透教育中,这固然不
导水裂缝带的发育规律及其高度测定对矿井绿色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为掌握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覆岩垮落规律与裂隙发育规律,以陕北某矿3号煤层1309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物
教师的教学模式探索在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扬弃与超越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去组织和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善于把思想品德课教学同学生的情感需要结合起来,创设能引导学生
尽管人们对择校很排斥,但事实上又存在家长们主动放弃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学区免费就近入学的优惠政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般将孩子送到自己想去的学校。面对如此极端的现象,我认为,只有冷静而理性地看待择校,方能成熟地面对择校,解决由于择校而带来的种种问题。    择校带来了什么    1 政府——缓解压力,兼顾公平?政府公共财政的严重不足,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老百姓选择教育的需求,这是我国教育的客观
本文主要对抚育间伐的重要性作以简单分析,指出其在森林结构稳定性、平衡性、多样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对当下抚育间伐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相关部门及人员认知不足、
相似的资源约束和政府定位使得荷兰的空间规划经验对于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在简要回顾荷兰空间规划体系沿革的基础之上,系统考察荷兰市镇空间
利用WorldView-2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以南海北岛附近海域为研究区,研究了两种水深反演模型——对数变换模型(Stumpf 2003)和双波段线性回归模型(Lyzenga 1985)。分析了不同底质情况下水深与各波段的相关性,并利用L-M(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求解模型参数,然后对两种模型反演的水深结果的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于珊瑚底质,Lyzenga 1985模型水深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