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桂糖30号进行3个种植期、5种不同种植密度和3种不同施肥水平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桂糖30号新植蔗早春植(2月份种)和中春植(3月份种)产量都比晚春植(4月份种)极显著增产,而宿根蔗早春植和中春植都比晚春植产量减产。种植密度在90 000~135 000芽/hm2的各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低密度(75 000芽/hm2)的产量。在中肥水平(N525-P900-K450)下产量最高,施肥偏高或偏低产量都有下降的趋势。总的来说,桂糖30号于2月中旬到3月中旬种植,种植密度在90 000~120 000芽/hm2,新植蔗公顷适宜施肥量为速效N:450~550 kg,P2O5:700~900 kg,K2O:350~450 kg;宿根蔗公顷适宜施肥量为速效N:550~650 kg,P2O5:900~1 200 kg,K2O:450~600 kg,其蔗茎产量、蔗糖糖分及蔗糖产量最高。
关键词 桂糖30号;植期;密度;施肥水平;蔗茎产量;蔗糖产量。
中图分类号 S225.53 文献标识码 A
Matched Cultivation for High Yield and
Sugar Content of Guitang 30
HUANG Wenwu, HE Guibai *, PAN Tingyou, HE Lanxian
LI Wenjiao, QIN Zhengyong, LUO Fangmei
Baise Branch,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Baise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 Bais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Stations of National Sugarcane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Baise, Guangxi 533612, China
Abstract Three experiments of planting time, five experiments of density and three experiments of fertilizing level were conducted to research the matched cultivation measure with high yield and sugar of Gui Tang 30.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ver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yield planted in February and March over in April;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yield in a density of 90 000-135 000 sprouts/hm2 compared with the density of 75 000; Yield in moderate fertility level showed the highest, which was in a downside on high or lower fertility level. In general, cane yield, sucrose content and sucrose yield showed the highest planted in February and March with a density of 90 000-120 000 sprouts/hm2 and fertility level of N: 450-550 kg/hm2, P2O5 : 700-900 kg/hm2, K2O: 350-450 kg/hm2 in planting and fertility level of N: 550-650 kg/hm2, P2O5: 900-1 200 kg/hm2, K2O: 450-600 kg/hm2 on ratoon.
Key words Guitang 30; Planting date; Density; Fertilization level; Cane yield; Sucrose yield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4.06.003
桂糖30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2010年5月育成并通过广西区省级审定的早熟、高糖、高产、宿根性好、适应性广的甘蔗新品种[1],2011/2012榨季被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桂价格(2011)146号)]列为加价的优良品种[2]。在广西百色蔗区开展桂糖30号高产高糖配套栽培研究,探讨该品种在不同种植期、不同种植密度及不同施肥水平下的甘蔗产量、糖分等经济要素的变化规律,为该品种在本蔗区的推广提供成熟配套的高产、高糖、高效栽培技术措施,指导蔗区群众科学种植[3]。对于甘蔗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前人作了大量的研究,徐林等[4]研究结果表明,桂糖21、桂糖26和桂糖27冬植蔗在甘蔗农艺性状、产量、蔗糖糖分和含糖量都优于春植蔗。陆建勋等[5]研究结果表明,桂糖21号在种植密度为15万芽/hm2时产蔗量和含糖量最高,桂糖26号、桂糖27号和桂糖28号在种植密度为12万芽/hm2时产蔗量和含糖量最高,不同种植密度对甘蔗的蔗糖糖分影响不大。刘晓静等[6]对桂糖21等4个品种的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施肥量处理对甘蔗产量和含糖量有显著作用,低肥区和中肥区高于高肥区。和其他甘蔗新品种一样,随着植期[7-8]、种植密度[9-10]及施肥水平[11-16]的不同,桂糖30号单位面积的有效茎数、单茎重和蔗糖糖分都会发生一定变化,只有掌握该品种的不同植期、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下各种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新品种的增产增收潜力和优势。本文拟通过对桂糖30号进行高产高糖栽培技术研究,进一步了解桂糖30号在不同植期、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下的株高、茎径、蔗茎产量、糖分和含糖量等各种农艺性状变化规律,探索出桂糖30号高产高糖配套栽培关键的技术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材料
供试甘蔗品种:桂糖30号。
1.2 试验方法
试验安排在广西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附近的田阳县百育镇四那村那生坡的试验地进行。试验地属潴育黄泥田土质,缓坡地,肥力中上均衡,光照充足,前作种植甘蔗,具备广西百色蔗区的土质与气候特点。
根据试验要求,本研究在同一片试验地分别开展不同种植期、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等3个配套的试验,各试验2011年新植试验均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3个配套试验共设置11个处理33个小区(其中不同种植期3个处理共9个小区,不同种植密度5个处理15个小区,不同施肥水平3个处理9个小区),小区长8 m,宽6 m,面积48 m2。每小区种植5行,行距1.2 m,不同种植期和不同施肥水平的种植密度均为105 000 芽/hm2,不同种植密度下种量按试验处理设计的下种量下种。试验地四周设2行(或2 m)以上的保护行[17-19]。
1.3 试验处理
不同种植期新植试验设早春植、中春植(CK)、晚春植3个处理,种植期分别是2011年2月22日、2011年3月9日、2011年4月9日。2012年不同种植期宿根试验在2011年新植试验基础上进行。
不同种植密度新植试验设低密度、较低密度、中密度(CK)、较高密度、高密度5个处理,种植密度分别为75 000、90 000、105 000、120 000、135 000 芽/hm2。各处理种植期均是2011年2月22日,2012年不同种植密度宿根试验在2011年新植试验基础上进行。
不同施肥水平新植试验设高肥、中肥(CK)、低肥3个处理,高肥处理施纯N 690 kg/hm2(基肥、分蘖肥、节间伸长肥分别是150、240、300 kg/hm2),施P2O5 1 200 kg/hm2(基肥、分蘖肥、节间伸长肥分别是450、375、375 kg/hm2),施K2O 600 kg/hm2(基肥、分蘖肥、节间伸长肥分别是150、225、225 kg/hm2);中肥(CK)处理施纯N 525 kg/hm2(基肥、分蘖肥、节间伸长肥分别是150、150、225 kg/hm2),施P2O5 900 kg/hm2(基肥、分蘖肥、节间伸长肥分别是300、375、225 kg/hm2),施K2O 450 kg/hm2(基肥、分蘖肥、节间伸长肥分别是105、120、225 kg/hm2);低肥处理施纯N 375 kg/hm2(基肥、分蘖肥、节间伸长肥分别是105、120、150 kg/hm2),施P2O5 600 kg/hm2(基肥、分蘖肥、节间伸长肥分别是120、180、300 kg/hm2),施K2O 300 kg/hm2(基肥、分蘖肥、节间伸长肥分别是75、75、150 kg/hm2)。各处理种植期均是2011年2月22日,2012年不同施肥水平宿根试验各处理施肥种类和施肥量与2011年新植相同。
1.4 试验调查
试验期间的田间调查包括出苗率、宿根发株率、茎蘖数和分蘖率等;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包括螟虫为害枯心率、黑穗病发病率等;田间经济遗传值调查包括有效茎数、株高、茎径、单茎重和蔗茎产量等;室内甘蔗品质性状调查包括锤度、蔗糖糖分和蔗糖产量等[17-19]。
1.5 统计分析方法
品种间相互比较的差异显著性采用新复极差测验法(LSR)测验,产量按字母顺序从高到低排列,同一列中,标注有相同字母的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小写字母表示5%显著水平,大写字母表示1%极显著水平[20-21]。
1.6 栽培管理
1.6.1 施肥培土 不同种植期与不同密度试验新植、宿根试验基肥施农家肥22 500 kg/hm2,46%尿素326.1 kg/hm2,16%普钙2 812.5 kg/hm2,60%氯化钾250.05 kg/hm2,5%辛硫橉颗粒67.5 kg/hm2;分蘖肥施46%尿素521.7 kg/hm2,16%普钙2 343.75 kg/hm2,60%氯化钾375 kg/hm2,施肥后进行小培土;节间伸长肥施46%尿素652.2 kg/hm2,
16%普钙2 343.75 kg/hm2,60%氯化钾375 kg/hm2,施后进行大培土,培土高度20 cm。不同施肥水平的新植、宿根试验施肥种类及施肥量按试验设计方案配方施用。
1.6.2 收获期 2011年新植试验于2012年3月7~8日砍收,2012年宿根试验于2012年2月20~21日砍收,各年度分小区称产。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管理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前期生长及主要病虫害发生表现
各处理前期生长及主要病虫害发生田间调查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的新植蔗萌芽率变化幅度差异不大;从早春植(2月份下种)到晚春植(4月份下种)的新植蔗分蘖率逐步增加,宿根发株率以晚春植为最高;从低密度(75 000芽/hm2)到高密度(135 000芽/hm2)新植蔗分蘖率逐步减小,宿根发株率略有提高;不同施肥水平的新植蔗分蘖率变化幅度不大,但高肥水平比中、低肥水平宿根发株率高;新植蔗的螟害枯心率、黑穗病率低,而宿根蔗的螟害与黑穗病为害严重,螟害枯心率达14.68%~19.32%,黑穗病率达8.24%~25.02%(表1)。
2.2 各处理主要经济性状表现
各处理主要农艺性状田间调查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平均茎径与单茎重逐步减小,平均有效径逐步增加;从早春植到晚春植,宿根蔗株高逐渐增加,茎径逐渐减小;各试验间宿根蔗株高、茎径、单茎重均明显高于新植蔗,但宿根蔗的有效茎明显少于新植蔗。
2.3 各处理蔗茎产量结果与分析 各处理蔗茎产量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种植期新植与宿根的平均蔗茎产量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早春植(2月份下种)-中春植(3月份下种-CK)-晚春植(4月份下种),各处理平均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早春植和中春植新植蔗蔗茎产量比晚春植新植蔗蔗茎产量增产,且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早春植和中春植宿根蔗蔗茎产量比晚春植宿根蔗蔗茎产量减产,且减产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新植与宿根的蔗茎产量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中密度(105 000芽/hm2-CK)- 高密度(135 000芽/hm2)-较高密度(120 000芽/hm2)-较低密度(90 000芽/hm2)-低密度(75 000芽/hm2),其中以低密度的蔗茎产量最低,比其他4个密度处理减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他4个密度处理之间平均蔗茎产量增减产不显著。不同施肥水平新植和宿根蔗平均蔗茎产量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中肥(N525-P900-K450/CK)-高肥(N690-P1200-K600)-低肥(N375-P600-K300),各施肥处理之间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新植蔗蔗茎产量中肥比低肥和高肥增产并都达到显著水平,宿根蔗高肥和中肥平均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但高肥比低肥增产并达显著水平。
2.4 各处理蔗糖糖分化验结果与分析
各处理蔗糖糖分化验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各试验11月份新植与宿根蔗的蔗糖糖分差异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试验宿根蔗的蔗糖糖分比新植蔗增多,到2月份宿根蔗的蔗糖糖分比新植蔗多2个百分点以上。早春植(2月份下种)的蔗糖糖分比晚春植(4月份下种)高,低密度(75 000芽/hm2)的蔗糖糖分比高密度(135 000芽/hm2)高,高肥(N690-P1200-K600/CK)水平新植蔗蔗糖糖分比低肥(N375-P600-K300/CK)水平略低,但高肥水平宿根蔗蔗糖糖分比低肥水平略高(限本试验设置的肥力水平范围内)。
2.5 各处理蔗糖产量结果与分析
各处理蔗糖产量统计分析结果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种植期新植与宿根的平均蔗糖产量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早春植(2月份下种)-中春植(3月份下种-CK)-晚春植(4月份下种),早春植新植和宿根蔗平均蔗糖产量比晚春植蔗糖产量增产,且增产均达显著水平;早春植和中春植、中春植和晚春植平均蔗糖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种植密度新植与宿根的平均蔗糖产量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中密度(105 000芽/hm2-CK)- 高密度(135 000芽/hm2)-较低密度(90 000芽/hm2)-较高密度(120 000芽/hm2)-低密度(75 000芽/hm2),其中以低密度的蔗糖产量最低,比其他4个密度处理减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他4个密度处理之间平均蔗糖产量增减产不显著。不同施肥水平新植和宿根蔗平均蔗糖产量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中肥(N525-P900-K450/CK)-高肥(N690-P1200-K600)-低肥(N375-P600-K300),各施肥处理之间平均蔗糖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新植蔗蔗糖产量中肥比低肥增产达到显著水平,比高肥增产并达到极显著水平;宿根蔗蔗糖产量高肥比中肥增产并达显著水平,比低肥增产并达极显著水平。
3 讨论与结论
甘蔗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系统发育形成其所需高温、强光和充足水分环境条件[7]。要夺取甘蔗高产高糖,应该充分利用蔗区气候、土壤条件,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来实现。
从不同植期试验结果看,桂糖30号早春植和中春植的蔗茎产量、蔗糖糖分和蔗糖产量均高于晚春植,说明试验结果与徐林等[4]对桂糖21、桂糖26和桂糖27等3个品种不同植期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但在本试验中,由于受到试验条件的限制,不管早春植还是晚春植,新植蔗砍收期是同时的,由于早春植甘蔗生长期长于晚春植,造成早春植的宿根蔗的有效茎和蔗茎产量均低于晚春植。因此,建议蓄留宿根的田块,应做到先种先砍,后种后砍,以利宿根甘蔗的萌发出苗,保证宿根蔗获得较高产量。
从不同密度试验结果看,种植密度在90 000~130 000芽/hm2之间的蔗茎产量、蔗糖糖分和蔗糖产量差异不大,以密度在105 000芽/hm2的蔗茎产量、蔗糖糖分和蔗糖产量为最高,与陆建勋等[5]对桂糖26号、桂糖27号、桂糖28号等品种的种植密度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但本试验仅为早春植桂糖30号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若能开展以不同种植期为主区,以不同种植密度为副区的裂区设计的试验,对科研和生产指导的效果将会更好。
从不同施肥水平试验结果看,在中肥(N525-P900-K450/CK)水平下,蔗茎产量、蔗糖糖分和蔗糖产量是最高的,与刘晓静等[6]对桂糖21等4个品种的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宿根试验结果中,桂糖30号在高肥(N690-P1200-K600/CK)水平下,其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均高于中肥(N525-P900-K450/CK)和低肥(N375-P600-K300/CK)水平的产量,而且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这与新植蔗试验结果表现恰好相反,说明该品种在宿根蔗管理上,适当增加施肥量对蔗茎产量、蔗糖产量都起到显著的增产效果。
从田间调查结果看,该品种在试验中宿根蔗的螟害枯心率、黑穗病率都比较高,在生产上种植时应注意对种茎药物消毒、热水脱毒处理和使用健康无毒的种苗,及时拔出烧毁田间黑穗病株和其他田间侵染源[22-24],并加强对甘蔗螟虫的综合防治[25-26],以便获得更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桂糖30号在本蔗区高产高糖配套栽培,在种植期上应当适早(2~3月份)种植,中等肥力田块种植密度在90 000~135 000芽/hm2,在管理上新植蔗以中肥(N525-P900-K450/CK)水平,宿根蔗可适当增加施肥量,同时要做好田间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黎焕光, 谭裕模, 谭 芳, 等. 早熟高糖高产甘蔗新品种桂糖30的选育[J]. 广西蔗糖, 2011(2): 8-12.
[2] 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关于2011/2012年榨季糖料蔗收购价格问题的紧急通知[DB/OL]. http: //zc.k8008.com/html/guangxi/fagaiwei/2012/0315/277891.html.
[3] 黄文武. 桂糖30号不同密度试验广西百色试点新植表现[J]. 甘蔗糖业, 2012(4): 1-4.
[4] 徐 林, 邓展云, 刘晓静, 等. 不同种植期对甘蔗生产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35): 19 973-19 974, 1 999.
[5] 陆建勋, 邓展云, 刘晓静, 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广西农业科学, 2010, 42(11): 1 170-1 172.
[6] 刘晓静, 邓展云, 刘海斌, 等. 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新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J]. 中国糖料, 2012(1): 25-26.
[7] 马奕玺. 试谈湛江地区甘蔗植期问题[J]. 中国糖料, 2003(2): 42-44.
[8] 陈勇生, 邓海华, 刘福业, 等. 粤糖00-236和ROC1O适宜植期、 下种量与施肥量研究[J]. 甘蔗糖业, 2008(2): 1-5, 25.
[9] 陈玉水, 张树河, 吴水金. 合理密植是甘蔗增产的技术关键[J]. 中国糖料, 2008 (1): 55-56.
[10] 林良文, 谭青山, 叶燕萍, 等. 不同下种方式和种植密度对新台糖22号群体结构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J]. 广西农业科学, 2010, 41(1): 11-13.
[11] 蒙世欢. 广西甘蔗施肥现状、 问题及对策[J]. 广西农学报, 2007, 22(5): 37-39.
[12] 李兰涛, 郭荣发. 我国甘蔗施肥技术现状与对策[J]. 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9(2): 19-20.
[13] 蓝立斌, 陈超君, 米 超, 等. 不同施氮方式对甘蔗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11, 42(I): 26-29.
[14] 曾维宾, 刘永贤, 梁鸿宁, 等. 桂中蔗区不同施氮水平对甘蔗生长与产量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39(5): 62-64.
[15] 段维兴, 刘许辉, 杨海霞, 等. 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桂糖29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08(3): 64-66.
[16] 樊 仙, 崔雄维, 刀静梅, 等. 不同磷水平对伸长期甘蔗栽培原种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中国糖料, 2011(2): 19-21.
[17] 杨 昆, 刘家勇, 赵培方, 等. 国家甘蔗品种第六轮区试云南开远新植试验初报[J]. 中国糖料, 2010(1): 19-21.
[18] 周 会, 梁 强, 雷庆超, 等. 国家甘蔗品种第七轮区试广西南宁点表现[J]. 中国糖料, 2012(1): 13-15.
[19] 谭 芳, 杨荣仲, 李 松, 等. 几种甘蔗蔗糖分分析方法比较[J].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23(2): 502-507.
[20] 黄文武, 李文教, 贺贵柏, 等. 广西百色第七轮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39(18): 32-36.
[21] 陈芳远. 田间试验方法及统计分析[M]. 南宁: 广西科协普及部出版, 1985: 224-230.
[22] 邓展云, 刘海斌, 方锋学, 等. 几个甘蔗新品种的健康种苗对比试验[J]. 中国糖料, 2010(4): 19-20, 28.
[23] 游建华, 曾 慧, 李 松, 等.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田间比较试验[J]. 中国糖料, 2005(2): 11-15.
[24] 卢文洁, 李文风, 黄应昆. 甘蔗黑穗病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J]. 中国糖料, 2008(3): 64-66.
[25] 麦玉强. 甘蔗螟虫为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 技术与市场, 2011, 18(7): 556-557.
[26] 商显坤, 黄诚华. 甘蔗螟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35): 20 064-20 066, 20 069.
责任编辑:叶庆亮
关键词 桂糖30号;植期;密度;施肥水平;蔗茎产量;蔗糖产量。
中图分类号 S225.53 文献标识码 A
Matched Cultivation for High Yield and
Sugar Content of Guitang 30
HUANG Wenwu, HE Guibai *, PAN Tingyou, HE Lanxian
LI Wenjiao, QIN Zhengyong, LUO Fangmei
Baise Branch,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Baise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 Bais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Stations of National Sugarcane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Baise, Guangxi 533612, China
Abstract Three experiments of planting time, five experiments of density and three experiments of fertilizing level were conducted to research the matched cultivation measure with high yield and sugar of Gui Tang 30.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ver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yield planted in February and March over in April;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yield in a density of 90 000-135 000 sprouts/hm2 compared with the density of 75 000; Yield in moderate fertility level showed the highest, which was in a downside on high or lower fertility level. In general, cane yield, sucrose content and sucrose yield showed the highest planted in February and March with a density of 90 000-120 000 sprouts/hm2 and fertility level of N: 450-550 kg/hm2, P2O5 : 700-900 kg/hm2, K2O: 350-450 kg/hm2 in planting and fertility level of N: 550-650 kg/hm2, P2O5: 900-1 200 kg/hm2, K2O: 450-600 kg/hm2 on ratoon.
Key words Guitang 30; Planting date; Density; Fertilization level; Cane yield; Sucrose yield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4.06.003
桂糖30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2010年5月育成并通过广西区省级审定的早熟、高糖、高产、宿根性好、适应性广的甘蔗新品种[1],2011/2012榨季被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桂价格(2011)146号)]列为加价的优良品种[2]。在广西百色蔗区开展桂糖30号高产高糖配套栽培研究,探讨该品种在不同种植期、不同种植密度及不同施肥水平下的甘蔗产量、糖分等经济要素的变化规律,为该品种在本蔗区的推广提供成熟配套的高产、高糖、高效栽培技术措施,指导蔗区群众科学种植[3]。对于甘蔗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前人作了大量的研究,徐林等[4]研究结果表明,桂糖21、桂糖26和桂糖27冬植蔗在甘蔗农艺性状、产量、蔗糖糖分和含糖量都优于春植蔗。陆建勋等[5]研究结果表明,桂糖21号在种植密度为15万芽/hm2时产蔗量和含糖量最高,桂糖26号、桂糖27号和桂糖28号在种植密度为12万芽/hm2时产蔗量和含糖量最高,不同种植密度对甘蔗的蔗糖糖分影响不大。刘晓静等[6]对桂糖21等4个品种的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施肥量处理对甘蔗产量和含糖量有显著作用,低肥区和中肥区高于高肥区。和其他甘蔗新品种一样,随着植期[7-8]、种植密度[9-10]及施肥水平[11-16]的不同,桂糖30号单位面积的有效茎数、单茎重和蔗糖糖分都会发生一定变化,只有掌握该品种的不同植期、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下各种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新品种的增产增收潜力和优势。本文拟通过对桂糖30号进行高产高糖栽培技术研究,进一步了解桂糖30号在不同植期、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下的株高、茎径、蔗茎产量、糖分和含糖量等各种农艺性状变化规律,探索出桂糖30号高产高糖配套栽培关键的技术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材料
供试甘蔗品种:桂糖30号。
1.2 试验方法
试验安排在广西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附近的田阳县百育镇四那村那生坡的试验地进行。试验地属潴育黄泥田土质,缓坡地,肥力中上均衡,光照充足,前作种植甘蔗,具备广西百色蔗区的土质与气候特点。
根据试验要求,本研究在同一片试验地分别开展不同种植期、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等3个配套的试验,各试验2011年新植试验均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3个配套试验共设置11个处理33个小区(其中不同种植期3个处理共9个小区,不同种植密度5个处理15个小区,不同施肥水平3个处理9个小区),小区长8 m,宽6 m,面积48 m2。每小区种植5行,行距1.2 m,不同种植期和不同施肥水平的种植密度均为105 000 芽/hm2,不同种植密度下种量按试验处理设计的下种量下种。试验地四周设2行(或2 m)以上的保护行[17-19]。
1.3 试验处理
不同种植期新植试验设早春植、中春植(CK)、晚春植3个处理,种植期分别是2011年2月22日、2011年3月9日、2011年4月9日。2012年不同种植期宿根试验在2011年新植试验基础上进行。
不同种植密度新植试验设低密度、较低密度、中密度(CK)、较高密度、高密度5个处理,种植密度分别为75 000、90 000、105 000、120 000、135 000 芽/hm2。各处理种植期均是2011年2月22日,2012年不同种植密度宿根试验在2011年新植试验基础上进行。
不同施肥水平新植试验设高肥、中肥(CK)、低肥3个处理,高肥处理施纯N 690 kg/hm2(基肥、分蘖肥、节间伸长肥分别是150、240、300 kg/hm2),施P2O5 1 200 kg/hm2(基肥、分蘖肥、节间伸长肥分别是450、375、375 kg/hm2),施K2O 600 kg/hm2(基肥、分蘖肥、节间伸长肥分别是150、225、225 kg/hm2);中肥(CK)处理施纯N 525 kg/hm2(基肥、分蘖肥、节间伸长肥分别是150、150、225 kg/hm2),施P2O5 900 kg/hm2(基肥、分蘖肥、节间伸长肥分别是300、375、225 kg/hm2),施K2O 450 kg/hm2(基肥、分蘖肥、节间伸长肥分别是105、120、225 kg/hm2);低肥处理施纯N 375 kg/hm2(基肥、分蘖肥、节间伸长肥分别是105、120、150 kg/hm2),施P2O5 600 kg/hm2(基肥、分蘖肥、节间伸长肥分别是120、180、300 kg/hm2),施K2O 300 kg/hm2(基肥、分蘖肥、节间伸长肥分别是75、75、150 kg/hm2)。各处理种植期均是2011年2月22日,2012年不同施肥水平宿根试验各处理施肥种类和施肥量与2011年新植相同。
1.4 试验调查
试验期间的田间调查包括出苗率、宿根发株率、茎蘖数和分蘖率等;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包括螟虫为害枯心率、黑穗病发病率等;田间经济遗传值调查包括有效茎数、株高、茎径、单茎重和蔗茎产量等;室内甘蔗品质性状调查包括锤度、蔗糖糖分和蔗糖产量等[17-19]。
1.5 统计分析方法
品种间相互比较的差异显著性采用新复极差测验法(LSR)测验,产量按字母顺序从高到低排列,同一列中,标注有相同字母的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小写字母表示5%显著水平,大写字母表示1%极显著水平[20-21]。
1.6 栽培管理
1.6.1 施肥培土 不同种植期与不同密度试验新植、宿根试验基肥施农家肥22 500 kg/hm2,46%尿素326.1 kg/hm2,16%普钙2 812.5 kg/hm2,60%氯化钾250.05 kg/hm2,5%辛硫橉颗粒67.5 kg/hm2;分蘖肥施46%尿素521.7 kg/hm2,16%普钙2 343.75 kg/hm2,60%氯化钾375 kg/hm2,施肥后进行小培土;节间伸长肥施46%尿素652.2 kg/hm2,
16%普钙2 343.75 kg/hm2,60%氯化钾375 kg/hm2,施后进行大培土,培土高度20 cm。不同施肥水平的新植、宿根试验施肥种类及施肥量按试验设计方案配方施用。
1.6.2 收获期 2011年新植试验于2012年3月7~8日砍收,2012年宿根试验于2012年2月20~21日砍收,各年度分小区称产。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管理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前期生长及主要病虫害发生表现
各处理前期生长及主要病虫害发生田间调查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的新植蔗萌芽率变化幅度差异不大;从早春植(2月份下种)到晚春植(4月份下种)的新植蔗分蘖率逐步增加,宿根发株率以晚春植为最高;从低密度(75 000芽/hm2)到高密度(135 000芽/hm2)新植蔗分蘖率逐步减小,宿根发株率略有提高;不同施肥水平的新植蔗分蘖率变化幅度不大,但高肥水平比中、低肥水平宿根发株率高;新植蔗的螟害枯心率、黑穗病率低,而宿根蔗的螟害与黑穗病为害严重,螟害枯心率达14.68%~19.32%,黑穗病率达8.24%~25.02%(表1)。
2.2 各处理主要经济性状表现
各处理主要农艺性状田间调查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平均茎径与单茎重逐步减小,平均有效径逐步增加;从早春植到晚春植,宿根蔗株高逐渐增加,茎径逐渐减小;各试验间宿根蔗株高、茎径、单茎重均明显高于新植蔗,但宿根蔗的有效茎明显少于新植蔗。
2.3 各处理蔗茎产量结果与分析 各处理蔗茎产量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种植期新植与宿根的平均蔗茎产量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早春植(2月份下种)-中春植(3月份下种-CK)-晚春植(4月份下种),各处理平均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早春植和中春植新植蔗蔗茎产量比晚春植新植蔗蔗茎产量增产,且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早春植和中春植宿根蔗蔗茎产量比晚春植宿根蔗蔗茎产量减产,且减产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新植与宿根的蔗茎产量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中密度(105 000芽/hm2-CK)- 高密度(135 000芽/hm2)-较高密度(120 000芽/hm2)-较低密度(90 000芽/hm2)-低密度(75 000芽/hm2),其中以低密度的蔗茎产量最低,比其他4个密度处理减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他4个密度处理之间平均蔗茎产量增减产不显著。不同施肥水平新植和宿根蔗平均蔗茎产量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中肥(N525-P900-K450/CK)-高肥(N690-P1200-K600)-低肥(N375-P600-K300),各施肥处理之间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新植蔗蔗茎产量中肥比低肥和高肥增产并都达到显著水平,宿根蔗高肥和中肥平均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但高肥比低肥增产并达显著水平。
2.4 各处理蔗糖糖分化验结果与分析
各处理蔗糖糖分化验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各试验11月份新植与宿根蔗的蔗糖糖分差异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试验宿根蔗的蔗糖糖分比新植蔗增多,到2月份宿根蔗的蔗糖糖分比新植蔗多2个百分点以上。早春植(2月份下种)的蔗糖糖分比晚春植(4月份下种)高,低密度(75 000芽/hm2)的蔗糖糖分比高密度(135 000芽/hm2)高,高肥(N690-P1200-K600/CK)水平新植蔗蔗糖糖分比低肥(N375-P600-K300/CK)水平略低,但高肥水平宿根蔗蔗糖糖分比低肥水平略高(限本试验设置的肥力水平范围内)。
2.5 各处理蔗糖产量结果与分析
各处理蔗糖产量统计分析结果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种植期新植与宿根的平均蔗糖产量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早春植(2月份下种)-中春植(3月份下种-CK)-晚春植(4月份下种),早春植新植和宿根蔗平均蔗糖产量比晚春植蔗糖产量增产,且增产均达显著水平;早春植和中春植、中春植和晚春植平均蔗糖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种植密度新植与宿根的平均蔗糖产量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中密度(105 000芽/hm2-CK)- 高密度(135 000芽/hm2)-较低密度(90 000芽/hm2)-较高密度(120 000芽/hm2)-低密度(75 000芽/hm2),其中以低密度的蔗糖产量最低,比其他4个密度处理减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他4个密度处理之间平均蔗糖产量增减产不显著。不同施肥水平新植和宿根蔗平均蔗糖产量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中肥(N525-P900-K450/CK)-高肥(N690-P1200-K600)-低肥(N375-P600-K300),各施肥处理之间平均蔗糖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新植蔗蔗糖产量中肥比低肥增产达到显著水平,比高肥增产并达到极显著水平;宿根蔗蔗糖产量高肥比中肥增产并达显著水平,比低肥增产并达极显著水平。
3 讨论与结论
甘蔗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系统发育形成其所需高温、强光和充足水分环境条件[7]。要夺取甘蔗高产高糖,应该充分利用蔗区气候、土壤条件,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来实现。
从不同植期试验结果看,桂糖30号早春植和中春植的蔗茎产量、蔗糖糖分和蔗糖产量均高于晚春植,说明试验结果与徐林等[4]对桂糖21、桂糖26和桂糖27等3个品种不同植期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但在本试验中,由于受到试验条件的限制,不管早春植还是晚春植,新植蔗砍收期是同时的,由于早春植甘蔗生长期长于晚春植,造成早春植的宿根蔗的有效茎和蔗茎产量均低于晚春植。因此,建议蓄留宿根的田块,应做到先种先砍,后种后砍,以利宿根甘蔗的萌发出苗,保证宿根蔗获得较高产量。
从不同密度试验结果看,种植密度在90 000~130 000芽/hm2之间的蔗茎产量、蔗糖糖分和蔗糖产量差异不大,以密度在105 000芽/hm2的蔗茎产量、蔗糖糖分和蔗糖产量为最高,与陆建勋等[5]对桂糖26号、桂糖27号、桂糖28号等品种的种植密度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但本试验仅为早春植桂糖30号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若能开展以不同种植期为主区,以不同种植密度为副区的裂区设计的试验,对科研和生产指导的效果将会更好。
从不同施肥水平试验结果看,在中肥(N525-P900-K450/CK)水平下,蔗茎产量、蔗糖糖分和蔗糖产量是最高的,与刘晓静等[6]对桂糖21等4个品种的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宿根试验结果中,桂糖30号在高肥(N690-P1200-K600/CK)水平下,其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均高于中肥(N525-P900-K450/CK)和低肥(N375-P600-K300/CK)水平的产量,而且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这与新植蔗试验结果表现恰好相反,说明该品种在宿根蔗管理上,适当增加施肥量对蔗茎产量、蔗糖产量都起到显著的增产效果。
从田间调查结果看,该品种在试验中宿根蔗的螟害枯心率、黑穗病率都比较高,在生产上种植时应注意对种茎药物消毒、热水脱毒处理和使用健康无毒的种苗,及时拔出烧毁田间黑穗病株和其他田间侵染源[22-24],并加强对甘蔗螟虫的综合防治[25-26],以便获得更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桂糖30号在本蔗区高产高糖配套栽培,在种植期上应当适早(2~3月份)种植,中等肥力田块种植密度在90 000~135 000芽/hm2,在管理上新植蔗以中肥(N525-P900-K450/CK)水平,宿根蔗可适当增加施肥量,同时要做好田间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黎焕光, 谭裕模, 谭 芳, 等. 早熟高糖高产甘蔗新品种桂糖30的选育[J]. 广西蔗糖, 2011(2): 8-12.
[2] 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关于2011/2012年榨季糖料蔗收购价格问题的紧急通知[DB/OL]. http: //zc.k8008.com/html/guangxi/fagaiwei/2012/0315/277891.html.
[3] 黄文武. 桂糖30号不同密度试验广西百色试点新植表现[J]. 甘蔗糖业, 2012(4): 1-4.
[4] 徐 林, 邓展云, 刘晓静, 等. 不同种植期对甘蔗生产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35): 19 973-19 974, 1 999.
[5] 陆建勋, 邓展云, 刘晓静, 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广西农业科学, 2010, 42(11): 1 170-1 172.
[6] 刘晓静, 邓展云, 刘海斌, 等. 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新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J]. 中国糖料, 2012(1): 25-26.
[7] 马奕玺. 试谈湛江地区甘蔗植期问题[J]. 中国糖料, 2003(2): 42-44.
[8] 陈勇生, 邓海华, 刘福业, 等. 粤糖00-236和ROC1O适宜植期、 下种量与施肥量研究[J]. 甘蔗糖业, 2008(2): 1-5, 25.
[9] 陈玉水, 张树河, 吴水金. 合理密植是甘蔗增产的技术关键[J]. 中国糖料, 2008 (1): 55-56.
[10] 林良文, 谭青山, 叶燕萍, 等. 不同下种方式和种植密度对新台糖22号群体结构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J]. 广西农业科学, 2010, 41(1): 11-13.
[11] 蒙世欢. 广西甘蔗施肥现状、 问题及对策[J]. 广西农学报, 2007, 22(5): 37-39.
[12] 李兰涛, 郭荣发. 我国甘蔗施肥技术现状与对策[J]. 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9(2): 19-20.
[13] 蓝立斌, 陈超君, 米 超, 等. 不同施氮方式对甘蔗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11, 42(I): 26-29.
[14] 曾维宾, 刘永贤, 梁鸿宁, 等. 桂中蔗区不同施氮水平对甘蔗生长与产量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39(5): 62-64.
[15] 段维兴, 刘许辉, 杨海霞, 等. 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桂糖29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08(3): 64-66.
[16] 樊 仙, 崔雄维, 刀静梅, 等. 不同磷水平对伸长期甘蔗栽培原种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中国糖料, 2011(2): 19-21.
[17] 杨 昆, 刘家勇, 赵培方, 等. 国家甘蔗品种第六轮区试云南开远新植试验初报[J]. 中国糖料, 2010(1): 19-21.
[18] 周 会, 梁 强, 雷庆超, 等. 国家甘蔗品种第七轮区试广西南宁点表现[J]. 中国糖料, 2012(1): 13-15.
[19] 谭 芳, 杨荣仲, 李 松, 等. 几种甘蔗蔗糖分分析方法比较[J].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23(2): 502-507.
[20] 黄文武, 李文教, 贺贵柏, 等. 广西百色第七轮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39(18): 32-36.
[21] 陈芳远. 田间试验方法及统计分析[M]. 南宁: 广西科协普及部出版, 1985: 224-230.
[22] 邓展云, 刘海斌, 方锋学, 等. 几个甘蔗新品种的健康种苗对比试验[J]. 中国糖料, 2010(4): 19-20, 28.
[23] 游建华, 曾 慧, 李 松, 等.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田间比较试验[J]. 中国糖料, 2005(2): 11-15.
[24] 卢文洁, 李文风, 黄应昆. 甘蔗黑穗病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J]. 中国糖料, 2008(3): 64-66.
[25] 麦玉强. 甘蔗螟虫为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 技术与市场, 2011, 18(7): 556-557.
[26] 商显坤, 黄诚华. 甘蔗螟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35): 20 064-20 066, 20 069.
责任编辑:叶庆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