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为小学阶段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及时提供反馈信息、改进教育决策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改革与创新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学习评价;改革;创新
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六条最新的理念,其中第三条关于评价的改革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笔者在传统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理念,进行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改革与创新。下面,简单地谈谈几点在实践中的做法。
一、坚持正面评价为主
正面评价是对成功信息的肯定、认同和赞赏,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学生经常接受这样的评价体验,就会学地自信,并以成功为起点,越学越有劲。而学困生往往是在接受一次又一次的负面评价中,散失学习自信心而沦落为所谓的“差生”的。所以教师必须坚持正面评价,极力学生的原则,对学有长进、学有创见的学生要明察秋毫,及时表扬鼓励,让成功与快乐大家共享,转化成继续学习的动力。学生即使有九个缺点,一个优点,教师的评价也必须从赞赏他(她)的一个优点开始。有时候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结果是错误的,而过程中蕴含着许多合理的思维活动,教师要善于发现,恰当评价,以免挫伤学习积极性。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分桃子“(除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指名一名男生到讲台上演示,把12条鱼分给4只猫,要求每只小猫分到同样多。那位男生是这样分的:前面两只猫第一只分得4条,第二只分得2条,后面两只猫分得的结果与前面的一样。从分得的最后结果来看显然不对,因此,老师马上告诉他,你分错了,就让他回位。那位男生回到座位上静静地坐着,一直到下课都没有据守发言和积极地表现。细细想一想,如果老师的评价改变一下,合理地利用这个课堂生成资源,那位同学回到座位后到下课的表现也许会不一样,全班对平均分的理解也会深入一层:首先,那为位男生敢于上台演示,让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这种精神来势要给予肯定;其次,平均分蕴含对称思想,前面两只小猫与后面两只小猫分到的总数一样多,应该是平均分的,他的摆法是对称与平均思想的体现,教师如能及时指出他这些合理的地方,保护其创新的幼芽,再引导学生思考每只小猫分到的鱼要求同样多,该如何分?那位男生也许很快能相出结果,即使分不出来,也能获得正面的情感体验,以后学习热情就会大大不一样。全班同学经历这一过程,必然深化对平均分的认识。
坚持正面评价,教师不要过多地渲染评价结果的阴暗面,也不要以为一次评价来定夺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免学生的偶然失误而引起的评价失真。一个负面评价信息过多反馈给学生的老师,必然造成教师自己在学生中的亲和力下降,减少学生对你所教学科的兴趣。所以,我认为,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尽量做到无伤害评价、绿色评价。
二、建立多元评价标准
以书面检测为主的分数评价,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实验稿与2012年版《课标》都把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来阐述,分数评价显然没有全面的体现这四个方面,特别是情感与态度方面。众所周知,小学阶段,一个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对他的日后发展是相当起作用的。而分数评价中却无法体现,所以必须改革这种一元评价的标准,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多角度衡量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笔者认为,建立下面三位一体的“等级+描述性评语”评价体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具体方法就是:把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分成“知识与技能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三方面来进行。”“知识与技能评价”选取学生在学校学习一个学期中所学的,各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分“优秀”、“合格”和“加油”三个等级进行评定;“过程性评价”选取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体现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非认知结构重要指标六个(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问题意思、交流表达、动手操作和同伴合作)(书面较难检测的),按照“优良”、“中等”、“加油”三个等级进行评定;“综合描述评价”分“学生自己的话”、“学习伙伴的话”、“任课老师的话”和“家长的话”四个层面,对学生进行语言描述评定。
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新、旧两版《课标》都有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认为,在评价的形式上可以采用课堂观察、笔试、口试、操作、实践等。课堂观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多次的个体信息反馈才能作出判断,对表现欲望不强,性格内向的学生,采用课堂观察来评价就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试易于操作,但动手能力,学习情感态度难以评价;口试对数学问题的分析,算理、规律的陈述有较好的检测作用,但费时较多,不利于在人数多的班级实施;操作可用于画图、制表、测量等,有利于检测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检测内容有限;实践活动可以检测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较难监控。每一种评价形式,都有利弊,应注意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因此,教师要根据多种形式的评价结果,综合得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要根据评价内容的特点,如单项的、综合的、平时的、终结的、教师限定的、学生自选的等来选择相应的形式。在评价结果的表述上,可以是定量的分数、积分、定性的等级、描述性的评语等,评价的客体可以是老师、家长、好朋友等。特别要注意,终结性评语不要用过多的繁难的评价形式,以免加重老师自身和学生的负担,导致评价难于操作。
总之,我们相信:通过评价改革的不断完善与创新,学生的自主性一定会得到进一步体现,创新意识将进一步得到增强,教育教学质量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学习评价;改革;创新
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六条最新的理念,其中第三条关于评价的改革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笔者在传统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理念,进行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改革与创新。下面,简单地谈谈几点在实践中的做法。
一、坚持正面评价为主
正面评价是对成功信息的肯定、认同和赞赏,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学生经常接受这样的评价体验,就会学地自信,并以成功为起点,越学越有劲。而学困生往往是在接受一次又一次的负面评价中,散失学习自信心而沦落为所谓的“差生”的。所以教师必须坚持正面评价,极力学生的原则,对学有长进、学有创见的学生要明察秋毫,及时表扬鼓励,让成功与快乐大家共享,转化成继续学习的动力。学生即使有九个缺点,一个优点,教师的评价也必须从赞赏他(她)的一个优点开始。有时候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结果是错误的,而过程中蕴含着许多合理的思维活动,教师要善于发现,恰当评价,以免挫伤学习积极性。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分桃子“(除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指名一名男生到讲台上演示,把12条鱼分给4只猫,要求每只小猫分到同样多。那位男生是这样分的:前面两只猫第一只分得4条,第二只分得2条,后面两只猫分得的结果与前面的一样。从分得的最后结果来看显然不对,因此,老师马上告诉他,你分错了,就让他回位。那位男生回到座位上静静地坐着,一直到下课都没有据守发言和积极地表现。细细想一想,如果老师的评价改变一下,合理地利用这个课堂生成资源,那位同学回到座位后到下课的表现也许会不一样,全班对平均分的理解也会深入一层:首先,那为位男生敢于上台演示,让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这种精神来势要给予肯定;其次,平均分蕴含对称思想,前面两只小猫与后面两只小猫分到的总数一样多,应该是平均分的,他的摆法是对称与平均思想的体现,教师如能及时指出他这些合理的地方,保护其创新的幼芽,再引导学生思考每只小猫分到的鱼要求同样多,该如何分?那位男生也许很快能相出结果,即使分不出来,也能获得正面的情感体验,以后学习热情就会大大不一样。全班同学经历这一过程,必然深化对平均分的认识。
坚持正面评价,教师不要过多地渲染评价结果的阴暗面,也不要以为一次评价来定夺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免学生的偶然失误而引起的评价失真。一个负面评价信息过多反馈给学生的老师,必然造成教师自己在学生中的亲和力下降,减少学生对你所教学科的兴趣。所以,我认为,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尽量做到无伤害评价、绿色评价。
二、建立多元评价标准
以书面检测为主的分数评价,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实验稿与2012年版《课标》都把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来阐述,分数评价显然没有全面的体现这四个方面,特别是情感与态度方面。众所周知,小学阶段,一个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对他的日后发展是相当起作用的。而分数评价中却无法体现,所以必须改革这种一元评价的标准,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多角度衡量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笔者认为,建立下面三位一体的“等级+描述性评语”评价体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具体方法就是:把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分成“知识与技能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三方面来进行。”“知识与技能评价”选取学生在学校学习一个学期中所学的,各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分“优秀”、“合格”和“加油”三个等级进行评定;“过程性评价”选取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体现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非认知结构重要指标六个(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问题意思、交流表达、动手操作和同伴合作)(书面较难检测的),按照“优良”、“中等”、“加油”三个等级进行评定;“综合描述评价”分“学生自己的话”、“学习伙伴的话”、“任课老师的话”和“家长的话”四个层面,对学生进行语言描述评定。
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新、旧两版《课标》都有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认为,在评价的形式上可以采用课堂观察、笔试、口试、操作、实践等。课堂观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多次的个体信息反馈才能作出判断,对表现欲望不强,性格内向的学生,采用课堂观察来评价就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试易于操作,但动手能力,学习情感态度难以评价;口试对数学问题的分析,算理、规律的陈述有较好的检测作用,但费时较多,不利于在人数多的班级实施;操作可用于画图、制表、测量等,有利于检测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检测内容有限;实践活动可以检测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较难监控。每一种评价形式,都有利弊,应注意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因此,教师要根据多种形式的评价结果,综合得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要根据评价内容的特点,如单项的、综合的、平时的、终结的、教师限定的、学生自选的等来选择相应的形式。在评价结果的表述上,可以是定量的分数、积分、定性的等级、描述性的评语等,评价的客体可以是老师、家长、好朋友等。特别要注意,终结性评语不要用过多的繁难的评价形式,以免加重老师自身和学生的负担,导致评价难于操作。
总之,我们相信:通过评价改革的不断完善与创新,学生的自主性一定会得到进一步体现,创新意识将进一步得到增强,教育教学质量将进一步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