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人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x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文学社”栏目,我们刊发的是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大唐文学社。大唐文学社成立于1996年,二十多年来为文学爱好者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引领了一种诗意的校园生活方式。
  欢迎校园文学社与我们联系:[email protected]
  又是一个周五,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校园被夜幕笼罩,寂静的操场,空荡荡的教室,偶尔几声猫叫清晰可闻。路灯下,高大梧桐树掩映的林荫道上,突然出现了一些身影,身着校服的少年们手里拿着书,彼此低语着,走向学校信息楼里的一处亮光地。那里是江苏语文实验课程基地的一间教室,那些少年们就是夜读小组的学生,是从十三中大唐文學社社员中选拔出来的。
  夜读活动早在2014年就开始了,十三中教授级特级教师曹勇军带领着十几位大唐文学社的优秀社员,在每周五晚六点半进行夜读活动,希望喜欢阅读的孩子们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一座静谧的校园,一间灯火通明的教室,一部经典厚重的书,师生们围坐在一起阅读经典。那些青春洋溢的笑脸时而静静聆听曹老师的解读,时而激情澎湃地讨论某部作品……每读完一本书后,一名学生社员执笔记录并整理成简短的介绍文稿,在校园网和橱窗内向全校学生推荐。
  从海子的诗歌王国,到梭罗的《瓦尔登湖》,从韦岸的《大地上的事情》到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学生的生活不再是两点一线的奔波与琐碎,而是在辽远广袤的精神空间的纵情遨游。无论寒暑、无论晴雨、无论风雪,从未间断。他们都是追光人,是校园里文化思想的推广者。
  各大主流媒体先后对夜读活动进行了报道,而这仅仅是大唐文学社众多活动中的一项。
  深受学生喜爱的南京十三中戏剧节从2006年到现在已历时十几个年头了。从戏剧节每班导演的人选、各班剧本的选择到舞台表演、导演手记、观摩感悟文章的集结成刊等,都有文学社社员们忙碌的身影:每班社团理事协助老师选择相关导演、编剧、演员,很多社员本身就是台前幕后的重要人物;排演过程的记录由每班的社员负责;表演过程中的志愿者一般也由高一文学社社员担任;社员最后还要完成各班戏剧节导演手记和观感文章的组稿工作,并参与刊物的第一校稿。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学成就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余光中曾评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唐之气魄,唐代文人之精魂,在大唐文学社的学生身上延续着。社员们以“播撒文学种子,培育文学新苗,倡导阅读经典,构建文化校园”为宗旨,坚持开展各项文学社活动。
  文学社每年举办的校园古诗文吟诵大赛以古风新唱的文艺形式吸引了校外媒体的争相报道;文学采风活动把文学沙龙搬到校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由文学社组织的各级别作文竞赛,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展示才华的平台;校刊《石山钟》定期出版,这既给予学生作品展示的机会,更给予他们极大的鼓励与宣传;文学社每学期把文学界影响力极大、学术上造诣颇高的名人、大家以讲座形式及时推介给广大学生,形成了校园“追星”之势;小记者采访文化名人,在社会上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众多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引领了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
  成立于1996年的大唐文学社,自创始之初,就有三气。一是有“地气”,本校位于六朝古都之中心地带。二是有“人气”,团内人才济济,个性互异又志趣相投。社员多由高一、高二爱好文学写作的学生组成,从最初的200多人,发展为现在的500多人。三是有“底气”,社团历史悠久且成绩斐然。如今,大唐文学社被南京市教育局授予“南京市中学生文学活动基地”“南京市大中学生文学通讯社社长单位”等荣誉称号。2017年,大唐文学社还荣获“全国优秀中学生国学社团”。社刊《石山钟》曾被全国中语会命名为“优秀社刊”。 2013年,《石山钟》在江苏省首届中学优秀校刊评比中被授予特等奖。社团社员也在各种级别的作文大赛中屡获大奖,当年闻名全国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的作者蒋昕捷就曾是文学社的一员。
  光照亮前方路,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大唐文学社,为热爱阅读与写作的学生们铺好了追光的路,让每位心怀梦想的少年以热情为舟、以理想为舵,乐于阅读,勤于创作,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勇敢追梦。
  张苓: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大唐文学社教师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巴恬恬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上期“作文实战”《无法忘却的镜头》一文的结尾,作者让大家就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作文题进行备考演练: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讲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 意思是说一袭白袍,一旦沾染了墨,便永远也洗不掉了。“白袍”如此,为人处事做学问,何尝不会遇到相似情形呢?要求:①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自选。我们收到大量投稿,这期刊
期刊
上期“作文实战”栏目给出的备考演练作文题目是《时光的味道》。我们收到了大量来稿,下面这篇文章的作者,另辟角度,以温暖的笔触,写了离别的故事,非常感人。  坐在书桌前,我看向窗外。今年的槐花又开了。  外婆家的后山,也有一片槐树林,四五月间花开正盛。“乖儿,槐花开了,我们去摘吧。”外婆呼喊着,我可一秒钟也不會怠慢,赶忙跟去。  外婆一手拿着长竹杆,一手提着篮子,带着我上了山。放眼望去,棵棵槐树高大挺
期刊
麦黄时节,布谷鸟不停地叫着“麦黄草枯,麦黄草枯!”丝丝缕缕,如箫似笳。乡亲们磨着镰刀,霍霍声顺风传得很远很远。麦子们成熟着亢奋着期待着。风过时,掀起层层麦浪,浓郁的麦香,把人心滋润得丝绸一样柔软、生动。  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心坎上。麦浪翻滚,如丝绸缎面般波光潋滟、璀璨耀眼。麦子是父性的,潇洒泼辣;水稻是母性的,温润含蓄。  成熟的麦田里,滚滚麦浪被刺猬般的太阳检
期刊
【文题回放】  每一个人的生命中总有值得停住的地方。也许是我们在这里发现了美好,于是驻足欣赏;也许是我们需要在这里回头看看之前走过的路,于是进入思索并找到方向;也许是在这里可以歇息,积攒力量,然后再继续前行。  请以“值得停住的地方”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命题透视】  试题采用“导语+题目”的结构形式。这种形式在全国很多地市的中考中广泛使用。导语或引出写作话题,阐述写作由头,或启发
期刊
【文题回放】  柔弱,不是台前装扮得强大,退回幕后出汗。柔弱是种敬慕的心情,是种静聆的姿态……唯其柔弱而犹勇敢,才显出生命的尊严。  对这段话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命题透视】  这是2020届江苏5月份十六校高考模拟联考作文题。统观近几次江苏各市的模考作文题,都沿袭了话题型作文或核心词的材料作文模式。本
期刊
我的家乡高邮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讲江淮方言,其方言独特、风趣。  我简单地介绍几个词语。如果某人做事很认真、有条理,在这里通常被说成做事“板扎”。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字典、辞书中,有“板实”“板正”等词,未见“板扎”,而江淮一带方言中“板扎”一词常用到。“板扎”还可以用“ABB”式、“AABB”式重叠,即“板扎扎”“板板扎扎”。重叠以后更增加了“板扎”的分量及喜爱的感情色彩。  与“板扎”同义的还
期刊
海马:本名王勇,教授,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从事教育、新闻工作,并长期担任三江学院校党委宣传部长、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现任校党委委员、校长助理。  《莫愁·小作家》 :你觉得,现在大中学生的人文素养跟以前相比,或者说跟你上学时相比,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原因是什么?  海马:人文素养或人文素质,它的具体落实或体现,主要在阅读和写作。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大学生在人文素质
期刊
月亮悄悄爬上天空,爷爷照旧搬一张陪伴他多年的摇椅,靠窗,安静地歇息着。月辉透过窗静静地洒在爷爷银白的头发上,一切是那么的安详与美好。  跟以往一样,爷爷拿着一张泛黄的照片,岁月的冲刷与侵蚀早已摧毁了那张黑白的照片,照片上的人已不清晰。但爷爷并不在意,他紧紧地捏住那张珍贵的照片,让记忆在每个宁静的夜晚绽放在那张已泛黄的纸片上。  那是一张充满温情的照片。  爷爷说,他与奶奶相识时,他身着军装,手捧一
期刊
“夜这么黑,有两只萤火虫,那就亮多了。”我仍记得多年前,一个星光阑珊的长夜,我幽幽地自语道。  床另一侧的祖父,大概是听厌了,咳了两声,翻个身又睡了。  第二天清晨,祖母照常早早地把我叫醒,简餐过后便把我送上了校车。可晚上回来,却没看见每天都在街口棋摊旁的祖父。“娃儿,叫你家老周来下棋啊。”邻居老爷爷叮嘱我。  进了家门,祖母告诉我:“你爷爷下午回村里了,还不定什么时候回来呢。”我吃過饭,在院中消
期刊
素材于写作的意义  读完《素材》(《莫愁·小作家》2020年1期卷首)后有两个直觉:  第一是作家为什么要在文中写下两处议论,第五自然段“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呢?”和结尾关于学问的讨论及后续文字,即:  “学,是无处不学;问,是无处不问。教育如此,生活如此,写作也如此。满地皆是写作素材,用心用情者,世事洞明,文章练达。”  在《素材》为题的文章里,发议论可不是一件很妙的事。再好的素材都是璞玉,它可以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