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电影中的美国形象建构

来源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an88100608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中作为“社会集体想象物”的美国形象在不同时代投射出本土复杂多面的文化心理,在历经20世纪80年代的政治主导和21世纪90年代的物质性中心之后,21世纪中国电影中的美国形象建构更为多元和深刻,呈现出新的面貌和特征.本文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从文化冲突、“美国梦”和性别隐喻三个方面探究美国形象的建构方式,在关注“影片的事实”的同时,结合“电影的事实”解读形象背后复杂的社会历史语境和动力线,并以他者之镜返观自我之像.
其他文献
本文是朗西埃在《电影寓言》中专门分析德勒兹电影哲学的一章他从“是否存在一种电影的现代性”问题出发,对德勒兹关于两种影像(运动—影像与时间—影像)的逻辑划分和对应的
本文介绍并讨论了德勒兹乃至后德勒兹的运动影像、时间影像、触觉影像、情感影像等电影影像概念,展开一条从运动影像到时间影像、触觉影像、情感影像和活影像等逻辑进阶主线,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一段话:儿童学习一种语言的最佳时期,并不是进入小学之后,而是在一个孩子两周岁的时候。想想也是,在两周以前,孩子最多只会牙牙学语,而两周岁后,孩子不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对国际电影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待上映影片撤档、新影片停拍、电影院无法营业.中国虽然较好地控制了疫情,但出于防控需要
期刊
“电影本体论”在国内相关学界是一个持久的理论议题,但对于这一议题的理解国内主要接受了来自法国电影理论界的影响,而对这一议题在美国电影理论中的阐释缺乏关注 实际上,美
随着国际间经济往来的日益频繁,高等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国际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出国深造的愿望.但是,在日益频繁的国家
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教授是德国著名刑法学家,也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刑法学家。耶赛克教授与中国刑法学的关系,可以为这一评价提供佐证。中国刑法学与德国之间的联系,在20世
本文以景观、姿势与游戏定位西方电影理论中的反叙事谱系及其超克.早期电影人和先锋艺术家试图以影像对景/奇观的直接呈现来构筑反叙事地景,这一策略的失败不仅在于叙事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