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是在空间的范畴内进行的,空间艺术创作正是在人的认识与实践过程所产生的。本文以空间的基本特质为出发点,阐述与分析了空间的形体、比例、运动等形式语言,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基本的归纳。
【关键词】:空间;艺术创作;形式语言;形体;比例;运动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进行的实践活动是在空间的范畴内进行的,空间艺术创作正是在人的认识与实践过程所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类自我意识的逐步深化,使“空间”这一概念更为显著。本文将针对空间艺术创作的形式語言特点进行具体探讨和阐述。
关于“空间”的认知
从原始的生存需求到现在的综合需求,在满足了生存的基本前提条件下,空间艺术创作逐步出现在社会性的需求层面上。现今的空间艺术创作领域,更多是在研究人与环境、环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之更好地满足不断发展的人类需要。
“空间”,《辞海》解释为“在哲学上,与‘时间’一起构成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空间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时间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和时间具有客观性,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空间和时间是无限和有限的统一。就宇宙而言,空间无边无际,时间无始无终;而对各个具体事物来说,则是有限的……利用某些物质原子的内部振荡过程作为空间和时间的量度标准。”[1] 空间是指与实体相对的概念,按照哲学的观点来解释,凡是实体以外的部分都是空间,空间是无形的、不可见的。
人类的存在即决定了对空间的必然需求,在物理属性与心理需求上,空间满足了人不同层面的需求。从人的属性来认知空间,对空间艺术的创作有着积极的作用。正如罗素所说“科学所赋给物质的唯一性质,就是占有空间位置和依照运动规律而运动的能力”[2]。空间对于人的承载性以相对静态的趋势呈现在我们所知的运动状态中,我们可以感知空间的存在,也时常忽视了空间的作用,就像我们很少感觉到呼吸正在进行一样。
物理空间,具有比较直观的界限分隔。心理空间,表现为人的心理运动状态,并以人的情感、感官体验为参照。[3]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具有物理性的空间限定与影响人类感知空间的心理层面的因素去创造我们所依赖的空间形式。
空间艺术创作的形式语言特点
从原始的穴居开始,人类为了安全的需求已经在对空间进行有目的性的探索。自人类的自我意识不断加强,“空间被处理成一种由几何学构造起来而通过透视学来传达给眼睛的物质。”[4] 鉴于空间呈现的物质性与物理性,使空间艺术创作的形式语言可以从空间所依附的“物”的本质特性——形体、比例与运动等方面来具体分析空间艺术创作形式语言的特点。
首先是形体。对空间的感知来自于我们的综合感官体验,其中视觉是首先获取空间信息的主要途径,使我们可以评判空间的各个方面。基于对视觉呈现,如形状、色彩、机理(材质)等视觉要素往往依附于形体,如果我们将颜色、机理等因素除去,对于我们来说依然可以感受到空间的存在。那么,直观呈现出空间的“形体”是究竟什么?“形体”在汉典中有三个解释:身体形象;形状疆界;地域。其中第三项解释“疆界、地域”中,以“经、形体,皆谓制分界也”为解。从释文中可以得知 “形体”的具体含义是指:形状与分界。因此,空间是由具体的形状,并获得与之外界的分隔所呈现的。
我们可以把形状看作是呈现空间的重要表现因素之一。在几何参数意义上,形状是指物体的体积、表面积、尺寸等信息。在空间呈现的直观认识中,我们可以通过形状获得空间的具体信息,这也就是我们对空间的形式语言研究的有效途径。在具体的空间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具体的形状在进行着并置、叠加、交错,形状通过这样的方式(并置、叠加、交错)使我们获得了空间原始的依据[5]。那么我们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是怎样辨别的,这就产生了分界的问题。形状是具体的划分,是由边界围合而成,例如长方形的教学楼、圆形的图书馆。分界与空间共存相生,并对空间做出了进一步描述,例如我走进了图书馆,一个圆形的空间形式(其中包含了各种形状及形状与形状的组织),在边界的描述上来说,我就从属于图书馆内部的空间。边界赋予了空间具体的形状,并对空间产生了限定的作用。
在以上的例子当中,通过形状、分界,我们对空间的视觉产生基础有了一定的分析。我们再来看空间与“物”的第二个形式关系——比例。依附于“物”产生的空间,对于我们而言是独特的体会。我们仍可以借用上面的例子来延续比例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我们获得空间是基于自身尺度的,如果将图书馆变为一片树叶的大小时,我们曾感受到的图书馆空间性就几乎丧失了,甚至空间性已经不存在;又或是把自己变小,小到无法看到图书馆的具体形状,这时,图书馆的空间性已使我们无法感知(因为视域所限,眼睛看到的物象是有限的)。因此,过小的或是过大的形体,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难确定的。如果没有恰当的比例,我们不可利用视觉评价获得空间的具体形式,为此,在空间艺术形式语言中,比例是至关重要的。什么样的比例可以产生空间,恰当的表达空间?这就是我们自己。勒·柯布西耶将人的躯体认为是自然秩序的一种范式,这是他的比例理论,同样也适用于我们获得空间比例的一种途径与标尺。
最后,让我们了解空间与运动的关系。“在连续二维面上运动而感知到的连续空间才是我们经验里的基本空间形态(包括对它的反动)。”[6] 周俭对空间形式的分析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他提到的“二维面”可以将其理解为形体与比例所产生的视觉介质,那么想要做的“连续”就包含了一种运动的状态,而运动状态在空间的表现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体验(或说是一个经历过程),空间也具备了这种被体验的条件。就像我们从教学楼去图书馆所经历的空间过程,其中包含了空间的两个层面,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对于我们来说,在空间中的运动是空间展现实际意义的语言形式,如果没有了运动的概念,那么空间的积极作用便消失了,如果没有运动我们就无法去实现我们现有的空间状态。所以说,时间和空间是一切物质存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础,一切自然界现象和事件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发生的。[7]
综上所述,形体是空间描述的语言之一,是作为获得空间艺术形式语言中视觉动力的第一层描述。形体两个方面的基本概念:形状、分界,对空间分别做出了具象的阐述——形状及其组织方式(并置、叠加、交错)是空间产生的视觉要素依据;具体的阐述——边界的划分使空间获得了与外部的联系或限定。第二,比例是空间呈现的重要因素,我们自身的比例是空间艺术形式语言的表述语境。第三,空间是以运动的过程来体现其艺术形式语言的积极作用的,这里不仅仅是指视觉的运动体验,而是指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综合体验。
结 语
空间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虽然语言可以学习,可以被复制,思想却无法复制,语言只是我们用来表达思想与交流的。“人类器官正在失去知觉的今天”[8],我们该考虑如何通过我们自身对空间有更为明晰的认识,使我们可以真实地展现空间,就如空间本身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那样。
参考文献 :
[1] 辞海[K].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5081.
[2] 罗素(英).罗素文集[M].第2卷.哲学问题,何兆武,译.宗教与科学,徐奕春,林国夫, 译.商务印书馆.2012:42.
[3] Fauconnier,G.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16-21.
[4] 周凌.建筑学与几何的危机及其超越[J].新建筑,2009-12-10.
[5] 张毓峰.建筑学的科学:空间及其形式语言[J].建筑师,2003-10-15.
[6] 周俭.对<建筑空间形式系统的基本构想>的分析[J].建筑师,2003-10-15.
[7] 周奇.时间、空间与运动——狭义相对论及其伟大科学意义[J].大学物理,2008-03-15.
[8] 周凌.空间之觉:一种建筑现象学[J].建筑师,2003-10-15.
【关键词】:空间;艺术创作;形式语言;形体;比例;运动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进行的实践活动是在空间的范畴内进行的,空间艺术创作正是在人的认识与实践过程所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类自我意识的逐步深化,使“空间”这一概念更为显著。本文将针对空间艺术创作的形式語言特点进行具体探讨和阐述。
关于“空间”的认知
从原始的生存需求到现在的综合需求,在满足了生存的基本前提条件下,空间艺术创作逐步出现在社会性的需求层面上。现今的空间艺术创作领域,更多是在研究人与环境、环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之更好地满足不断发展的人类需要。
“空间”,《辞海》解释为“在哲学上,与‘时间’一起构成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空间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时间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和时间具有客观性,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空间和时间是无限和有限的统一。就宇宙而言,空间无边无际,时间无始无终;而对各个具体事物来说,则是有限的……利用某些物质原子的内部振荡过程作为空间和时间的量度标准。”[1] 空间是指与实体相对的概念,按照哲学的观点来解释,凡是实体以外的部分都是空间,空间是无形的、不可见的。
人类的存在即决定了对空间的必然需求,在物理属性与心理需求上,空间满足了人不同层面的需求。从人的属性来认知空间,对空间艺术的创作有着积极的作用。正如罗素所说“科学所赋给物质的唯一性质,就是占有空间位置和依照运动规律而运动的能力”[2]。空间对于人的承载性以相对静态的趋势呈现在我们所知的运动状态中,我们可以感知空间的存在,也时常忽视了空间的作用,就像我们很少感觉到呼吸正在进行一样。
物理空间,具有比较直观的界限分隔。心理空间,表现为人的心理运动状态,并以人的情感、感官体验为参照。[3]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具有物理性的空间限定与影响人类感知空间的心理层面的因素去创造我们所依赖的空间形式。
空间艺术创作的形式语言特点
从原始的穴居开始,人类为了安全的需求已经在对空间进行有目的性的探索。自人类的自我意识不断加强,“空间被处理成一种由几何学构造起来而通过透视学来传达给眼睛的物质。”[4] 鉴于空间呈现的物质性与物理性,使空间艺术创作的形式语言可以从空间所依附的“物”的本质特性——形体、比例与运动等方面来具体分析空间艺术创作形式语言的特点。
首先是形体。对空间的感知来自于我们的综合感官体验,其中视觉是首先获取空间信息的主要途径,使我们可以评判空间的各个方面。基于对视觉呈现,如形状、色彩、机理(材质)等视觉要素往往依附于形体,如果我们将颜色、机理等因素除去,对于我们来说依然可以感受到空间的存在。那么,直观呈现出空间的“形体”是究竟什么?“形体”在汉典中有三个解释:身体形象;形状疆界;地域。其中第三项解释“疆界、地域”中,以“经、形体,皆谓制分界也”为解。从释文中可以得知 “形体”的具体含义是指:形状与分界。因此,空间是由具体的形状,并获得与之外界的分隔所呈现的。
我们可以把形状看作是呈现空间的重要表现因素之一。在几何参数意义上,形状是指物体的体积、表面积、尺寸等信息。在空间呈现的直观认识中,我们可以通过形状获得空间的具体信息,这也就是我们对空间的形式语言研究的有效途径。在具体的空间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具体的形状在进行着并置、叠加、交错,形状通过这样的方式(并置、叠加、交错)使我们获得了空间原始的依据[5]。那么我们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是怎样辨别的,这就产生了分界的问题。形状是具体的划分,是由边界围合而成,例如长方形的教学楼、圆形的图书馆。分界与空间共存相生,并对空间做出了进一步描述,例如我走进了图书馆,一个圆形的空间形式(其中包含了各种形状及形状与形状的组织),在边界的描述上来说,我就从属于图书馆内部的空间。边界赋予了空间具体的形状,并对空间产生了限定的作用。
在以上的例子当中,通过形状、分界,我们对空间的视觉产生基础有了一定的分析。我们再来看空间与“物”的第二个形式关系——比例。依附于“物”产生的空间,对于我们而言是独特的体会。我们仍可以借用上面的例子来延续比例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我们获得空间是基于自身尺度的,如果将图书馆变为一片树叶的大小时,我们曾感受到的图书馆空间性就几乎丧失了,甚至空间性已经不存在;又或是把自己变小,小到无法看到图书馆的具体形状,这时,图书馆的空间性已使我们无法感知(因为视域所限,眼睛看到的物象是有限的)。因此,过小的或是过大的形体,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难确定的。如果没有恰当的比例,我们不可利用视觉评价获得空间的具体形式,为此,在空间艺术形式语言中,比例是至关重要的。什么样的比例可以产生空间,恰当的表达空间?这就是我们自己。勒·柯布西耶将人的躯体认为是自然秩序的一种范式,这是他的比例理论,同样也适用于我们获得空间比例的一种途径与标尺。
最后,让我们了解空间与运动的关系。“在连续二维面上运动而感知到的连续空间才是我们经验里的基本空间形态(包括对它的反动)。”[6] 周俭对空间形式的分析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他提到的“二维面”可以将其理解为形体与比例所产生的视觉介质,那么想要做的“连续”就包含了一种运动的状态,而运动状态在空间的表现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体验(或说是一个经历过程),空间也具备了这种被体验的条件。就像我们从教学楼去图书馆所经历的空间过程,其中包含了空间的两个层面,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对于我们来说,在空间中的运动是空间展现实际意义的语言形式,如果没有了运动的概念,那么空间的积极作用便消失了,如果没有运动我们就无法去实现我们现有的空间状态。所以说,时间和空间是一切物质存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础,一切自然界现象和事件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发生的。[7]
综上所述,形体是空间描述的语言之一,是作为获得空间艺术形式语言中视觉动力的第一层描述。形体两个方面的基本概念:形状、分界,对空间分别做出了具象的阐述——形状及其组织方式(并置、叠加、交错)是空间产生的视觉要素依据;具体的阐述——边界的划分使空间获得了与外部的联系或限定。第二,比例是空间呈现的重要因素,我们自身的比例是空间艺术形式语言的表述语境。第三,空间是以运动的过程来体现其艺术形式语言的积极作用的,这里不仅仅是指视觉的运动体验,而是指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综合体验。
结 语
空间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虽然语言可以学习,可以被复制,思想却无法复制,语言只是我们用来表达思想与交流的。“人类器官正在失去知觉的今天”[8],我们该考虑如何通过我们自身对空间有更为明晰的认识,使我们可以真实地展现空间,就如空间本身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那样。
参考文献 :
[1] 辞海[K].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5081.
[2] 罗素(英).罗素文集[M].第2卷.哲学问题,何兆武,译.宗教与科学,徐奕春,林国夫, 译.商务印书馆.2012:42.
[3] Fauconnier,G.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16-21.
[4] 周凌.建筑学与几何的危机及其超越[J].新建筑,2009-12-10.
[5] 张毓峰.建筑学的科学:空间及其形式语言[J].建筑师,2003-10-15.
[6] 周俭.对<建筑空间形式系统的基本构想>的分析[J].建筑师,2003-10-15.
[7] 周奇.时间、空间与运动——狭义相对论及其伟大科学意义[J].大学物理,2008-03-15.
[8] 周凌.空间之觉:一种建筑现象学[J].建筑师,200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