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提问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是独立思考的开始,是知识学习的基础。只有认真思考才有可能质疑,只有质疑才能促进思维。
一、问题的提出
布鲁纳主张发现教学法,即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尝试过程来发现知识,并培养提出问题的探索能力。我们的新课改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课改理念深入人心。一线老师都知道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能力是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多数老师对课堂问题教学都比较重视,但他们往往注重于研究教师提问的技巧与策略,课堂模式往往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较少经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质疑能力弱化,很多同学一味地听课,不善于思考,学习的主动性有所欠缺。
二、学生质疑能力现状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解学生的质疑能力的现状,笔者针对自己所在的学校——一所四星级重点中学,设计了一份调查报告,选取了不同的研究标本进行调查,分别是选修理化的56人,选修物生的118人,其中物生重点班60人,普通班58人,选修物地的50人(普通班)。最终有效答卷198份。
据统计,其中有102人在高中学习物理的近三年时间从来没向老师提出过问题,占有效调查人数的51.5%;52人偶尔提出问题,占26.2%;44人经常提问,占22.3%。经常提问问题的同学中,约有2/3的人在课后就所讲知识不太明白时会对老师提问,只有1/3的人在课堂上会对老师的讲解内容和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在平时课堂观察中,也看到提问的主体几乎都是老师,一堂课上,很少有学生主动质疑和提问。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很少提问,是因为没有问题吗?据统计,192人在学习过程中曾经遇到过问题,只有50人选择问老师,98人选择问同学或者同桌,还有44人不问。对于为什么很少在课堂上提问,49.5%的同学是害怕自己的问题太肤浅会引起同学的嘲笑,有28%的同学害怕问问题老师会生气,以为自己没听懂,10.6%的同学觉得自己没有主动思考,没有问题,还有5%的同学是因为老师太严厉,不喜欢学生上课提问题。经常提问的同学当中,32人是重点班的学生,12人是普通班的学生,有23人是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所以敢于在课堂上提问题。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造成学生质疑提问能力差的重要原因有:①自主学习思考时间不充足,问题不多;②习惯性听课,不知道怎么提问题;③害怕其他同学的嘲笑和不屑;④害怕老师生气。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提升策略
“学问,学问,学会提问”,会提问的学生才是会学习的学生。《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把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作为新课程的目标之一。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一个更为重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说说自己的观点。
1.创建平等课堂,为学生质疑营造氛围。
建构主义理论告訴我们,应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传统的课堂注重师道尊严,强调老师的权威,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新型的物理课堂应该是师生平等的,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习潜能的开发者。①教师要放下架子,做学生的良师益友。②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其他学生一起认真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问题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③用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消除学生不敢发问的心理障碍。④对学生的提问,特别是创造性的问题要给予评价及鼓励,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问问题的成就感。
2.敢于课堂留“白”,为学生质疑提供时间。
有的老师不敢放手给学生,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得满满的,“满堂灌”,学生从上课听到下课,根本就没时间消化思考,当然,也就不可能有问题问出来了。只有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和消化所学知识,学生才会有时间来进行质疑。建议教师每一节课都给学生质疑发表意见的时间,一般是3~5分钟,课堂上解决不了的课后再解决。
3.进行史学渗透,为学生质疑提供典范。
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的是问号。”时代的进步就是在一个个的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中发展的。通过物理学发展史的渗透以科学家们质疑和研究的过程来感染学生,激励其积极思考,勇于质疑。
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就可以指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质疑,并利用归谬法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情况相同。
4.利用实验冲突,让学生质疑水到渠成。
在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教学中,因为学生的原有知识的影响,学生对电动势和内阻的理解会有一定困难,笔者就利用实验设计一个认识上的冲突。实验过程如下:将小电珠接在一节旧的干电池的两端,观察小电珠的亮度,两节干电池串联,将同样的小电珠接在其两端,结果看到小电珠的亮度没有变亮反而变暗。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发生冲突,学生必然会提出质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教学。
5.借助习题错解,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现在的教室,都配有实物投影,利用实物投影,将学生的错解过程进行投影,请其他同学判断具体解题过程是否合理,有没有问题,或者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方法。这样的练习,有助于促进学生自己在解题后进行反思,避免出现类似错误,更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通过评价激励,促进学生主动提问。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转变评价机制,把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探究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不以书面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我们可以将课堂的提问和思考也作为一个评价内容,计入期中和期末成绩。从高一开始,笔者选择了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推行这种评价机制。实践表明,部分学生养成主动提问的好习惯,问卷调查中经常问问题的44人中有36人高一是笔者所推行的实验班级中的学生。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他们敢于质疑,有能力质疑,让他们勇于思考,有能力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成长为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一、问题的提出
布鲁纳主张发现教学法,即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尝试过程来发现知识,并培养提出问题的探索能力。我们的新课改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课改理念深入人心。一线老师都知道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能力是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多数老师对课堂问题教学都比较重视,但他们往往注重于研究教师提问的技巧与策略,课堂模式往往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较少经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质疑能力弱化,很多同学一味地听课,不善于思考,学习的主动性有所欠缺。
二、学生质疑能力现状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解学生的质疑能力的现状,笔者针对自己所在的学校——一所四星级重点中学,设计了一份调查报告,选取了不同的研究标本进行调查,分别是选修理化的56人,选修物生的118人,其中物生重点班60人,普通班58人,选修物地的50人(普通班)。最终有效答卷198份。
据统计,其中有102人在高中学习物理的近三年时间从来没向老师提出过问题,占有效调查人数的51.5%;52人偶尔提出问题,占26.2%;44人经常提问,占22.3%。经常提问问题的同学中,约有2/3的人在课后就所讲知识不太明白时会对老师提问,只有1/3的人在课堂上会对老师的讲解内容和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在平时课堂观察中,也看到提问的主体几乎都是老师,一堂课上,很少有学生主动质疑和提问。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很少提问,是因为没有问题吗?据统计,192人在学习过程中曾经遇到过问题,只有50人选择问老师,98人选择问同学或者同桌,还有44人不问。对于为什么很少在课堂上提问,49.5%的同学是害怕自己的问题太肤浅会引起同学的嘲笑,有28%的同学害怕问问题老师会生气,以为自己没听懂,10.6%的同学觉得自己没有主动思考,没有问题,还有5%的同学是因为老师太严厉,不喜欢学生上课提问题。经常提问的同学当中,32人是重点班的学生,12人是普通班的学生,有23人是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所以敢于在课堂上提问题。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造成学生质疑提问能力差的重要原因有:①自主学习思考时间不充足,问题不多;②习惯性听课,不知道怎么提问题;③害怕其他同学的嘲笑和不屑;④害怕老师生气。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提升策略
“学问,学问,学会提问”,会提问的学生才是会学习的学生。《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把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作为新课程的目标之一。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一个更为重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说说自己的观点。
1.创建平等课堂,为学生质疑营造氛围。
建构主义理论告訴我们,应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传统的课堂注重师道尊严,强调老师的权威,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新型的物理课堂应该是师生平等的,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习潜能的开发者。①教师要放下架子,做学生的良师益友。②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其他学生一起认真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问题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③用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消除学生不敢发问的心理障碍。④对学生的提问,特别是创造性的问题要给予评价及鼓励,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问问题的成就感。
2.敢于课堂留“白”,为学生质疑提供时间。
有的老师不敢放手给学生,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得满满的,“满堂灌”,学生从上课听到下课,根本就没时间消化思考,当然,也就不可能有问题问出来了。只有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和消化所学知识,学生才会有时间来进行质疑。建议教师每一节课都给学生质疑发表意见的时间,一般是3~5分钟,课堂上解决不了的课后再解决。
3.进行史学渗透,为学生质疑提供典范。
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的是问号。”时代的进步就是在一个个的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中发展的。通过物理学发展史的渗透以科学家们质疑和研究的过程来感染学生,激励其积极思考,勇于质疑。
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就可以指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质疑,并利用归谬法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情况相同。
4.利用实验冲突,让学生质疑水到渠成。
在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教学中,因为学生的原有知识的影响,学生对电动势和内阻的理解会有一定困难,笔者就利用实验设计一个认识上的冲突。实验过程如下:将小电珠接在一节旧的干电池的两端,观察小电珠的亮度,两节干电池串联,将同样的小电珠接在其两端,结果看到小电珠的亮度没有变亮反而变暗。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发生冲突,学生必然会提出质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教学。
5.借助习题错解,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现在的教室,都配有实物投影,利用实物投影,将学生的错解过程进行投影,请其他同学判断具体解题过程是否合理,有没有问题,或者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方法。这样的练习,有助于促进学生自己在解题后进行反思,避免出现类似错误,更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通过评价激励,促进学生主动提问。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转变评价机制,把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探究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不以书面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我们可以将课堂的提问和思考也作为一个评价内容,计入期中和期末成绩。从高一开始,笔者选择了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推行这种评价机制。实践表明,部分学生养成主动提问的好习惯,问卷调查中经常问问题的44人中有36人高一是笔者所推行的实验班级中的学生。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他们敢于质疑,有能力质疑,让他们勇于思考,有能力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成长为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