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发现,贫困中学生中有不少人存在着自卑、内向、压抑、情绪低落、敏感、嫉妒甚至仇恨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等不良心理。这种心理障碍很不利于他们自身心理的健康成长,严重者还可能给他人或社会安定等带来危害。因此,探求贫困中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矫治贫困生的心理障碍,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贫困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我认为,家庭经济条件差是贫困中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下,人们的消费观念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竞争、攀比等一系列因素都对当代中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中学生在学校的消费水平远远不及来自非贫困家庭的学生。这种巨大的反差,无疑会对贫困中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刺激,同时也很容易使贫困中学生产生不平衡心理:有的会因为自己出生贫寒,消费水平远远不及他人而感到低人一等;有的因为经济拮据,不能参加同学的生日派对等而心怀愧疚、情绪低落……久而久之,他们逐渐变得性格内向、自卑、自闭,不愿与人交往,有的甚至变得心理灰暗,对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产生嫉妒甚至仇恨心理,有的还因此辍学,流入社会,被犯罪集团所利用,走上犯罪道路。另外,缺少关爱和科学、合理的心理疏导,也是导致贫困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据我所知,贫困生父母受教育程度大多偏低——几乎都是初中甚至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他们很难甚至根本就无法做到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加以科学的、合理的引导,这是其一;其二,贫困生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大家庭,家庭人员大多在5人以上,父母既要为生计奔波,又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因此很多家庭几乎没有时间教养和关爱儿女;其三,有的贫困生父母双亡或一方去世,只能由爷爷奶奶抚养,而隔代抚养的弊端早已家喻户晓;其四,越是贫困,就越想发财致富,因此有的贫困生虽然父母健在,但却随南下打工的浪潮去广东、深圳等地寻求发展之路去了,孩子成了“留守学生”。由于缺少来自亲人的教养、关爱和引导,也因为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爱的渴望,久而久之,这些贫困中学生有的变得多愁善感、苦闷焦虑、烦躁不安,有的变得神经敏感、思想偏激、行为古怪甚至粗暴对抗、无端攻击,有的甚至无故逃学、轻生或有轻微的犯罪事实。资料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青少年罪犯是经常逃学的学生;我国 “⒉2亿青少年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在暴力案件统计中,青少年犯罪的案件竟占七成以上”,“有85.1%的16至17歲、92%的14至15岁和92.5%的小于14岁的未成年罪犯涉及了盗窃、抢劫、抢夺和伤害四项罪行”。不言而喻,这些犯罪青少年中一定有相当比例的贫困中学生。因此,为了贫困中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成长,为了贫困中学生尽可能不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预备队,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纪律、思想、品格、学习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的同时,有必要也有责任特别关注贫困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尽最大努力预防和矫治贫困中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怎样预防和矫治贫困中学生的心理障碍
预防和矫治贫困中学生的心理障碍,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消除或减少贫富差距。但消除或减少贫富差距是一个牵涉到社会各方面并历时长久的巨大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共同努力。而在目前消除或减少贫富差距一时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预防和矫治贫困中学生的心理障碍。
1、引导贫困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家庭的贫困现状
班主任可利用班会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渗透这样的观点: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或贫或富,几乎是与身俱来,因而也是无从选择的。但是,家庭的贫困并不代表学生本人的不优秀,只要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不论家庭贫富与否,都将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和赞赏,都有机会得到班级的重用,都有机会为班集体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况且,很多家庭的贫困都可能只是暂时的,从这个角度而言,贫困只是一种现状,而人来到世上不就是为了改变现状吗?同学们每天在学校学习,不都是想努力改变现状吗?一个想努力改变现状的人,物质的暂时贫困算不了什么,因为他的精神永远是富有的,精神的富有才是我们这个世界最宝贵的东西。所以,物质的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态的贫困,如果心态贫困了,又不加以克服和矫正,那么,同学们的身心健康不仅不能得到正常发展,有的同学还可能会跌入“只要我不好,大家也别想好”的怪圈,从而给别人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通过这种引导和教育,可以让贫困中学生逐渐改变自卑、自闭和感到低人一等的心理状况。
2、尽量淡化学生的贫富意识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人格塑造和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成年人就有意无意地加深他们的贫富意识,那么对贫困中学生和富裕中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心理健康都可能产生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对贫困生来说,强烈的贫富意识往往会使得原本就十分自卑的心理雪上加霜;而对富裕学生来说,由此而产生的盲目的优越感往往会导致他们成为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小霸王。因此,我认为尽量淡化学生的贫富意识,是预防和矫正贫困中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淡化学生贫富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求全班同学尽量穿校服上学,动员富裕学生少穿或不穿高档服装到校。这种做法至少可以让人一下子难以从服饰的外观上辨认出谁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谁是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来自富裕家庭学生的优越感,淡化或消除贫困学生的自卑感。
3、关心贫困中学生的生活,给他们关怀和温暖
我发现,大多数贫困中学生都远离父母,有的甚至很早就失去了双亲或其中的一方,关爱和温情的缺失不言而喻。我们虽不能给予他们与父母等同的关心和热爱,但平时也应该尽量多地给予他们关爱和温暖,比如天凉了提醒他们赶快加衣,尽量避免感冒,一旦发现他们身体不适就及时督促他们去医院看病等;另外,最好记住班里每个贫困生的生日,在他们生日时可用一张小纸条或一句悄悄话祝他们“生日快乐”。这样,既可以起到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不至于因家庭的贫困、父母的远离或缺失而感受不到爱的滋润和温暖,又可以相应地减少他们对父母或亲人的思念或怨恨之情,同时还可以增强师生间的感情交流,从而有利于我们对贫困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矫治贫困中学生的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周艳 编译:《美国学校“贿赂”学生》,《读者》2006年3期17页。
2、许莉:《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逐年增多,呈恶性发展态势》,新华网2003年12月24日,来自《人民日报》。
3、叶蕾:《上半年未成年人犯罪率走高 暑假"三不管"是诱因》,人民网,2005年8月12日。
(作者单位:425000湖南省永州市第十一中学)
一、贫困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我认为,家庭经济条件差是贫困中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下,人们的消费观念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竞争、攀比等一系列因素都对当代中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中学生在学校的消费水平远远不及来自非贫困家庭的学生。这种巨大的反差,无疑会对贫困中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刺激,同时也很容易使贫困中学生产生不平衡心理:有的会因为自己出生贫寒,消费水平远远不及他人而感到低人一等;有的因为经济拮据,不能参加同学的生日派对等而心怀愧疚、情绪低落……久而久之,他们逐渐变得性格内向、自卑、自闭,不愿与人交往,有的甚至变得心理灰暗,对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产生嫉妒甚至仇恨心理,有的还因此辍学,流入社会,被犯罪集团所利用,走上犯罪道路。另外,缺少关爱和科学、合理的心理疏导,也是导致贫困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据我所知,贫困生父母受教育程度大多偏低——几乎都是初中甚至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他们很难甚至根本就无法做到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加以科学的、合理的引导,这是其一;其二,贫困生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大家庭,家庭人员大多在5人以上,父母既要为生计奔波,又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因此很多家庭几乎没有时间教养和关爱儿女;其三,有的贫困生父母双亡或一方去世,只能由爷爷奶奶抚养,而隔代抚养的弊端早已家喻户晓;其四,越是贫困,就越想发财致富,因此有的贫困生虽然父母健在,但却随南下打工的浪潮去广东、深圳等地寻求发展之路去了,孩子成了“留守学生”。由于缺少来自亲人的教养、关爱和引导,也因为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爱的渴望,久而久之,这些贫困中学生有的变得多愁善感、苦闷焦虑、烦躁不安,有的变得神经敏感、思想偏激、行为古怪甚至粗暴对抗、无端攻击,有的甚至无故逃学、轻生或有轻微的犯罪事实。资料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青少年罪犯是经常逃学的学生;我国 “⒉2亿青少年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在暴力案件统计中,青少年犯罪的案件竟占七成以上”,“有85.1%的16至17歲、92%的14至15岁和92.5%的小于14岁的未成年罪犯涉及了盗窃、抢劫、抢夺和伤害四项罪行”。不言而喻,这些犯罪青少年中一定有相当比例的贫困中学生。因此,为了贫困中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成长,为了贫困中学生尽可能不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预备队,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纪律、思想、品格、学习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的同时,有必要也有责任特别关注贫困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尽最大努力预防和矫治贫困中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怎样预防和矫治贫困中学生的心理障碍
预防和矫治贫困中学生的心理障碍,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消除或减少贫富差距。但消除或减少贫富差距是一个牵涉到社会各方面并历时长久的巨大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共同努力。而在目前消除或减少贫富差距一时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预防和矫治贫困中学生的心理障碍。
1、引导贫困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家庭的贫困现状
班主任可利用班会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渗透这样的观点: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或贫或富,几乎是与身俱来,因而也是无从选择的。但是,家庭的贫困并不代表学生本人的不优秀,只要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不论家庭贫富与否,都将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和赞赏,都有机会得到班级的重用,都有机会为班集体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况且,很多家庭的贫困都可能只是暂时的,从这个角度而言,贫困只是一种现状,而人来到世上不就是为了改变现状吗?同学们每天在学校学习,不都是想努力改变现状吗?一个想努力改变现状的人,物质的暂时贫困算不了什么,因为他的精神永远是富有的,精神的富有才是我们这个世界最宝贵的东西。所以,物质的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态的贫困,如果心态贫困了,又不加以克服和矫正,那么,同学们的身心健康不仅不能得到正常发展,有的同学还可能会跌入“只要我不好,大家也别想好”的怪圈,从而给别人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通过这种引导和教育,可以让贫困中学生逐渐改变自卑、自闭和感到低人一等的心理状况。
2、尽量淡化学生的贫富意识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人格塑造和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成年人就有意无意地加深他们的贫富意识,那么对贫困中学生和富裕中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心理健康都可能产生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对贫困生来说,强烈的贫富意识往往会使得原本就十分自卑的心理雪上加霜;而对富裕学生来说,由此而产生的盲目的优越感往往会导致他们成为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小霸王。因此,我认为尽量淡化学生的贫富意识,是预防和矫正贫困中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淡化学生贫富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求全班同学尽量穿校服上学,动员富裕学生少穿或不穿高档服装到校。这种做法至少可以让人一下子难以从服饰的外观上辨认出谁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谁是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来自富裕家庭学生的优越感,淡化或消除贫困学生的自卑感。
3、关心贫困中学生的生活,给他们关怀和温暖
我发现,大多数贫困中学生都远离父母,有的甚至很早就失去了双亲或其中的一方,关爱和温情的缺失不言而喻。我们虽不能给予他们与父母等同的关心和热爱,但平时也应该尽量多地给予他们关爱和温暖,比如天凉了提醒他们赶快加衣,尽量避免感冒,一旦发现他们身体不适就及时督促他们去医院看病等;另外,最好记住班里每个贫困生的生日,在他们生日时可用一张小纸条或一句悄悄话祝他们“生日快乐”。这样,既可以起到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不至于因家庭的贫困、父母的远离或缺失而感受不到爱的滋润和温暖,又可以相应地减少他们对父母或亲人的思念或怨恨之情,同时还可以增强师生间的感情交流,从而有利于我们对贫困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矫治贫困中学生的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周艳 编译:《美国学校“贿赂”学生》,《读者》2006年3期17页。
2、许莉:《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逐年增多,呈恶性发展态势》,新华网2003年12月24日,来自《人民日报》。
3、叶蕾:《上半年未成年人犯罪率走高 暑假"三不管"是诱因》,人民网,2005年8月12日。
(作者单位:425000湖南省永州市第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