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标志,作文教学的效果如何,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既要培養学生遗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必须从低年级就注意培养。因此,加强作文基本功的早期训练,是一个非常有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作文;兴趣;观察;实践;阅读;评阅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学以致用。在日常的教学中常常听到身边的大多同事提到作文,无不感叹这是一件很头痛的事。要帮助学生消除这种心理障碍,把怕写作变成爱写作,结合我们在教学中的实际,我认为小学中年级的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想写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母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奏美妙的乐章。作为语文老師必须认识到作文教学不单是中高年级的任务,加强作文指导是一至六年级教师的责任。因此,从低年级开始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和习作就会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各年级段的教师都要重视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写作的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
二、观察生活,写生活中的实事
语文教师每天应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缺少了观察能力,学生写作一定是空洞的。甚至找不到东西可写。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并给学生观察的相关方法。根据心理学和研究显示:人们接受外界信息和接受知识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个感觉器官实现的。“观察”一词我们不能单独理解为“看”。它需要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如: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等。比如教学生写一种植物——花,那么可以引导学生从花的种类、花的形状、花的颜色、花的味道、花的生长等等方面入手指导写作。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的接触,掌握了素材,就一定有东西可写。要把观察到东西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平平淡淡才是真!”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只要是自己经历的或是看到的、听到的都行,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去写什么反映社会的佳作。这样拔苗助长的方法是不行的。
三、给以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有很多可写的东西,但由于生活空间的局限性,选材内容往往局限于某几个方面。这就要求我我们为学生参加学习实践、社会实践创造广阔的天地,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材料,开阔视野,有更多的、更新鲜的东西去写。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缺少阅读,只会口语表达是不行的。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时候学生有想说、想写的欲望,可往往是啰嗦重复,或者是词不达意。究其原因,语言不够丰富造成的。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效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阅读除了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还以起借鉴的作用。学生可以借鉴书中作者的写作方法,使之内化成自己的能力。表达起来情文并茂,读起来朗朗上口中。1.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源泉。引导学生多读、多背教材中的好词佳句。此外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剪报等阵地的作用,正确引导上网学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2.摘抄、积累好词佳句。
五、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让学生乐写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评价不仅有甄别与筛选的功能,而且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要求我们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当前习作评价应注意以下四点。
1、尊重主体的独立感受。
评阅学生的习作时,我们不能以成人眼光或教者的生活经验来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有一位老师曾经介绍一个例子:她任教的班上有个学生写了句“原来阿姨是女的”这句话,这不是一句废话吗?但她在批改时并没要求该学生删去。她说,因为这个孩子以前并不知道阿姨是女的,现在她发现了,并要将这个发现与同学老师一同分享,这难道错了吗?多么细心的呵护啊,孩子当然愿意对老师“写自己心里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在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中击得粉碎,而远离成功的彼岸。因此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②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3、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
从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批阅作为一篇作文教学的终节环节,从而使这环节的教学功能仅是“评定包改”甄别优劣,学生在这一教学的环节几乎没有收获,仅得优者受到鼓励而己。而低等第者反而再次受到打击,削弱习作的信心。
4、动态评定,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希望。
习作等第的评定不能一锤定音,应实施动态性的等第评定,促进优生更“优”,差生变优,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习作,经学生成功地修改后,我们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 “良+”或“优+”(与学生约定中+=良,良+=优,优+=特优),学生若再作修改,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这样动态性地评定,对于习作后进生来说,给了他们很容易得“优”的机会,对自己的习作充满希望与信心。
总之,小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愿我们的教师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祖国的花朵,用科学的方法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我仅以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身份就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方面浅谈以上几点做法,希望能对小学作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作文;兴趣;观察;实践;阅读;评阅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学以致用。在日常的教学中常常听到身边的大多同事提到作文,无不感叹这是一件很头痛的事。要帮助学生消除这种心理障碍,把怕写作变成爱写作,结合我们在教学中的实际,我认为小学中年级的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想写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母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奏美妙的乐章。作为语文老師必须认识到作文教学不单是中高年级的任务,加强作文指导是一至六年级教师的责任。因此,从低年级开始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和习作就会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各年级段的教师都要重视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写作的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
二、观察生活,写生活中的实事
语文教师每天应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缺少了观察能力,学生写作一定是空洞的。甚至找不到东西可写。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并给学生观察的相关方法。根据心理学和研究显示:人们接受外界信息和接受知识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个感觉器官实现的。“观察”一词我们不能单独理解为“看”。它需要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如: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等。比如教学生写一种植物——花,那么可以引导学生从花的种类、花的形状、花的颜色、花的味道、花的生长等等方面入手指导写作。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的接触,掌握了素材,就一定有东西可写。要把观察到东西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平平淡淡才是真!”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只要是自己经历的或是看到的、听到的都行,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去写什么反映社会的佳作。这样拔苗助长的方法是不行的。
三、给以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有很多可写的东西,但由于生活空间的局限性,选材内容往往局限于某几个方面。这就要求我我们为学生参加学习实践、社会实践创造广阔的天地,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材料,开阔视野,有更多的、更新鲜的东西去写。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缺少阅读,只会口语表达是不行的。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时候学生有想说、想写的欲望,可往往是啰嗦重复,或者是词不达意。究其原因,语言不够丰富造成的。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效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阅读除了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还以起借鉴的作用。学生可以借鉴书中作者的写作方法,使之内化成自己的能力。表达起来情文并茂,读起来朗朗上口中。1.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源泉。引导学生多读、多背教材中的好词佳句。此外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剪报等阵地的作用,正确引导上网学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2.摘抄、积累好词佳句。
五、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让学生乐写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评价不仅有甄别与筛选的功能,而且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要求我们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当前习作评价应注意以下四点。
1、尊重主体的独立感受。
评阅学生的习作时,我们不能以成人眼光或教者的生活经验来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有一位老师曾经介绍一个例子:她任教的班上有个学生写了句“原来阿姨是女的”这句话,这不是一句废话吗?但她在批改时并没要求该学生删去。她说,因为这个孩子以前并不知道阿姨是女的,现在她发现了,并要将这个发现与同学老师一同分享,这难道错了吗?多么细心的呵护啊,孩子当然愿意对老师“写自己心里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在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中击得粉碎,而远离成功的彼岸。因此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②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3、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
从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批阅作为一篇作文教学的终节环节,从而使这环节的教学功能仅是“评定包改”甄别优劣,学生在这一教学的环节几乎没有收获,仅得优者受到鼓励而己。而低等第者反而再次受到打击,削弱习作的信心。
4、动态评定,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希望。
习作等第的评定不能一锤定音,应实施动态性的等第评定,促进优生更“优”,差生变优,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习作,经学生成功地修改后,我们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 “良+”或“优+”(与学生约定中+=良,良+=优,优+=特优),学生若再作修改,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这样动态性地评定,对于习作后进生来说,给了他们很容易得“优”的机会,对自己的习作充满希望与信心。
总之,小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愿我们的教师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祖国的花朵,用科学的方法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我仅以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身份就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方面浅谈以上几点做法,希望能对小学作文教学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