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至联合国“大年”。习近平主席应邀以视频方式出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同各国领导人“云端”共商世界和平与发展大计。
特殊的年份,特殊的聚会。回望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一系列促和平、谋发展的倡议举措,在联合国史上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
5年来,全球挑战此起彼伏,世界变局加速演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紧随时代脉动不断丰富发展,历经时间考验、更加深入人心。
面对自我优先、自私自利对国际合作的挑战,面对“退群”“毁约”、单边制裁对国际法治的破坏,中国展现担当,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积极搭建对话协商、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脚踏实地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以远见见未见,彰显思想魅力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发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倡议。
回望过去5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项宏大事业,如生命之树,汲取时代土壤的滋养,在世界各地扎根生长,日益枝繁叶茂。
“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承继“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中国传统理想,为世界各国人民打开了一个实现公平正义、共赢共享的新天地。
为全球求进步,再塑时代动力
自人类社会进入“世界历史”以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便成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命题。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威尔逊的“理想主义”……不同的时代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方案。迈过21世纪的门槛,世界展开新的图景。发展进步的中国,对这一“世界之问”将如何作答?
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5年前,站在“世界政治中心”纽约联合国总部大会厅,习主席清晰擘画了“五位一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总路径,就“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给出了中国方案。2017年1月,在多边主义大舞台日内瓦万国宫,习近平主席又进一步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主张。
5年来,中国与世界并肩同行,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从中东到非洲,从欧洲到拉美;从20国集团峰会到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从上合峰会到金砖会晤……以元首外交为主线,中国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密织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世界大舞台,吹起一股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新风。
5年来,中国与世界安危共担,为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贡献力量。“中国为和平而来”。5年前,站在联合国讲台,习近平主席提出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5年来,秉持新安全观,按照“統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思路,中国已成为推动完善全球安全治理的建设性力量。
5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攥紧“发展”这把钥匙,开创了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中国一直扮演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者、全球发展事业引领者的关键角色。为解决疫情后经济复苏难题,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5年来,中国与世界美美与共,绘就一幅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融合的动人画卷。 当一些人试图利用所谓“文明冲突论”“种族优越论”在人类大家庭制造偏见与对立,中国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5年来,中国与世界共护家园,为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砥砺前行。西方最早提出“绿色GDP”概念的学者之一、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如是评价:“中国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希望之光。”
以笃行行担当,展现行动魄力
2020年世界经济预计将下滑5.2%;全球货物贸易预计下滑13%至32%;全球面临严重粮食危机的人口可能增至2.65亿;全球1亿人可能重新陷入极端贫困……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一组组来自权威机构的数据,不断预告着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发出悲观预测之际,中国已在用行动为世界注入力量和信心。9月4日,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率先复工复产的中国敞开大门,为国际社会搭建当下最稀缺的交流平台,创造当下最珍贵的合作机遇。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但是行动的方向,更是行动的力量。
这是重信守诺的大国品格。组建8000人规模维和待命部队和300人规模常备维和警队,成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5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合作倡议一一落地。援建非洲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惠及50余万当地民众;举办100多期减贫培训班,为116个发展中国家培养减贫专业人才……谱写人类历史上“最成功脱贫故事”的中国,既努力让自己的百姓过上好日子,也愿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过上好日子。
这是垂范先行的大国风范。从成为联合国会费和维和摊款第二大出资国,到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士兵最多;从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到提前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从承诺本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到率先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维护和平发展、应对全球挑战,中国主动作为、扎实行动。
这是逆风而行的大国气魄。多次削减关税、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瘦身”、出台《外商投资法》,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取得重大突破、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加快中欧投资协定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当国际合作遭受阻滞,中国联动各方形成合力,坚定捍卫多边主义。
点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之光,不惧风雨,不畏险阻。在人类前途命运面临重要抉择的关键时刻,中国站在并将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摘自《光明日报》
特殊的年份,特殊的聚会。回望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一系列促和平、谋发展的倡议举措,在联合国史上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
5年来,全球挑战此起彼伏,世界变局加速演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紧随时代脉动不断丰富发展,历经时间考验、更加深入人心。
面对自我优先、自私自利对国际合作的挑战,面对“退群”“毁约”、单边制裁对国际法治的破坏,中国展现担当,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积极搭建对话协商、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脚踏实地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以远见见未见,彰显思想魅力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发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倡议。
回望过去5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项宏大事业,如生命之树,汲取时代土壤的滋养,在世界各地扎根生长,日益枝繁叶茂。
“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承继“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中国传统理想,为世界各国人民打开了一个实现公平正义、共赢共享的新天地。
为全球求进步,再塑时代动力
自人类社会进入“世界历史”以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便成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命题。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威尔逊的“理想主义”……不同的时代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方案。迈过21世纪的门槛,世界展开新的图景。发展进步的中国,对这一“世界之问”将如何作答?
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5年前,站在“世界政治中心”纽约联合国总部大会厅,习主席清晰擘画了“五位一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总路径,就“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给出了中国方案。2017年1月,在多边主义大舞台日内瓦万国宫,习近平主席又进一步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主张。
5年来,中国与世界并肩同行,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从中东到非洲,从欧洲到拉美;从20国集团峰会到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从上合峰会到金砖会晤……以元首外交为主线,中国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密织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世界大舞台,吹起一股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新风。
5年来,中国与世界安危共担,为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贡献力量。“中国为和平而来”。5年前,站在联合国讲台,习近平主席提出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5年来,秉持新安全观,按照“統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思路,中国已成为推动完善全球安全治理的建设性力量。
5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攥紧“发展”这把钥匙,开创了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中国一直扮演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者、全球发展事业引领者的关键角色。为解决疫情后经济复苏难题,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5年来,中国与世界美美与共,绘就一幅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融合的动人画卷。 当一些人试图利用所谓“文明冲突论”“种族优越论”在人类大家庭制造偏见与对立,中国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5年来,中国与世界共护家园,为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砥砺前行。西方最早提出“绿色GDP”概念的学者之一、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如是评价:“中国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希望之光。”
以笃行行担当,展现行动魄力
2020年世界经济预计将下滑5.2%;全球货物贸易预计下滑13%至32%;全球面临严重粮食危机的人口可能增至2.65亿;全球1亿人可能重新陷入极端贫困……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一组组来自权威机构的数据,不断预告着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发出悲观预测之际,中国已在用行动为世界注入力量和信心。9月4日,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率先复工复产的中国敞开大门,为国际社会搭建当下最稀缺的交流平台,创造当下最珍贵的合作机遇。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但是行动的方向,更是行动的力量。
这是重信守诺的大国品格。组建8000人规模维和待命部队和300人规模常备维和警队,成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5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合作倡议一一落地。援建非洲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惠及50余万当地民众;举办100多期减贫培训班,为116个发展中国家培养减贫专业人才……谱写人类历史上“最成功脱贫故事”的中国,既努力让自己的百姓过上好日子,也愿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过上好日子。
这是垂范先行的大国风范。从成为联合国会费和维和摊款第二大出资国,到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士兵最多;从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到提前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从承诺本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到率先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维护和平发展、应对全球挑战,中国主动作为、扎实行动。
这是逆风而行的大国气魄。多次削减关税、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瘦身”、出台《外商投资法》,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取得重大突破、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加快中欧投资协定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当国际合作遭受阻滞,中国联动各方形成合力,坚定捍卫多边主义。
点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之光,不惧风雨,不畏险阻。在人类前途命运面临重要抉择的关键时刻,中国站在并将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摘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