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后,强调体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提出了在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维度上完成中小学体育课程的任务。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运动兴趣,并从教师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都进行相应改革。
关键词: 新课标;体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146-01
2000年中国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教育部又先后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小学和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并在部分地区学校试行;2002年9月,试行范围进一步扩大,继而颁布了新的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依据学校的场地和器材的实际条件组织教学,让学生真正走进体育,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为了能将新课标更好的贯彻于体育教学之中,对于体育教学中所需的改革,本文浅议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教师角色转换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因素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就要更新教学观念,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给每位学生以同等的机会,带领学生体会体育本身的魅力,让学生热爱体育运动。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
1、要确立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必须按大纲规定的内容及教学进度去完成教学任务。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安排被动地去学习,没有任何发挥的空间。而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确定,要符合学生实际,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新的教育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需条件。
2、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在新的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重视体育文化的陶冶,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例如借助多媒体手段,放一些体育比赛的录像或与体育相关的电影,作些即兴的点评,以加强学生对体育理念的理解,也加强学生现代体育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對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情感很有好处。
3、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
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内容的广度将拓宽,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4、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堂好的体育课,课堂氛围是关键,这就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要尊重、信任、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师生之间对话的畅通,有利于情感的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真正能建立起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要改革学习评价方式及体系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应该考虑学生进步幅度,注重过程性评价,不再把终结性评价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课堂评价的多元化,要做到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要科学地考查学生全面的体育学习成果。评定学生成绩时应注重学生的进步程度,充分体现学生在锻炼过程中的努力和提高。评价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师而言,需要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来说,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激励自己继续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育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方面整体考虑,以学生为主体,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成育体、育心、育人,身心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建立起一个始终能够保持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动态平衡的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机制。
参考文献:
[1]《教育导刊》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时代呼唤创新性课堂》 教育发展研究
[3]《当前教育改革形势及体育课程改革动态》 顾渊彦教授在南京市体育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大会上的报告
关键词: 新课标;体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146-01
2000年中国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教育部又先后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小学和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并在部分地区学校试行;2002年9月,试行范围进一步扩大,继而颁布了新的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依据学校的场地和器材的实际条件组织教学,让学生真正走进体育,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为了能将新课标更好的贯彻于体育教学之中,对于体育教学中所需的改革,本文浅议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教师角色转换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因素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就要更新教学观念,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给每位学生以同等的机会,带领学生体会体育本身的魅力,让学生热爱体育运动。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
1、要确立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必须按大纲规定的内容及教学进度去完成教学任务。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安排被动地去学习,没有任何发挥的空间。而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确定,要符合学生实际,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新的教育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需条件。
2、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在新的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重视体育文化的陶冶,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例如借助多媒体手段,放一些体育比赛的录像或与体育相关的电影,作些即兴的点评,以加强学生对体育理念的理解,也加强学生现代体育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對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情感很有好处。
3、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
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内容的广度将拓宽,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4、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堂好的体育课,课堂氛围是关键,这就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要尊重、信任、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师生之间对话的畅通,有利于情感的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真正能建立起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要改革学习评价方式及体系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应该考虑学生进步幅度,注重过程性评价,不再把终结性评价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课堂评价的多元化,要做到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要科学地考查学生全面的体育学习成果。评定学生成绩时应注重学生的进步程度,充分体现学生在锻炼过程中的努力和提高。评价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师而言,需要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来说,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激励自己继续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育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方面整体考虑,以学生为主体,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成育体、育心、育人,身心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建立起一个始终能够保持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动态平衡的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机制。
参考文献:
[1]《教育导刊》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时代呼唤创新性课堂》 教育发展研究
[3]《当前教育改革形势及体育课程改革动态》 顾渊彦教授在南京市体育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大会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