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欺凌,并不是一个应该存在于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但是如何预防并解决原有的校园欺凌问题,确实每一位在校学子必须修读的一门课程。因为校园欺凌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损失,皮肉之苦难以抹平心中的痕迹,暴力行为在伤害学生身体的同时,也给学生稚嫩的心灵带来了难以抹去的伤疤,乃至是对于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都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墙。
关键词:校园欺凌;学生安全;心理健康
一、校园欺凌现象特征
根据百度词条定义,校园欺凌,英文是School bullying,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和心理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校园欺凌现象的受害者多集中于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例如身体机能障碍者、家庭贫困者、单亲家庭等。根据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如图1),这些特定的受害者一般性格内向、没有足够的勇气去肚子面对强大的施暴者、甚至没有自己的朋友。对于这些相对弱势的群体,施暴者可以很轻松的实施暴力行为,因为他们在一个人甚至几个人的情况下,没有反抗的余地,进而促使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而欺凌者一方,往往人多势众,他们大多以团体的形式进行各种形式的暴力行为,如敲诈勒索、暴力殴打等。而且欺凌者对于这些弱势群体往往缺少同情心,行为上更是难以控制,给受害者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害。
校园欺凌往往并不是发生在校园内部,欺凌者大多会将施暴地点选择在校外或者是校内人群流动较少的地方。而且由于欺凌者和受害者都是年纪偏小的在校学生,所以即便是在人群流动较多二的地方,如广场公园等,大多都会被误认为孩童之间的嬉戏打闹,从而使受害者失去向路人求救的机会。受害者难以理解欺凌者的心理,欺凌者也体会不到受害者的痛苦,很多情况下,可能仅仅是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导致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欺凌者很多时候都难以意识到自己本身的行为是不被道德和法律所容忍的行为,在欺凌者的眼中,这或许只是一场弱肉强食的游戏。
二、校园欺凌事件的原因
(一)学校教育的不足
在当今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情况下,学校教育的重心在于如何去提高学生的纸面成绩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从而忽略了对于学生关系的维护以及校园环境的培养。可以说,学校教育的不足是导致校园欺凌现象最直接的原因。对于欺凌者来说,没有足够的教育铺垫,很多时候,他们对于自己的过激行为都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把握不住自己的尺度,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再加上学校学习的压力,欺凌者往往会通过校园欺凌行为来缓解自己在学校遇到的问题和压力。对于受害者来说,学校的教育教会了他们如何通过好好学习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却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利用自己所学来保护自己,在欺凌行为到来的时候不懂得如何去利用合理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加上学校方面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没有将校园欺凌防治教育做到位,再加上一些老师对于问题学生采取暴力或者冷暴力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这些因素都成了悲剧的催化剂。
(二)家庭教育的错位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规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些家庭过于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却忽略了对于孩子的教育。欺凌者的家庭可能是富足家庭,他们的父母在外工作,忽略了对于孩子长远培养,进而导致了孩子最终走入歧途;他们也可能是家庭暴力盛行的家庭,孩子在暴力环境中耳濡目染,最终屠龙的少年变成了暴龙,成为了欺凌别人的施暴者;他们也会是父母严加管教学习的孩子,巨大的压力最终让人性格大变,走向施暴之路。受害者的家庭相对弱势,他們没有殷实的家庭条件、没有良好的教育条件,甚至温饱都成问题。他们缺乏自信、缺乏话语权,在欺凌来临的时候,他们习惯了逆来顺受。先天的弱势加上学校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去保护自己,导致原本就条件不好的孩子更加学上加霜。没有人是天生的受害者,也没有人是天生的欺凌者,家庭原因,永远都是校园欺凌产生的根本原因。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校园欺凌或许发生在学生身上,但是社会大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不置可否。大多数校园欺凌事件所涉及到的都是未成年人,他们还没有踏入这个社会,但是他们的生活也随时都受到了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他们很难去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可以很容易就影响到他们,欺凌者会将这些不良的习惯和风气带到学校,影响了自己的同时,也带坏了一批身边人;再加上当今网络如此发达,未成年人所接受到的信息更加良莠不齐,他们成迷于网路世界的快意恩仇、杀伐果断,最终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都在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下产生了裂缝。不良的社会风气、杂乱的网络信息、再加上各种暴力倾向的影视作品,被这些稚嫩的孩子内化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可是现实不是网络,受害者也并非仇敌,学校也并不是所谓的江湖,但是暴力、受伤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都是无法挽回的伤痛。
三、校园欺凌问题的对策
(一)法律法规建设
针对层出不穷的校园欺凌现象,首当其冲的是国家的立法工作,通过立法形式对校园欺凌进行管理,为广大在校学生提供积极阳光的成长环境,但是在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目前,在我国的法律领域,并没有一部成文法规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因此校园欺凌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对于人身、精神双重伤害的校园欺凌来说,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施暴者进行处理,更有甚者,可以根据《刑法》进行处理。但是对于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部分学生群体来说,则很难根据法律对施暴者进行处理。因此,在对于校园欺凌方面立法的同时,要注意相关法律所针对的主体人群,即校园欺凌的施暴者:在校学生、校外势力、校内教职工等等。
借鉴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关于校园欺凌立法的成功经验例如,我国台湾地区针对校园欺凌所出台的《教师辅导和学生管理办法》就明确的规定了学校内教师对于学生的处罚问题的尺度如何、明确了合理惩戒学生与体罚的区别。 特别强调监护人以及学校方对于欺凌行为的失职处罚。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监护人以及学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少不了与这两方的联系。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监护人以及学校若没有在校园欺凌发生前后采取相应措施时改遭受何种惩处,对于失职行为该如何处罚等问题。
(二)完善家庭、学校、社会的三级工作体系
众所周知,校园欺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的发生绝不是单单哪一个方面出现的问题,因此,在对于校园欺凌的对策方面,就更要完善好家庭、校园以及社会方面的相关工作体系。
首先,家庭方面,要在孩子適龄的时候及时给孩子灌输保护自己、遇到危险时该如何自救、若受到欺凌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除此以外,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要发挥的是孩子成长的保护伞作用,给学生成长提供一道坚实的心灵壁垒。若真发生欺凌行为,家长要及时给予孩子足够的保护以及创伤修复。
其次,校园方面,首先要及时教育学生有关校园欺凌的相关知识,开展相关讲座带领学生了解什么是校园欺凌、如何应对校园欺凌、如何避免校园欺凌的发生等问题。其次,要在校园内部设立校园欺凌的监督举报渠道,鼓励广大师生在遇到校园欺凌的时候及时站出来揭发施暴者的行为。
最后,社会方面,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营造和谐社会氛围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于暴力行为的管控,尤其是对于学生群体的保护。例如,在校园附近以及学生经常出入的场所设立治安亭、加强对于这些地区的巡逻等等。与此同时,鼓励广大社会群体在面对欺凌行为发生时,采取正确的方法来保护受害者的利益。
(三)重点教育问题学生
对于校园欺凌问题中的问题学生,主要是以下两种: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与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
首先,对于问题学生,严厉的批评教育必不可少,但是与此同时,我们更要主要严厉教育会不会带来问题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对于已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学生,可以根据法律采取相应的合理措施来给施暴者带来惩罚,给受害者一个公道。对于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学生来说,更加提倡“以教代刑”的方式来进行处理。我们要用合理的教育措施代替严格的刑罚,绝不能对问题学生放任不管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要积极引导问题学生走向正确的、合法的、合理的成长道路上来,为广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铺上一条光明的路。
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s201910378774。
关键词:校园欺凌;学生安全;心理健康
一、校园欺凌现象特征
根据百度词条定义,校园欺凌,英文是School bullying,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和心理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校园欺凌现象的受害者多集中于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例如身体机能障碍者、家庭贫困者、单亲家庭等。根据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如图1),这些特定的受害者一般性格内向、没有足够的勇气去肚子面对强大的施暴者、甚至没有自己的朋友。对于这些相对弱势的群体,施暴者可以很轻松的实施暴力行为,因为他们在一个人甚至几个人的情况下,没有反抗的余地,进而促使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而欺凌者一方,往往人多势众,他们大多以团体的形式进行各种形式的暴力行为,如敲诈勒索、暴力殴打等。而且欺凌者对于这些弱势群体往往缺少同情心,行为上更是难以控制,给受害者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害。
校园欺凌往往并不是发生在校园内部,欺凌者大多会将施暴地点选择在校外或者是校内人群流动较少的地方。而且由于欺凌者和受害者都是年纪偏小的在校学生,所以即便是在人群流动较多二的地方,如广场公园等,大多都会被误认为孩童之间的嬉戏打闹,从而使受害者失去向路人求救的机会。受害者难以理解欺凌者的心理,欺凌者也体会不到受害者的痛苦,很多情况下,可能仅仅是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导致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欺凌者很多时候都难以意识到自己本身的行为是不被道德和法律所容忍的行为,在欺凌者的眼中,这或许只是一场弱肉强食的游戏。
二、校园欺凌事件的原因
(一)学校教育的不足
在当今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情况下,学校教育的重心在于如何去提高学生的纸面成绩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从而忽略了对于学生关系的维护以及校园环境的培养。可以说,学校教育的不足是导致校园欺凌现象最直接的原因。对于欺凌者来说,没有足够的教育铺垫,很多时候,他们对于自己的过激行为都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把握不住自己的尺度,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再加上学校学习的压力,欺凌者往往会通过校园欺凌行为来缓解自己在学校遇到的问题和压力。对于受害者来说,学校的教育教会了他们如何通过好好学习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却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利用自己所学来保护自己,在欺凌行为到来的时候不懂得如何去利用合理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加上学校方面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没有将校园欺凌防治教育做到位,再加上一些老师对于问题学生采取暴力或者冷暴力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这些因素都成了悲剧的催化剂。
(二)家庭教育的错位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规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些家庭过于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却忽略了对于孩子的教育。欺凌者的家庭可能是富足家庭,他们的父母在外工作,忽略了对于孩子长远培养,进而导致了孩子最终走入歧途;他们也可能是家庭暴力盛行的家庭,孩子在暴力环境中耳濡目染,最终屠龙的少年变成了暴龙,成为了欺凌别人的施暴者;他们也会是父母严加管教学习的孩子,巨大的压力最终让人性格大变,走向施暴之路。受害者的家庭相对弱势,他們没有殷实的家庭条件、没有良好的教育条件,甚至温饱都成问题。他们缺乏自信、缺乏话语权,在欺凌来临的时候,他们习惯了逆来顺受。先天的弱势加上学校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去保护自己,导致原本就条件不好的孩子更加学上加霜。没有人是天生的受害者,也没有人是天生的欺凌者,家庭原因,永远都是校园欺凌产生的根本原因。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校园欺凌或许发生在学生身上,但是社会大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不置可否。大多数校园欺凌事件所涉及到的都是未成年人,他们还没有踏入这个社会,但是他们的生活也随时都受到了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他们很难去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可以很容易就影响到他们,欺凌者会将这些不良的习惯和风气带到学校,影响了自己的同时,也带坏了一批身边人;再加上当今网络如此发达,未成年人所接受到的信息更加良莠不齐,他们成迷于网路世界的快意恩仇、杀伐果断,最终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都在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下产生了裂缝。不良的社会风气、杂乱的网络信息、再加上各种暴力倾向的影视作品,被这些稚嫩的孩子内化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可是现实不是网络,受害者也并非仇敌,学校也并不是所谓的江湖,但是暴力、受伤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都是无法挽回的伤痛。
三、校园欺凌问题的对策
(一)法律法规建设
针对层出不穷的校园欺凌现象,首当其冲的是国家的立法工作,通过立法形式对校园欺凌进行管理,为广大在校学生提供积极阳光的成长环境,但是在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目前,在我国的法律领域,并没有一部成文法规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因此校园欺凌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对于人身、精神双重伤害的校园欺凌来说,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施暴者进行处理,更有甚者,可以根据《刑法》进行处理。但是对于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部分学生群体来说,则很难根据法律对施暴者进行处理。因此,在对于校园欺凌方面立法的同时,要注意相关法律所针对的主体人群,即校园欺凌的施暴者:在校学生、校外势力、校内教职工等等。
借鉴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关于校园欺凌立法的成功经验例如,我国台湾地区针对校园欺凌所出台的《教师辅导和学生管理办法》就明确的规定了学校内教师对于学生的处罚问题的尺度如何、明确了合理惩戒学生与体罚的区别。 特别强调监护人以及学校方对于欺凌行为的失职处罚。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监护人以及学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少不了与这两方的联系。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监护人以及学校若没有在校园欺凌发生前后采取相应措施时改遭受何种惩处,对于失职行为该如何处罚等问题。
(二)完善家庭、学校、社会的三级工作体系
众所周知,校园欺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的发生绝不是单单哪一个方面出现的问题,因此,在对于校园欺凌的对策方面,就更要完善好家庭、校园以及社会方面的相关工作体系。
首先,家庭方面,要在孩子適龄的时候及时给孩子灌输保护自己、遇到危险时该如何自救、若受到欺凌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除此以外,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要发挥的是孩子成长的保护伞作用,给学生成长提供一道坚实的心灵壁垒。若真发生欺凌行为,家长要及时给予孩子足够的保护以及创伤修复。
其次,校园方面,首先要及时教育学生有关校园欺凌的相关知识,开展相关讲座带领学生了解什么是校园欺凌、如何应对校园欺凌、如何避免校园欺凌的发生等问题。其次,要在校园内部设立校园欺凌的监督举报渠道,鼓励广大师生在遇到校园欺凌的时候及时站出来揭发施暴者的行为。
最后,社会方面,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营造和谐社会氛围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于暴力行为的管控,尤其是对于学生群体的保护。例如,在校园附近以及学生经常出入的场所设立治安亭、加强对于这些地区的巡逻等等。与此同时,鼓励广大社会群体在面对欺凌行为发生时,采取正确的方法来保护受害者的利益。
(三)重点教育问题学生
对于校园欺凌问题中的问题学生,主要是以下两种: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与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
首先,对于问题学生,严厉的批评教育必不可少,但是与此同时,我们更要主要严厉教育会不会带来问题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对于已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学生,可以根据法律采取相应的合理措施来给施暴者带来惩罚,给受害者一个公道。对于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学生来说,更加提倡“以教代刑”的方式来进行处理。我们要用合理的教育措施代替严格的刑罚,绝不能对问题学生放任不管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要积极引导问题学生走向正确的、合法的、合理的成长道路上来,为广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铺上一条光明的路。
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s201910378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