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元化文化逐渐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多元化文化正逐渐影响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及生活方式。多元化文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并给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多元化文化时代的背景下对教育方式及观念进行调整,形成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教育策略。
[关键词] 多元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多元文化是多种文化进行融合与碰撞的结果,是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多元文化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在多元文化视域下,正常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对思想政治意识主流化及坚定化,是现阶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紧迫探讨的问题,具有时代必要性及紧迫性。[1] 大学生的价值观极易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道路上可能会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而偏离轨道。因此在多元化视域的大背景下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展开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探索出具备实践性的教育策略。
一、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
社会思想领域逐渐呈现出道德标准多元化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增大了在多元价值背景下个体价值取向的自主性。但是,一方面大学生的个体价值观极易受到自身认知水平、社会阅历及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制约,自我控制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及自主选择能力较差,使其作为价值观接受个体价值的自主性选择过程中面临困境。另一方面,多元文化价值观冲击。传统的价值导向,使大学生对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自主认知产生动摇,大大增加了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成自身内在行为准则与价值的难度。大学生存在思想政治层面上的各种困惑及偏差,根本原因是他们缺乏政治理论的支撑。[2]
1.价值多元化对思政教育主流意识带来挑战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断向多元化价值观逐渐转变,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动下,来自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已经逐渐融入到传统的中国社会文化中去。价值观多元发展对思政教育带来挑战,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需要在文化多元的大背景下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现阶段的意识形态领域,一些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不断运用意识形态的渗透对我党的积极意义及成就进行抨击,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
2.当前文化传播方式挑战思政教育主动权
随着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虚拟网络和新兴媒体不断涌现,为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血液、开辟新的渠道,也提供了新的手段与武器,与此同时,这些新兴的文化也给大学生思想的形成、教育主流渠道的建立带来了挑战。虚拟网络并不是单纯的网络虚拟空间,它是现实社会向虚拟空间发展延伸的结果,是社会关系、社会角色及社会利益在虛拟世界的再现。虚拟网络的强势来袭正迅速地改变现代大学青年的生活与交流方式,并以此形成特有的新兴文化形态——虚拟网络文化。[3] 然而网络平台上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对于社会经验不足、甄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社会道德感知易陷入困惑、模糊或者迷茫中,不能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完全区分开来,挑战了思政教育的主动权。
3.网络信息丰富性和复杂性挑战思政教育权威性
当前互联网技术提供的文化传播方式,对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及意识形态都形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动下,中国青年大学生获得讯息的渠道越来越广,这样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大学生认知面。同时大学生通过这一渠道学习,也可能接触到更为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一些不良信息通过互联网渠道传播给大学生,影响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网络信息丰富性和复杂性挑战了大学思政教育的权威性。
二、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1.提升思政教育自觉性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视域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调整,进一步带动了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健康和积极发展。但要实现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行为准则与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自觉性,这就需要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式上进行深入改革,推动大学思政教育与当代社会主流价值的发展趋势相结合,进而带动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2.将思政教育融入文化中开展德育工作
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人们所需的信仰不可靠生硬灌输进去,所需的处事态度不可粘贴上去,但个人生存所在的特定生活条件将引导人们看到或者感觉到一种事物,而不是另一种事物——所以他所在的生活条件在他的身上逐渐形成某种行为系统或者某种行为的方向。因此,要将思政教育融入文化中开展德育工作。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并根据实际教学需求,为学生选择优良的社会实践平台,建立推动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以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效率和时效性。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游览红色文化基地、参与志愿服务及生产劳动等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取得理想与信念的认同感,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意识。[4] 使学生深入感受现实、体验实际生活、了解社会动向,寻求个体价值观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高度融合。
3.将网络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
在调整教育方式方面,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侧重改革其传播模式,运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将网络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带动大学思政教育的优化转型。将网络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是在大学生对互联网技术有着浓厚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兴趣可有效提高大学思政教育的效率,帮助大学生运用互联网平台这一新途径获取更加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大学生的课程安排较为紧张,学习时间也相对紧凑,而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花费的时间较多,知识内容也总结得不全面,在传播知识的效果上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已经难以适应现阶段多元文化的发展。因此,要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改革,采用内容全面的互联网技术平台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才能使大学生更加快捷地获取全面的思想政治知识。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在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多元文化视域下对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进行调整。大学生在开展思想政治形态学习时,学校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运用互联网平台等不同渠道,在多元化文化大背景下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及内容进行深入调整,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化、有序化,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使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青年形成正确思想意识形态的指路灯。
参考文献
[1]华梅.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2(10):67-68.
[2]高冠地.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承与创新[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04(03):23-25.
[3]王海军,王妮.传统文化视域下我国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探究——以儒家文化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05(06):12-13.
[4]张健.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学理论,2013,01(25):204-205.
[关键词] 多元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多元文化是多种文化进行融合与碰撞的结果,是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多元文化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在多元文化视域下,正常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对思想政治意识主流化及坚定化,是现阶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紧迫探讨的问题,具有时代必要性及紧迫性。[1] 大学生的价值观极易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道路上可能会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而偏离轨道。因此在多元化视域的大背景下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展开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探索出具备实践性的教育策略。
一、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
社会思想领域逐渐呈现出道德标准多元化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增大了在多元价值背景下个体价值取向的自主性。但是,一方面大学生的个体价值观极易受到自身认知水平、社会阅历及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制约,自我控制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及自主选择能力较差,使其作为价值观接受个体价值的自主性选择过程中面临困境。另一方面,多元文化价值观冲击。传统的价值导向,使大学生对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自主认知产生动摇,大大增加了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成自身内在行为准则与价值的难度。大学生存在思想政治层面上的各种困惑及偏差,根本原因是他们缺乏政治理论的支撑。[2]
1.价值多元化对思政教育主流意识带来挑战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断向多元化价值观逐渐转变,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动下,来自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已经逐渐融入到传统的中国社会文化中去。价值观多元发展对思政教育带来挑战,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需要在文化多元的大背景下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现阶段的意识形态领域,一些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不断运用意识形态的渗透对我党的积极意义及成就进行抨击,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
2.当前文化传播方式挑战思政教育主动权
随着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虚拟网络和新兴媒体不断涌现,为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血液、开辟新的渠道,也提供了新的手段与武器,与此同时,这些新兴的文化也给大学生思想的形成、教育主流渠道的建立带来了挑战。虚拟网络并不是单纯的网络虚拟空间,它是现实社会向虚拟空间发展延伸的结果,是社会关系、社会角色及社会利益在虛拟世界的再现。虚拟网络的强势来袭正迅速地改变现代大学青年的生活与交流方式,并以此形成特有的新兴文化形态——虚拟网络文化。[3] 然而网络平台上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对于社会经验不足、甄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社会道德感知易陷入困惑、模糊或者迷茫中,不能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完全区分开来,挑战了思政教育的主动权。
3.网络信息丰富性和复杂性挑战思政教育权威性
当前互联网技术提供的文化传播方式,对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及意识形态都形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动下,中国青年大学生获得讯息的渠道越来越广,这样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大学生认知面。同时大学生通过这一渠道学习,也可能接触到更为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一些不良信息通过互联网渠道传播给大学生,影响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网络信息丰富性和复杂性挑战了大学思政教育的权威性。
二、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1.提升思政教育自觉性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视域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调整,进一步带动了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健康和积极发展。但要实现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行为准则与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自觉性,这就需要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式上进行深入改革,推动大学思政教育与当代社会主流价值的发展趋势相结合,进而带动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2.将思政教育融入文化中开展德育工作
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人们所需的信仰不可靠生硬灌输进去,所需的处事态度不可粘贴上去,但个人生存所在的特定生活条件将引导人们看到或者感觉到一种事物,而不是另一种事物——所以他所在的生活条件在他的身上逐渐形成某种行为系统或者某种行为的方向。因此,要将思政教育融入文化中开展德育工作。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并根据实际教学需求,为学生选择优良的社会实践平台,建立推动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以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效率和时效性。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游览红色文化基地、参与志愿服务及生产劳动等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取得理想与信念的认同感,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意识。[4] 使学生深入感受现实、体验实际生活、了解社会动向,寻求个体价值观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高度融合。
3.将网络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
在调整教育方式方面,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侧重改革其传播模式,运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将网络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带动大学思政教育的优化转型。将网络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是在大学生对互联网技术有着浓厚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兴趣可有效提高大学思政教育的效率,帮助大学生运用互联网平台这一新途径获取更加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大学生的课程安排较为紧张,学习时间也相对紧凑,而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花费的时间较多,知识内容也总结得不全面,在传播知识的效果上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已经难以适应现阶段多元文化的发展。因此,要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改革,采用内容全面的互联网技术平台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才能使大学生更加快捷地获取全面的思想政治知识。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在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多元文化视域下对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进行调整。大学生在开展思想政治形态学习时,学校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运用互联网平台等不同渠道,在多元化文化大背景下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及内容进行深入调整,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化、有序化,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使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青年形成正确思想意识形态的指路灯。
参考文献
[1]华梅.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2(10):67-68.
[2]高冠地.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承与创新[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04(03):23-25.
[3]王海军,王妮.传统文化视域下我国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探究——以儒家文化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05(06):12-13.
[4]张健.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学理论,2013,01(25):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