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的麦芽,用它一生的守候,酿成了秋天的酒,让日月沉沦。
———题记
祖母爱女书,也爱秋天。她喜欢秋蝉沙哑的聒噪,喜欢被纷飞的银杏染黄的秋雨,喜欢老屋檐角垂挂的珠子,那莹润中透着的光亮,泛旧了砖瓦土墙。
秋忙时,母亲总会带我回老家。不论阴晴冷暖,祖母总会端坐在院中织绣织锦。
从栅栏中望去:一人,一椅,一屐,和着五彩素丝,融在秋的温柔中。祖母轻抿的嘴角藏着时光的影子,目光柔和,洒满一地。丝线在祖母手中仿若温顺的孩子,就着手指细细地交织缠绕。手指一翻,一转,一推,一拉,绣出了一首女书诗歌。末了,再绣上一朵八角花,附上自己的名字。指间的翻转,和着蝉鸣与木屐的吱呀声,抚平了芜杂的岁月。这是祖母最美的模样。
小时候不明白,为何祖母能安处于她那没有烟尘杂染的世界,与女红为伴,日日织绣织锦,写女书,对着原野唱婉转的歌谣。那布锦丝绢上绣的图案,流动在宣纸上的女书符号,静默地绽开灵韵,它们是一首首埋在祖母心底的诗。
院中的木屐上垂悬着一条条织锦,灰蓝交杂。秋风拂过,上面绣着的女书活了过来,姿态袅娜,灰色的背影,诉说着旧日时光。每条织锦的末梢,着一朵八角花。错综复杂的藤蔓与花瓣交合,十分娇艳,却又散发出典雅的气韵,带着不可言说的哀伤。它终究只是活在织锦上。
每当祖母望向那些排列整齐的织锦,便会驻足,静靠着老木椅,双手交叉放在身前,静得像一幅画。她看着、看着,走到院中去,对着枯黄的银杏,唱起女书歌谣来。我听不懂,也从未听别人唱过。但我明白,那歌声中没有童话,全是生活的剪影。是什么样的生活使得祖母成了现在的样子呢?是一壶老酒,在年华中沉淀,渲染了周遭的事物。
待我长大后,祖母开始跟我讲女书的故事。母亲也坐在一旁,静静地望着她。我也静静的,觉得祖母在这样的时刻,光彩照人。她从女书的来由讲起,那是玉秀姑娘进宫的故事。
玉秀原本是村里大户人家的女子,才貌无双,因选秀入宫,成为万重宫墙中的一名妃子。只是宫深似海,为了诉说苦楚,她就用这种特殊的符号写成家书,托人捎回家乡。女儿们心灵相通,读懂了这载满忧思愁苦的文字。这独特的符号,也就渐渐成为姑娘们日常使用的文字。
女书的“女”字,是三条弯曲的路。生活的苦难使得姑娘们聚在一起,用这千年的古老符号,寄托愁思。当祖母讲到早年的生活时,眼神迷离,时空回溯。
故乡的山水灵秀,女书也温润优雅,像极了女儿的心思,细密绵长。早些时候,我经事不多,尚未理解这些丝线符号对于祖母的意义。后来我看到一条织锦上绣着“陌上草离离,故人归不归”的字样时,仿佛明白了什么。
现在,女书学堂开始兴起,很多年轻人学习写女书,唱女书歌谣,女书的出世惊艳了世界,外国人也慕名而来。但是女书对于这两个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改革的春风拂遍了祖国大地,阳光越发明媚,家乡的姑娘们也都自由奔放,可祖母早已化身于女书符号,心系往日之情。日升月落,白果满地,时光似乎偷走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
“愁锁色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多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长人望眼中。”这是真山民的诗。虽然它讲述的是亡国恨,我却第一时间想到了祖母。
祖母与女书不就像杜鹃与杜鹃花吗?杜鹃声声悲啼,千百年来歌唱的思归苦心,只有杜鹃花明白。它啼呀啼呀,啼出了血,染紅了这万山开遍的杜鹃花。杜鹃花熔铸了杜鹃的精魄,也充满了怨恨。女书懂祖母,懂世间万千受苦的女子,她们的身上也承载着诉不尽的愁苦。“三朝书”中的八角花,是用来展示卦象的。中间的一丝丝玫红,点亮了蓝紫的花瓣,极为娇艳,却又是那么孤高凄迷。它就那样静静地绽开在“三朝书”的首页,成为行人所望。
姑娘们夙夜操持劳苦,丝丝缕缕的闺阁怨念经过青春年华的酝酿,成了一壶月光酒,温存于世。酒历经年华的尘封越发醇美,而酿酒之人却一个个离去。她们的精魄,化成了女书的一撇一捺。
女书已为世人所知,吸引了愈来愈多的学者。但愿,这千年古老符号中的精血与魂魄,能够酿造下去,盛传不息。
名师点评
女书如陈酿,融入了月光,融入了情思,融入了光阴,融入了生活,便有了灵魂。虽然酿酒之人一个个离去,但她们的精魄化成了女书的一撇一捺。一个女人,用一生酿就,用一生守候,将女书的精血与魂魄融于生活,文化传承,薪火不断。作者写人叙事,用诗一般的语言叙述,用文字诉说女书文化和女书故事,形神兼备,真切动人。(周启群)
【知识小链接】
江永女书是现在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性别文字———妇女专用文字。女书记录的语言是江永(古称永明)土话。女书文字呈长菱形,笔画纤细均匀,似蚊似蚁,脱胎于方块汉字,是方块汉字的变异。内容大多是描写当地汉族妇女的婚姻家庭、社会交往、幽怨私情、乡里逸闻、歌谣谜语等。
关于“女书”文字的记载,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是清代咸丰年间发行的“雕母钱”。该钱背面用“女书”字符铸印有“天下妇女”“姊妹一家”字样。1982年,武汉大学宫哲兵教授在湖南省江永县发现女书,震惊世界。2006年5月20日,女书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电影《雪花秘扇》,就以女书为纽带,讲述了清代末年两个女人之间凄美的姐妹情谊。
———题记
祖母爱女书,也爱秋天。她喜欢秋蝉沙哑的聒噪,喜欢被纷飞的银杏染黄的秋雨,喜欢老屋檐角垂挂的珠子,那莹润中透着的光亮,泛旧了砖瓦土墙。
秋忙时,母亲总会带我回老家。不论阴晴冷暖,祖母总会端坐在院中织绣织锦。
从栅栏中望去:一人,一椅,一屐,和着五彩素丝,融在秋的温柔中。祖母轻抿的嘴角藏着时光的影子,目光柔和,洒满一地。丝线在祖母手中仿若温顺的孩子,就着手指细细地交织缠绕。手指一翻,一转,一推,一拉,绣出了一首女书诗歌。末了,再绣上一朵八角花,附上自己的名字。指间的翻转,和着蝉鸣与木屐的吱呀声,抚平了芜杂的岁月。这是祖母最美的模样。
小时候不明白,为何祖母能安处于她那没有烟尘杂染的世界,与女红为伴,日日织绣织锦,写女书,对着原野唱婉转的歌谣。那布锦丝绢上绣的图案,流动在宣纸上的女书符号,静默地绽开灵韵,它们是一首首埋在祖母心底的诗。
院中的木屐上垂悬着一条条织锦,灰蓝交杂。秋风拂过,上面绣着的女书活了过来,姿态袅娜,灰色的背影,诉说着旧日时光。每条织锦的末梢,着一朵八角花。错综复杂的藤蔓与花瓣交合,十分娇艳,却又散发出典雅的气韵,带着不可言说的哀伤。它终究只是活在织锦上。
每当祖母望向那些排列整齐的织锦,便会驻足,静靠着老木椅,双手交叉放在身前,静得像一幅画。她看着、看着,走到院中去,对着枯黄的银杏,唱起女书歌谣来。我听不懂,也从未听别人唱过。但我明白,那歌声中没有童话,全是生活的剪影。是什么样的生活使得祖母成了现在的样子呢?是一壶老酒,在年华中沉淀,渲染了周遭的事物。
待我长大后,祖母开始跟我讲女书的故事。母亲也坐在一旁,静静地望着她。我也静静的,觉得祖母在这样的时刻,光彩照人。她从女书的来由讲起,那是玉秀姑娘进宫的故事。
玉秀原本是村里大户人家的女子,才貌无双,因选秀入宫,成为万重宫墙中的一名妃子。只是宫深似海,为了诉说苦楚,她就用这种特殊的符号写成家书,托人捎回家乡。女儿们心灵相通,读懂了这载满忧思愁苦的文字。这独特的符号,也就渐渐成为姑娘们日常使用的文字。
女书的“女”字,是三条弯曲的路。生活的苦难使得姑娘们聚在一起,用这千年的古老符号,寄托愁思。当祖母讲到早年的生活时,眼神迷离,时空回溯。
故乡的山水灵秀,女书也温润优雅,像极了女儿的心思,细密绵长。早些时候,我经事不多,尚未理解这些丝线符号对于祖母的意义。后来我看到一条织锦上绣着“陌上草离离,故人归不归”的字样时,仿佛明白了什么。
现在,女书学堂开始兴起,很多年轻人学习写女书,唱女书歌谣,女书的出世惊艳了世界,外国人也慕名而来。但是女书对于这两个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改革的春风拂遍了祖国大地,阳光越发明媚,家乡的姑娘们也都自由奔放,可祖母早已化身于女书符号,心系往日之情。日升月落,白果满地,时光似乎偷走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
“愁锁色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多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长人望眼中。”这是真山民的诗。虽然它讲述的是亡国恨,我却第一时间想到了祖母。
祖母与女书不就像杜鹃与杜鹃花吗?杜鹃声声悲啼,千百年来歌唱的思归苦心,只有杜鹃花明白。它啼呀啼呀,啼出了血,染紅了这万山开遍的杜鹃花。杜鹃花熔铸了杜鹃的精魄,也充满了怨恨。女书懂祖母,懂世间万千受苦的女子,她们的身上也承载着诉不尽的愁苦。“三朝书”中的八角花,是用来展示卦象的。中间的一丝丝玫红,点亮了蓝紫的花瓣,极为娇艳,却又是那么孤高凄迷。它就那样静静地绽开在“三朝书”的首页,成为行人所望。
姑娘们夙夜操持劳苦,丝丝缕缕的闺阁怨念经过青春年华的酝酿,成了一壶月光酒,温存于世。酒历经年华的尘封越发醇美,而酿酒之人却一个个离去。她们的精魄,化成了女书的一撇一捺。
女书已为世人所知,吸引了愈来愈多的学者。但愿,这千年古老符号中的精血与魂魄,能够酿造下去,盛传不息。
名师点评
女书如陈酿,融入了月光,融入了情思,融入了光阴,融入了生活,便有了灵魂。虽然酿酒之人一个个离去,但她们的精魄化成了女书的一撇一捺。一个女人,用一生酿就,用一生守候,将女书的精血与魂魄融于生活,文化传承,薪火不断。作者写人叙事,用诗一般的语言叙述,用文字诉说女书文化和女书故事,形神兼备,真切动人。(周启群)
【知识小链接】
江永女书是现在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性别文字———妇女专用文字。女书记录的语言是江永(古称永明)土话。女书文字呈长菱形,笔画纤细均匀,似蚊似蚁,脱胎于方块汉字,是方块汉字的变异。内容大多是描写当地汉族妇女的婚姻家庭、社会交往、幽怨私情、乡里逸闻、歌谣谜语等。
关于“女书”文字的记载,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是清代咸丰年间发行的“雕母钱”。该钱背面用“女书”字符铸印有“天下妇女”“姊妹一家”字样。1982年,武汉大学宫哲兵教授在湖南省江永县发现女书,震惊世界。2006年5月20日,女书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电影《雪花秘扇》,就以女书为纽带,讲述了清代末年两个女人之间凄美的姐妹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