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实际,对一堂习作课当中落实过程指导的具体环节及实施方法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1-180
小学,尤其是中段,正是学生写作素养的开始,也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中段写作统称为习作,由此可见其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的习作课仍以教师为主体,极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在习作中的一些困惑,鉴于当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习作教学有必要基于基本过程环节出发来做出改进和优化。
一、写作过程主要阶段
1、审题
小学阶段主要涉及到的是命题作文,在拿到题目后首先要看文题,弄清写作对象与写作范围,明确写作的重点,从而确定写作的文体和中心思想。例如,在“我有一个想法”中,从命题来看,写作对象可以先看做是“想法”,范围则是“我”,因此可以初步确定只能写我的一个想法,而重点就是我看到的,我想到的或是我的看法和观点。从文体上看,既要有记叙文的叙述,也要有议论文的议论,这样一来就大致确定下写作中心了。
2、选材
选材要围绕写作的中心去进行,而并不是一把抓,想到什么些什么,要做到有所取舍,材料更要求真实、典型和新颖。例如,“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中,教材给出了一些可供选择的材料,如小书虫、乐天派、智多星、热心肠等等。如果要写“热心肠”,就要确定通过哪些事例来表现热心肠的特点,学生们总喜欢写一些老生常谈的事,像借文具、送人去医院等等,反复出现和使用的材料就会显得文章没有新意,也由此可见创作者的储备较为浅显。
3、构思与起草
文章的构思和起草就像是盖房子要先从地基和框架建起一样,针对解决的就是文章的结构与布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列提纲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建构意识,或是通过片段练习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较为科学的基本方法。例如,在“小小动物园”中,教师可让学生从自己的家庭中来确定描写对象,然后通过分析其特点指出其与某个动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比如自己的妹妹像小白兔一样纯洁可爱,而且性格十分温和。
4、修改
没有一次成功的文章,习作自然也需要反复的修改来不断提升。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写初稿和自评自改的意识习惯。例如,在“写一篇游记”中,教师让学生先写一份清单,然后在初稿完成后对照清单进行检查,看看文中与清单中罗列的游览顺序、景物特征等因素是否意义对应,有没有缺少什么,在此基础上再通读进行错字、标点符号的甄对,而且要告知学生修改可以不止一次。
二、习作教学过程指导
1、把握学生心理与教学之间的平衡
了解和把握学情是教学开展的基础,小学生在不同年级阶段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这也意味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生为本,实事求是进行教学。以小学中段学生为例,其心智特点主要表现在表达、思维、注意力、观察、记忆力和想象力等几个方面,如注意力方面表现出了增强的发展特点,而且对于较为新颖,且需要一定独立思考来学习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则应该在习作教学过程中采用丰富教学形式,多选用竞赛和挑战类型的学习任务供学生完成。再如观察力体现出了可以认识到事物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感知的一些因果联系,这意味着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始与思维能力进行联结。对此教师可以采用观察实物,写观察日记等教学方法来推动学生观察力的更进一步发展。总的来说,不同的心智发展特点其实对应的就是教师应该培养的习作能力,作文本身是一个过程,先是通过观察来到客观世界汲取素材,然后再经过大脑和思维来进行加工处理,获得新的认识和感受,最后再通过文字来表达。
2、建构教学内容
习作教学内容的建构要围绕写作内驱力、思想力以及表达力三个维度展开,从整体上建构习作课的教学内容,对此也衍生出了三条可以实际把控的教学线路。首先是模仿,模仿是写作的一个基本经验,从语言学习到生活中的自然发展都离不开模仿,区别只在于一个是故意的,一个是随意的。而习作教学中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以及隐藏了确定的语言知识都是为了让学生在积累基本表达技能的同时,习得语言运用的基本方法,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盲目与无效。例如,在教材的词句段运用板块中,该板块旨在通过范例来让学生认识词句段的基本形式与使用方法,从而在练习中逐渐地熟练掌握并加以运用。这个板块很明显致力于语言的表达力,当然也包括一些好词好句的积累。教师可以通过该板块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在体验句子内部结构的同时,实现表达能力的提高,切实理解并掌握五种基本表达方式的理解、转换与应用。此外,教材还设置了小练笔板块,作为一种随文写作的设计,教材有意地引导学生在借鉴课文中范例的同时,经由模仿去提高自身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例如,在《猫》中,小练笔要求仿照文中第二段前三句话学习句子表达,很明显仿写的是表达力。旨在通过仿写“的确……课时”“就”“任凭……也”这些关联词来让学生体会句子支架对于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其次,是語境交际。上文提到小学阶段的习作主要是命题及少部分半命题作文,很多时候小学生不知道习作到底是为什么而写,甚至学生一直默认习作就是写给老师的。随着当前习作教学命题的发展,考试中更多的写作也变为了交际语境任务驱动型的作文,教材也随之做出了改进,在每个单元的习作专题中都设计了一个交际语境,旨在通过让学生身临其境来体验到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教材设计了一幅语境交际的习作路线图,从读者导向到交流驱动,再到语境生成,充分体现了以铺设支架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动力的设计初衷。而基于语境交际下的单元习作也更应该注重情境任务的价值,以其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以语境生成来磨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结合现场体验增强学生的交际活力,真正令学生意识到写作是真正可以运用于生活实际和人际交流的,从而增强其自觉性与责任感,由目的性写作转向功能性写作。
综上所述,习作教学始终是语文课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语文习作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从课程、教材还是教学本身出发,还是结合实际学情进行分析,注重过程的习作教学都始终是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所服务,而这也意味着教师的专业水平需要达到一定高度。习作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沉淀的过程,而习作素养的体现也是综合能力的呈现,期望该领域能够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成果诞生。
参考文献
[1]韩玲.浅谈小学语文习作起步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新课程(上),2018(12):242.
[2]管晓捷.文字之美 流淌法中——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18(76):48-50.
[3]冯娅男. 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1-180
小学,尤其是中段,正是学生写作素养的开始,也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中段写作统称为习作,由此可见其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的习作课仍以教师为主体,极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在习作中的一些困惑,鉴于当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习作教学有必要基于基本过程环节出发来做出改进和优化。
一、写作过程主要阶段
1、审题
小学阶段主要涉及到的是命题作文,在拿到题目后首先要看文题,弄清写作对象与写作范围,明确写作的重点,从而确定写作的文体和中心思想。例如,在“我有一个想法”中,从命题来看,写作对象可以先看做是“想法”,范围则是“我”,因此可以初步确定只能写我的一个想法,而重点就是我看到的,我想到的或是我的看法和观点。从文体上看,既要有记叙文的叙述,也要有议论文的议论,这样一来就大致确定下写作中心了。
2、选材
选材要围绕写作的中心去进行,而并不是一把抓,想到什么些什么,要做到有所取舍,材料更要求真实、典型和新颖。例如,“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中,教材给出了一些可供选择的材料,如小书虫、乐天派、智多星、热心肠等等。如果要写“热心肠”,就要确定通过哪些事例来表现热心肠的特点,学生们总喜欢写一些老生常谈的事,像借文具、送人去医院等等,反复出现和使用的材料就会显得文章没有新意,也由此可见创作者的储备较为浅显。
3、构思与起草
文章的构思和起草就像是盖房子要先从地基和框架建起一样,针对解决的就是文章的结构与布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列提纲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建构意识,或是通过片段练习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较为科学的基本方法。例如,在“小小动物园”中,教师可让学生从自己的家庭中来确定描写对象,然后通过分析其特点指出其与某个动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比如自己的妹妹像小白兔一样纯洁可爱,而且性格十分温和。
4、修改
没有一次成功的文章,习作自然也需要反复的修改来不断提升。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写初稿和自评自改的意识习惯。例如,在“写一篇游记”中,教师让学生先写一份清单,然后在初稿完成后对照清单进行检查,看看文中与清单中罗列的游览顺序、景物特征等因素是否意义对应,有没有缺少什么,在此基础上再通读进行错字、标点符号的甄对,而且要告知学生修改可以不止一次。
二、习作教学过程指导
1、把握学生心理与教学之间的平衡
了解和把握学情是教学开展的基础,小学生在不同年级阶段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这也意味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生为本,实事求是进行教学。以小学中段学生为例,其心智特点主要表现在表达、思维、注意力、观察、记忆力和想象力等几个方面,如注意力方面表现出了增强的发展特点,而且对于较为新颖,且需要一定独立思考来学习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则应该在习作教学过程中采用丰富教学形式,多选用竞赛和挑战类型的学习任务供学生完成。再如观察力体现出了可以认识到事物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感知的一些因果联系,这意味着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始与思维能力进行联结。对此教师可以采用观察实物,写观察日记等教学方法来推动学生观察力的更进一步发展。总的来说,不同的心智发展特点其实对应的就是教师应该培养的习作能力,作文本身是一个过程,先是通过观察来到客观世界汲取素材,然后再经过大脑和思维来进行加工处理,获得新的认识和感受,最后再通过文字来表达。
2、建构教学内容
习作教学内容的建构要围绕写作内驱力、思想力以及表达力三个维度展开,从整体上建构习作课的教学内容,对此也衍生出了三条可以实际把控的教学线路。首先是模仿,模仿是写作的一个基本经验,从语言学习到生活中的自然发展都离不开模仿,区别只在于一个是故意的,一个是随意的。而习作教学中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以及隐藏了确定的语言知识都是为了让学生在积累基本表达技能的同时,习得语言运用的基本方法,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盲目与无效。例如,在教材的词句段运用板块中,该板块旨在通过范例来让学生认识词句段的基本形式与使用方法,从而在练习中逐渐地熟练掌握并加以运用。这个板块很明显致力于语言的表达力,当然也包括一些好词好句的积累。教师可以通过该板块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在体验句子内部结构的同时,实现表达能力的提高,切实理解并掌握五种基本表达方式的理解、转换与应用。此外,教材还设置了小练笔板块,作为一种随文写作的设计,教材有意地引导学生在借鉴课文中范例的同时,经由模仿去提高自身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例如,在《猫》中,小练笔要求仿照文中第二段前三句话学习句子表达,很明显仿写的是表达力。旨在通过仿写“的确……课时”“就”“任凭……也”这些关联词来让学生体会句子支架对于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其次,是語境交际。上文提到小学阶段的习作主要是命题及少部分半命题作文,很多时候小学生不知道习作到底是为什么而写,甚至学生一直默认习作就是写给老师的。随着当前习作教学命题的发展,考试中更多的写作也变为了交际语境任务驱动型的作文,教材也随之做出了改进,在每个单元的习作专题中都设计了一个交际语境,旨在通过让学生身临其境来体验到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教材设计了一幅语境交际的习作路线图,从读者导向到交流驱动,再到语境生成,充分体现了以铺设支架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动力的设计初衷。而基于语境交际下的单元习作也更应该注重情境任务的价值,以其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以语境生成来磨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结合现场体验增强学生的交际活力,真正令学生意识到写作是真正可以运用于生活实际和人际交流的,从而增强其自觉性与责任感,由目的性写作转向功能性写作。
综上所述,习作教学始终是语文课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语文习作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从课程、教材还是教学本身出发,还是结合实际学情进行分析,注重过程的习作教学都始终是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所服务,而这也意味着教师的专业水平需要达到一定高度。习作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沉淀的过程,而习作素养的体现也是综合能力的呈现,期望该领域能够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成果诞生。
参考文献
[1]韩玲.浅谈小学语文习作起步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新课程(上),2018(12):242.
[2]管晓捷.文字之美 流淌法中——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18(76):48-50.
[3]冯娅男. 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