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品牌的源泉;载体,是工作的抓手。选好党建载体、丰富党建活动,不仅能够把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目标和要求鲜明地反映出来,而且能为学校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党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从这一思路出发,努力创新教育活动载体,打造党建工作品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校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富有特色,被评为凤城市党建先进单位,中华先锋网和省市电视台多次报道我校的育人经验。
一、创新学习型组织载体,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
活动载体的创设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力的基础。为推进党的“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我校大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按照上级要求制订了有效的学习计划,采用自我阅读、集中讲座、观看影视等方式学习。要求领导带头学习,认真做笔记。每人上交一篇学习体会和一篇党课教案;普通党员干部每次记笔记不少于500字,每人上交一篇学习体会。学校定期对学习成果进行检查,举行知识竞赛,促使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组建校级领导参与的“两学一做”学习宣讲团。学校领导先后进行了《学党章党规,做合格党员》《学习总书记讲话,做特教好老师》等党课讲座,赢得了学校全体党员的高度赞誉。通过以创新学习型组织为载体,党员干部和教师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提高了,形成了“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实践活动载体,打造爱心奉献团队
党支部从校情出发,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目标,加强活动载体建设,努力打造爱心奉献团队。
(一)爱生如子,用心育人
为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能真正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教育教学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我校积极开展“携手相牵,共筑梦想”系列实践活动。每名党员干部包管一个班级、每名党员、骨干教师帮教一名在校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党员志愿者送教上门。各位党员干部、志愿者、骨干教师都能积极参加帮教活动。党员志愿者能依据学生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别化训练计划,精心设计训练活动项目,每月送教上门一次。送教时不仅注重对学生康复训练,还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教给他们教育方法,提升家长协作训练能力。同时,又在送教工作中践行为民服务思想,帮助生活困难的学生家长排忧解难。2016年,党员干部、骨干教师送教、帮教平均每人达20多次,帮助20位学生家长给孩子办了残疾证,为学生家庭筹集善款5000多元。学校为送教上门学生购买玩具、图书1000元,受得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师徒结对,携手同行
为贯彻教育局党委提出的“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发展为党员”的双培养目标,学校启动了党员、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青蓝工程。定期召开青蓝工程工作阶段总结、表彰会。会上,徒弟李红执教的《小兔修路》一课赢得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师傅孙莉就此课做了点评,将自己指导徒弟如何运用我校的“融情、补偿、应用”教学模式备课、上课,实施有效教学的做法向领导老师作了介绍,学校领导对下阶段工作作了部署。师徒结对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同进步、共成长的良好环境助推了教师的进步和成长。2016年,13名教师获得省级课题结题证,教师获得优秀论文10篇,撰写的论文、信息在各级刊物发表27篇,获省市荣誉称号5人次。中华先锋网报道了我校的师徒结对经验。
(三)心手相牵,成长相伴
自理能力培养是特殊教育学校一个重要的育人目标。为确保残障学生将来步入社会能独立生活,我们要求学科教师、班主任加强培养,将其纳入团队工,在学生中开展“大手牵小手,成长心连心”活动。将自理能力差的学生与高年级学生结对子,让大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带小学生:指点他们叠被子、整理内务;提醒他们洗脚、刷牙;教他们洗衣服……学校定期举行帮扶成果检测,对优秀者进行表奖,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积极性。早晚、周六,随处可见大学生耐心帮扶小学生的身影。马晓彤、孙国涛等同学还想出了晚自习拿出一部分时间训练小学生整理内务的良策,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可,并在学校加以实施。兵教兵的方法,有效地贯彻了教育面向全体的育人理念,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自理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管理能力,培养了团结友爱精神。程善玉自从参加“大手牵小手”的活动后,改掉了愿意欺负小同学的毛病,耐心细致地帮扶小同学,赢得了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创新多元教育载体,全力提升学生素质
针对残障学生自卑、狭隘、盲目的特点,为引领他们奋发向上,我们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到校活动。在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下,先后有:凤城供电局领导团员到校捐助义买,丹东文化艺术学校学生与我校学生一起欢庆助残日,凤城市机关工委领导到校开展融情助学活动……学生在与爱心人士的同台表演、亲情交流、竞技角逐、作品义卖中体会到了人间真爱,增强了自信,学会了感恩,懂得了奉献。除此之外,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各级文艺演出和竞赛;安排临近毕业的学生参加丹东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让有才艺的孩子们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展示自我,体会成功的快乐。我们用爱心和智慧唤醒残障学生沉睡的心灵,用勤劳和汗水扬起他们自信向上的风帆。近三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30人次。智障生张静雯表演的《妞妞看戏》舞蹈参加了辽宁卫视2014年百姓大春晚。盲生吴迪参加2014年全国首届“阿丙杯”盲人器乐大赛获得优秀奖;2015年,韩其哲参加丹东市首届盲生演讲赛获得一等奖。2016年,四名聋生参加辽宁省聋人篮球夏令营荣获B组冠军;智障学生黄宇婷演唱的《我爱我妈妈》、谭佳彤等学生表演的《小辫甩三甩》舞蹈参加辽宁省残疾人艺术大赛分别获得三等奖。有6名学生获得丹东市残疾人职业技能证书。8名学生考入大学。十名毕业生与丹东大型民营福利企业签订了用工合同我校2014届毕业生,全部同公司签订了用工合同,学生和家长十分高兴。
实践表明,加强党建活動载体建设,有助于党建工作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有助于党建工作形成特色,扩大影响;有助于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富有实效。随着实践的推进,我们将不断完善已有的载体,同时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创造更多、更丰富多彩的新载体,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创新学习型组织载体,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
活动载体的创设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力的基础。为推进党的“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我校大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按照上级要求制订了有效的学习计划,采用自我阅读、集中讲座、观看影视等方式学习。要求领导带头学习,认真做笔记。每人上交一篇学习体会和一篇党课教案;普通党员干部每次记笔记不少于500字,每人上交一篇学习体会。学校定期对学习成果进行检查,举行知识竞赛,促使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组建校级领导参与的“两学一做”学习宣讲团。学校领导先后进行了《学党章党规,做合格党员》《学习总书记讲话,做特教好老师》等党课讲座,赢得了学校全体党员的高度赞誉。通过以创新学习型组织为载体,党员干部和教师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提高了,形成了“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实践活动载体,打造爱心奉献团队
党支部从校情出发,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目标,加强活动载体建设,努力打造爱心奉献团队。
(一)爱生如子,用心育人
为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能真正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教育教学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我校积极开展“携手相牵,共筑梦想”系列实践活动。每名党员干部包管一个班级、每名党员、骨干教师帮教一名在校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党员志愿者送教上门。各位党员干部、志愿者、骨干教师都能积极参加帮教活动。党员志愿者能依据学生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别化训练计划,精心设计训练活动项目,每月送教上门一次。送教时不仅注重对学生康复训练,还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教给他们教育方法,提升家长协作训练能力。同时,又在送教工作中践行为民服务思想,帮助生活困难的学生家长排忧解难。2016年,党员干部、骨干教师送教、帮教平均每人达20多次,帮助20位学生家长给孩子办了残疾证,为学生家庭筹集善款5000多元。学校为送教上门学生购买玩具、图书1000元,受得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师徒结对,携手同行
为贯彻教育局党委提出的“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发展为党员”的双培养目标,学校启动了党员、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青蓝工程。定期召开青蓝工程工作阶段总结、表彰会。会上,徒弟李红执教的《小兔修路》一课赢得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师傅孙莉就此课做了点评,将自己指导徒弟如何运用我校的“融情、补偿、应用”教学模式备课、上课,实施有效教学的做法向领导老师作了介绍,学校领导对下阶段工作作了部署。师徒结对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同进步、共成长的良好环境助推了教师的进步和成长。2016年,13名教师获得省级课题结题证,教师获得优秀论文10篇,撰写的论文、信息在各级刊物发表27篇,获省市荣誉称号5人次。中华先锋网报道了我校的师徒结对经验。
(三)心手相牵,成长相伴
自理能力培养是特殊教育学校一个重要的育人目标。为确保残障学生将来步入社会能独立生活,我们要求学科教师、班主任加强培养,将其纳入团队工,在学生中开展“大手牵小手,成长心连心”活动。将自理能力差的学生与高年级学生结对子,让大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带小学生:指点他们叠被子、整理内务;提醒他们洗脚、刷牙;教他们洗衣服……学校定期举行帮扶成果检测,对优秀者进行表奖,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积极性。早晚、周六,随处可见大学生耐心帮扶小学生的身影。马晓彤、孙国涛等同学还想出了晚自习拿出一部分时间训练小学生整理内务的良策,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可,并在学校加以实施。兵教兵的方法,有效地贯彻了教育面向全体的育人理念,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自理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管理能力,培养了团结友爱精神。程善玉自从参加“大手牵小手”的活动后,改掉了愿意欺负小同学的毛病,耐心细致地帮扶小同学,赢得了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创新多元教育载体,全力提升学生素质
针对残障学生自卑、狭隘、盲目的特点,为引领他们奋发向上,我们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到校活动。在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下,先后有:凤城供电局领导团员到校捐助义买,丹东文化艺术学校学生与我校学生一起欢庆助残日,凤城市机关工委领导到校开展融情助学活动……学生在与爱心人士的同台表演、亲情交流、竞技角逐、作品义卖中体会到了人间真爱,增强了自信,学会了感恩,懂得了奉献。除此之外,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各级文艺演出和竞赛;安排临近毕业的学生参加丹东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让有才艺的孩子们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展示自我,体会成功的快乐。我们用爱心和智慧唤醒残障学生沉睡的心灵,用勤劳和汗水扬起他们自信向上的风帆。近三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30人次。智障生张静雯表演的《妞妞看戏》舞蹈参加了辽宁卫视2014年百姓大春晚。盲生吴迪参加2014年全国首届“阿丙杯”盲人器乐大赛获得优秀奖;2015年,韩其哲参加丹东市首届盲生演讲赛获得一等奖。2016年,四名聋生参加辽宁省聋人篮球夏令营荣获B组冠军;智障学生黄宇婷演唱的《我爱我妈妈》、谭佳彤等学生表演的《小辫甩三甩》舞蹈参加辽宁省残疾人艺术大赛分别获得三等奖。有6名学生获得丹东市残疾人职业技能证书。8名学生考入大学。十名毕业生与丹东大型民营福利企业签订了用工合同我校2014届毕业生,全部同公司签订了用工合同,学生和家长十分高兴。
实践表明,加强党建活動载体建设,有助于党建工作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有助于党建工作形成特色,扩大影响;有助于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富有实效。随着实践的推进,我们将不断完善已有的载体,同时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创造更多、更丰富多彩的新载体,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