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7月19日早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心情有些五味杂陈,悲痛、惋惜。因为一位名叫海伦·托马斯的女人,在这一天逝世了,离她93岁生日只有16天。
女记者不应专写“尿布细节”
如果有人要问在全世界的新闻媒体圈,最彪悍的女人是谁?海伦·托马斯肯定榜上有名。从肯尼迪到奥巴马,她先后和十位总统打过交道,用犀利的语言毫不留情地拷问总统们,让他们头皮发麻、小心应对,业内人称之为美国“新闻界第一夫人”。
时光退回到1961年,这一年对美国人来说是崭新的开始,因为艾森豪威尔总统下台,肯尼迪当选为新总统。对海伦来说,也是职业生涯的新起点,她正式调入合众社白宫记者站,由此开始了她一生的事业——白宫报道。
参与白宫报道是美国记者引以为傲的事业,海伦当然也不例外。这个1920年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的姑娘从小就对文字怀有特殊的感情。《自私的基因》一书中说,上一辈能留给下一代的遗传因子,除却外貌特征之外,一无所有。海伦的成长印证了这一说法,她的父母是黎巴嫩移民,连英文字母都识不全,但这并不妨碍海伦对语言情有独钟。她是家中九个孩子中的老七,从小便自主独立。她12岁时就宣布,长大后要当记者。
22岁时,海伦从韦恩州立大学英文学系毕业,直赴美国政治中心华盛顿,几经辗转到了合众社工作。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职场基本是男人的天下,女性大多做些秘书、接线员、后勤打扫之类的工作,海伦能从事记者工作,还被调入白宫记者站,不仅是她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成就,还给同时代的女性树立了榜样。她是当时白宫里唯一一位女记者。
“我是唯一的女记者,可不能让男人们看轻了。”从上班第一天起,海伦就暗暗告诫自己。因此,在白宫记者团中,海伦总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早上6点,她就到白宫开始工作,喝一杯咖啡,浏览新闻,等着每天早上白宫新闻发言人的“吹风会”。
令人沮丧的是,海伦最初的白宫报道与国家大事无关,她只能写写肯尼迪儿子、小女儿的宠物等等。她甚至采访过第一夫人给宝宝买尿布的商店。一次,半夜三点,海伦给当时的白宫新闻发言人塞林格打电话,问他:“卡萝琳(肯尼迪的女儿)的一只小仓鼠是不是死了?”塞林格接了电话火冒三丈:“难道你让我现在为了一只小仓鼠给卡萝琳打电话吗?打给第一夫人?打给总统?”塞林格毫不留情地挂断了电话。
海伦深感屈辱,整天围绕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毫无成就感,完全不符合她“以天下为己任”的职业情怀,倔强的她决心攻占政坛。一次机会,她直接向肯尼迪抗议:“请让女性参加白宫记者招待会,报道政坛要事。人人生而平等,如果我们不能参加,你也不应该参加。”肯尼迪为她的勇气折服,当即同意。
在海伦的努力下,专写“尿布细节”的女记者从此闯进了男记者的领地,她们像男人一样思考、提问,在重大的政治事件上直抒胸臆,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观点。
“谢谢你,总统先生”
接下来的时间里,海伦用她那顽强、固执,又无比霸气的工作风格,让总统们难以应对,她经常瞪着一双黑眼睛,用低沉的声音向历任总统发问——
她问尼克松:“结束越南战争的秘密计划是什么?”
她向里根:“美国有什么权力入侵格林纳达?”
冷战结束后,当老布什宣布美国军费将保持不变时,她又发问:“那么敌人是谁?”
她问小布什:“你决定入侵伊拉克导致数以千计的美国人和伊拉克人死亡,为美国人和伊拉克人带来一生的伤痛。所有的开战理由最终都被证明不是真的。你到底为什么想要战争?”……
尖锐的提问,步步紧逼。同行们发现,只要海伦一开口,卡特就浑身不自在;里根则坐在那里,把头低下,“紧张得像参加论文答辩”;小布什铁青着脸,摆出马上就要拂袖而去的姿态……
海伦的逼问模式坚持了四十多年,美国人总能从总统记者招待会的现场直播中看到身材矮小的她从前排站起来,直视总统的眼睛发问。
“你的提问可真尖锐。”在大街上或机场,总有陌生人对她这样说。一次,海伦在回家的路上,出租车女司机转过头来说:“我一直在想你是谁。你不就是那个让总统憎恨的女人吗?”
熟悉的朋友问她,为什么要对总统们如此“心狠手辣”?她引用了林肯的话:“让人民了解事实,国家就会安全。”后来,她在《民主的看门狗》一书中道出了心声:“多年来,我总有机会质问这个国家最有权力的公仆——美国总统。我承认,对这个职位我抱有敬畏,可并不是对占据这一职位的那个人。因为,我们的职责不是去敬仰一个领导人多么德高望重,而是不时地把他们搁到聚光灯下,看看他们是否有负民众信赖。”
虽然逼问令总统难堪,但海伦总以一句“谢谢你,总统先生”作为采访的结束语。每当海伦说完这句话,其他记者的提问便戛然而止,除非总统本人愿意延长问答。这是属于海伦独有的特权。1975年,海伦被推选为白宫记者团团长。
小布什“伤得最深”
见过海伦的人都不会忘记她那令人印象深刻的面容:浓密的齐肩金发随意地梳在耳后,眼神执著专注,透露出“别想在我面前耍花样”的警醒意味。据说,她的眼神让肯尼迪、里根、克林顿和小布什都无处躲藏,她仿佛肩负着“折磨总统”的使命而来。
在所有被海伦逼问的美国总统中,小布什无疑是“伤得最深”的那一位。
2001年,小布什上任,那时候海伦已经离开白宫,正在帮一家报纸写政治时事专栏。2002年,她在一篇专栏文章中,毫不留情地把小布什形容为“皇帝总统”。其缘由是她认为小布什对新闻的管控太严厉了,违背了海伦崇尚新闻自由的信念。她公然开骂,在专栏中称“小布什是美国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总统”,并把他称为“谎言家”。
事实上,海伦报道过的每一位总统都曾试图管控新闻:肯尼迪曾故意制造“好新闻”;约翰逊对写了尖锐报道的记者采取冷落态度;而尼克松政府甚至会偷听那些刺头记者的电话;至于里根,一个非常著名的姿势,就是用手拢住耳朵,假装听不见记者提问……但海伦认为没有一个总统像小布什那样,触及她的言论自由的底线。 海伦不计后果的言论,得到的代价就是近四年时间不许在白宫提问,尽管她依旧参加总统的记者招待会。直到2006年3月21日,她的“禁问令”才被解除。可是,刚一解禁,海伦立刻像以往那样,紧咬总统不放——
“我的问题是,你为什么那么想开战?从你踏进白宫的那刻开始,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你说过不是因为石油,也不是因为以色列或其他,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
“……我并不想开战,想当然地认定我想开战,恰恰是错误的,海伦——”小布什回应。
海伦打断了总统的话:“所有的一切——”
总统也立刻打断了她:“请让我说完——”
海伦接着说:“我们听到的所有的一切——
总统赶紧插话:“打断一下,打断一下。对不起,请让我说完,让我说完——”
小布什近乎咆哮的叫嚷表达出他内心的气愤与郁闷。“不用怀疑,四十多年来,当这个女人走近时,总统们就会发抖。她有刀子似的舌头和利剑般的智慧。”《华盛顿邮报》这样评价海伦。
赢得十位总统的尊重
海伦似乎总在折磨总统们,总统们尽管内心无比抗拒,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她的新闻视角生猛辛辣,彰显了自由平等民主的美国精神。所以,海伦最终还是赢得了总统们一致的尊重。
肯尼迪说,海伦是个“好姑娘,当然如果她扔掉手里的笔和采访本的话”。克林顿说:“据我计算,海伦已在这里工作了一万个早晨,用掉了几千个笔记本、几千支圆珠笔、几千杯咖啡”。
1971年,海伦与65岁的美联社驻白宫记者道格·康奈尔订婚后,当时的第一夫人帕特·尼克松兴奋地向记者团宣布了这一消息:“我终于抢在海伦之前发布了独家新闻。”
1984年,海伦获得美国全国新闻俱乐部第四权力奖时,里根在贺词中说:“你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受尊敬的专业人士,你也已经成为美国总统的一部分。”
海伦75岁生日那天,时任总统的克林顿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是15分钟的独家专访。克林顿更是亲自捧起生日蛋糕,让这位拷问过他无数次的女记者吹生日蜡烛。
1998年,白宫记者团设立了海伦·托马斯终身成就奖,海伦成了第一位获奖者。
2000年5月,海伦在克林顿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了最后一次“谢谢你,总统先生”,随后从合众社辞职,结束了40年的白宫记者生涯。
如今,海伦离去了,但她那过人的勇气、正直和激情感染了许多新闻工作者。正如奥巴马于海伦去世当天发表的声明那般:“海伦·托马斯为多少代女性记者打开了机遇之门,打破了阻挡在她们面前的障碍,同时让包括我在内的多位美国总统均不敢懈怠……”
(编辑 李婉莉 [email protected])
女记者不应专写“尿布细节”
如果有人要问在全世界的新闻媒体圈,最彪悍的女人是谁?海伦·托马斯肯定榜上有名。从肯尼迪到奥巴马,她先后和十位总统打过交道,用犀利的语言毫不留情地拷问总统们,让他们头皮发麻、小心应对,业内人称之为美国“新闻界第一夫人”。
时光退回到1961年,这一年对美国人来说是崭新的开始,因为艾森豪威尔总统下台,肯尼迪当选为新总统。对海伦来说,也是职业生涯的新起点,她正式调入合众社白宫记者站,由此开始了她一生的事业——白宫报道。
参与白宫报道是美国记者引以为傲的事业,海伦当然也不例外。这个1920年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的姑娘从小就对文字怀有特殊的感情。《自私的基因》一书中说,上一辈能留给下一代的遗传因子,除却外貌特征之外,一无所有。海伦的成长印证了这一说法,她的父母是黎巴嫩移民,连英文字母都识不全,但这并不妨碍海伦对语言情有独钟。她是家中九个孩子中的老七,从小便自主独立。她12岁时就宣布,长大后要当记者。
22岁时,海伦从韦恩州立大学英文学系毕业,直赴美国政治中心华盛顿,几经辗转到了合众社工作。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职场基本是男人的天下,女性大多做些秘书、接线员、后勤打扫之类的工作,海伦能从事记者工作,还被调入白宫记者站,不仅是她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成就,还给同时代的女性树立了榜样。她是当时白宫里唯一一位女记者。
“我是唯一的女记者,可不能让男人们看轻了。”从上班第一天起,海伦就暗暗告诫自己。因此,在白宫记者团中,海伦总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早上6点,她就到白宫开始工作,喝一杯咖啡,浏览新闻,等着每天早上白宫新闻发言人的“吹风会”。
令人沮丧的是,海伦最初的白宫报道与国家大事无关,她只能写写肯尼迪儿子、小女儿的宠物等等。她甚至采访过第一夫人给宝宝买尿布的商店。一次,半夜三点,海伦给当时的白宫新闻发言人塞林格打电话,问他:“卡萝琳(肯尼迪的女儿)的一只小仓鼠是不是死了?”塞林格接了电话火冒三丈:“难道你让我现在为了一只小仓鼠给卡萝琳打电话吗?打给第一夫人?打给总统?”塞林格毫不留情地挂断了电话。
海伦深感屈辱,整天围绕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毫无成就感,完全不符合她“以天下为己任”的职业情怀,倔强的她决心攻占政坛。一次机会,她直接向肯尼迪抗议:“请让女性参加白宫记者招待会,报道政坛要事。人人生而平等,如果我们不能参加,你也不应该参加。”肯尼迪为她的勇气折服,当即同意。
在海伦的努力下,专写“尿布细节”的女记者从此闯进了男记者的领地,她们像男人一样思考、提问,在重大的政治事件上直抒胸臆,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观点。
“谢谢你,总统先生”
接下来的时间里,海伦用她那顽强、固执,又无比霸气的工作风格,让总统们难以应对,她经常瞪着一双黑眼睛,用低沉的声音向历任总统发问——
她问尼克松:“结束越南战争的秘密计划是什么?”
她向里根:“美国有什么权力入侵格林纳达?”
冷战结束后,当老布什宣布美国军费将保持不变时,她又发问:“那么敌人是谁?”
她问小布什:“你决定入侵伊拉克导致数以千计的美国人和伊拉克人死亡,为美国人和伊拉克人带来一生的伤痛。所有的开战理由最终都被证明不是真的。你到底为什么想要战争?”……
尖锐的提问,步步紧逼。同行们发现,只要海伦一开口,卡特就浑身不自在;里根则坐在那里,把头低下,“紧张得像参加论文答辩”;小布什铁青着脸,摆出马上就要拂袖而去的姿态……
海伦的逼问模式坚持了四十多年,美国人总能从总统记者招待会的现场直播中看到身材矮小的她从前排站起来,直视总统的眼睛发问。
“你的提问可真尖锐。”在大街上或机场,总有陌生人对她这样说。一次,海伦在回家的路上,出租车女司机转过头来说:“我一直在想你是谁。你不就是那个让总统憎恨的女人吗?”
熟悉的朋友问她,为什么要对总统们如此“心狠手辣”?她引用了林肯的话:“让人民了解事实,国家就会安全。”后来,她在《民主的看门狗》一书中道出了心声:“多年来,我总有机会质问这个国家最有权力的公仆——美国总统。我承认,对这个职位我抱有敬畏,可并不是对占据这一职位的那个人。因为,我们的职责不是去敬仰一个领导人多么德高望重,而是不时地把他们搁到聚光灯下,看看他们是否有负民众信赖。”
虽然逼问令总统难堪,但海伦总以一句“谢谢你,总统先生”作为采访的结束语。每当海伦说完这句话,其他记者的提问便戛然而止,除非总统本人愿意延长问答。这是属于海伦独有的特权。1975年,海伦被推选为白宫记者团团长。
小布什“伤得最深”
见过海伦的人都不会忘记她那令人印象深刻的面容:浓密的齐肩金发随意地梳在耳后,眼神执著专注,透露出“别想在我面前耍花样”的警醒意味。据说,她的眼神让肯尼迪、里根、克林顿和小布什都无处躲藏,她仿佛肩负着“折磨总统”的使命而来。
在所有被海伦逼问的美国总统中,小布什无疑是“伤得最深”的那一位。
2001年,小布什上任,那时候海伦已经离开白宫,正在帮一家报纸写政治时事专栏。2002年,她在一篇专栏文章中,毫不留情地把小布什形容为“皇帝总统”。其缘由是她认为小布什对新闻的管控太严厉了,违背了海伦崇尚新闻自由的信念。她公然开骂,在专栏中称“小布什是美国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总统”,并把他称为“谎言家”。
事实上,海伦报道过的每一位总统都曾试图管控新闻:肯尼迪曾故意制造“好新闻”;约翰逊对写了尖锐报道的记者采取冷落态度;而尼克松政府甚至会偷听那些刺头记者的电话;至于里根,一个非常著名的姿势,就是用手拢住耳朵,假装听不见记者提问……但海伦认为没有一个总统像小布什那样,触及她的言论自由的底线。 海伦不计后果的言论,得到的代价就是近四年时间不许在白宫提问,尽管她依旧参加总统的记者招待会。直到2006年3月21日,她的“禁问令”才被解除。可是,刚一解禁,海伦立刻像以往那样,紧咬总统不放——
“我的问题是,你为什么那么想开战?从你踏进白宫的那刻开始,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你说过不是因为石油,也不是因为以色列或其他,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
“……我并不想开战,想当然地认定我想开战,恰恰是错误的,海伦——”小布什回应。
海伦打断了总统的话:“所有的一切——”
总统也立刻打断了她:“请让我说完——”
海伦接着说:“我们听到的所有的一切——
总统赶紧插话:“打断一下,打断一下。对不起,请让我说完,让我说完——”
小布什近乎咆哮的叫嚷表达出他内心的气愤与郁闷。“不用怀疑,四十多年来,当这个女人走近时,总统们就会发抖。她有刀子似的舌头和利剑般的智慧。”《华盛顿邮报》这样评价海伦。
赢得十位总统的尊重
海伦似乎总在折磨总统们,总统们尽管内心无比抗拒,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她的新闻视角生猛辛辣,彰显了自由平等民主的美国精神。所以,海伦最终还是赢得了总统们一致的尊重。
肯尼迪说,海伦是个“好姑娘,当然如果她扔掉手里的笔和采访本的话”。克林顿说:“据我计算,海伦已在这里工作了一万个早晨,用掉了几千个笔记本、几千支圆珠笔、几千杯咖啡”。
1971年,海伦与65岁的美联社驻白宫记者道格·康奈尔订婚后,当时的第一夫人帕特·尼克松兴奋地向记者团宣布了这一消息:“我终于抢在海伦之前发布了独家新闻。”
1984年,海伦获得美国全国新闻俱乐部第四权力奖时,里根在贺词中说:“你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受尊敬的专业人士,你也已经成为美国总统的一部分。”
海伦75岁生日那天,时任总统的克林顿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是15分钟的独家专访。克林顿更是亲自捧起生日蛋糕,让这位拷问过他无数次的女记者吹生日蜡烛。
1998年,白宫记者团设立了海伦·托马斯终身成就奖,海伦成了第一位获奖者。
2000年5月,海伦在克林顿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了最后一次“谢谢你,总统先生”,随后从合众社辞职,结束了40年的白宫记者生涯。
如今,海伦离去了,但她那过人的勇气、正直和激情感染了许多新闻工作者。正如奥巴马于海伦去世当天发表的声明那般:“海伦·托马斯为多少代女性记者打开了机遇之门,打破了阻挡在她们面前的障碍,同时让包括我在内的多位美国总统均不敢懈怠……”
(编辑 李婉莉 [email protected])